許麗萍
呼吸道常見過敏性疾病包括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等,前者是以氣道高反應性和氣道重塑為主要表現(xiàn)的呼吸道疾病,后者則指機體接觸過敏原后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癥[1]。此類疾病常遷延不愈,且目前有關病情嚴重程度的評價、診斷仍缺乏統(tǒng)一標準,隨著研究的深入,學者提出血清IL-33作為一種前炎癥因子,能激活肥大細胞及嗜酸性粒細胞,從而誘發(fā)呼吸系統(tǒng)炎癥反應[2];血清EDN作為嗜酸性粒細胞降解物,與支氣管炎癥、哮喘、過敏性鼻炎及慢性咳嗽均有一定關聯(lián),本資料研究這2種血清學指標有助于及時發(fā)現(xiàn)并診斷呼吸系統(tǒng)疾病。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本院2017年3月—2019年9月就診且符合本項研究標準的過敏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兒114例為病例組,按照2∶1配比選擇57例門診體檢健康的受檢者為對照組。病例組中患兒男71例,女43例,入組年齡(3.86±0.74)歲,過敏性哮喘68例,過敏性鼻炎46例。對照組中男35例,女22例,入組年齡(3.89±0.0)歲。2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本資料經(jīng)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1.2 診斷標準 過敏性哮喘及過敏性鼻炎診斷標準參照《臨床變態(tài)反應疾病》[3]、《內(nèi)科講座》[4](變態(tài)反應疾病)中相關診斷標準。納入標準:(1)患兒均經(jīng)明確診斷,且明確有過敏原或皮膚試點過敏原刺點實驗為陽性。(2)患兒基礎信息完整。排除標準:(1)入組前服用糖皮質(zhì)激素或免疫抑制劑;(2)合并自身免疫系統(tǒng)疾??;(3)合并嚴重血液系統(tǒng)疾病或全身感染性疾病。
1.3 方法 采集患兒外周靜脈血3 mL,低溫下靜置2 h后,經(jīng)離心機(北京醫(yī)用離心機廠生產(chǎn)的LD4-2型水平離心機)離心15 min后取血清液標本檢測IL-33、EDN,同時檢測血清總IgE。血清IL-33試劑盒購自上海佰曄生物科技中心,采用酶聯(lián)免疫實驗檢測;血清EDN試劑盒購自上海滬震實業(yè)有限公司,雙抗體夾心法檢測。血清總IgE試劑盒購自上海羽朵生物有限公司,采用放射免疫吸附劑試驗檢測。所有操作過程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操作。比較病例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及肺功能,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檢測TNF-ɑ,上轉(zhuǎn)發(fā)光法檢測檢測IL-6,試劑盒均購自北京熱景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采用磁微粒化學發(fā)光法檢測CRP,試劑盒購自北京利德曼生化股份公司。采用便攜式肺功能儀檢測病例組的患者的肺功能,肺功能儀來自德國耶格(Jaeger)肺功能儀,型號MS-DIFFUSION,記錄觀察TV、PEF等指標。
2.1 病例組與對照組血清指標比較 病例組的血清IL-33及EDN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病例組與對照組血清指標比較
2.2 病例組中高表達組、低表達組血清指標比較 高表達組患者的血清IL-33及EDN水平均高于低表達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病例組中高表達組、低表達組血清指標比較
2.3 病例組中高表達組、低表達組的血清炎性指標及肺功能指標比較 高表達組的血清炎性指標TNF-ɑ、IL-6及CRP水平均高于低表達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高表達組的TV、PEF數(shù)值則低于低表達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病例組中高表達組、低表達組血清炎性指標及肺功能指標比較
2.4 病例組中血清炎性指標、肺功能指標與血清IL-33、EDN相關性分析 分析血清IL-33、EDN指標與其他指標的相關性,結果顯示血清IL-33、EDN水平與血清炎性因子TNF-ɑ、IL-6、CRP成正相關(P<0.05),與TV、PEF有一定聯(lián)系但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病例組中血清炎性指標及肺功能指標與血清IL-33、EDN相關性分析
呼吸道過敏性疾病患兒接觸過敏原后機體會啟動T淋巴細胞免疫反應,而嗜酸性粒細胞在過敏誘發(fā)炎癥反應中起著重要作用,相關研究[5-6]已證實嗜酸性粒細胞活化的生物學標志物之一的EDN參與過敏性鼻炎及氣道高反應性疾病,因過敏部位的細胞或組織損傷時會迅速釋放血清IL-33,在Th2細胞分化中同樣扮演著重要角色,研究血清IL-33、EDN在呼吸道過敏性疾病中表達情況有助于評估疾病的轉(zhuǎn)歸及變化情況。在本資料中,對照組作為正常、健康人群,該組的血清IL-33、EDN水平表達明顯低于病例組。IL-33作為一種多功能細胞因子,在機體的免疫應答、維持組織穩(wěn)態(tài)及誘導氣道炎性中發(fā)揮關鍵作用,在正常情況下的組織釋放量并不太多[7],故臨床研究者們將其稱為“警報蛋白”,主要由支氣管上皮細胞釋放,可認為是過敏性哮喘、變異性鼻炎和部分肺部病變的預后評估指標,表達量較多[8],符合本資料結果。在分析不同過敏程度時,高表達組的血清IL-33、EDN水平亦明顯高于低表達組,同時該組的炎性指標TNF-ɑ、IL-6及CRP水平均高于低表達組,肺功能指標TV、PEF則低于低表達組,出現(xiàn)上述差異,研究者[9-10]分析,過敏性哮喘或鼻炎的發(fā)展與Th1/Th2軸失衡,Th2功能亢進,促進IgE合成增多,IL-6、IL-33增多。肺內(nèi)嗜酸性粒細胞增加,肺內(nèi)的黏液分泌過多,一方面導致氣道高反應性,另一方面引起肺通氣異常,因而高表達組的肺功能不如低表達組。但在分析上述指標與血清IL-33、EDN相關性時,結果顯示血清IL-33、EDN與肺功能TV、PEF并未有明顯聯(lián)系,研究者猜想可能是選取標本時研究對象的病情尚不十分嚴重,或病程較短,但急性期時肺功能影響較大。
終上所述,本資料表明血清IL-33、EDN參與呼吸道過敏性疾病,在IgE高表達患者炎癥反應明顯,還可能會影響肺功能,臨床可依據(jù)血清IL-33、EDN水平評估病情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