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黎明
中交三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12
某隧道的行車速度設置為80km/h,最大埋深設計為460m,施工現場巖體的穩(wěn)定性較差,巖體存在嚴重的破碎問題,同時存在塌陷、滑坡等嚴重的地質災害問題。經實地考察,在左線隧道施工的過程中,主要采取三區(qū)段斜豎井送排式分段縱向通風的措施,左線斜井的水平距離為800m;在右線隧道施工的過程中,主要采取二區(qū)段斜豎井送排式分段縱向通風的措施,右線斜井的水平距離為750m。最終決定使用超前大管棚施工技術來完成進洞施工,從而使隧道施工的質量和速度得到保證。
在設計進洞方案的過程中,遵循“早進洞、晚出洞、零開挖”原則,使隧道四周山體的地形和地質特征得到保護,采取明挖分層法對洞口仰坡施工,同時落實支護施工,使邊坡的穩(wěn)定性得以保證。以管棚支護方案為基礎,同時使用大管棚強支護施工防護措施,提升進洞方案的科學性和實用性。進洞大管棚套拱設置好后,使用儀器檢測套拱的角度和間距,使其滿足施工需求。使用地質鉆機完成鉆孔施工,鉆孔施工結束后,安裝管棚。注漿施工時,要將注漿壓力控制在設計值的范圍內。為了提升洞口的支撐力,確保管棚鉆機的鉆孔位置與設計標準一致,在大量的試驗以后,最終決定把管棚的導向墻長度設置為3m,將半徑為0.9m的型鋼混凝土樁增設在拱角位置,以此為施工基礎,提升整個工程施工的穩(wěn)定性。套拱施工結構圖如圖1所示。
圖1 套拱施工結構圖
管棚施工的核心工序為鉆孔施工,施工企業(yè)要高度重視管棚施工質量。在實地勘測施工區(qū)域后發(fā)現,有大量的堆積物存放在隧道左側進口管棚施工區(qū)域內,進口位置存在嚴重的淺埋問題,同時還存在塌孔的情況,這就增加了管棚施工的難度。在套管跟進施工的過程中,套管與碎石之間的摩擦力會越來越大,鉆進負荷扭矩也會隨之增加,導致斷管的情況時有發(fā)生,給整個工程施工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在施工人員和技術人員的共同探討下,最終決定使用二次打孔和鉆孔的施工方法。當鉆機鉆進強風化巖1m的位置時,將鉆機抽出,施工人員接著完成二次鉆孔施工。在水泥漿固結作用的影響下,孔壁會存在堅硬的保護層,從而為后續(xù)的鉆孔施工奠定堅實的基礎。將潛孔鉆的沖擊鑿巖鉆頭與礦用電鉆的麻花鉆結合,可使鉆機性能發(fā)生較大改變,鉆孔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孔內土和石屑可被及時排出孔外。
成孔施工完成后,立即開展頂管施工。該工程使用的頂管類型為鉆機頂管,采取絲扣的方式將鋼絲連接在一起。鋼管安裝完后,將鉆孔與鋼管間的空隙用棉紗填充,同時將出氣孔和進料孔預留好。
管棚施工過程中,注漿施工尤為關鍵。管棚安裝好后,施工人員應及時監(jiān)測安裝施工質量,待管棚安裝結束后立即開展注漿施工。注漿壓力要保持在1MPa左右,當氣孔流出漿液以后,停止注漿施工,施工人員使用鐵錘敲擊鋼管檢測漿液的填筑情況。在隧道施工時,有大量的土石層堆積在右線出口處,其會給注漿施工的固結效果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經過認真的研究和分析以后,決定在管棚施工前,先注漿地面,并使用PVC管完成注漿施工,在采取該施工辦法后,管棚支護的效果較理想。
在洞身挖掘施工的過程中,使用的施工方法有正臺階法、中隔壁法和全斷面法等。從該項目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采取預裂爆破法可以獲得最佳的爆破施工效果。為達到預定爆破效果,要嚴格管控爆破裝藥劑量和爆破眼的有效距離,周邊眼的間距最好要控制在40cm左右,使用隔式裝藥法施工,并使用炮泥將裝藥炮眼密封好。
在隧道施工的初期階段,混凝土噴射的主要方法為濕噴,使用全自動噴漿設備作業(yè),該設備的優(yōu)勢主要體現為安全系數高、噴漿速度快和操作簡便等。噴射施工的順序為自下而上,先噴低洼地區(qū),嚴格控制受噴面和噴嘴的間距,混凝土初凝2h后,方可開展養(yǎng)護施工,最佳養(yǎng)護時間為一周。
在砂漿錨桿施工時,遵循的主要施工順序為先注漿,后安裝錨桿。使用單管注漿施工的方法完成砂漿錨桿施工。注漿施工的過程中,注漿管要反復向孔底輸送,從而使孔內的多余水分被及時排出。所有的錨桿都要設置墊板,噴射混凝土要與墊板緊密結合。隧道鋼架支護施工十分重要,受該工程施工環(huán)境的影響,鋼架支護采取格柵方式,以顯著提升整個工程的施工質量和效率。鋼架加工制作需要在施工現場的工裝臺上完成,在設置鋼筋彎曲模型時,需要以斷面鋼架主筋輪廓為依托。在胎膜內進行鋼架焊接工作,可將變形控制在最小范圍內。此外,質檢人員要嚴格檢查鋼架的焊接施工質量。
從該工程的實際施工情況出發(fā),在隧道內事先預留仰拱,施工人員需及時落實好相關施工作業(yè),使支護結構在短時間之內完成閉合。開挖面與鋪地、仰拱的距離要保持在30m左右,為了確保洞內交通順暢,需要搭設棧橋來完成仰拱施工。在鋪底施工前,要先將隧道底部的雜物清理干凈,使用同等級強度的混凝土回填超挖區(qū)域。
該工程施工區(qū)域的土體比較松散,地表水發(fā)育欠佳,地質條件比較惡劣,因此要高度重視隧道防排水問題。工程施工遵循的主要原則為將防、排、截、堵有機結合在一起,使防水效果達到最佳,其施工內容主要有止水帶施工、防水板施工和排水盲道施工。
(1)止水帶施工。該工程使用的主要止水帶類型為中埋式止水帶,嚴格按照設計的標準埋設止水帶,施工縫中心線要與止水帶中間的空心圓環(huán)重合。從待灌混凝土側穿入鋼筋卡,并從擋頭模板中穿過,內側卡進入止水帶一半時,在擋頭板上固定另一半止水帶,混凝土澆筑施工完成后,方可拆除。
(2)防水板施工。防水板施工前,要先處理好施工基面。為了使表面達到平順的要求,采取掛網噴射的施工方式,一旦出現表面滲水的情況,應立即采用注漿堵水的方式,增設盲管將其排出。
(3)排水盲管施工。使用鉆孔定位方式鋪設排水盲管,定位間距要保持在40cm左右,在定位孔中打入膨脹錨栓,將固定釘設置在盲管兩端,使用無紡布包裹好,使用卡子和鋼絲將其捆扎結實后,在膨脹螺栓上固定好。
在管棚帷幕施工的過程中,使用的主要設備為水平鉆機,其鉆孔施工時主要是采取外插角度鉆孔的形式將鋼管插入鉆孔中。在接長鋼管時,使用內插接頭套并焊接好。依據鋼管的直徑和長度來預留孔洞,鋼管安裝施工結束后,開展水泥砂漿灌注施工,采取風口包壓的方式處理鋼管端口。鋼管的長度要超出導向墻一段距離,將導向墻與鋼管錨固結實。錨固施工的最常見方式有兩種,即孔內注漿和端部焊接,其錨固效果都比較理想。
在復雜軟弱圍巖隧道進洞施工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此施工人員必須做好洞口防護工作,使洞口施工的安全性得到保證,同時落實二襯鋼筋混凝土澆筑施工和明洞施工。此外,項目管理人員應積極采取相關措施加強各環(huán)節(jié)施工過程管理,促使隧道洞口施工和挖掘施工的安全性、穩(wěn)定性達到設計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