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雷
(澳門科技大學,廣東 珠海 519000)
建筑設計中的美學理念是在科技的不斷推動下而逐漸產生的,這種理念重視的不僅僅是建筑的外觀,還包括建筑的內部,如地板、天花板、房間構造、庭院布置等。隨著人們對美學理念有了更高的追求,建筑設計只有滿足社會需求,才能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其核心仍是為了提高人們的審美水平。
一個美的建筑其實都是有它自己的靈魂和精神屬性的,不管是從外觀來看,還是從內部的構造和布置來看,每件物品每種顏色的出現都有它自己的規(guī)律和存在的價值。此外,不同的建筑物也有不同的精神屬性層級,它們大致可以分為3 個等級,其中,最低等級即是舒適感和安全感,同時這也是人們對建筑的最基本的要求;中間等級主要體現在視覺的沖擊上,即能夠取悅人的眼睛;最高等級是一種比較抽象化的情緒氛圍感,即能夠取悅人們的心靈,給人們的心靈帶來新的感染力[1]。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審美觀念也在發(fā)生改變,我國的社會審美也在不斷進步。沒有社會作用的文學是不存在的,沒有審美價值的文學不可能對社會有促進作用。同理,如果一個建筑沒有審美價值,那么它僅僅停留在能夠滿足人們的基本生活需求上,不會對人的心靈起到一定的凈化作用。
建筑設計美學不僅能體現一個地區(qū)的政治、文化與經濟特點,并且具有社會作用和審美特點,是一個藝術的統(tǒng)一體。例如,北京故宮中的太和殿俗稱金鑾殿,位于北京紫禁城南北主軸線的重要位置,整個殿宇高大雄偉,象征皇權至上[2];英國的白金漢宮和唐寧街10 號體現了英國的君主立憲政體下,國王處于“統(tǒng)而不治”的虛位元首地位,首相則是英國的行政首腦,是實際權力的掌握者和執(zhí)行者。同時白金漢宮的工整、威嚴體現著在君主立憲制下國王享有尊貴的地位,而唐寧街10 號平實素樸,卻是英國行政中樞,體現出民主風格。
建筑設計美學體現著建筑的文化特點。中國建筑體現著與自然高度協(xié)同的中國文化精神。中國園林主要有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2 種。私家園林更多地體現了文人學士的審美心態(tài),而且二者在建造時會注重與自然高度協(xié)同的理念。而且中國的宗法倫理概念也影響著建筑設計,如祭祀自然神和先賢圣哲的準宗教建筑壇廟,以及在特別強調血緣宗親關系、特別重視“慎終追遠”“事死如生”等觀念背景下的帝王陵墓等,它們幾乎是中國特有的建筑類型,以規(guī)模之隆重,氣氛之肅穆而令人矚目。
建筑設計美學也體現著經濟特點。設計建筑物時,不僅要設計建筑的外觀,還要考慮建造建筑物的造價,要通過大量的數據計算來減少人們主觀因素的影響,用最小的成本建造出美麗的建筑物。
總而言之,建筑物可以在外觀上體現出政治和文化的特點,在建造建筑物時考慮經濟問題,將這3 個特點融合在一起。
所調平衡,是使畫面各物體的大小或色彩等特征產生均衡感覺的一種構圖形式。這就意味著進行建筑外觀的構圖時,不能完全地追求藝術美,還需要綜合協(xié)調的美,有規(guī)律性地、有組織性地將各方面的簡單的美綜合在一起。
任何一門藝術發(fā)展到一定階段,都會面臨創(chuàng)作空間狹窄,素材枯竭的問題。于是,某些藝術家為了創(chuàng)新,往往偏離了審美的客觀標準,效果不佳。形態(tài)美的元素主要有和諧、對稱、線條流暢、曲線起伏、顏色協(xié)調、空間與時間結合……。正如《敦煌石窟藝術總論》中所述:“如何使雕塑、壁畫與建筑形制相協(xié)調,從藝術的角度營造出一個佛教的世界,這是石窟營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如圖1 所示。
圖1 敦煌石窟
不同的比例有不同的應用,例如,立面比例的處理是和建筑功能、材料性能和結構類型分不開的,由于使用性質、容納人數、空間大小、層高等不同,形成全然不同的建筑設計的比例和尺度關系[3]。建筑設計通過和諧的比例可以展現出不同于其他建筑物的美,如圖2 所示。
圖2 美學比例在埃菲爾鐵塔上的應用
建筑實質上是一個立體圖形。因此,進行建筑設計時,可借助立體幾何圖形呈現建筑結構,意味著建筑美感可借助立體圖形進行展示。設計人員進行建筑設計時,需要高度重視將建筑將來的實用性與建筑美感相結合,同時,需要充分考慮建筑整體結構的協(xié)調性[4]。具體言之,建筑設計過程中,除了保證建筑基本功能,還需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美觀性,以此滿足人們的需求。需要強調的是,設計人員在設計建筑時,還要考慮各種元素的協(xié)調統(tǒng)一,但是,需要分清主次,只有這樣,在設計建筑時才能更好地靈活運用每一個美學元素,設計出符合現代人們審美要求的建筑。除此之外,在保障建筑協(xié)調的同時,也要保障色彩的協(xié)調。眾所周知,色彩給人的視覺沖擊力較強,所以,進行建筑設計時,需要重視色彩的協(xié)調性,增強建筑的美感[5]。
現在各大院校雖然已經開設了美學理念的相關課程,但是還需要進一步強化美學理念的實踐,讓美學理念融入建筑設計中。美學理念在建筑設計中的借鑒能讓設計者創(chuàng)造出更多出彩的建筑,同時,能讓更多的設計者靈活地將美學理念運用到設計中,實現美學理念與建筑設計的統(tǒng)一[6]。
在現代建筑設計中,可以從以下方面借鑒古典建筑設計:(1)建筑形體的借鑒,依據具體的地理環(huán)境將傳統(tǒng)建筑形式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使現代建筑既含有傳統(tǒng)建筑的一些特征,又具有自己的特色;(2)激發(fā)傳統(tǒng)美學觀念的共鳴。人類的意識形態(tài)與接受尺度源自生存經驗的積累,而生存經驗又來自生活經歷,中華民族古老的土地上,傳統(tǒng)美學的意識在人們的血液里面已經積淀。運用中國古典的元素可以啟發(fā)這種感悟的共鳴,釋放在忙碌塵世中人的精神,感悟建筑美的真諦。
建筑設計現在已經不僅僅停留在建筑的外在美觀,還需要更深層次的表達。而美學觀念在建筑設計中的表達能進一步提高建筑設計對于美的表達。但是在我國,建筑美學的深入發(fā)展需要讓更多的人了解建筑美學,讓他們懂得建筑美學在建筑設計中的意義,促進我國建筑行業(yè)的發(fā)展。美學是建筑的陪襯,建筑設計不能沒有美學,而美學也不能離開設計,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這就需要人們做出努力,設計出更具有美學價值的建筑,讓人們感受到視覺上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