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娜
近年來,人臉識別技術作為一項新型科學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然而這項技術在帶給人們便利的同時,也引發(fā)了一系列安全問題。你對人臉識別技術使用心存顧慮嗎?本刊與問卷星合作,展開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安全調(diào)查。此次調(diào)查有效樣本總數(shù)為1128份,受訪者男女比例為41.43%和58.57%,18—30歲的受訪者占比71.43%。
對于人臉識別技術使用,71.43%的受訪者心存顧慮,只有不到三成的受訪者認為這是完全安全的。最讓受訪者擔心的問題,是被不法分子盜用人臉信息而導致財產(chǎn)損失,占比78.57%。其次是泄露人臉信息(71.43%),缺乏相關部門的監(jiān)管(50%),不清楚信息采集單位的資質(zhì)(39.29%)等問題。
“小區(qū)安裝了人臉識別系統(tǒng),我猶豫了好久才去錄的信息。平時看到過因為信息泄露而被盜刷銀行卡的新聞,我有點擔心?!焙祥L沙的市民黃女士介紹,當時特意詢問了物業(yè),如何保障個人信息不被泄露,對方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在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的當下,信息被泄露的情況時有發(fā)生。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chǎn)權(quán)研究中心研究員趙占領表示,收集、使用人臉等生物特征信息,涉及技術與法律的沖突,以及技術應用的邊界,一旦泄露,造成的危害巨大,甚至難以采取有效的彌補措施。
從手機解鎖到門禁考勤,人臉識別系統(tǒng)已經(jīng)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67.86%的受訪者認為,人臉識別應用場景存在濫用的趨勢。
在調(diào)查中列出的7個人臉識別應用場景里,受訪者最無法接受超市、商場運用人臉識別技術收集顧客信息,占比78.57%。2021年3·15晚會就曝光了某品牌門店使用攝像頭非法采集顧客人臉信息的情況,引發(fā)輿論強烈關注。
相較之下,公共安全領域、金融認證和支付的人臉識別應用場景,更加能被受訪者接受。關于人臉識別技術,53.57%的受訪者迫切想要了解的是,采取何種技術和管理措施保障被收集者的人臉信息安全。
盡管心存顧慮,但78.57%的受訪者認為人臉識別技術利大于弊,就看如何運用。山東姑娘李雪說:“我覺得人臉識別讓生活中的很多事變得方便、快捷?!?/p>
2019年6月,我國警方首次使用跨年齡人臉識別技術,找回4位走失約10年的孩子。中央財經(jīng)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劉權(quán)表示,人臉識別技術如果運用不當,確實可能產(chǎn)生很多風險,但不能由此因噎廢食,而應有效地加以規(guī)范引導。
64.29%的受訪者呼吁,人臉識別技術應確保目的合理、正當、必要。2020年,國家網(wǎng)信辦加緊制定出臺《數(shù)據(jù)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數(shù)據(jù)安全法》將于2021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已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相信不需要太久,人臉識別技術使用將會得到進一步細化,法律將為我們每個人構(gòu)筑起保護個人信息的安全之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