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冰
數據,被定義為新時代的石油,已然成為新經濟“命脈”。
對國家而言,數據是新的“戰(zhàn)略資源”;對產業(yè)而言,數據是新的“生產要素”;對個人而言,數據更是新的“生活必需品”。從某種意義上講,數據正在不斷催生新的社會形態(tài):“未來社會發(fā)展在很大程度上將用‘數據說話”。
在全球數據爆發(fā)增長、海量集聚的新形勢下,數據也成為安全的“重災區(qū)”,針對數據的攻擊、竊取、劫持、濫用等手段不斷推陳出新,甚至形成地下數據產業(yè)鏈,給經濟、政治、社會帶來巨大風險。
數據的依賴性越強則脆弱性越大。各國從自身國家安全、社會公益以及個人權利保護等角度出發(fā),越來越重視數據安全問題。但是,作為一種“泛在”性的存在,數據的安全維護又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面臨著數據確權、數據壟斷、數據泄露以及數據作假等主要挑戰(zhàn),如何平衡數據安全與發(fā)展的關系,找到政策的合理區(qū)間,既能促進數字經濟的發(fā)展,又能滿足各方安全訴求,成為各國數據政策制定者們的最大挑戰(zhàn)。
過去一周,我國相關部門密集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進行數據安全審查、監(jiān)管,讓全社會意識到,數據安全已成為事關國家安全與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大戰(zhàn)略問題,必須守住這條生命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