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君
早在16世紀就有人發(fā)現(xiàn)了心臟整體的圓錐形態(tài),也就是我們以為的心形。但為什么心形的心臟能跳動呢?心臟形態(tài)和心臟功能之間的關系在500年里一直是個謎,因此這個問題也曾被稱為解剖學的“戈耳狄俄斯之結”,也就是爆難沒人知道答案的意思。
后來在17世紀,有人在這個漏洞上打了個補丁,這個補丁版本也成了300年來人類對心臟的主流認識。這個人就是英國醫(yī)生威廉·哈維(WilliamHarvey)。哈維發(fā)現(xiàn)了循環(huán)系統(tǒng)。將心臟和肺接入了整個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閉環(huán)中。
哈維認為,人類的心臟是一塊同質的肌肉,包含4個腔室,心肌收縮時排出血液,放松時充滿血液。哈維也因此被視為循環(huán)系統(tǒng)之父,他的教條也被一代代醫(yī)生傳承,寫入了教科書中。不過,哈維依然無法解開解剖學的“戈耳狄俄斯之結”,他的學說中也有一些矛盾之處。
大約在50年前,解剖學的“心結”終于被一位西班牙醫(yī)生解開。Francisco Torrent-Guasp在學生時代就對哈維學說中的一些問題感到懷疑。比如他不太相信心臟肌肉放松時血液能大量涌入。在20世紀50年代.Torrent-Guasp還是西班牙薩拉曼卡大學醫(yī)學院的一位四年級學生,那時起他就不斷解剖各種動物的心臟。在25年的研究后.Torrent-Guasp有了突破。
他發(fā)現(xiàn),心臟整個就像一條筋道的寬面一樣,是一個由肌肉構成的橡皮帶;更有趣的是,這根筋道的肌肉條是以螺旋狀的形態(tài)組織成心臟的。后來這條肌肉帶就被稱為心肌帶。這條肌肉帶以螺旋線的方式絞成了心臟,也就是說,心臟是一個莫比烏斯環(huán),是一個扭成了8字的螺旋。
實際上,這種螺旋結構遍布在哺乳動物和鳥類的心臟中。而螺旋線本身在大自然中很常見,貝殼、松果、向日葵都含有螺旋線。
Torrent-Guasp認為,人類心臟的形態(tài)意味著心臟的跳動是從心底,也就是心臟最上部開始的,心肌的收縮沿著心肌帶傳播,最后讓心臟的各個部位依次皺縮起來。
他的理論和以哈維為代表的經典理論有很多不同。在過去的理論中,心臟的運動是從心尖傳到心底的。但是新的成像證據顯示,心臟的運動確實始于心底。符合Torrent-Guasp的觀點。
后來其他研究者發(fā)現(xiàn),心臟跳動的初始電信號始于一種特殊的細胞——竇房結,這些細胞位于心底的右心房,這個信號在心肌帶上一步步擴散,使其收縮。這些證據再次為Torrent-Guasp提供了支持。Torrent-Guasp的另一個新發(fā)現(xiàn)是,心臟的螺旋結構使得心臟跳動時會像悠悠球一樣左右旋轉,而心臟的這種扭旋讓它像絞毛巾一樣主動泵入和泵出血液,而不是像哈維理論描述的那樣像氣球脹縮一樣被動吸入血液。
實際上,早在16世紀,達·芬奇就曾描述過心臟跳動時的旋轉。不過。Torrent-Guasp是首個把心臟的螺旋結構和它的旋轉聯(lián)系到一起的人。這些新發(fā)現(xiàn)意味著,當心臟不夠強大的時候,心臟的螺旋結構開始變形,扭旋的程度減小,泵入和泵出血液的效率也會下降。
比如在2019年,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心臟學家Robert Shave和同事發(fā)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人類心臟的扭轉程度比人類的近親黑猩猩的大得多,是黑猩猩的約2倍;人類如果運動量少了,躺平活得輕松,心臟的各方面機能,比如扭轉程度就會減小,向黑猩猩的心臟轉變,心臟本身也會由小v臉轉變?yōu)橛执笥謭A。
因為心肌帶的發(fā)現(xiàn),1978年Torrent-Guasp被西班牙索菲亞王后和西班牙教育部提名諾貝爾醫(yī)學獎,心肌帶及其機制也被寫入了解剖圖譜經典《Anatomy,a Regional Atlas of the HumanBody》第五版、《Clinically Oriented Anatomy》第五版等眾多醫(yī)學教材中。
那么,為什么心臟會是這種螺旋結構呢?Torrent-Guasp的假說是。人類心臟的原始形態(tài)是10億年前的一條蟲。這條蟲沒有現(xiàn)在的心室和心房,只能通過蠕動的方式使體液在全身流動。
在4億年前,演化成魚的“小蟲”終于有了一顆1.0版本的心臟,這顆古老的心臟有一個泵血的心室。在2億年前,魚類的心臟得到了系統(tǒng)升級,演化為爬行動物的心臟,這個加強版的心臟出現(xiàn)了心室和心房。再后來才出現(xiàn)哺乳動物那種絞得更加復雜的心臟。
Torrent-Guasp指出,在人類胚胎的發(fā)育過程中就可以觀察到這種從蟲體到魚心臟、到爬行動物心臟、再到哺乳動物心臟的演變。比如在胚胎20天大的時候,人類心臟看起來就像一條蟲,30天大的時候心臟看起來像魚心,40天大的時候像爬行動物的心臟。在50天大的時候才成為你左胸口里那顆紅心的樣子。也就是說,在胚胎頭50天的發(fā)育中,人類心臟還原了它的演化史。
Torrent-Guasp認為,人類心臟依舊保留著小蟲時代的動態(tài),還延續(xù)著類似蟲體一浪一浪的運動模式。因此才展現(xiàn)出沿著心肌帶的收縮和舒張方式。當然了,這個假說還需要更多的證據支持。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把科學帶回家”公眾號,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