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勛 張蓉梅
【摘要】新聞紀實廣播劇注重形式創(chuàng)新,以“新聞+廣播劇”的形式表達重大主題,以藝術性、悅聽性和新聞性完美融合,打造出特色鮮明的聲音產(chǎn)品,促進音頻作品的轉型升級。
【關鍵詞】紀實廣播劇? ? 藝術性? ? 悅聽性? ?新聞性
【中圖分類號】G220? ? ? 【文獻標識碼】A
2020年4月8 日,武漢“解封”。4月9日,在剛剛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的武漢上空,響起由長沙廣播電視臺城市之聲創(chuàng)作出品的系列新聞紀實廣播劇《青春戰(zhàn)“疫”》,撫慰了無數(shù)剛從家門走出的市民。這一天,《青春戰(zhàn)“疫”》 在湖北廣播電視臺湖北之聲和學習強國平臺同時上線,這既是對湖北和武漢的一次特殊“聲援”,更是長沙廣電為營造“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輿論氛圍唱響的最強戰(zhàn)“疫”好聲音。隨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記錄中國》欄目以及黑龍江、貴州、四川、湖南和長沙廣播頻率,喜馬拉雅FM、蜻蜓FM、新湖南、紅網(wǎng)、智慧長沙等App展開高頻次的密集刊播,以矩陣效應全方位展現(xiàn)中國人民凝心聚力、共克時艱的精神風貌。
新聞紀實廣播劇是近年來國內廣播界的創(chuàng)新產(chǎn)物,強烈的新聞性內容與豐富的文學性表達手法混搭運用,促使廣播劇題材得以拓展、敘事視角發(fā)生轉變、敘事技巧更加多元,因而廣受聽眾的追捧與好評。廣播劇是廣播媒體特有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而新聞報道是對事實的一種即時表達與傳播。如果在新聞嚴肅性的基礎上又有戲劇延展的可能,可以突破一手資料素材的制約,那么這將是一種創(chuàng)新型的媒體宣傳方式,而這種方式,近年來正被廣泛關注。新聞紀實廣播劇《青春戰(zhàn)“疫”》將新聞性與藝術性、悅聽性巧妙結合、充分融合,傳遞戰(zhàn)“疫”最強音,產(chǎn)生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分析可知,與傳統(tǒng)廣播劇相比,新聞紀實廣播劇的創(chuàng)作有明顯的特點。
一、大事不虛,新聞紀實廣播劇具有鮮明的新聞性
(一)較強的時效性
2020年初,一場新冠肺炎疫情突襲大江南北,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fā)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2020年2月底,疫情依舊肆虐,長沙廣電采編人員憑借高度的新聞敏感性,決定依托此前積累的大量新聞報道素材,借助新聞紀實廣播劇這一創(chuàng)新體裁,展現(xiàn)以90后為代表的青年一代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斗爭中挺身而出、擔當奉獻的群體形象。從創(chuàng)意、收集整理素材、創(chuàng)作到錄制,一共只用了25天時間,趕在武漢“解封”(2020年4月8日)第二天上線。為了保證新聞性,劇本在錄制前一刻還在進行修改,如在第二集《青春之最》中就及時體現(xiàn)了武漢疫情防控的最新進展:
【姐姐畫外音(歌聲一直作為背景)
(哽咽)英杰,我親愛的弟弟……經(jīng)過14億中國人的堅守,特別是醫(yī)護工作者拼死相救,湖北疫情得到了控制,方艙醫(yī)院休艙,道路交通封禁解除……這里也有你的一份心血!姐想回家看你……可你在哪兒呀?在撒滿櫻花的大道上?在湘江翻卷的浪花里?在姐永遠也不愿醒的夢里……(喊)英杰……英杰……
(二)較強的真實性
為了挖掘整理創(chuàng)作素材,在疫情依舊嚴峻、大量資料分散龐雜的情況下,主創(chuàng)班子搜集了不下20萬字的各大媒體相關報道資料?!肚啻簯?zhàn)“疫”》并不奢求全景式描繪這場全民戰(zhàn)“疫”,而是在宏大敘事的背景下,將筆觸視角對準“青春”。據(jù)統(tǒng)計,2020年初春4.2萬多名馳援湖北的醫(yī)護人員中,有1.2萬多名是90后年輕人,其中相當一部分還是95后甚至00后?!肚啻簯?zhàn)“疫”》的主題立意緊緊呼應習近平總書記對抗疫中廣大青年的肯定與點贊:“不畏艱險、沖鋒在前、舍生忘死,彰顯了青春的蓬勃力量。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痹搫∵x取的故事主人公分別為:湘雅醫(yī)院馳援武漢的醫(yī)護戀人段凝與劉磊、逆行進入武漢的長沙志愿者鄭能量、過勞犧牲在崗位上的衡東基層衛(wèi)生院醫(yī)務工作者宋英杰、中建五局康復后就主動捐獻血漿的曹建、三一重工參與援建武漢雷神山醫(yī)院的青年黨員劉濤,以及為疫區(qū)輸送各類捐助物資的無數(shù)年輕快遞員。同時,為確保人物和事件的真實性,主創(chuàng)團隊更是分頭對相關單位和個人進行采訪。如第六集《臨時媽媽》,為充分挖掘故事的細節(jié),更好地講述這個關于愛與陪伴的故事,在疫情依舊嚴峻的時候,記者全副武裝去望城采訪了這對臨時母子,采訪了桐桐的父母以及望城區(qū)婦聯(lián)負責人,掌握了大量的素材,既有音頻也有視頻,給劇本創(chuàng)作提供了大量鮮活的素材。對于其他幾位主人公,即使無法現(xiàn)場采訪,也通過電話進行了錄音采訪,并對一些重點細節(jié)進行反復詳細核實,以確保全劇的嚴謹、真實。
為了更加凸顯新聞的真實性,在每集的開頭片花中采用了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武漢疫情時擲地有聲的話語:“武漢必勝,湖北必勝,全中國必勝!”此外,主創(chuàng)人員在每一集的頭尾設置以相關重大新聞人物原型的自我發(fā)聲,進一步烘托了主題。比如第一集《情人節(jié)玫瑰》的開場與結尾:
【開場音頻(來自央視電視新聞)
在支援湖北武漢的大軍中90后、00后有12000人之多,昨天父母眼中的孩子,今天已然成為了新時代共和國的脊梁。
【結尾音頻
我是中南湘雅醫(yī)院的副院長江泓,我們這次出征湖北的醫(yī)護人員一共有142人,他們是最美逆行者。像劉磊、段凝這樣的情侶檔戰(zhàn)“疫”隊員應該是90后醫(yī)護的杰出代表。他們的青春與愛情因為與疫情的戰(zhàn)斗,無比絢爛。
又如,第五集《鋼鐵之軀》開場與結尾:
【開場音頻
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從1月23日下達任務開始,火神山、雷神山醫(yī)院先后都在很短時間相繼建成。這是又一個奇跡,了不起的“中國速度”,是萬眾一心的中國力量。
【結尾音頻
我是三一重工泵送事業(yè)部湖北服務工程師劉濤,我與三一重工的同事們,參與和見證了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yī)院的建設,我為助力青春戰(zhàn)“疫”驕傲!
(三) 較強的準確性
新聞紀實廣播劇故事的關鍵要素一定要和事實相符合。比如:在第七集《無畏真英雄》中,主創(chuàng)人員在描寫主人公周志國救治病人采取的醫(yī)療措施時進行了嚴格的核實,還原了當時的真實情況。
【精密儀器運轉聲
周志國 :不好,肺水明顯增加,隨時可能誘發(fā)急性心力衰竭!
護士 :那怎么辦?
周志國 :(沉著)嚴格控制液體輸注速度,進行精密的容量管理,必要時采取利尿治療。還有,交替采用高流量呼吸氧療儀和無創(chuàng)呼吸機輔助呼吸!隨時準備氣管插管!
護士 :好!
周志國 :陳科文,眼睛不要離開呼吸機,保持患者呼吸道暢通。
陳科文 :好。
周志國 :小劉,監(jiān)測心率、血壓和血氧飽和度,進行精細化的容量管理,減輕肺水腫。
又如,第五集《鋼鐵之軀》,主創(chuàng)人員在與三一重工公司相關人員溝通后發(fā)現(xiàn),該企業(yè)復工復產(chǎn)其中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為在湖北的下游企業(yè)復工復產(chǎn)提供有力支援。于是,我們推翻了已經(jīng)制作完畢的這一集,重新編劇、演播、合成。
【電話鈴聲、領導接電話
劉濤: 領導,我是劉濤。
領導: (意外)劉濤?
劉濤:火神山的任務我已經(jīng)完成了,現(xiàn)在正在家隔離。跟您匯報個事,昨天,我聯(lián)系了一批志愿者,為我們三一集團在湖北的下游企業(yè)籌集了一批口罩和防疫物資,通過順豐快遞發(fā)給他們。
領導:干得好!
劉濤:不過,眼下正在全面復工,就湖北區(qū)域來說,物流運輸和供應商停工是兩大難題,我們能不能以總公司的名義協(xié)調一下?
領導:我們想到一塊去了。我已經(jīng)跟經(jīng)開區(qū)聯(lián)系,協(xié)調物流車輛的綠色通行證,應該很快就能解決!
劉濤:太好了!領導。等武漢“解封”,我就回來上班,跟兄弟們一起趕工,這段日子可把我憋壞了!
領導:劉濤,你辛苦了,我們等你回來!
經(jīng)過這樣處理后,既真實反映了三一重工復工復產(chǎn)實施嚴格的防疫措施,也延伸到支持下游湖北企業(yè)復工復產(chǎn),從另一個側面凸顯了“兩湖一家親”的主題。
二、小事不拘,新聞紀實廣播劇具有獨特的藝術性
新聞紀實廣播劇的魅力在于,除了重要新聞,故事背景也必須嚴格把握,做到大事不虛,小事不拘,表現(xiàn)出獨特的藝術性。
(一)注重戲劇沖突設計
戲劇沖突應比生活矛盾更強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戲劇性。藝術的加工、情節(jié)的深化、戲劇沖突的把握,是使新聞人物事件更加具有沖擊力和吸引力的必要手段。比如第六集《臨時媽媽》中孩子從和陌生人在一起到打開心扉的過程:
劉建華 :桐桐,你幾歲了?
【桐桐不說話
劉建華 :你平時都喜歡吃什么呢?
【桐桐不說話
劉建華 :看來桐桐現(xiàn)在不想說話,那你先自己待一會兒,這里的玩具你可以隨便玩,好嗎?
【桐桐依舊不說話
【劉建華對智能音箱說話
劉建華 :小愛同學,請播放好聽的兒歌。
音箱 :好的,馬上為您播放。
【音箱里兒歌響起
桐桐 :小愛是超級飛俠。
劉建華 :哦?桐桐也看過動畫片《超級飛俠》嗎?
桐桐 :嗯,我還會唱它的歌呢。
劉建華 :真的?阿姨可有點不太相信呢。
桐桐 :不信我唱給你聽——一飛沖天到世界各地,新的任務,新的挑戰(zhàn)……
劉建華 :(合)超級飛俠在身邊,神奇世界千變萬化一起發(fā)現(xiàn)……
在第四集《第一滴血》中,特別加入了曹建背著妻子偷偷去采血的情節(jié)。其中,夫妻之間的對話、門衛(wèi)和曹建的對話都很有生活樂趣,真實而幽默,突出表現(xiàn)了普通中國人在抗擊疫情斗爭中的勇氣與擔當。
門衛(wèi):獻完血了?感覺怎么樣?
曹先生:才400毫升,對我來說就是九牛一毛!
【妻子突然一聲斷喝
妻子:老曹!你給我下來!
【曹先生下車
曹先生:(窘迫)老婆,你怎么來了……
妻子:你長本事了是吧?偷偷摸摸跑出家門,經(jīng)過誰允許了?
曹先生:我……啊,我是看咱們家的車在樓下停了這么多天,萬一電瓶沒電了怎么辦,所以就開出去遛一圈……
門衛(wèi) :曹先生,你別編了,我都跟嫂子說實話了。
曹先生:啊?!
妻子:獻血這么大的事,你跟我說實話就不行嗎?
曹先生:我也想說實話,可我怕說了實話你又不同意。
妻子:在你心里,我覺悟就那么低嗎?血漿療法,我知道的不比你少;你獻血,能救助更多患者,我肯定支持;我黨齡沒比你少幾年,我要是康復患者,我獻血肯定比你更積極!
曹先生:所以??!那你還生什么氣啊!
妻子 :我就是生氣你不跟我說實話。
曹先生 :好,那我對燈發(fā)誓,下回再有這事,一定先跟你請示!
妻子 :呸呸呸!你還想再得一回病啊?
曹先生 :嘿嘿,不生氣了吧……對了,我告訴你,我可是長沙康復患者獻血第一人,我獻的可是長沙第一滴血!
妻子 :真的?別說,我今天才看出來,你還真有點史泰龍的意思。
(二)用語言充分表現(xiàn)人物性格
語言是廣播劇創(chuàng)作中非常重要的元素。要通俗自然、簡練明確,要口語化,適合聽覺辨識。
如第一集《情人節(jié)玫瑰》開始時小伙劉磊沉迷手游,其跳脫不羈的個性令人莞爾一笑,與后來馳援武漢的逆行醫(yī)護人員形象形成強烈對比。
【背景音樂(春節(jié)晚會片段)
媽媽 :大磊,別玩游戲了,快,吃飯……
大磊 :(嚼東西)嗯,老媽做的辣椒炒肉超級棒!
媽媽 :去!沒洗手就……
大磊 :我再玩一小會兒啊……(頑皮)謝老媽!
媽媽 :這孩子,都參加工作了,還長不大!
【手機彩鈴響
大磊 :(接手機)主任……是!馳援武漢,義不容辭!我去!
媽媽 :(大驚)去……去武漢?
與女朋友在武漢時:
大磊:(飛吻)親愛的,8天沒見想死我了!情人節(jié)快樂!
小凝:你的手……戴著手套也一樣寬大溫暖。
大磊 :親愛的,快看我手機……(開手機)
小凝 :一朵紅玫瑰?!
大磊 :可惜是紙的,好容易從酒店找到了塊紅紙,給你剪了一朵紙玫瑰!
小凝 :(哽咽)這紙玫瑰……勝過千萬朵真玫瑰……哎喲!
大磊 :怎么了……你的手?
小凝 :每天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戴著手套,出汗太多,干活不利落,就用了很多滑石粉……手裂了挺多小口子,一碰就……
大磊 :(心疼)我沒照顧好你……真不希望你也來武漢……
小凝 :面對疫情,我們都是戰(zhàn)士,你不能替代我!
在這一集中,紙玫瑰和手上的裂口是在其他醫(yī)護人員身上發(fā)生的真實故事,濃縮在他們身上,集中體現(xiàn)了抗疫戰(zhàn)場白衣執(zhí)甲的醫(yī)護人員群像。
又如,在第三集《我家就在岸上住》中警察說武漢方言,也很生動:
警察:(喊)喂!喂!車里的人,醒醒!醒醒了……(“砰砰”敲窗)
鄭能量 :(朦朧中)啊……啊……(搖下車窗)去哪兒?
警察:(嚴厲)戴上口罩……戴上!
鄭能量 :哦,對不起……我戴上口罩……警察叔叔!
警察 :我有那么老嗎,還叔叔……看看表,凌晨4點半,車還停大街上。身份證。
鄭能量 :哦……在這兒……給。
警察 :(看證)鄭能量,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qū)……你是長沙的?
鄭能量 :是。
警察 :武漢“封城”你不曉得?哪天來的?
鄭能量 :正月初一……大哥,我、我是志愿者,開車從長沙過來,武漢“封城”沒公交車,我在金銀潭醫(yī)院門口,接送上下班醫(yī)生和護士,沒擾亂社會治安……
警察 :(吃驚)這、這都初四了,你一直就裹著張薄薄的毯子,在車里過夜?
鄭能量 :非常時期,我來幫忙,不想給武漢人民添麻煩。
警察 :(感動)那……吃飯怎么辦?
鄭能量 :有泡面,讓接送的人帶杯開水過來,ok!
警察 :那不行!那要給你找個地方住,武漢人最講情義……
這些生動的語言對刻畫劇中人物起到了關鍵作用。
三、高水準制作,新聞紀實廣播劇具有強烈的悅聽性
新聞紀實廣播劇最終呈現(xiàn)出來的是廣播劇這種藝術形式,展現(xiàn)的是聲音的魅力。以音樂的使用和劇情節(jié)奏的把控,讓劇情發(fā)展。
首先,音樂元素運用充分。
第三集《我家就在岸上住》劇情遵循三一律原則,從《學習雷鋒好榜樣》的歌聲中切入,如實記錄了長沙志愿者鄭能量在2020年3月5日這個特殊日子里在武漢拉車送物資、接送醫(yī)護人員上下班的義工軌跡,經(jīng)過層層渲染鋪墊,當尾聲中“一條大河波浪寬”這支充滿家國情懷的旋律甫一響起,聽者無不動容,無不為我們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而潸然淚下。第二集《青春之最》中宋英杰喜愛唱的《青春之最》歌曲也成為他精神的寫照,而不需要太多的語言。第六集《臨時媽媽》中,面對一個暫時失去父母的孩子,對于劉建華這位之前與孩子素不相識的女性而言,會有什么樣的情緒?肯定不是簡單的快樂、郁悶,而應該是在糾結之中帶有一絲期待。因此,配樂選用了一首混合利底亞調式音階的配樂,乍聽起來是一個大調樂曲,但其中包含了一個b7(降7)音,使整個音樂環(huán)境產(chǎn)生了一種不確定性,與劇中人物的心境完美貼合。
其次,節(jié)奏把控十分重要。
廣播劇一集25到30分鐘,一般上下兩集或三集可以完整講述一個故事。而新聞紀實廣播劇與微劇類似,一集10分鐘左右,以方便全網(wǎng)同步分發(fā),滿足受眾在所有融媒體平臺收聽。由于體量有限,因此,如何掌握它的節(jié)奏是一個難題。之所以說它難,是因為人體機能接受視聽產(chǎn)品的時候有它的興奮期和疲勞期。好萊塢流行了近百年的“三段式”戲劇結構也正源于此,即要有開頭、中段和結尾。《青春戰(zhàn)“疫”》基于真實人物、真實地點、真實事件改編,因此,調整節(jié)奏的方式只能通過導演調度情節(jié)和場景的轉換。一方面,通過語氣、語速的調度,能夠保證整部劇的流暢性;另一方面,通過場景和人物語言的轉換,加強作品的戲劇屬性,與一般的紀錄性作品區(qū)分開來,從而達到悅耳、愉心的雙重藝術享受。而劇中除了配音演員高水平的把握、拿捏人物個性與情感以外,對于幾次發(fā)生在武漢的故事,導演都特地選擇了以武漢話配音,也為這部劇增添了不少特色。同時,大量特定場景下的同期聲(音效音響),如鞭炮聲、電視新聞播報聲、救護車聲音、飛機航班起飛到達聲、手機視(音)頻等的不斷有機切進,以及醫(yī)護人員離鄂現(xiàn)場的歡呼聲、喇叭聲,乃至長沙和武漢方言俚語的加入,既交代了時間和事件背景,也把戰(zhàn)“疫”的生死時速刻畫得聲臨其境,極大地增強了全劇的結構張力和現(xiàn)實主義色彩。
(作者單位:長沙市廣播電視臺)
(本文編輯:林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