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剛 王 賓 吳學平
(1.河南省新鄉(xiāng)市農業(yè)科學院 輝縣453600;2.輝縣市洪洲鄉(xiāng)人民政府 河南輝縣453600)
蓖麻作為重要的油料和能源作物,被認為是最有前景的石油替代作物,很多國家已經從戰(zhàn)略高度看待蓖麻,生物能源利用發(fā)達的國家正在積極開發(fā)蓖麻的能源化利用。近年來,隨著土地流轉和種植結構的調整,蓖麻種植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蓖麻屬于小宗作物,市場上沒有適用于蓖麻的除草劑登記品種,粗放式管理導致我國蓖麻田雜草危害嚴重,制約了蓖麻優(yōu)質、高效生產。同時,蓖麻是耐藥性敏感作物,很容易產生藥害,甚至是很嚴重的藥害,嚴重者導致蓖麻死亡、絕產[1-3]。
針對豫北蓖麻生產中存在的田間雜草危害嚴重的實際問題,筆者在調查豫北蓖麻田主要雜草種類、群體、發(fā)生規(guī)律等的基礎上,進行了市場上常見的幾種苗期處理除草劑的防效及安全性試驗研究,以便更好地為當地蓖麻生產提供服務。
蓖麻,品種為稼祥2號。
一年生雜草。
81.5%乙草胺乳油(山都麗化工有限公司);240 g/L乙氧氟草醚乳油(山東勝邦綠野化學有限公司);960 g/L異丙甲草胺乳油(山東勝邦綠野化學有限公司);330 g/L二甲戊靈乳油(登封市金博農藥化工有限公司);15%噻吩磺隆可濕性粉劑(江蘇瑞邦農化股份有限公司)。
試驗共設10個處理:處理1,81.5%乙草胺乳油1500 mL/hm2;處理2,240 g/L乙氧氟草醚乳油750 mL/hm2;處理3,960 g/L異丙甲草胺乳油2250 mL/hm2; 處 理4,330 g/L二 甲 戊 靈 乳 油2250 mL/hm2;處理5,15%噻吩磺隆可濕性粉劑225 g/hm2;處理6,81.5%乙草胺乳油1500 mL/hm2+15%噻吩磺隆可濕性粉劑225 g/hm2;處理7,240 g/L乙氧氟草醚乳油750 mL/hm2+15%噻吩磺隆可濕性粉劑225 g/hm2;處理8,960 g/L異丙甲草胺乳油2250 mL/hm2+15%噻吩磺隆可濕性粉劑225 g/hm2;處理9,330 g/L二甲戊靈乳油2250 mL/hm2+15%噻吩磺隆可濕性粉劑225 g/hm2;處理10,空白對照。
每個處理4次重復,隨機區(qū)組排列,小區(qū)面積45 m2(4.5 m×10.0 m)。
施藥時間:2020年4月22日。施藥方法:播種后土壤噴霧。噴液量:450 L/hm2,施藥器械:綠土地-3WBS-16型手動背負式噴霧器。
安全性:施藥后28 d調查各小區(qū)蓖麻全部存活株數,稱取鮮重并記錄。以每個處理區(qū)植株鮮重與空白對照區(qū)植株鮮重之比的百分數作為衡量安全性的標準,確定該藥劑對蓖麻的安全性。其中0~20%記“+”、21%~40%記“++”、41%~60%記“+++”、61%~80%記“++++”、81%~100%記“+++++”。
防效:施藥后28 d調查記錄各處理區(qū)雜草的殘存株數,稱取鮮重,計算株數防效和鮮重防效。調查方法為每小區(qū)4點取樣,每點0.25 m2(0.5 m×0.5 m)。對試驗結果采用鄧肯氏新復極差(DMRT)法進行分析。
試驗設在新鄉(xiāng)市農科院輝縣試驗田,土質為褐色土壤,肥力上等,灌排水方便,土壤有機質含量1.6%,pH 7.0,試驗區(qū)面積0.4 hm2。蓖麻于2020年4月21日播種,播種量1 kg/畝。試驗田往年主要闊葉雜草有反枝莧、鐵莧、馬泡瓜等發(fā)生密度較大,馬齒莧、鴨跖草、黎、苘麻等零星發(fā)生;禾本科雜草主要有稗草、馬唐等。
從調查結果看出,對蓖麻的安全性以二甲戊靈、噻吩磺隆最高,乙草胺、異丙甲草胺次之,以乙氧氟草醚的安全性最差,無論是單劑還是與噻吩磺隆的混配使用,對蓖麻的出苗、生長影響都較大,施藥后28 d調查時基本沒有活著的蓖麻植株。
從試驗結果(附表)看出,試驗藥劑對豫北蓖麻田一年生雜草均有封閉作用。其中處理8的株數防效、鮮重防效均最高,分別達到98.35%和98.47%,極顯著高于其他處理;處理5的株防效、鮮重防效最低,分別為67.22%、78.11%,顯著低于其他處理;處理1的株防效、鮮重防效分別為75.29%、80.13%;試驗中其他處理的株防效在80.89%~88.80%之間,鮮重防效在85.51%~92.83%之間。說明乙草胺等5種單劑及其與噻吩磺隆的混配使用在蓖麻田苗前處理的封閉效果,以處理8最好,處理6次之(株防效、鮮重防效分別為88.80%、92.83%);處理2、處理3、處理4、處理7、處理9的防效較好,鮮重防效在85.51%~91.56%之間。
從試驗結果(附表)看出,乙草胺、二甲戊靈、異丙甲草胺、乙氧氟草醚及其與噻吩磺隆的混配使用,對禾本科雜草的封閉效果優(yōu)于對闊葉雜草的封閉效果。
對稗草的防效仍然以處理8最高,達到100%;處理5噻吩磺隆對禾本科雜草無防效;處理3的株防效為62.26%、鮮重防效72.38%,極顯著低于處理1、處理2、處理4及其與噻吩磺隆的混配使用防效;其他處理的株防效均在94.34%以上。
對馬唐的防效近似于對稗草的防效,不同的是處理3對馬唐的株防效為82.26%、鮮重防效為86.02%,說明處理3對馬唐的封閉效果好于稗草。
試驗中的5個單劑及其與噻吩磺隆的混配使用,對鐵莧的封閉效果差異較大。處理7、處理8的株防效分別達到92.68%、98.78%(鮮重防效分別為94.82%、99.20%),處理1的株防效為81.71%(鮮重防效83.67%),處理2、處理3、處理5、處理6、處理9的株防效分別為57.32%、63.41%、63.41%、56.10%、70.73%(鮮重防效分別為62.15%、66.53%、66.53%、60.16%、74.50%);處理4對鐵莧的封閉效果最差,株防效僅為14.63%(鮮重防效20.72%)。
附表幾種苗前處理除草劑防除豫北蓖麻田一年生雜草的防效及安全性
試驗中5個單劑及其與噻吩磺隆的混配使用,對反枝莧均有很好的封閉效果,株防效均在95.37%(鮮重防效95.97%)以上。
通過對反枝莧、鐵莧的防效可以看出,試驗藥劑對反枝莧的封閉效果好于鐵莧。處理1、處理7、處理8對鐵莧的株防效在81.71%(鮮重防效83.67%)以上,處理2、處理3、處理4、處理5、處理6、處理9對鐵莧的封閉效果均在70.73%(鮮重防效74.50%)以下,防效差異較大。
對馬泡瓜的防效,處理1最低 (株防效為44.44%、鮮重防效49.16%),極顯著低于其他處理。其他處理的株防效均在84.62%(鮮重防效87.18%)以上,對蓖麻田馬泡瓜均有較好封閉效果。
對以鴨跖草為主的其他雜草防效,仍然以處理8的防效最高(株防效96.10%、鮮重防效98.13%),顯著高于其他處理的防效;處理6的株防效為90.91%、鮮重防效為94.69%;處理3的株防效為84.42%、鮮重防效為88.44%;其他處理的株防效均在67.53%以下,處理5、處理7、處理9的株防效分別為44.16%、31.17%、46.75%(鮮重防效分別為53.44%、46.56%),處理1、處理2的株防效分別18.18%、16.88%(鮮重防效分別為27.81%、22.50%),說明處理1、處理2對鴨跖草封閉效果差。
在豫北蓖麻田試驗的幾種苗前處理除草劑,對蓖麻的安全性以二甲戊靈、噻吩磺隆最高,乙草胺、異丙甲草胺次之,以乙氧氟草醚的安全性最差,無論是單劑還是與噻吩磺隆的復配使用,蓖麻苗的成活率均在25%以下,這一點與劉萍等[4]的試驗結果不同。
使用乙草胺、異丙甲草胺、乙氧氟草醚、二甲戊靈、噻吩磺隆等單劑及其混配使用作為苗前封閉處理除草劑防除豫北蓖麻田一年生雜草,以乙草胺、異丙甲草胺與噻吩磺隆的混配處理效果最佳,其次是乙氧氟草醚+噻吩磺隆、異丙甲草胺、二甲戊靈+噻吩磺隆、二甲戊靈、乙氧氟草醚、噻吩磺隆。 本著安全有效的原則,以乙草胺、異丙甲草胺、二甲戊靈單劑及其與噻吩磺隆的混配使用為好。
由于試驗條件和試驗水平限制,本次試驗僅僅選用了當地常用的5種除草劑單劑,并進行了簡單混配處理,試驗結果僅代表這幾種除草劑對豫北地區(qū)蓖麻田常見一年生雜草的防效。關于其他除草劑品種對豫北地區(qū)蓖麻田雜草的防除效果,有待進一步的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