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民 王丹云 吉嬈蘭
摘? 要:抗菌紡織品的主要功能是抗菌防霉,因此這也是對其進行功能性檢測時的主要內容。隨著我國檢測技術的發(fā)展,目前在抗菌紡織品檢測中已經有多種技術方法。而通過對檢測實踐經驗的積累以及對國外先進技術的借鑒,近年來在抗菌紡織品檢測中又取得了一些新的進展,進一步提高了檢測的水平和能力,同時在紡織品其他相關功能性的檢測技術也取得了較快的進步。
關鍵詞:抗菌紡織品? 檢測方法? 新進展? 功能性檢測
中圖分類號:TS19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21)01(b)-0057-03
New Advances in Antibacterial Textiles Testing Methods and Other Related Functional Testing
HUANG Haimin1? WANG Danyun1? JI Raolan2
(1.Technology Center of Haikou Customs District, Haikou, Hainan Province, 570311 China;2.Hainan Huanan Technology Inspection Co., Ltd., Haikou, Hainan Province,? 570102 China)
Abstract: The main function of antibacterial textiles is to resist bacteria and mildew, so this is also the main content of functional test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etection technology in China, there are many technical methods in the detection of antibacterial textiles. In recent years, some new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detection of antibacterial textiles, which further improves the detection level and ability. At the same time, the detection technology of other related functions of textiles has also made rapid progress.
Key Words: Antibacterial textiles; Detection method; New progress; Functional detection
抗菌紡織品是近年來受到廣泛關注的功能性紡織品,其在保護人體健康以及改善衛(wèi)生條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受到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抗菌紡織品的抗菌防霉功能主要是通過抗菌整理而實現(xiàn)的,而要對紡織品進行快速準確的抗菌性能評價則需要通過抗菌紡織品的相關檢測。我國近年來加大了對抗菌紡織品檢測技術的研發(fā)力度,在不斷總結前期技術應用經驗的基礎上,檢測方法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和改進,有效提高了檢測的質量和效率,從而為抗菌紡織品性能的準確判斷提供了可靠的參考依據。此外,其他相關的紡織品功能性檢測技術也逐漸發(fā)展成熟,有力地推動了我國功能性紡織品的健康發(fā)展。
1? 抗菌紡織品檢測方法新進展
1.1 抗菌紡織品檢測的主要方法
所謂抗菌紡織品也就是具備抑制以及殺滅病毒、細菌或者真菌等各種微生物功能的紡織品,其對于保護人體健康和改善環(huán)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現(xiàn)代社會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而紡織品主要是通過抗菌整理而獲得抗菌功能的。為了判斷抗菌紡織品的抗菌防霉性能以及抗菌劑的殘留等,必須要采用有效的檢測方法對其進行檢測分析。目前在抗菌紡織品的檢測中主要是對其抗菌性能以及防霉性能的檢測,這兩類檢測在檢測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異。
1.1.1 我國抗菌紡織品抗菌性能的主要檢測方法分析
目前在對紡織品進行抗菌性能檢測時采用的檢測方法主要包括吸收法、振蕩法以及瓊脂平皿擴散法這三類(見參考文獻)。其中的振蕩法和吸收法是對抗菌紡織品進行定量檢測的方法,而瓊脂平皿擴散法則只能進行定性檢測,但其操作較為簡單。而吸收法雖然具有較好的適應性,能夠廣泛適應非溶出以及溶出性抗菌劑的檢測要求,且其檢測數(shù)據的準確性也比較高,不過其操作方法比較為復雜。振蕩法主要是對非溶出性抗菌劑進行檢測。
1.1.2 國際上抗菌紡織品抗菌性能的主要檢測方法分析
抗菌紡織品抗菌性能檢測是紡織品功能性檢測中的技術難點,國際上在抗菌紡織品抗真菌防霉性的檢測中主要采用的是土埋法、瓊脂平板法、溫室培養(yǎng)法以及振蕩法等。而我國目前在抗菌紡織品的防霉性能檢測中的檢測方法仍比較簡單,一般采用的是懸掛法以及平皿培養(yǎng)法等檢測方法。
1.2 抗菌紡織品檢測方法新進展分析
隨著抗菌紡織品檢測技術的發(fā)展,ATP發(fā)光法等新型檢測方法(參考文獻號)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與傳統(tǒng)抗菌紡織品檢測方法相比,新型檢測方法在檢測時效方面有了明顯的提高。以抗菌紡織品的防霉性能檢測為例,采用ATP發(fā)光法后,霉菌培養(yǎng)時間從傳統(tǒng)的2~4周縮短到了42h左右,并可以在完成培養(yǎng)后的5s內獲得檢測結果,極大的提高了抗菌紡織品的檢測效率[2]。同時在定性以及定量檢測方面也有效突破了傳統(tǒng)抗菌紡織品檢測方法的局限性,可以利用新型檢測設備進行更加準確的定量檢測,從而為抑菌率的計算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參考數(shù)據。此外,新型檢測方法在重現(xiàn)性、測定范圍、可操作性以及自動化水平方面也取得了明顯的提高,可以實現(xiàn)對細菌濃度在1000個/mL樣品進行有效檢測。同時新方法還簡化了檢測操作流程,降低了檢測技術難度,并能夠自動完成各項指標參數(shù)的檢測分析。但是ATP發(fā)光法等檢測方法還存在在低濃度條件下的檢測靈敏度仍未滿足衛(wèi)生學的部分要求以及檢測結果比較容易受到體細胞以及游離性ATP干擾等問題,而且在微生物種類的測定、對特定微生物檢測以及檢測試劑成本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仍有較大的改進完善空間。
1.2.1 抗菌紡織品檢測方法在靈敏度方面的新進展
以ATP發(fā)光法為例,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了生物的發(fā)光肌理來對細胞內所含的ATP進行提取并通過測定其含量來確定活細胞數(shù)量以及細胞活性。這種檢測方法在紡織品抗菌性檢測中已經得到了比較廣泛的應用,而為了進一步實現(xiàn)對微量細菌的有效檢出,在原有檢測方法的基礎上研發(fā)出了ATP循環(huán)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能夠通過酶的使用來促使低濃度ATP擴大,從而達到對26pm濃度水平的ATP進行有效檢測的目的。與傳統(tǒng)的檢測方法不同,這種新型檢測方法沒有采用最大發(fā)光輸出來表示,而是將最大發(fā)光輸出達到一般時的時間作為表示方式,其在關聯(lián)ATP后可以為清潔度的確定值。同時也可以采用以腺苷酸激酶為基礎的擴大體系來進行從ADP到ATP的轉化,其通過各種細菌內已經存在的腺苷酸激酶促使酶底物轉化后,在熒光素酶的作用下ATP產生發(fā)光效應,這樣可以對低濃度ATP進行檢測,并對細菌數(shù)量進行準確的測定。此外,還研發(fā)出了利用PPK進行轉化的其他發(fā)光檢測技術,發(fā)光敏感度能夠達到傳統(tǒng)檢測方法的10000倍以上,能夠實現(xiàn)對1個菌落CFU的有效檢出,極大的提高了抗菌紡織品檢測的靈敏度。這種檢測方法的原理也是利用腺苷酸激酶促使1分子的ATP以及AMP轉化,并生成2分子的ADP,之后再利用PPK來實現(xiàn)ADP向ATP的重新轉化,以實現(xiàn)擴大ATP的目的。
1.2.2 抗菌紡織品檢測方法在特定微生物檢測方面的新進展
為了實現(xiàn)對抗菌紡織品中特定微生物的有效檢測,目前主要是通過對噬菌體的基因改造途徑來希望獲得突破[4]。其主要技術原理是利用一些具有特異性的噬菌體來感染某一特定細菌,使噬菌體在獲得細菌的熒光素酶基因后產生發(fā)光現(xiàn)象,這樣就可以通過ATP熒光素酶以及免疫磁性捕捉等技術的綜合運用來達到對特定微生物及其含量進行檢測的目的。目前新的檢測方法主要是利用熒光素酶-熒光素技術結合磁性免疫捕捉技術來捕捉特定細菌,并通過ATP提取劑來促使其將細胞中所含的ATP釋放,之后就可以利用ATP檢測法來對ATP含量進行測定分析。
1.2.3 抗菌紡織品檢測方法在微生物種類數(shù)量測定方面的新進展
為了實現(xiàn)抗菌紡織品中所含微生物種類以及數(shù)量的準確測定,可以在ATP發(fā)光檢測技術的基礎上結合RMDS顯微探測技術的應用。在檢測時應首先合理選擇濾膜,目前主要采用的是鹽酸鹽多聚濾膜,并在濾膜上固定微生物,然后通過對比熒光顯微鏡以及RDMS技術所獲取像點信息來測定微生物的種類以及數(shù)量。該檢測方法能夠對含有20~30個左右特定細菌細胞的菌落進行有效檢測。
1.3 抗菌紡織品檢測方法未來的主要發(fā)展方向
為了進一步完善抗菌紡織品檢測方法,還可以通過綜合利用生物發(fā)光檢測技術以及革蘭氏染色技術等來檢測細菌,也可以結合DNA識別技術來對細菌種類以及菌落總數(shù)等進行檢測分析。同時還應利用SAS軟件等進一步優(yōu)化發(fā)光體系中樣品提取液、緩沖液、熒光素以及熒光素酶等的分配量,以改善試驗檢測條件,提高檢測的質量[5]。在抗菌紡織品檢測中還應加強對發(fā)光抑制劑、增強劑以及檢測設備的電壓和波長等因素等對檢測結果的影響,以提高檢測儀器的可重復性以及靈敏度。此外,還應進一步加強對檢測試劑的研究,使檢測試劑的選擇更加科學合理。
2? 紡織品其他相關功能性檢測方法
隨著紡織品生產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紡織品的功能性也在不斷向多元化方向發(fā)展,很多功能性紡織品在抗菌防霉功能的基礎上往往還具有防紫外線以及阻燃等性能,因此在紡織品檢測中也要加強對其他相關功能性的檢測。本文重點分析防紫外線以及阻燃功能性的檢測方法。
2.1 紡織品防紫外線性能的檢測方法分析
紫外線照射過量時會對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以及皮膚造成傷害,近年來具有防紫外線功能的紡織品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關注。紡織品的防紫外線功能主要是通過對紡織品進行紫外線整理,增強其吸收紫外線能力來實現(xiàn)的?,F(xiàn)階段紡織品主要對在280~400mm波段范圍內的紫外線具有較好的屏蔽以及吸收能力,從而為人體提供有效的防護[3]。在檢測紡織品防紫外線功能時,通常采用的是分光光度計檢測方法。在該檢測方法中的輻射源采用的是將紫外分光光度計,并將紡織品置于280~400mm波段的紫外線照射下,之后再通過積分球對不同方向上紡織品所產生的輻射通量進行采集,并以此為依據來進行紫外線透射比的計算分析[6]。紡織品的防紫外線功效與紫外線透射比成反比例關系。在檢測中應嚴格遵守我國的紡織品檢測要求進行取樣檢測。取樣時對非均質紡織品應按照其結構以及顏色的不同各取2塊樣品,而均質樣本的數(shù)量應達到4塊,然后再根據光譜透射比的檢測數(shù)據對其UVB、UVA以及UPF值進行計算分析,以判斷紡織品的防紫外線性能是否達到了技術標準要求。
2.2 紡織品阻燃性能的檢測方法分析
為了減少紡織品引發(fā)的火災問題,目前很多紡織品都增加了阻燃功能,因此對紡織品阻燃功能的檢測也成為了紡織品功能性檢測中的重要內容之一[7]。在檢測紡織品的阻燃性能時應首選按照試驗檢測要求來選擇燃燒器,并合理確定樣品的尺寸規(guī)格,然后在燃燒器下點燃試驗,且應準確控制點燃時間,這樣才能對樣品的損毀度、續(xù)燃以及陰燃時間進行準確的測定,從而為紡織品阻燃性能的判斷提供可靠的數(shù)據基礎。
3? 結語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衛(wèi)生意識的增強,抗菌紡織品的使用范圍還將進一步擴大,而為了保證抗菌紡織品的抗菌防霉性能以及其他相關功能性指標能夠符合國家的相關規(guī)定,必須要高度重視抗菌紡織品的檢測工作。在抗菌紡織品檢測中要積極借鑒并應用國內外的先進檢測技術,并要不斷總結實踐經驗,大膽進行技術創(chuàng)新和改進,從而進一步提高功能性紡織品檢測的準確性和靈敏度,更加全面客觀地反映紡織品的實際功能特征。
參考文獻
[1] 葉遠麗,李飛,馮志忠,等.紡織品抗菌整理研究進展[J].服裝學報,2018,3(1):1-8.
[2] 郭壯.紡織品中磷酸酯類阻燃劑檢測方法[D].長春:吉林大學,2015.
[3] 莫月香,羅峻,楊欣卉.紡織品抗菌整理劑及其檢測研究進展[J].廣東化工,2018, 45(11):150-151.
[4] 唐棣.對我國紡織品環(huán)保檢測標準化的幾點探討[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8,15(16):128,134.
[5] 周蘇祥.紡織品纖維含量檢測中的常見誤判分折[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8,15(12):89,91.
[6] 肖琦.紡織品環(huán)保檢測標準化的探討[J].輕紡工業(yè)與技術,2020,49(8):186-187.
[7] 于茜.質譜分析技術在紡織品檢測方面的運用探究[J].化工管理,2020(14):42-43.
[8] 張小琪.形狀記憶紡織品和遮熱紡織品檢測方法的研究[D].上海:東華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