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莉
英語閱讀中,雖然學生做了大量的強化訓練,但是閱讀能力卻并沒有得到提高。一方面是因為對于大多數(shù)中國學生來說,如何擴大詞匯量一直是一個令人頭疼的難題。有限的詞匯量極大地阻礙著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是學生沒能很好地掌握英語閱讀的技巧和方法。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達到的,需要經(jīng)過長期的努力,一步步提高。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呢?
一、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源泉??梢圆扇l(fā)式教學,根據(jù)學生的特點選擇容易看懂的故事、幽默、笑話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文章,然后逐步加大閱讀量和難度。對后進生可以適當降低難度,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強他們的閱讀信心。
二、積累文化背景知識
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不僅需要一定的語言知識,還要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識。英語文章中蘊含著有關英語國家的一些風俗習慣、歷史文化、宗教等內(nèi)容,因此,要培養(yǎng)英語閱讀能力,學生就必須對這些方面有一定的了解。應該使學生認識到任何語言都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不同的語言不僅在語言知識方面存在不同,而且在語言使用方面也大相徑庭。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逐步擴展文化知識的內(nèi)容和范圍。在低年級階段要使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異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學中涉及的英語國家文化知識,應與學生身邊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并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高年級階段,要擴大學生接觸異國文化的范圍,幫助學生拓展視野,提高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
例如,在一篇文章中出現(xiàn)“東西方人對于婚禮和送禮禮物包裝顏色的不同”,西方以白色為圣潔,而東方人把紅色看做喜慶。所以了解了這些,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就簡單了。
三、閱讀英文雜志和報紙
閱讀英文雜志、報紙。這些材料都是活生生的素材,帶有大量的社會信息,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物、事件、小說、文化等應有盡有。學生了解外面的世界,他們的詞匯量會大大增加,閱讀能力會自然而然地提高很多
四、朗讀課本課文
朗讀是為了更好的理解文章內(nèi)容。閱讀可以加深對單詞的認識和理解。書本上的課文是最好的閱讀文章。每一段,每一句,每一個句型,每一個短語,都是精挑細選的對學生閱讀有幫助的課文。在弄懂課文的前提下,再輔以配套的閱讀題,加以鞏固。這樣堅持下去,學生的閱讀習慣就會自然而然地養(yǎng)成,他們在以后的獨立閱讀過程當中,就會認真地去推敲。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課文進行閱讀訓練,改革課堂教學結構,使精讀與泛讀緊密結合,強調(diào)獨立閱讀課文,旨在形成能力。每教一篇新課文時,先讓學生用10-20分鐘進行快速閱讀,同時做課文的理解題;然后,再按精讀要求,給學生指定段落,讓他們自己研究主要語言點,鼓勵他們提問和討論,以求弄懂。
五、思維導圖
對于一些用文字翻譯比較麻煩,或者時間性比較強的文章,可以借用思維導圖。思維導圖(Mind Mapping)是由英國學者托尼巴贊在20世紀60年代所創(chuàng)。巴贊認為,人類大腦接收信息之后,以中心球體立體結構呈放射性興莊村如記憶庫中,可以通過思維導圖呈現(xiàn)。思維導圖形象直觀,可以是抽象的記憶和思維可視化,兩者產(chǎn)生和諧的“共生現(xiàn)象”,因而記憶內(nèi)容就比較深刻、快速、有效。
思維導圖的繪制并沒有定式,能夠充分運用左右腦的機能,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guī)律,協(xié)助人們展開各種想象的邏輯平衡,開啟人類大腦的無限潛能。
因為思維導圖總是從一個中心點開始,所以學習者能把精力迅速集中到主題上。每個人想問題時,思維都有跳躍性,產(chǎn)生豐富的分岔,如果把內(nèi)容按順序列出來,思維很可能被打斷,在某一點上停滯不前。如八年級的一篇閱讀題講述的是一個英國人在國外5個城市度假,時間持續(xù)較長,發(fā)生的事件也多,這樣就可以以時間為節(jié)點畫個思維導圖,清晰明了的看到主人公的行程。學習記憶的效果也會很好。
六、擴大詞匯量
在教學中詞匯量的大小決定了閱讀理解的程度。對于閱讀理解題,一句話或一篇短文中。只要有幾個生詞很可能就會影響一句話或對整篇文章的理解。詞匯量小不僅限制著閱讀的速度和質(zhì)量,最重要的是影響學生們閱讀的信心。相應地,詞匯量越大,閱讀面越廣,視野就越開闊,閱讀理解的準確度也隨之提高。閱讀興趣也就越大。英語詞匯中,一詞多意的現(xiàn)象比較多見。例如,單詞well有三種詞性。在不同的句子中,它的詞義、詞性就完全不同了。
有些單詞同音,但是拼寫和意思不同,如hour,our;有些單詞同形,但讀音和意思不同,如record n.“記錄”v.“登記”;有些單詞同樣的單數(shù)形式,確分為單數(shù)、復數(shù)不同的含義,如family。
在英語教學中,讓學生掌握常用的前綴、后綴和詞根的意思,就可以根據(jù)文章中已知詞猜出它的派生詞,從而達到擴大詞匯量的目的。
七、掌握語法
英語文章時候,多數(shù)都會遇到復合句。學生如果語法水平不高,就不能理清一個句子的基本成分,如主語、謂語、賓語(雙賓語)、定語。還要理解英語的特殊句型如強調(diào)句型、特殊疑問句等等。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語法技能,翻譯理解文章才能應用自如。
八、培養(yǎng)語感
語感是指人們對語言中詞語搭配及句型結構的熟練程度。語感好的人,理解力就強,視讀的速度就快。語感即語言感受力,是在長期的語言實踐中形成的對語言文字敏銳、豐富的感受領悟能力,是對特定環(huán)境中的話語不經(jīng)過邏輯推理,直接迅速整體感知和把握。
閱讀背誦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最直接、最基本的方法。讀的多了,日積月累,語感就慢慢地產(chǎn)生了。有了良好的語感,才能克服英漢句子中詞序的差異,才能講純正地道的英語。
此外,良好的語感對學生在各種考試中取得好成績也大有幫助。作為一種隱形的英語能力,語感能使學生跨越語法困難的障礙做出正確的判斷。在解題的時候,有些學生沒有明確的根據(jù),卻能選出正確答案就是這個緣故。閱讀時要留心詞語的搭配,即慣用法。必要時可用筆劃一劃或記下來。讀完每一篇文章,都應總結歸納一下,積累了多少單詞,慣用法和句型,這樣語感自然就會好起來。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英語閱讀是一個多因素相互作用的過程,英語閱讀能力的好壞對于英語學習是非常重要的,而閱讀能力的提高又是英語學習中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閱讀的技巧很多,只要多鼓勵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積累充足的詞匯量和語法知識,逐漸養(yǎng)成好的閱讀習慣,最終提高英語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