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羽
(鐘山縣燕塘鎮(zhèn)農業(yè)服務中心,廣西 鐘山 542616)
當前市場上對于水稻的需求量以及質量要求持續(xù)提升,為了滿足市場需求,水稻種植行業(yè)應當重視改善水稻種植管理技術,加強病蟲害防治,發(fā)展綠色無公害水稻種植。稻瘟?。ㄒ妶D1)是危害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鐘山縣燕塘鎮(zhèn)水稻生產的主要病害之一,2019 年因稻瘟病危害造成的損失就達10.0 hm2,占全鎮(zhèn)種植面積的1.15%,而絕收或改種的達0.4 hm2,占受害面積的4.00%。為此,筆者對2019年燕塘鎮(zhèn)稻瘟病的發(fā)生情況進行總結,并對2020年早稻稻瘟病暴發(fā)的特點進行調查,并在有效防治方面做了一些探索,為今后稻瘟病防治提供參考依據。
圖1 稻瘟病
多年種植單一品種(或組合)、天氣影響、防治方法不正確等是導致2020 年早稻稻瘟病發(fā)生、發(fā)展、蔓延的原因。下文將結合燕塘鎮(zhèn)具體情況分析當地水稻稻瘟病發(fā)生原因以及發(fā)病特點。
自2017年以來,燕塘鎮(zhèn)大面積種植的感溫型兩系雜交水稻中熟組合Y 兩優(yōu)1173、豐富占、宜香優(yōu)、常規(guī)糯谷等均為易感品種(組合)。
稻瘟病是稻瘟病原菌引發(fā)的疾病,該種病原菌在26.00~28.00 ℃條件下繁殖速度最快,日光照射會對其繁殖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降低病原菌的入侵率。2019年5月下旬以來,燕塘鎮(zhèn)持續(xù)降雨,日照時間同比偏少。5 月21—24 日有中到大雨或暴雨。25—28 日晴天,29—31 日中到大雨。進入6 月后燕塘鎮(zhèn)仍持續(xù)降雨,日照時間比往年偏少,氣溫較常年偏低1.00~2.00 ℃,平均氣溫在29.17~30.00 ℃,雨日及雨量也較常年偏多。6月4—6日,多云有短時陣雨;6月7—11日晴,多云;6月12—21 日陰天有雨;6 月22—29 日晴為主,有短時陣雨;在水稻種植期間燕塘鎮(zhèn)日照時間少、氣溫高,此天氣條件下稻瘟病極易發(fā)生[1]。
合理的防治方法可以提高防治效果,如果防治時間、防治藥物選擇不合適,不僅不能起到良好的病害防治效果,甚至可能會增加病害嚴重程度。據調查,在防治用藥方面,部分農戶防治稻瘟?。ò训疚敛〉陌Y狀當作細菌性條斑病或白葉枯病前期的癥狀進行處理)使用多菌靈、葉青雙等用于防治細菌性病害的殺菌劑;有的用井岡霉素(當作紋枯病治理)等農藥來防治[2]。在防治時間上,一些農戶在早上露水未干前或下午露水上來后用藥。筆者根據10多年的調查,此時(有露水)用化學農藥防治水稻病害效果較差,防效僅為20%~25%。
水稻品種的選擇影響水稻最終的產量以及生產質量,選擇水稻品種時應當結合氣候條件、水稻生長周期、常見病蟲害類型等多種因素進行選擇,保障所種植的水稻具有較好的抗病能力,盡量降低水稻出現病害的概率[3]。燕塘鎮(zhèn)屬稻瘟病病區(qū),在選擇高產、高品質、高抗品種(組合)的同時,每年要輪換更新種植品種(組合),目前燕塘鎮(zhèn)適宜種植的相對抗病品種(組合)有T78 優(yōu)2155、天豐優(yōu)998、淦鑫688、豐源優(yōu)299等。
農藥一直是防治水稻稻瘟病的重要手段,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但是不合理的農藥配方易影響稻瘟病防治效果,增加水稻中的農藥殘留,不符合當前水稻種植中綠色、無公害的理念[4]。據10多年來在稻瘟病區(qū)防治稻瘟病的經驗,每667 m2使用40%稻瘟靈乳油(富士一號,日本進口廣東省肇慶市肇軍農藥廠分裝)90 mL加75%豐登三環(huán)唑粉劑(江蘇省常州市豐登農藥廠研制生產)25 g,兌水60 kg 噴霧,防效較好。根據這一使用方法,2020 年6月8日,在燕塘鎮(zhèn)黃寶村委石馬嶺屯種植大戶植勝奇戶(種植品種為糧發(fā)香絲)進行防治示范。藥前進行了病情調查,病葉率91.93%,病情指數38.25。6 月13 日再進行一次補噴,6 月23 日調查了防治效果,病葉率63.16%,病情指數19.41,防治效果71.75%。調查中未發(fā)現藥害跡象。因此,藥劑配合與此濃度下無不良表現,對水稻生長是安全的。隨后在7 月1 日、9 日大胎裂肚和齊穗期分別進行用藥防治。8 月6 日該稻成熟,對其進行產量驗收,667 m2產量為433.09 kg。
目前,燕塘鎮(zhèn)部分種植農戶尚未掌握科學的栽培技術,需要相關部門通過各種不同的手段實施技術推廣,合理利用新媒體平臺,擴大技術推廣范圍,提高種植戶栽培技術水平。2020年,燕塘鎮(zhèn)早稻稻瘟病依然嚴重發(fā)生,鎮(zhèn)領導對此十分重視,組織鎮(zhèn)駐村工作人員和村委干部進行技術培訓,共培訓1 930 人次,發(fā)放水稻稻瘟病防治資料2 475 份。受訓干部下村指導種植戶2 345 戶,并利用微信進行水稻稻瘟病防治宣傳,使得當地農戶逐漸意識到防治稻瘟病的重要性,開始積極采取相應對策進行病害防治,并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栽培技術影響水稻的抗病力,亦影響病原菌的繁殖和蔓延,進而影響發(fā)病程度,因此,為了提升水稻抵抗稻瘟病的能力,需要提升栽培技術水平[5]。在栽培技術中與稻瘟病關系較大的是肥和水,在種植過程中應當重視改善肥水管理模式,合理把握施肥、灌溉的時間和方法。可根據測土配方施肥卡合理施肥,對水稻種植區(qū)域的土壤成分進行檢測,結合土壤實際情況制定施肥計劃,能夠促進水稻健康生長,增強抗病能力。同時,農戶應增施磷、鉀和微肥,提高稻株內鉀氮比值,提高稻株抗病力。因此,氮、磷、鉀及其所需的微肥要合理搭配使用,才能夠有效滿足水稻生長過程中對于營養(yǎng)成分的需求。灌溉影響田間小氣候,也影響水稻的抗病性,長期深灌或串灌的田塊,土中缺乏氧氣,稻株根系生長不良,會降低水稻的生活力和抗病力,導致稻瘟病的發(fā)生。因此,合理施肥,科學用水,為水稻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長發(fā)育環(huán)境,提高稻株的抗病力,對預防稻瘟病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稻瘟病是水稻生產種植過程中最為常見的病害類型之一,會對水稻的生長發(fā)育全過程造成威脅。稻瘟病和天氣、水稻品種之間有著緊密聯系,天氣條件和種植品種會影響稻瘟病的流行嚴重程度,會使水稻出現大面積減產的現象,如果病害過于嚴重甚至會造成水稻絕收。燕塘鎮(zhèn)應當注意選擇合適的水稻品種,提升水稻抗病能力,選擇合適的農藥配方進行稻瘟病防治,組織鎮(zhèn)駐村工作人員下進村指導防治工作,加強水稻種植技術推廣,從多個角度出發(fā)對稻瘟病進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