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啟斌
高二適在歷代碑帖上下過很大工夫,尤其喜臨《明征君碑》《曹娥碑》《黃初碑》《蘭亭序》《龍藏寺碑》《楊淮表記》《西狹頌》《賀捷表》《黃庭經(jīng)》《溫泉銘》《李貞武碑》和王獻之、張旭、楊凝式、宋克等人的書法,50歲后取《急就章》及宋克補本研習(xí)章草,書藝大進。他以章草為體勢,糅合大草、今草的筆意進行書法創(chuàng)作,創(chuàng)造出具有獨特藝術(shù)風(fēng)格的書法藝術(shù),其草書更是獨樹一幟,成為一代經(jīng)典。
此件《清平樂·六盤山》書作,體現(xiàn)了高二適強烈的個性特色、價值理想追求和文化素養(yǎng)。作品釋文為:“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fēng)。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毛主席清平樂詞。二適?!贝俗鲗⒄虏荨⒔癫?、狂草融為一體,既有高古、嚴謹、典雅的審美意象,又呈現(xiàn)出奔騰、跌宕、飛動的驚人氣勢,給人以意氣風(fēng)發(fā)、真率磊落、天真爛漫、雄健秀拔的審美感觸。全幅體脈遒勁,確立了嚴謹?shù)溲拧⒖褚萆n勁的藝術(shù)風(fēng)神。
此作章法布局自具面貌,全幅氣力彌滿、意態(tài)夭矯,行氣痛快淋漓。在空間布局上,每行多圍繞中軸線緊緊展開,給人一氣貫通之感;字里行間揖讓有序、顧盼多姿,密處見凝重沉實之態(tài),疏處顯瀟灑流利之韻。在結(jié)體中,由于每字中宮緊縮,筆筆實落,每字形斷而神連,縱橫往復(fù),故而給人氣勢雄強、氣脈暢通之感。尤其最后一行,上下留有空間,字形縮小,成為全幅的出氣口所在,將全幅作品所形成的極為強健、深密、堅凝、沉實的氣息宣泄出去,給人帶來空靈、舒朗、雄暢之感。以飽滿的激情運筆行氣,進行章法布局和空間分割,躍然前行,戛然而止,有奔騰跌宕之氣、斷然收攏之筆,舒緩有度、節(jié)奏分明。在章法布局中,由于高二適多將字壓在中軸線上行筆,且橫畫與豎畫形成尖銳對立,橫畫斜向安排,豎畫多作垂直處理,橫豎之間更增加了強勁對立,在空間結(jié)構(gòu)上形成一系列尖銳的銳角,因而在書法空間方面形成極大的沖擊力、對撞力,帶給觀者痛快淋漓、雄健蒼茫之感,也將其強烈、剛猛而秀穎的個性特點和精神氣質(zhì)極為自如地表現(xiàn)出來。
高二適此作在結(jié)體上章草、今草互用,亦不斷摻入行楷筆意,因而結(jié)體多變、縱橫開闔,曲直、大小、疏密、繁簡、長短之中險夷相生,從而確立出繁密而雄大的空間審美意象。此作在結(jié)體上最突出的特點是結(jié)字緊密,多向中宮收攏,因而顯得勢壯雄強,守得堅穩(wěn),給人以固若金湯之感。另外,結(jié)體豐富多變,將人們的想象力推向更高的審美境界。由于高二適在結(jié)字布白、處置間架結(jié)構(gòu)時不固守一法,而是在楷書、行書、草書和章草間變化游走,從而在結(jié)體上帶來豐富變化,有時空措置之感,或樸茂雄直,或瀟灑流利,或端正堅凝,或恢宏壯麗,或幽深邃密,或堅韌率真,給人帶來不同的審美空間境象,將書法的空間抽象美向著極度發(fā)展。能于嚴謹中見骨力、平實中見險峻、凝重處顯生動,也只有高二適如此倔強、直率的性格特點才能開辟鴻蒙,創(chuàng)造出如此奇幻迭出的書法空間世界。
《毛澤東〈清平樂·六盤山〉》高二適 紙本 118.5cm×57.5cm 南京博物院藏
此作筆墨特點極為鮮明,多中鋒用筆,筆力清勁秀拔,筆畫堅凝柔韌,給人以堅硬、勁直、雄強、清雅、瀟灑、流利的審美感觸。其書法線條極具柔韌性,筆致古拙靈動、蒼勁灑脫,洋溢著濃郁的書卷氣息,如勁鐵、精金、美玉一般挺立其中,從中可見其驚人的氣勢和筆墨所呈現(xiàn)出來的強大魅力。他將書法的筆力之美推進到極高的審美境界上來,呈現(xiàn)出“何意百煉鋼,化為繞指柔”的審美意象,如蘇軾“端莊雜流利,剛健含婀娜”所表述的剛健、婀娜之美,確實兼而有之。在用墨上,此作以枯墨、濃墨、濕墨為主,利用自然行筆展開墨色,從濃墨、濕墨而枯墨、飛白。從整體上看雖墨色變化不多,但由于其運筆行墨極為微妙,在枯濕干濃的自然變化中將水墨的表現(xiàn)力向著極致發(fā)揮,因而顯得氣沉力猛。綜上可見,全幅墨光蕩漾,于幽深、邃密、沉凝中透出光明,一片化機,給人以黑入太陰、躍如白日、萬象森然羅布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