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全
(江蘇省江陰中等專業(yè)學校高新區(qū)校區(qū),江陰 214400)
鉆孔作為鉗工的一項基本技能,是指利用鉆頭對實體材料進行打孔。鉆床加工精密鉆孔的難度極大。一般來說,實習鉗工應將鉆孔誤差控制在0.1 mm以內(nèi),高級鉗工要將位置誤差控制在0.05 mm內(nèi)。需要說明的是,即便是高級鉗工,仍有一定概率出現(xiàn)鉆孔精度不達標的情況。要想滿足鉆孔要求,關鍵是要掌握精密鉆孔技術。
鉆孔精度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響。第一,工件外形較為粗糙,鉗工無法對其進行精確測算與定位。第二,游標卡尺的精度不符合要求,導致線條存在較大偏差,降低了檢驗精確度。此外,定位線較寬,鉗工不易快速確定孔中心。第三,樣沖眼未能與十字交點重合,借正難度較大,影響鉆頭的定位精度。第四,臺鉆主軸間隙大,垂直度不符合要求,導致鉆孔無法做到精確定位。第五,鉆頭刃磨力度較小,鉆頭彎曲或彈性變形明顯。第六,夾緊力度較弱,工件移位導致孔位偏移。第七,鉆孔壓力偏小或過大,致使臺鉆變形引起鉆孔偏移。第八,鉸刀精度無法滿足鉆孔要求。第九,誤差累積。
鉆頭質(zhì)量對孔位精度的影響較大。在開始鉆孔加工前,鉗工要檢查鉆頭刃磨的質(zhì)量。以麻花鉆為例,其刃磨標準要滿足以下條件:第一,主切削頂角范圍為160°~200°;第二,主切削刃的高度和長度完全一致;第三,外緣角度范圍為10°~14°,橫刃斜角以50°為宜;第三,主后刀刃磨光滑。
樣沖的主要作用是確定需要打孔的位置。目前,使用的樣沖多為鋼質(zhì)樣沖,其尖端處硬度較高,頂尖角呈50°。樣沖制作的方法多為手工刃磨,刃磨時要保證樣沖頂尖為對稱中心,保證經(jīng)過刃磨的圓錐面平整且光滑。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沖點位置準確,使鉆孔精度達到理想水平[1]。
游標卡尺是一種具有極高精密度的測量工具。鉆孔時選用的游標卡尺讀數(shù)單位一般為0.02 mm。游標卡尺上方裝有劃線角,可直觀展示高度尺寸,如圖1所示。在選擇游標卡尺時,應盡量選用劃線角刀頭鋒利度較高的游標卡尺,減小劃線寬度,提升鉆孔精度。
圖1 高度游標卡尺
先檢查劃線基準面,確?;鶞拭鎸怪倍群推矫娑日`差均不超過0.02 mm。再去除毛刺,使劃線平面和基準面充分接觸。必要時,可利用顯示劑進行檢查。一般來說,二者重合面積達到60%,便可進行后續(xù)的測算工作。在實際操作時,鉗工要重點檢查基準面的相關參數(shù),只有其垂直度和平面度符合要求,才能進行后續(xù)環(huán)節(jié)的操作。
用劃線頭為合金材質(zhì)的游標卡尺進行劃線時,劃線頭容易受到撞擊而碎裂。若利用磨損嚴重或已碎裂的劃線頭進行劃線,將無法保證劃線精度。因此,劃線前,鉗工應檢查劃線頭。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借助細砂輪修磨劃線頭,通過增加尖銳度的方式,使劃線更加精確[2]。修磨劃線頭時,只有刃口上斜面能夠修磨,不可修磨下端面。
劃線前,應先用標準平板將高度尺對零,借助顯示劑檢查劃線頭下端面,確保下端面和平板間無縫隙存在。若使用普通高度的游標卡尺,還要盡量縮小主尺和游標尺刻線的距離,減小視線傾斜導致的示值出現(xiàn)誤差。在進行劃線時,要徹底擦拭工件、靠鐵和劃線平板,保證工件和靠鐵完全重合,然后再進行劃線。除特殊情況外,劃線均應一次成型,劃線痕跡只需達到人眼能夠看清的程度即可。一般來說,越細的線條,精度往往越高。若加工材料是粗磨表面工件,鉗工可通過涂刷藍油的方式對線條進行反襯,并借助游標卡尺檢驗線條精度。
劃線結束并通過檢驗后,應以孔中心線作為對稱中心標出檢驗方格,以便后續(xù)操作中隨時檢查鉆孔位置。這樣能夠降低檢查鉆孔位置和借正處理的難度。鉗工可根據(jù)實際需求劃出尺寸不一的多個檢驗方格,但要保證小方格略大于鉆頭橫刃,大方格略大于鉆頭直徑。
利用有尖銳頂角的圓錐體或是劃針,通過點壓十字交點的方式形成圓錐坑,即為樣沖眼。打完樣沖眼后,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確保該點與十字交叉點重合。然后,增加樣沖眼尺寸,確定鉆心所處位置。打樣沖眼這一過程可顯著提升鉆孔精度。若樣沖眼未能落在中心線交叉點,則要先進行借正補救,再仔細檢查樣沖眼所處位置,并完成后續(xù)施工。相較于常規(guī)方法,該方法具有更高的定位精度,且后續(xù)校正難度相對較小[3]。另外,要注意選擇視線清晰且明亮的空間進行操作,避免出現(xiàn)觀察不細致的情況。
臺鉆精度較低是導致鉆孔精度無法達到預期的主要原因。多數(shù)鉆床均存在主軸間隙大的情況,引發(fā)孔徑偏大和鉆孔無法準確定位的問題。在進行鉆孔前,首先需檢查主軸間隙,即先降低主軸高度,通過推拉芯棒的方式檢查間隙。其次,開機并檢查主軸跳動情況,要求主軸間隙和跳動量均不超過0.02 mm。最后,檢查主軸和工作臺的位置關系。在芯棒上加設表架,利用表頭測量鉆床工作臺和主軸,若二者垂直度未超過0.03 mm,可進行后續(xù)操作。如果二者垂直度超過規(guī)定數(shù)值,則要調(diào)整臺鉆。鉆孔加工時,應優(yōu)先選用高精度鉆床(如圖2所示),以省略調(diào)整步驟,提升加工速度。
圖2 臺式鉆床
麻花鉆螺旋槽的外圓面存在0.05 mm長的倒錐。要想使鉆孔直徑達到要求,且避免鉆身出現(xiàn)彎曲或彈性變形情況,可酌情磨短鉆頭長度,同時修磨橫刃,獲得可提升孔徑精度的第二頂角。在鉆孔期間,鉗工應控制鉆頭長度,通過縮小伸出長度的方式,減小由于鉆身彈性變形導致定位心偏離的問題。
裝夾工件前要先擦拭夾具、機床表面和工件基準面,再將工件夾緊,以保證裝夾的牢固性與平整性,為后續(xù)的觀測提供便利。在此期間,應重點關注裝夾方法,避免出現(xiàn)裝夾方法選用不當導致工件變形的問題。鉆孔作業(yè)正式開始前,先要進行試鉆。在鉆頭和樣沖眼中心完全重合的前提下,先鉆出淺坑,并觀察其位置,通過反復糾偏的方式,確保淺坑與檢驗圓的中心軸重合。若偏離的幅度較小,通??上冗M行鉆孔,同時將工件向反方向推移,從而達到校正的目的。如果偏離的幅度較大,可采取在反方向加工樣沖眼的方法,以減少切削帶來的阻力,使鉆頭能夠出現(xiàn)一定幅度的偏離,調(diào)整好位置后,便可開始鉆孔作業(yè)[4]。
3.8.1 勻速進給,避免變形
一般來說,臺鉆的轉速以500 r·min-1為宜。加工過程中,可視情況加入適量柴油、菜油或豬油等潤滑劑,保證鉆孔過程順滑。鉆孔時要控制進給量,若進給量偏大,會增加鉆臺和鉆頭出現(xiàn)彈性變形的概率,影響鉆孔精度。鉆孔加工完成后,檢查孔壁和鉆頭間是否存在摩擦問題,以確定鉆孔定位是否準確,孔距是否與要求相符。上述操作的關鍵是對鉆頭進行科學修磨。刃口越鋒利,所施加的進給力越小,鉆床和鉆頭出現(xiàn)變形的概率越低。
3.8.2 提前試用鉸刀
鉸孔精度主要受刃口鋒利度、工件材料和鉸刀直徑等因素的影響。進行鉸孔前,要先進行試鉸。若試鉸結果符合要求,再完成后續(xù)操作[5]。如果試鉸孔徑較大,鉗工可選擇對鉸刀做鉸削或研磨處理。通過減小鉸刀直徑,確保加工孔徑符合要求。
3.8.3 精確定位并做壓緊處理
定位所用工具多為高精度絲錐或小頂尖。使用高精度絲錐時,要保證絲錐頭部尖銳。裝夾定位工具時,首先要調(diào)整鉆床高度,再將定位工具固定在鉆夾頭處,清理鉆夾頭表面,調(diào)整頂尖位置,確保裝夾精度符合要求。其次,將頂尖和樣沖眼重合并伸下主軸,利用壓板將鉆臺上方工件夾緊。最后,將主軸伸下,檢查工件。在此期間,鉗工不得旋轉主軸。
通過分析能夠看出,鉆孔對鉗工經(jīng)驗及專業(yè)能力的要求極高。要想使鉆孔精度符合標準,鉗工不僅要掌握技術標準,還要通過不斷練習的方式積累經(jīng)驗,減小操作中的失誤,提高加工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