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峰
(中煤科工集團北京華宇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120)
礦井排水系統(tǒng)是整個礦井生產系統(tǒng)中的重要工程,其布置方式的合理性、布置層位的穩(wěn)定性以及水倉容量的大小嚴重影響著礦井的安全[1-4]。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尤其是對于下山采(盤)區(qū)永久系統(tǒng)未形成時,難免要構建臨時系統(tǒng)來滿足生產需要。但常規(guī)排水系統(tǒng)設計相比來說存在一些弊端[5-7]:建設工程量大、水泵房硐室布置密集[8]。這些弊端導致建設工期長、投資高;硐室受二次擾動影響,支護困難。在滿足生產需求以及節(jié)省硐室開挖工程量的條件下,采取一些非常規(guī)的思路來進行臨時系統(tǒng)的設計符合當前煤炭形勢下的要求。本文結合小莊煤礦二盤區(qū)臨時水倉和水泵房的工程實例,提出以大巷聯(lián)絡巷為基礎建設臨時水倉與水泵房的思路,在滿足相關規(guī)程、規(guī)范和使用的前提下,可以有效減少工程量,縮短工期,該方案對今后其他礦井的臨時排水系統(tǒng)建設有著指導意義。
小莊礦井正常涌水量為350m3/h,最大涌水量為502m3/h,采用單水平開采接力排水系統(tǒng),在副立井井底車場附近設有礦井主、副水倉及主排水泵房,在三盤區(qū)北部邊界設有盤區(qū)水倉及水泵房,盤區(qū)排水管路沿中央進風大巷敷設,將涌水排至+540m標高,再通過水溝自流至礦井主、副水倉,主排水泵房排水設備將礦井所有涌水用排水管路沿副立井排至地面。由于二盤區(qū)為下山盤區(qū),大巷沿煤層掘進,在二盤區(qū)大巷及工作面巷道施工過程中,無法實現(xiàn)自流排水,因此,在盤區(qū)永久水倉及泵房形成前,需設計臨時排水系統(tǒng)短期服務二盤區(qū)。
小莊礦水文地質為復雜類型,臨時水倉的設計標準應參照采區(qū)水倉,根據《煤礦安全規(guī)程》、《煤礦井下車場及硐室設計規(guī)范》,水倉的有效容量應滿足4h的采區(qū)涌水量[9,10],小莊礦井正常涌水量為350m3/h,臨時水倉的有效容量應不小于1400m3。
2.1.1 方案一:常規(guī)思路設計
采用常規(guī)思路設計[11],在進風大巷與回風大巷間布置水泵房,主副水倉從回風大巷下穿過。水泵房通道為57.35m,泵房長度為43.19m;水倉通道為56.28m,主、副水倉總長度約為180m,水泵房與水倉總掘進工程量約6895.30m3,水倉有效容量為1614m3。常規(guī)水倉與水泵房布置方式如圖1所示。
圖1 常規(guī)水倉與水泵房布置方式
采用此方案帶來的問題:工程量大,工期時間長;主、副水倉從回風大巷下穿過,煤層底板為泥巖,較為破碎,支護困難,需構筑復雜的立交,大巷受二次擾動影響,變形明顯。
2.1.2 方案二:新的設計理念
新的設計理念考慮將水泵房布置在進、回風大巷間的聯(lián)絡巷,水倉布置在進風大巷與回風大巷間50m的煤柱內。聯(lián)絡巷凈長度44.5m,可以滿足水泵房尺寸要求,水泵考慮“一用二備一檢修”共四臺;利用大巷聯(lián)絡巷作為水泵房,水泵房內設置0.5m的排水溝,使得水泵房底板高于水倉最高水位不小于0.5m[5]
水倉:在大巷間要布置主副水倉,倘若布置在一側,巷道間的煤柱距離過小[12],難以支護,所以將主副水倉布置在水泵房的兩側,水倉入口布置在進風大巷。主水倉長度為106.95m,副水倉長度為86.95m,水倉通道為27.11m,總掘進工程量為4371.91m3,水倉有效容積為1754m3。內外水倉布置在水泵房左右兩側,水倉入口布置在進風大巷,利用聯(lián)絡巷的水倉與泵房布置方式如圖2所示。
圖2 利用聯(lián)絡巷的水倉與泵房布置方式
在水倉有效容積相同的條件下,對方案一和方案二進行技術對比[13]。
1)工程量對比。方案一為常規(guī)思路設計的水倉與水泵房,掘進長度為336.82m,工程量為6895.30m3;方案二為利用現(xiàn)有聯(lián)絡巷建設水泵房,在聯(lián)絡巷兩側布置主、副水倉,掘進長度為266.54m,工程量為4371.97m3。方案一與方案二經濟對比見表1。
表1 方案一與方案二經濟對比表
2)工期對比。方案一中的巷道與硐室均需新掘,工期為6.6個月;方案二中水泵房可利用現(xiàn)有聯(lián)絡巷,只需新掘水倉,工期為4.4個月。
3)施工難度對比。方案一中主副水倉需從回風大巷下方穿過,凈間距僅為5m左右,需要構筑復雜的立交,且大巷布置在煤層中,圍巖條件較差,大巷變形明顯;方案二系統(tǒng)簡單,不存在巷道間的交叉疊加,但是在50m的大巷保護煤柱內形成“U”型水倉,巷道間巖柱間距小,在施工中會對大巷造成二次擾動,具有一定的施工難度[14,15]。
小莊礦在建設二盤區(qū)水倉與水泵房采用方案二,該方案減少了水倉通道的長度以及主、副水倉處的交岔點,工程量減少。在排水泵房內設置四臺MD450-60x3型水泵,正常排水時1臺工作,2臺備用,1臺檢修,最大排水時2臺工作。水泵布置如圖3所示。該思路的運用,既利用了已有巷道,又為生產礦井緩解了工期以及投資等實際問題。
圖3 小莊礦二盤區(qū)水泵布置方式
1)采用方案二的新思路,以大巷聯(lián)絡巷為基礎進行臨時水倉與水泵房的設計,減少了水倉通道的長度及主、副水倉處的交岔點工程量,合計共減少了57%的掘進工程量,縮短了50%的工期。
2)充分利用大巷煤柱空間,合理布置硐室,避開了巷道交叉引起的立交、支護等問題,施工相對簡單。
3)通過該設計方案的實施,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果。在當前煤炭形勢下行的情況下,該思路符合生產企業(yè)降本增效的要求,因此,以大巷聯(lián)絡巷為基礎進行臨時水倉與水泵房的設計思路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