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君, 馬希明, 丁殷佳, 陳誠毅
(1. 浙江理工大學(xué) 服裝學(xué)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2. 浙江省服裝工程技術(shù)研究中心, 浙江 杭州 310018)
運動服作為運動時人體與環(huán)境間的中間層,對二者之間的熱濕傳遞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作為服裝熱濕傳遞性能的重要評價指標,熱阻和濕阻常用于構(gòu)建人體與環(huán)境間的熱濕傳遞模型,從而評價服裝的熱濕性能[1-3]。服裝的熱阻和濕阻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服裝自身的款式、著裝層數(shù)、衣下間隙、風速以及人體運動及服裝面料自身的性能等[4-6]。
服裝的熱阻、濕阻由面料自身和表面邊界空氣層的熱阻、濕阻組成,風速的增加會擾亂面料內(nèi)部和邊界的空氣層,從而改變服裝的熱濕傳遞性能。于瑤等[7]研究表明,當人體靜止站立時,熱阻隨風速的增大而減小。Havenith等[8]選擇了3套正常工作服,測試了在有風狀態(tài)(風速為0.7,4.1 m/s)下的熱阻值,并得出了針對有風條件下的正常工作服的熱阻修正方程。Nilsson等[9]針對冬季防寒服在0.4~1 m/s風速下的熱阻值展開了研究,得到了相關(guān)的修正方程。王發(fā)明等[10]利用暖體假人“Walter”測量了各層服裝及不同組合的熱阻,結(jié)果顯示單件服裝熱阻與服裝組合系統(tǒng)的熱阻之間呈近似指數(shù)關(guān)系。趙蒙蒙等[11]研究表明,通風系統(tǒng)的引入可有效減少服裝的濕阻。Cui等[6]研究發(fā)現(xiàn),風速的提高極大程度上降低了服裝的濕阻。上述研究內(nèi)容主要集中在風速與單層面料熱阻、濕阻的關(guān)系上;但運動服雙層的著裝方式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不同的服裝組合后的濕阻也不同,并且很多室外運動往往是在有風的環(huán)境下進行,因此,研究風速對面料濕阻的影響以及單雙層著裝狀態(tài)下面料濕阻之間的定性定量關(guān)系,對于指導(dǎo)企業(yè)和消費者合理搭配運動服裝,提高運動套裝舒適性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通過對4種風速下12種T恤面料、8種外套面料以及聚類分析后兩兩組合的9種雙層組合運動服面料的濕阻進行測試,模擬皮膚-T恤-外套之間的透濕傳遞過程,分析軟風范圍內(nèi)風速(0.1~1.5 m/s)與單、雙層組合運動服面料濕阻間的定量關(guān)系。
選用20種市場上常見的運動服針織面料。1#~12#為T恤面料、13#~20#為外套面料,具體規(guī)格參數(shù)見表1。
表1 織物規(guī)格參數(shù)表Tab.1 Fabric specification parameters
電子天平(沈陽龍騰電子有限公司)、YG(B)141D型數(shù)字式織物厚度儀(溫州方圓儀器有限公司)、YG(B)216-Ⅱ型織物透濕量儀(溫州大榮紡織儀器有限公司)、YG(B)871型毛細管效應(yīng)測定儀(溫州大榮紡織儀器有限公司)、Y511型織物密度分析鏡(溫州方圓儀器有限公司)、YG461-III型數(shù)字式織物透氣量儀(溫州大榮紡織儀器有限公司)、DST52008紡織品干燥速度測定儀(大榮科學(xué)精器制作所)、SGHP-10.5服裝熱阻和濕阻檢測系統(tǒng)(美國西北測試科技公司)。
1.2.1 舒適性
測試前根據(jù)GB/T 8629—2001《紡織品 試驗用家庭洗滌和干燥程序》和GB/T 6529—2008《紡織品 調(diào)濕和試驗用標準大氣》對所有試樣進行預(yù)處理和調(diào)濕。在溫度為(20±2)℃、相對濕度為(65±2)%的條件下,根據(jù)FZ/T 01071—2008《紡織品 毛細效應(yīng)試驗方法》、GB/T 21655.1—2008《紡織品 吸濕速干性的評定 第1部分:單項組合試驗法》、GB/T 12704.1—2009《紡織品 織物透濕性試驗方法 第1部分:吸濕法》和GB/T 5453—1997《紡織品 織物透氣性的測定》,測得織物芯吸高度、干燥速度、透濕率和透氣率,如表2所示。
表2 織物性能參數(shù)Tab.2 Fabric performance parameters
1.2.2 濕 阻
采用服裝熱阻和濕阻檢測系統(tǒng)和自制網(wǎng)架隔層對單、雙層組合運動服針織面料進行濕阻測試。為更好地模擬雙層著裝狀態(tài),本文搭建網(wǎng)架隔層支撐外層織物,見圖1。
圖1 自制網(wǎng)架Fig.1 Self-made net frame
傳統(tǒng)平鋪式測量方式因重力因素使雙層織物間空氣層厚度接近于零,實際由于體溫和衣下間隙,2層織物間存在空氣層。為研究風速對濕阻的影響,結(jié)合實驗操作的簡易性,測試時內(nèi)外層織物的空氣層厚度取7 mm[12]。具體搭建方案如下:首先在內(nèi)層織物上方使用4根高7 mm、長50 cm的亞克力邊框板圍1圈,然后在其上方放置由直徑為1 mm的鐵絲兩兩間隔2 cm編制成的鐵絲網(wǎng),最后將測試所需的外層織物平鋪于鐵絲網(wǎng)上。
為保證環(huán)境箱內(nèi)風速的穩(wěn)定性和精確性[13],本文針對軟風級別的風速范圍,選定0.1、0.5、1.0、1.5 m/s 4種風速作為測試風速,實驗過程中風速可精確至±0.05 m/s。實驗開始時根據(jù)ISO 11092—2014《紡織品 生理效應(yīng) 穩(wěn)態(tài)條件下耐熱和耐水蒸氣性能的測量(防護熱板排汗試驗)》中濕阻測試要求設(shè)置環(huán)境箱,溫度為(35±0.1) ℃,濕度為(40±3)%,熱板溫度為(35±0.1) ℃,環(huán)境箱提前預(yù)熱至穩(wěn)態(tài)。然后將已備好的大小為50 cm×50 cm的單層面料或雙層網(wǎng)架隔層面料正面朝上平鋪于玻璃纖維薄膜之上,風速傳感器末端調(diào)節(jié)至織物中上方7 mm處,每次測試需保持穩(wěn)定狀態(tài)30 min,最終得到的數(shù)據(jù)為30 min內(nèi)濕阻的平均值。
為定量分析T恤面料和外套面料在不同風速下濕阻的變化,參照ISO 11092—2014標準,將風速為1.0 m/s時的面料濕阻定義成標準濕阻,作為各面料濕阻變化的參照值,繪制4種風速下T恤面料和外套面料濕阻、標準濕阻與風速的三維關(guān)系圖,如圖2所示。
從圖2中4種風速下T恤面料的濕阻可以看出:1)總趨勢上,在軟風范圍內(nèi),T恤面料濕阻隨風速的增大而減小。當風速從0.1 m/s增加到0.5 m/s時,濕阻顯著減小,當風速由0.5 m/s增加到1.5 m/s時,濕阻下降的速度開始趨于平緩。2)在風速變化相同的條件下,各面料濕阻減小的程度不同。
同理,對4種風速下外套面料的濕阻進行分析可知,外套面料濕阻的變化趨勢和T恤面料相同。對單層運動服面料來說,當風速增大時,對流效應(yīng)增強。一方面,導(dǎo)致空氣密度減小,空氣層變薄,水蒸氣透過邊界空氣層的阻力減小;另一方面,空氣的流動帶走了織物內(nèi)側(cè)擴散的水蒸氣,并以新空氣替代,而新的空氣流經(jīng)織物表面又帶走部分水氣,以此循環(huán),加快了織物水氣的擴散,造成了濕阻的減小。
由圖2可見,T恤面料和外套面料濕阻與風速和標準濕阻之間的關(guān)系并非簡單的線性關(guān)系,因此嘗試使用最小二乘法對數(shù)據(jù)進行多項式非線性擬合。為求得最佳多項式擬合結(jié)果,分別對數(shù)據(jù)進行一階、二階、三階、四階多項式擬合。
圖2 4種風速下T恤面料和外套面料濕阻與風速、標準濕阻的三維關(guān)系圖Fig.2 Three-dimens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moisture resistance and wind speed, standard moisture resistance of T-shirt fabric (a) and outwear fabric (b) under 4 kinds of wind speed
一階:
f1(x,y)=k0+k1x+k2y
二階:
f2(x,y)=k0+k1x+k2y+k3x2+k4xy
三階:
f3(x,y)=k0+k1x+k2y+k3x2+k4xy+
k5x3+k6x2y
四階:
f4(x,y)=k0+k1x+k2y+k3x2+k4xy+
k5x3+k6x2y+k7x4+k8x3y
式中:f(x,y)為濕阻,m2·Pa/W;x為風速,m/s;y為標準濕阻,m2·Pa/W;k0,k1,k2,k3,k4,k5,k6,k7,k8均為待定系數(shù)。計算不同階數(shù)多項式擬合結(jié)果的均方根誤差(RMSE)、平均絕對誤差(MAE)、擬合優(yōu)度(R2)和平均絕對百分比誤差(MAPE),如表3所示。
表3 T恤和外套面料不同階數(shù)多項式擬合結(jié)果Tab.3 Fitting results of T-shirt and outerwear fabrics with different order polynomials
由表3可見,隨著多項式階數(shù)的增加,擬合優(yōu)度隨之提高,但呈現(xiàn)出放緩趨勢。尤其是階數(shù)由三階到四階時,各項評價指標并沒有明顯的提高;但是擬合公式卻變得更為復(fù)雜,計算量增加,因此,綜合考慮公式的復(fù)雜程度和擬合優(yōu)度問題,最終選擇三階多項式作為擬合公式。
T恤面料:
fT(x,y)=30.626+85.525x+0.620y+
72.289x2+0.065xy+25.589x3+
0.104x2y
外套面料:
fo(x,y)=32.567-83.733 4x+0.392y+
81.147x2+0.029xy-26.701x3+
0.144x2y
2.2.1 聚類分析
為提高實驗效率,需選出有代表性的T恤、外套面料,以模擬雙層著裝狀態(tài)。依據(jù)影響濕阻變化的性能指標:透氣率、透濕率、芯吸高度、干燥速率、標準濕阻(即本文中風速為1.0 m/s時所測得的濕阻),對12種T恤面料和8種外套面料分別進行Q型聚類分析。Q型聚類能將性質(zhì)相近的面料分在同一類,把性質(zhì)差異較大的分在不同的類,聚類結(jié)果見圖3。
由圖3可知,T恤面料可分為3類:{1#,2#,3#,4#,9#};{5#,7#,10#};{6#,8#,12#,11#},從中各挑選1種面料作為代表,即4#、10#、11#,將它們分別命名為A1、A2、A3。外套面料也可分成3類:{13#,14#,18#};{16#,20#};{15#,17#,19#},從中各挑選1種面料作為代表,即13#、16#、17#,將它們分別命名為B1、B2、B3。
2.2.2 風速對雙層組合運動服面料濕阻的影響
將上述所選的代表性T恤面料和外套面料作為內(nèi)外層,兩兩組合成9種雙層組合織物。對4種風速下T恤-外套雙層組合運動服面料的濕阻進行分析,結(jié)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看出,風速對雙層組合織物濕阻總的變化趨勢和下降速度開始變平緩的轉(zhuǎn)折點與單層織物相同。結(jié)合風速對單層織物的影響可發(fā)現(xiàn),風對織物濕阻的影響主要是以下2個方面:一方面是由于風壓作用,氣流透入織物,擾亂了織物內(nèi)部的空氣層以及衣下空氣層;另一方面是由于風使邊界層空氣變薄,邊界層空氣的濕阻值降低,從而使織物總的濕阻值降低。
圖3 T恤面料與外套面料聚類結(jié)果Fig.3 Clustering results of T-shirt fabrics (a) and outwear fabrics (b)
表4 風速對雙層組合運動服面料濕阻的影響Tab.4 Effect of wind speed on moisture resistance of double-layers sportswear fabric combination
為進一步尋求風速、單層T恤濕阻、單層外套濕阻以及雙層T恤外套組合運動服面料濕阻之間的關(guān)系,對風速和單、雙層組合織物濕阻進行多元貝葉斯回歸分析。
1)針對雙層組合織物濕阻建立多元貝葉斯回歸模型:
Y=β0+β1X1+β2X2+β3X3+ε
式中:X1,X2,X3分別表示雙層組合織物的內(nèi)層織物濕阻、外層織物濕阻以及風速;β1,β2,β3為其相應(yīng)系數(shù);β0為常數(shù)項;ε為不同風速下織物濕阻測試時的隨機誤差。
3)對預(yù)測模型進行檢驗,模型的擬合優(yōu)度R2為0.988 4,平均絕對誤差(MAE)為0.830 1,均方根誤差(RMSE)為1.001 6,平均絕對百分比誤差(MAPE)為3.20%。圖4示出濕阻測試值與模型預(yù)測值的對比。
圖4 濕阻預(yù)測值與測試值對比Fig.4 Comparison between predicted and output values
當平均絕對百分比誤差低于20%時,可認為模型預(yù)測性良好[14]。此處模型的平均絕對百分比誤差低于10%,與測試值相似度很高。這一結(jié)果表明,在軟風范圍內(nèi)該模型能很好地利用單層面料的濕阻值預(yù)測雙層組合面料的濕阻值,簡化了實驗過程,可以為企業(yè)選購運動服面料提供指導(dǎo)。
4)最終可確定軟風范圍內(nèi)風速、T恤面料、外套面料以及T恤-外套雙層組合運動服面料之間的濕阻模型:
Rdouble=13.293 3+0.807 3RA+
0.258 8RB-0.601 8v
式中:Rdouble為T恤-外套雙層組合運動服面料濕阻,m2·Pa/W;RA為T恤面料濕阻,m2·Pa/W;RB為外套面料濕阻,m2·Pa/W;v為軟風范圍內(nèi)風速,m/s。
通過對模型的分析可知,內(nèi)層面料濕阻所占比重比外層面料的濕阻大,選擇運動服套裝時要格外注重T恤的散濕性能。
本文著重研究風速與單、雙層組合面料濕阻之間的關(guān)系,為消費者和企業(yè)在外界軟風范圍的運動服著裝和搭配提供參考意見。采用美國SGHP-10.5服裝熱阻和濕阻檢測系統(tǒng)對市場上常用的12種T恤面料和8種外套面料進行了4種風速下的面料濕阻測試,并且通過聚類分析,選取3種T恤面料和3種外套面料為代表,利用搭建網(wǎng)架隔層模擬T恤和外套的雙層著裝狀態(tài),實現(xiàn)了定量測試不同風速下T恤與外套雙層組合運動服針織面料之間的濕阻。研究結(jié)論如下:
1)在軟風范圍內(nèi)(0.1~1.5 m/s),風速對單、雙層組合織物濕阻總的影響趨勢是相同的。當風速從0.1 m/s增加到0.5 m/s時,濕阻均隨風速的增加顯著減??;當風速由0.5 m/s增加到1.5 m/s時,濕阻的下降速度均開始趨于平緩。
2)在軟風范圍內(nèi),分別構(gòu)建了單層面料(T恤或外套面料)濕阻與風速間的三階多項式模型,以及雙層組合面料濕阻與內(nèi)外層面料濕阻之間的線性模型。2個模型均具有良好的預(yù)測性,平均絕對百分比誤差都在5%以內(nèi)。
3)通過對雙層組合運動服面料濕阻模型的分析發(fā)現(xiàn),內(nèi)層T恤面料的濕阻對雙層組合運動服面料濕阻的影響更大,著裝時要格外注重T恤的散濕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