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家有4屋,兩間為書房,夫婦二人各居其一。一間屬我,滿室簡單清新的松木櫥與桌,明亮而溫暖。春花秋月,夏雨冬雪,我最好的時光就是在這里讀書寫作。另一間,四壁落白,只有老榆木的一桌一椅,先生但有閑暇,必在此臨帖練字。日常生活恬淡而知足。
擁有一間四季的書房,是每個讀書人的愿望。能在翰墨香氣中,讀書練字,沉淀心靈。是一件多么快意的事情。
在崇尚文學(xué)的古代,書房是文人騷客的安身立命之所。雖然各自經(jīng)濟(jì)狀況迥異,對書房設(shè)置卻無一不精心講究,要的就是一個高雅別致,有獨特的文化氛圍。在這個小天地里,讀書、吟詩,彈琴、作畫,品茶、對弈。書房儼然是文人的精神家園。
中國讀書人講究一個雅靜,書房必須具有清雅的特質(zhì)。文人的清骨傲氣決定了書房拒絕一切富麗。即便是富貴官宦人家,也只講究一個低調(diào)的奢華。李漁的《閑情偶寄》中提到:“書房之壁,最宜瀟灑,欲其瀟灑,切忌油漆”“石灰堊壁,磨使其光”為最佳,其次“則用紙糊”。所有的“易簡不易繁”,力求“高雅絕俗之趣”。
古代文人為自己書齋起號,其實就是自己情與志的宣言。有洪邁的“容齋”,陸游的“老學(xué)庵”,唐伯虎的“夢墨堂”,還有梁啟超的“飲冰室”。
“好書悟后三更月,良友來時四座春。”讀圣賢書,書香養(yǎng)心;交知己友,友愛怡情。人生之樂無外于此。
書房之內(nèi)需雅而靜,書房之外也必是要清而雅。
“雙雙瓦雀行書案,點點楊花入硯池。閑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幾多時?!?/p>
宋代學(xué)者葉采的《暮春即事》就描摹了這樣一間置于清幽自然的書房。
十分寧靜的書室,垂柳飛絮的季節(jié),春風(fēng)嬌弱的日子,屋里似乎沒人,幾只麻雀悠閑自在地漫步在書桌上,柳絮輕盈地隨風(fēng)飄落,賴在硯臺上不肯動彈,竟然無人拂拭。
那位古時的讀書人,一心埋頭書案,浸沉在書中。內(nèi)心世界一片從容,一片自然和樂,世間萬物都不能進(jìn)入他的意識。
接近自然、遠(yuǎn)離塵囂是文人書房最極致的韻致。明代李日華《紫桃軒雜綴》中描述書房的理想環(huán)境是:“在溪山紆曲處擇書屋,結(jié)構(gòu)只三間,上加層樓,以觀云物。四旁修 竹百竿,以招清風(fēng);南面長松一株,可掛明月。老梅寒蹇,低枝入窗,芳草縟苔,周于砌下。東屋置道、釋二家之書,西房置儒家典籍。中橫幾榻之外,雜置法書名繪。朝夕白飯、魚羹、名酒、精茗。一健丁守關(guān),拒絕俗客往來。”
然自古及今,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對于書房設(shè)置并沒有形成一定之規(guī)。富者可專門筑樓,貧者或室內(nèi)一隅;你可雕梁畫棟,我自則環(huán)堵蕭然。選擇書房建筑的地點也沒有特殊要求,可在河湖之濱,也造于山谷林間;也可是鬧市取境,或隱于鄉(xiāng)村。為了達(dá)到接近自然,創(chuàng)建清雅的周邊環(huán)境。文人們無不竭盡所能?;蛑惨阅仙街?,或覆以荊楚之茅,所為皆是要極富有詩情畫意,雅氣洋溢,令人俗念盡忘。所謂:“市聲不入耳,俗軌不至門??椭凉沧嗌疆?dāng)戶,流水在左,輒談世事,便當(dāng)以大白浮之。”
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箋》中這樣描述書齋外的環(huán)境:“窗外四壁,薜蘿滿墻,中列松檜盆景,或建蘭一二,繞砌種以翠蕓草令遍,茂則青蔥郁然。旁置洗硯池一,更設(shè)盆池,近窗處,蓄金鯽五七頭,以觀天機(jī)活潑?!闭媸茄诺搅藰O致。
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才能寵辱皆忘,安守自我,一如文中所提到的葉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