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潔
其實第一次接觸到心理咨詢“助人自助”的四字原則,大概是大學的時候,那個時候以為助人自助的意思是“心理咨詢既是幫助別人,也是幫助自己”。這樣的理解持續(xù)了好多年,一直到后來真正接觸到心理咨詢的技術之后,我才理解“助人自助”的意思是指“幫助來訪者自己幫助自己”。
所以,在之后的心理咨詢中我一直秉持著這句話—我要幫助他,讓他學會幫助自己—但是最近發(fā)現(xiàn)自己好像又錯了。
工作以后我也是接過不少個案的,雖然開始都是一些相對簡單的發(fā)展性問題,但是每次做咨詢時也都會很緊張、焦慮,會不斷思考這個來訪者是什么問題,他的問題我可以幫他解決嗎?不知道他在做完這次咨詢之后覺得有收獲嗎?他會不會覺得這次咨詢是沒有用的?
帶著這些疑問,我開始了一個又一個咨詢,又結束了一個又一個咨詢。當然脫落的個案也有不少,那種挫敗感讓我不禁思考,到底是哪里出現(xiàn)了問題?我一直在很用心地幫助他呀,為什么還是會脫落呢?
然后我就開始復盤。某A來訪者出現(xiàn)了感情危機,當了解了她的感情經歷后,我開始替她著急,看到她一次一次地忍不住哭泣,我迫切地想要幫助她脫離這段讓她痛苦的感情。在幾次咨詢后,我發(fā)現(xiàn)以我的經驗或者說是認知有點幫不到她了。
某B來訪者因為父母強烈的控制欲導致情緒出了點問題,影響了自己的生活和學習。我立即開始用我擅長的認知行為療法幫助他尋找自己錯誤的認知,然后與錯誤的認知進行辯論,讓他認識到有哪些可以替代的正確認知,一次不行再來一次,我覺得自己有的是耐心,可以慢慢幫他。但經過努力還是沒有太大的效果,或者是效果僅僅持續(xù)短暫的時間??墒钱斘艺J真復盤后,我覺得自己沒啥問題啊,在很用心地幫助他呀,不僅僅是告訴他有哪些可行的辦法,還告訴他自己需要學會的辦法。
當我把我的困惑告訴了其他咨詢師時,他問了我一句話:“你覺得心理咨詢起作用的是什么?”我突然陷入了思考,是來訪者?是咨詢技術?是經驗?他問我:“為什么來訪者遇到了問題不去找父母?”我說:“是因為可能導致他們問題的人就是父母?!彼謫栁遥骸澳菫槭裁床蝗フ宜麄冚o導員,或者其他沒有導致他問題的朋友,而選擇來找你?”我說:“可能是因為覺得還是不安全吧?!彼f:“對,是的,因為你是心理咨詢師,他跟你在一起討論問題時形成的那種關系,讓他覺得有安全感。但是你想要幫助來訪者的著急的情緒讓這種咨詢環(huán)境變得緊張了起來,所以你的來訪者也會緊張,進而讓他害怕面對自己的問題。”
是的,來訪者在心理咨詢的環(huán)境中會覺得安全,因為在這里,有愿意接納他一切的心理咨詢師,在這里,保密原則可以讓他暢所欲言,無論是生活中好的還是不好的地方,他都可以無所顧忌。那種放松、安全的環(huán)境讓他盡情地傾訴,在傾訴的過程中,釋放情緒,放松壓力。而我那種迫切想要幫助他的想法不僅表明了對來訪者的不信任,還因為自己焦慮的情緒打破了這種氛圍,讓整個咨詢環(huán)境變得不安全了,讓來訪者覺得自己的問題是會讓人感到焦慮的,進而會讓他更加不自信。
我才明白,原來“助人自助”我雖然理解了,但其實只做到了前面一部分,就是只想著去幫助他,但其實更重要的是他自己去幫助自己—而讓他在安全的環(huán)境里盡情傾訴自己就是他在幫助自己的過程。
后面的咨詢,我不會再在開始的時候去考慮我這次到底能不能幫到他,也不再想怎樣去幫助他,我在進咨詢室之前會告訴自己“我的來訪者今天會在一個安全、接納的環(huán)境里盡情地傾訴”。然后帶著微笑走進咨詢室,無論來訪者多么的著急、難過,都認真聽他傾訴出所有,然后接納他的任何情緒。果然,之后的每一次咨詢,我都會感到來訪者是很輕松地離開咨詢室的,然后輕松地再次進入咨詢室,而我也是前所未有的放松。
經過這次經歷,我又重新思考了以前學到的一句話,每一位來訪者都是有力量的,他們有足夠的力量去解決自己的問題。
要想讓來訪者很好地解決問題,作為咨詢師,首先要堅信這句話,他們自己本身就是有能力去解決的,咨詢師更多是給來訪者創(chuàng)造一個安全、接納的環(huán)境。
其次,咨詢師需要引導來訪者盡情地傾訴自己的事情,無論是經歷還是情緒,盡情釋放即可,就像我們高中時遇到不會解的數(shù)學題,想要讓同桌幫忙解答,在你問出使自己受阻的解題思路時經常會恍然大悟的感覺,來訪者釋放的過程其實就是在自我治愈的過程。
最后,咨詢師需要擺正自己的心態(tài),不要抱著急于幫來訪者解決問題的心態(tài),這樣不僅僅會給自己壓力,那種迫切解決問題的心態(tài)無形當中也會形成一種緊張的氣場,使得來訪者在這個氣場里感到緊張無措。所以咨詢師可以做的是帶著輕松的心態(tài)進入咨詢室,認真傾聽來訪者的傾訴,并相信來訪者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協(xié)助來訪者看到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