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昌年
1924年,奉賢已有共產(chǎn)黨人活動。1925年李主一、金學成等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成為奉賢首批中共黨員。1927年在“四一二”大屠殺的血雨腥風中,劉曉、李主一等在奉城秘密建立奉賢第一個地下黨支部——中共曙光中學特別支部。共產(chǎn)黨人以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己任,一開始就遭到國民黨反動派的殘酷鎮(zhèn)壓,在民主革命時期,有125位革命烈士的鮮血灑在奉賢大地上。1928年6月2日,李主一就義于龍華監(jiān)獄,留下了“死得其所”的遺言——為真理而斗爭,死得其所。1928年7月2日,趙天鵬被殺害于四團銀杏樹下,戰(zhàn)友周大根作挽詩:“網(wǎng)兒雖大,捕不盡東海之魚;鋼刀雖快,殺不完天下貧民。”這充分表達了共產(chǎn)黨人對反動派殘酷鎮(zhèn)壓的蔑視和對革命必勝的信念。1931年1月30日,唐一新在南橋東街百家墳刑場慷慨就義,一路高歌,奔赴刑場,臨刑前留下一句:“二十年后,再看天下歸誰!”在漫漫長夜中,他們眼睛里卻閃耀著黎明。
共產(chǎn)黨人并沒有被白色恐怖所嚇倒,他們舍生取義,前赴后繼。1938年1月,中共浦東工委成立。1940年12月春,民福地區(qū)建立了抗戰(zhàn)中第一個地下黨支部。隨后,全縣相繼又建立了三個區(qū)委和六個黨支部。至解放前夕,奉賢有八個地下黨支部:民福支部(平安地區(qū)),吳行埭支部(頭橋地區(qū)),西陳家宅支部(洪廟地區(qū)),胡油車支部(新寺地區(qū)),大沙支部(鹽場地區(qū)),蕭家橋支部(新寺地區(qū)),三團港支部(平安地區(qū))和南橋支部,共89名黨員。
民福地區(qū)1927年就有黨的秘密活動。1940年中共浦東工委委派張曉初到民福小學以教書為掩護,開展建黨工作,發(fā)展石翠祥、徐建民、郁金法、吳掌林(陳友新)入黨。當年12月成立中共民福地下黨支部,先后由陳友新、石翠祥、徐銀根擔任支部書記,有黨員17名。
配合新四軍游擊隊搜集情報,是民福支部一項重要任務。他們將當?shù)財硞诬姾屯练嘶顒忧闆r,及時報告新四軍游擊隊,對作惡多端、頑固為敵的日偽軍、漢奸和慣匪進行打擊。1941年1月29日(農(nóng)歷大年初三),我淞滬支隊一大隊,根據(jù)民福支部提供的情報,兵分兩路,一支小分隊由大隊長張席珍率領,到民福朱新鎮(zhèn),鎮(zhèn)壓了三個漢奸、三個慣匪和地痞;另一支小分隊由指導員朱亞民率領,到民福店東面,殺了罪大惡極的土匪胡景樓,然后到三團港等地,處決了七個漢奸和敵偽頑固分子。一夜之間就鎮(zhèn)壓了十四個民憤極大的漢奸、慣匪與地痞,民眾無不拍手稱快,保護了人民安定,振懾了敵偽慣匪,抗日游擊隊聲威大震,為民福地區(qū)開展革命活動,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現(xiàn)已98歲高齡、80年黨齡的原民福地下黨唯一健在的老黨員潘晉堯,從奉賢財貿(mào)工作領導崗位上離休,幾十年如一日熱心公益,參加區(qū)“夕陽紅”講師團,孜孜不倦向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他每年清明,都要發(fā)動全家親手制作十多個花圈,到烈士陵園含著熱淚一一喊著名字祭奠當年犧牲的戰(zhàn)友。他自己省吃儉用,每年重陽、春節(jié)帶上水果糕點到敬老院慰問老人。他先后結對幫困助學二十多個貧困學生完成學業(yè)。每當那里發(fā)生地震、水災,他第一時間跑到有關部門送上捐款,多年來達三十五萬多元……潘晉堯1941年入黨,認準了為共產(chǎn)主義奮斗終身這條路,八十年來他為人民的初心不改,干革命的意志不衰,踐行使命的腳步不停,2019年被評為“感動奉賢十大人物”。
1943年10月,中共浦南工委委派黨員喬甫寬(化名王根山)到柘林,開展鹽民工作。1944年3月吸收鹽民徐苗根、李永根參加中國共產(chǎn)黨,建立中共大沙支部(又稱柘林鹽民支部),支部書記為喬甫寬。1945年初直至解放,支部書記由徐苗根擔任,前后共發(fā)展黨員12名。
大沙地下黨支部組織鹽民協(xié)會,在發(fā)動鹽民反“清鄉(xiāng)”、反鹽霸,維護鹽民合理權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當時日偽搞“清鄉(xiāng)”,沿海塘打了竹籬笆,每3里路設一個“檢問所”,供人出入。每3天,“檢問所”才開一次門。這一天老百姓既要到里塘淡水河里挑水、洗衣物,又要趕到附近集鎮(zhèn)去買米和日用品,規(guī)定每人只準帶三升米,超過就予沒收,更妨礙了地下黨、游擊隊的活動,民眾怨聲載道。地下黨就發(fā)動民眾拆竹籬笆,在晚上組織一批人,有人負責四周望風,其他人去拆竹籬笆,當即拿回去在灶頭里燒掉,不留痕跡。日偽軍東邊剛補上,西邊又拆掉,戰(zhàn)線很長,首尾難顧,竹籬笆經(jīng)常七零八落,失去了封鎖線的作用。
日本侵華臨失敗前,米價日日上漲,但鹽務所收購鹽民的鹽價一直不動。一擔鹽原來可買一斗多米,后來5升米也買不到,鹽民們生活難以為繼。黨支部經(jīng)過研究,發(fā)動鹽民扛了鹽板,高喊“我們要吃飯,我們要活命”口號,到鹽場場務所請愿,場務所用“向上級請示”來敷衍。后來請愿鹽民增加到近千人,南橋鹽場公署派來兩個日本人,叫鹽民派代表去談。鹽民要求按米量定鹽價,鹽賣掉后當場供應大米,否則就不恢復生產(chǎn)。日本人不肯解決,激起了眾憤。鹽民翻過墻頭要沖進場務所。場方見眾怒難犯,才答應鹽米等價結算,每擔鹽結一斗二升大米。鹽民取得了斗爭的勝利。
建立于1946年的中共南橋地下支部,由中共浦南工委特派員黃競之幫助組建,初稱“中共南橋小學支部”。1947年初,改稱“中共南橋支部”,支部書記先后由湯瑛和杜及擔任,有黨員15名。
支部建立后,組建“黎明流動圖書館”,舉辦暑期補習班,開展各類學習和文藝活動,組織了反“三征”(征糧、征稅、征?。┒窢帲囵B(yǎng)發(fā)展了一批共產(chǎn)黨員和青年積極分子。
1949年初,全力投入迎接解放工作。以中共淞滬工委南橋支部名義,向本縣國民黨黨、政、軍、警有關人員發(fā)出信函,分析形勢,指明前途,要求保存好武器財物、文件檔案等,到時認真向解放軍接管人員交接。
為了防止國民黨逃竄后,解放軍尚未到達前的真空時期發(fā)生動亂和破壞,黨支部利用舊商會出面,組織工商自衛(wèi)隊維持秩序,保障社會安全。
策反縣刑警隊長率全部人槍投誠起義,在四月初由浦解總隊解放中隊接受整編。經(jīng)過工作,金匯橋、三官堂的自衛(wèi)隊也表示要維持好社會秩序,等待接管。
安排一位開設浦海印刷所的黨外積極分子,趕印《中國人民解放軍入城守則》和《南下宣言》等宣傳材料,在南橋等地廣為張貼散發(fā)。
按照過境解放大軍要求,向南橋地區(qū)工商界和殷實戶等籌借軍糧19萬余斤,由部隊出具借糧憑證,日后抵交公糧或稅收。
收集編印《奉賢概況》和《南橋地圖》等地情資料,為解放大軍和南下接管干部,提供奉賢基本情況。并按中共淞滬工委要求,派一名黨員代表,去當時已解放的蘇州與隨軍南下干部隊伍聯(lián)絡接頭。
5月14日,奉賢全境解放,5月17日,隨軍南下的中共奉賢縣委、縣政府機關人員到達南橋??h委書記李楚緊緊握住南橋地下黨支部書記杜及的手說:“我們會師的日子終于來到了,地下黨現(xiàn)在轉為地上了!”
(本文編寫時參閱 《奉賢縣組織史資料》,姚金祥、周正仁編著的《奉賢史跡尋蹤》、區(qū)委老干部局編著的《在戰(zhàn)斗的歲月里》及區(qū)史志辦編印的《奉賢文史》等書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