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云
那是我從教以來帶過的最特殊的班級,父親去世、父母離異、異地工作、思想觀念傳統(tǒng)、溝通方式不當……來自種種“父親缺位”家庭的學生將近20人,約占全班總?cè)藬?shù)的40%。這些孩子身上有很多共性,例如上學遲到、打掃衛(wèi)生怕吃苦、沉迷手機游戲或網(wǎng)絡(luò)書籍、課堂學習不夠?qū)Wⅰ⒆鳂I(yè)不能保質(zhì)保量地完成,遇到事情首先任性地推卸責任、喜歡撒謊、喜歡網(wǎng)聊,與師生相處格外敏感、無法理智地調(diào)控自己的情緒、容易抑郁或焦躁不安、不愿意或者不能主動地與別人溝通,動輒想要離家出走,還有一些男生喜歡在課堂內(nèi)外用出格的言行博取別人的關(guān)注等等。
可以想象,對他們的幫扶是異常艱難的,對他們的改變也是極其有限的。直到他們初中畢業(yè),我仍然滿懷遺憾和牽掛,擔心他們未來要碰很多的壁、走很多的彎路、受很多的傷害。
這樣的孩子是否只是特例?有沒有什么辦法可以預(yù)防呢?從此,我開始關(guān)注這方面的信息,并且逐漸有了自己的心得。我慢慢地領(lǐng)悟到:這樣的現(xiàn)象很大程度上源自家庭教育的失衡——特別是父親的缺位。
一
中國青少年中心副主任孫云曉曾說:“父教不可缺少也不可能替代,父親對孩子的成長有著難以估量的影響,父愛關(guān)系著孩子個性品質(zhì)的形成,缺少父愛如同孩子成長中缺‘鈣?!比欢?,在現(xiàn)實生活中,由于夫妻離異,以及相當多家庭實施著“男主外、女主內(nèi)”的傳統(tǒng)運轉(zhuǎn)模式,父親分配給家庭的時間少之又少,照顧和教育子女的重擔落在母親一個人身上,于是便滋生出“父親缺位”的問題,并進而形成了“焦慮的母親+缺失的父親+失控的孩子=中國式家庭”的尷尬現(xiàn)狀。
這個問題已經(jīng)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據(jù)《中國教育報》(2017年2月14日)報道,對“第二次全國家庭教育現(xiàn)狀調(diào)查”中400個中小學生家長樣本資料的統(tǒng)計分析顯示:家庭教育分工中,夫妻共同承擔的不足四成,母親依然唱主角,父親缺位平均近一半。
經(jīng)過分析,我發(fā)現(xiàn),大致而言,“父親缺位”主要有三種類型:一種是陪伴缺位,即父親由于現(xiàn)實原因不能陪伴在孩子身邊;一種是情感缺位,即父親對孩子缺少關(guān)愛或者關(guān)愛不當,以致孩子產(chǎn)生情感障礙;另一種則是教育缺位,即父親很少甚至沒有參與子女教育。這三種類型的“父親缺位”有時會糅合在一起。
它們的具體表現(xiàn)往往如下所示:
1.?父親不與孩子共同生活,或者工作繁忙,每天早出晚歸,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倘若不是特別關(guān)注,就會對孩子的學習、生活和心理變化等諸多事情知之甚少。
2.?父親放不下架子,不能與孩子平等對話,往往以獨斷專橫或敷衍了事的態(tài)度進行親子溝通,“一言堂”的形式使他無法了解孩子內(nèi)心的真正需求。
3.?父親推卸責任,認為掙錢養(yǎng)家是自己最大的功勞,而陪伴孩子是母親的事,引導(dǎo)學習是老師的事,均與自己無關(guān)。
4.?父親秉持傳統(tǒng)的嚴父慈母觀點,對孩子缺少父愛,嚴厲冷漠的形象令孩子望而生畏或者產(chǎn)生心理隔閡。
需要補充說明的是,除了上述幾種基本表現(xiàn)外,其實還有一種特殊形式,即父母因為個性等原因顛覆了各自的教育職責,父親經(jīng)常陪在孩子身邊,卻以疼愛孩子為理由,一味地包容庇護或放任自流。這種現(xiàn)象從表面上來看是父愛使然,但事實上“過猶不及”,仍然算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父教缺席。
對于孩子的成長來說,母愛與父愛的合理分工、相互配合最為重要,任何一方的缺失都容易導(dǎo)致家庭教育的失敗。
20世紀著名的心理學家弗洛姆在《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中寫道:“嬰兒需要母親無條件的愛以及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關(guān)心;6歲以后的兒童開始需要父親的愛、父親的威信、父親的指點和忠告。”這幾句話透露出母愛和父愛的不同。
對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父親的陪伴和教育更加重要。因為青春期的孩子想要獨立,母親無微不至的管束會讓他們心生厭煩,而父親抓大放小的粗放型管理反而受到孩子的歡迎。
此外,美國哈佛大學2003?年的研究發(fā)現(xiàn),?女孩缺少父愛容易學不好數(shù)學,?男孩缺少父愛容易產(chǎn)生情感障礙。父親通常具有獨立、自信、寬容等剛性品質(zhì),?每天與父母接觸不少于2小時的孩子,?他們往往人際關(guān)系融洽,具有進取精神、冒險精神。
得到父愛越多的孩子,?長大后忍耐力和社會責任感越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果沒有父親提供規(guī)范、力量、支持和依靠,男孩的性格會女性化,女孩的性格會更加柔弱,男孩和女孩都將面臨情感孤獨、缺乏安全感、自信心及責任心不足等諸多問題。
二
在這方面,我的家庭就是一個很值得分享的范例。
大年初五,只因女兒嘟噥了一句想去長隆歡樂世界玩玩,我們一家便決定一起抓住假期的尾巴去狂歡一把——當然,這樣的“狂歡”對我而言是要大打折扣的。
原因很簡單,我恐高又容易眩暈,從小到大對一切快速旋轉(zhuǎn)的東西都敬而遠之,游樂場里的諸多設(shè)施我定然不敢親密接觸。倘若不是為了陪女兒,我寧愿一整天都安靜地坐在書桌前。
往常,當我和女兒一塊兒待著時,我們的相處模式就是以“靜”為主的??措娪?、聽音樂、閱讀、寫作、聊天、逛街是我們的最愛,即便是運動和旅游,我倆也會首選散步、徒步之類的形式。久而久之,小時候活潑好動的女兒像我一樣養(yǎng)成了“半宅”的性子,還時不時地自得于如此閑云野鶴式的自由、舒緩、散淡的生活狀態(tài),以“時人不識余心樂”來溫柔地抵抗家人的頗多微詞。
先生對此的確難以接受。他熱愛運動,喜歡挑戰(zhàn),對大千世界充滿了熱情的向往,以攀登一座又一座的高山為人生樂趣,平時對女兒說得最多的話便是:“你都沒有嘗試過,怎么能說自己不會、不行呢?”
于是,初五這一天便是這樣度過的:在爸爸的陪伴和鼓勵下,女兒嘗試了長隆歡樂世界里所有讓人尖叫和心跳加速的游樂項目——十環(huán)過山車、摩托過山車、火箭過山車、U形滑板、垂直過山車、大擺錘……這些用朋友圈中的話來評價為“給我1萬塊錢我也不坐”的挑戰(zhàn)項目,女兒都成功地征服了,火箭過山車還玩了兩次——若不是因為天色漸黑,垂直過山車也肯定要再玩一次的!至于我,則是榮幸地在遠處以緊張得近乎窒息的心態(tài)給她拍下了一張又一張帥氣的照片。
接下來的幾天,女兒一得空便津津樂道她的這番英雄經(jīng)歷,且把眾多項目的難度系數(shù)進行了排位,言之鑿鑿地說:“大擺錘很刺激,U形滑板喪心病狂!”“十環(huán)過山車讓人興奮,U形滑板讓人害怕,垂直過山車是讓人又興奮又害怕!”末了,還要再補充一句:“超級好玩,超級開心?。?!”竟如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一般,發(fā)現(xiàn)了自己新潛力的她手舞足蹈間,生生地把我這個不敢嘗試過山車的媽媽給忽視了。
更有甚者,素來半宅的小姑娘突然豪氣干云,想要蹦極,想要滑雪,想要學駕駛,想要把一些因為高考放棄的興趣愛好撿拾起來……
望著這個像是素不相識的女兒,我和先生發(fā)出了一樣的感嘆:“她一認真起來,連自己都想不到;一勇敢起來,連自己都害怕了!”
此刻,女兒和同學約出去玩實景搜證游戲了,先生在休息,而我卻在電腦前敲打著自己的反思。
坦白地說,因為個性和職業(yè)不同,我曾經(jīng)多次為先生對女兒的教育發(fā)過牢騷,總覺得他嚴厲、簡單、直接、粗暴,不像我們做老師的時時追求教育的藝術(shù),不懂得放下身段推心置腹地和孩子交流,所以難以贏得女兒真正的敬愛之情。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越來越強烈地感受到女兒能夠擁有現(xiàn)在這般陽光、開朗、勇敢、向上的心態(tài),至少有一半的功勞要歸于先生迥異于我的教育方式。
細數(shù)起來,先生對女兒的影響是巨大而不可替代的。除了勇敢嘗試外,他似乎還教給了女兒很多很多東西,而這些東西,恰恰是我無法傳承給孩子的:
他教女兒嚴謹守時。女兒5歲時,某一個夏夜和小伙伴們在大院里玩得太興奮,未能按時回到家中。先生硬下心腸把她關(guān)在門外“喂蚊子”,無論屋外的女兒如何哭泣哀求,也無論屋內(nèi)的我如何流淚抱怨,仍然堅持懲罰了半個小時才讓孩子走進家門。雖然我始終不認同他的做法,但女兒自此之后極有時間觀念,上學期間從不賴床,和朋友相約同行也從不遲到。
他教女兒堅強獨立。因為家里沒有老人可以幫忙照顧,女兒上小學時的接送問題曾經(jīng)非常令我煩惱。經(jīng)孩子申請,先生決定讓女兒自己坐公交車上學和回家。我哪里能放心呢?孩子小,覺得新奇可以理解;做爸爸的難道不擔心出現(xiàn)危險嗎?為此,先生帶著女兒實地考察了一番,沿途還教給了孩子一些常見意外的應(yīng)對方法。結(jié)果是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女兒便獨自坐公交車上學了。時至今日,小小個子的她背著一個大大的書包奮力追趕公共汽車的畫面依舊是大院很多人記憶中一道獨特的風景。
他教女兒打開自己思想的硬殼。情感豐富細膩的我平時的閱讀及處世方式都過于感性,先生覺得這樣容易拘囿一個人對世界的認知,所以他便以自己的讀書心得和成長經(jīng)歷來鼓勵女兒,引導(dǎo)她對“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guān)心”,同時不斷地給她輸出一種理念“比起靠別人活著,靠自己活得更好”。結(jié)果是女兒閱讀的范圍比我更廣,思考問題的角度比我更客觀和理性,與人相處更加坦蕩大度,追求夢想時也更加率性自如。
還有一點尤其要提及,他教女兒尊重和關(guān)愛我這個媽媽。因為他的經(jīng)常提醒和以身作則,女兒但凡同我外出,總是搶著拎東西,日常生活中也非常注意體察我的各種情緒?,F(xiàn)在想來,如果沒有先生的高標準要求,大大咧咧的女兒怎么可能這樣細致入微地照顧我呢?
三
生活無小事,事事皆教育。
在孩子的成長之路上,父親的格局視野、言傳身教、對孩子發(fā)展需求的關(guān)注、對家庭重心的參與多么重要??!這些重要的東西不應(yīng)該放手托付給他人,也不應(yīng)該幻想等自己真正空閑下來時再補上。
“養(yǎng)不教,父之過。”孩子可引導(dǎo)、可教育時,你舍不得投入時間和精力;等你有時間、有精力時,孩子已經(jīng)不可改變、不可回頭了。這何嘗不是人生的一大悲哀呢?
其實,父親在位并不難。
如同孫云曉所說:“做父親的首先要有責任意識,有了這種意識后,就可以見縫插針地教育孩子了。比如,送孩子的時候,給孩子講一些路上的見聞;看電視的時候與孩子一起討論國家大事,讓孩子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等等。不管這位父親多忙,他應(yīng)該學會對孩子表達愛。一個微笑、一個擁抱、一句褒獎,父親做起來很容易,但對孩子來說卻能感受到父親對自己的關(guān)注。”
而感受到父親對自己的關(guān)注,感受到父親思想性格中的魅力與正能量,這將極大地增強孩子成長的勇氣、信心和底氣!
曾記得,我以《爸爸的奮斗史》為中心內(nèi)容布置過采訪活動,要求學生回家采訪父母和相關(guān)親友,撰寫父親的奮斗故事,然后回校交流。梁仕榮同學在了解了父親坎坷的拼搏歷程以及為家庭所做的奉獻后,深情地寫道:“我的爸爸在別人眼里也許不是所謂的‘成功人士,但他卻是我心目中最認真又最勤奮、最平實又最偉大的父親。我長大后也要做一個爸爸這樣的人!”
與此類似,劉書宏同學的父親走進課堂所講的《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讀書心得分享》對孩子們的思想觸動特別大。劉書宏同學本人在聆聽了父親對人生的清晰規(guī)劃和對時間的高效使用經(jīng)驗后,感嘆自己在這節(jié)課上“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老爸”,并深情地說:“對老爸而言,幸福是快樂和有意義;對我而言,幸福很簡單,與老爸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是幸福。”
父親的在位程度影響著孩子的幸福感。但愿更多的孩子能夠擁有和珍惜這種幸福,但愿更多的父親能讓自己的孩子感受到這樣的幸福。
父愛的高度影響孩子成長的高度。但愿更多的孩子能從父親的剛性品質(zhì)中汲取到正能量,但愿更多的父親不斷完善和提升自己的各方面修養(yǎng),努力成為孩子向上生長的驕傲和楷模。
樹在,山在,大地在,歲月在,母親在,父親也在,這就是我所祈盼的更好的世界了……
(作者單位:廣東實驗中學)
責任編輯???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