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振凡
田林盛產油茶,油茶面積32.77萬畝,其中成林面積27.92萬畝。2015年,油茶產值達1.173億元,占林業(yè)總產值的3.9%。2008年,被列為全區(qū)油茶產業(yè)項目發(fā)展重點縣;2011年,被列為全區(qū)油茶產業(yè)科技重點示范縣;2016年1月,中國經濟林協(xié)會與田林縣合作共建“油茶名縣”。因此,油茶相關產業(yè)的發(fā)展已經成為田林縣的主要產業(yè)和重要經濟來源之一。
近年來,由于國家產業(yè)結構的調整以及相關的扶持政策,使得油茶這個黃金產業(yè)得到了空前的發(fā)展,由此也孕育了一批產業(yè)致富帶頭人,今天我們要去采訪的黃達能就是其中之一。
歷經磨難 從不言棄
盡管昨晚下了場大雨,但8月的太陽依舊火辣,我們乘坐的汽車沿著田林至凌云二級路到達利周瑤族鄉(xiāng)平布村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公路兩旁漫山遍野剛嫁接過的老油茶樹,有的剛露出嫩綠的新芽,有的已長成茁壯的新枝,一株株油茶樹迎風挺立,一片生機盎然景象,令人心曠神怡。走進利周瑤族鄉(xiāng)平布村油茶低產改造項目基地油茶林,二三十名村民正在頂著炎炎烈日,揮汗如雨地給油茶整枝修剪、接穗扎綁。一位個子不高,削瘦,臉膛黝黑,半頭花白寸發(fā)的老人正在其中穿梭走動,不時地停下來叮囑、交待著什么。
“他就是我們鄉(xiāng)遠近聞名的油茶低產改造技術能手、種植大戶黃達能,我們就是聘請他的團隊為我們村的油茶進行低產改造的?!蓖械钠讲即妩h支部書記龔仁偉指著老人向我們介紹說。
今年58歲的黃達能是利周瑤族鄉(xiāng)和平村平坤屯人,是油茶低產改造技術能手、種植大戶,也是利周鄉(xiāng)和平村農民嫁接技術團隊組建人。
一個原來對油茶低產改造一竅不通的門外漢,如何變成低改技術能手的,這不禁引起我們的好奇。
勞動間隙,聽完我們的來意,大家坐在樹底下,從拉家常開始,黃達能慢慢地聊起了往事。
很難想象,眼前樂觀樸實的黃達能,曾經經歷這么多磨難。
早年由于家境貧寒,黃達能年少時只讀到初中一年級便輟學回家,因為他是家里唯一的孩子,家中體弱多病的父母和一個伯母做不了重體力活,他要回生產隊參加勞動掙工分養(yǎng)家。由于他未成年,只能按成年人一半計工分,一天5分,全家一天的工分加起來20分左右,常常是還沒到月底,家中的口糧已經超支,只能先預借下個月的糧食來維持生活,就這樣一家4口人艱難度日。
直到后來包產到戶,他分得2.8畝水田,他將其中的1.5畝種植水稻,剩下的1.3畝種植黃瓜、豆角等季節(jié)性蔬菜并拿到市場上出售。另外,再養(yǎng)一些豬、雞,鴨等畜禽,增加收入。這才暫時解決了溫飽問題。
改革開放以后,村里同齡人外出務工的慢慢多起來。但為了照顧老人,他只能放棄外出務工,依然靠著近3畝水田艱難維持生計,日子也過得緊巴巴。
2001年,黃達能的妻子因車禍不幸去世,留下3個未成年的孩子,最大的11歲,最小的才7歲。這個本就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為了孩子,黃達能強忍著失去妻子的悲痛,抹干眼淚獨自撫養(yǎng)3個孩子。“那時我既當?shù)之攱?,照顧孩子,還要掙錢養(yǎng)家,通常是半夜起來摘菜,拉到縣城去賣,匆匆忙忙趕回來給孩子們做早飯讓他們上學,然后喂好豬,再回地里忙活?!秉S達能沒有被突如其來的家庭變故打倒,他起早貪黑、辛勤勞作,苦苦支撐這個家。
汗流不少,增產卻不增收,腰包始終沒鼓起來,生活依然艱難。
2010年,全縣掀起林下養(yǎng)雞熱潮?!澳菚r見到別人養(yǎng)雞得錢,我也跟著發(fā)展林下養(yǎng)雞,靠政府給的無息貸款采購8000羽雞苗,建了一個500平米的雞棚?!秉S達能告訴筆者。
但由于他從沒有大規(guī)模養(yǎng)雞經驗,不懂經營管理,加上公司技術指導不到位,疾病防控跟不上,盡管他小心翼翼的打理著雞苗,但每一批雞養(yǎng)到快有3、4斤時候,就突然染上疾病,而且傳染很快,幾天之內死了大半,當年就虧了5萬多元。
想不到,苦干一年,還背了一身債,這讓黃達能一籌莫展。但是忠實憨厚的他,有一股吃苦耐勞、永不服輸?shù)木瘛K恢痹诳嗫鄬ふ伊硗獾陌l(fā)展出路,一個偶然的機會終于讓他再度燃起希望。
迎難而上 再遇契機
田林縣油茶林大多是20世紀60~80年代種植的,以實生苗或點播造林為主,未經過嚴格選優(yōu),品種混雜、林齡老化較多,群眾種植油茶多是抱著“人種天養(yǎng)、廣種薄收”傳統(tǒng)觀念,因此產量低下、效益不佳的油茶林有26萬畝之多,影響了油茶產業(yè)發(fā)展和種植戶脫貧致富。為改變這種狀況,從2010年開始,縣委、縣政府決定對全縣劣質、低產油茶林分別實施換冠或更新改造,使老油茶林創(chuàng)造出更大的經濟效益。
黃達能家有十幾畝油茶林,都是生產隊分給他們或者他父親后面陸續(xù)種的老油茶樹,由于長期疏于管理,產量不高,質量也一般,每年僅夠自用。
“這可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秉S達能說,“那時家里能用的資源都用了,水田種稻谷和蔬菜,地里種有玉米,豬、雞和鴨都養(yǎng)過了,只解決了溫飽,還是擺脫不了貧困?!笔O碌倪@片油茶林是最后的希望,在大家還在猶豫和徘徊的時候,他找到鄉(xiāng)里和縣林業(yè)局,主動報名,要求改造他家的老油茶樹。
縣林業(yè)局通過實地勘查,決定把他家的油茶地作為低產改造示范片之一,引進岑溪軟枝2號、3號油茶系列優(yōu)良品種,對林相不整齊、大部分老化的油茶樹,直接采用優(yōu)良品種進行更新造林改造,大力建造優(yōu)質高產油茶基地,按照“良種+良法”的要求,進行科學撫育管理??h林業(yè)局組織油茶技術人員,全程指導黃達能改造油茶林。
“油茶低產改造,就是將優(yōu)良品種的枝條嫁接到原生油茶的樹冠上,讓低產林實現(xiàn)高產、穩(wěn)產。油茶高位嫁接換冠是一個技術含量非常高的農活,也是一個細致活,加上后期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等一系列工作,想要掌握好這門技術,必須得勤學、苦干、細研究,沒有耐心和恒心是做不來的。”技術人員的一番話,澆醒了還在興奮頭上的黃達能,確實,這對已年屆五旬的他來說,是精神和體力的巨大考驗。
“認準的事,就要干成?!苯洑v過失敗,黃達能有了諸多醒悟,不掌握科學技術,干什么事都不會成功的。
事非經過不知難。為了掌握油茶低改技術,黃達能飽嘗酸甜苦辣,他整天跟著林業(yè)技術人員跑,經常向他請教,詳細觀察記錄,自己還到鄉(xiāng)林業(yè)站和縣林業(yè)局借閱有關科技圖書和雜志,邊鉆研增長知識,邊實踐積累經驗,在自己的油茶林摸索低產改造相關技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夏天頂著烈日、冬天冒著嚴寒,整天泡在油茶林里。為了練習油茶砧木的斷砧、削砧、切砧拉皮;他冒著高溫酷暑,在油茶地里一蹲就是一整天,盡管汗水濕透了全身,他依然堅持進行練習。
“油茶嫁接穗條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嫁接成活率的高低,要選用健壯、無病蟲害、芽眼飽滿充實的生枝,在芽反面下方約1.2厘米斜削一刀,切面稍見木質部,基部要見到髓心,然后在葉芽正下方斜切一個短的接口,在芽尖上方平切一刀,削切接口要求平滑,做成一葉一芽穗條?!秉S達能一邊說一邊拿起一枝穗條削切起來,看他動作如此嫻熟老練,就知道有多年的功底了,現(xiàn)在已經達到“一刀準、一刀過”了。
“這幾年光是削切穗條,我的手都不知道被割了多少次?!被叵胨麑W習技術的過程,黃達能看著滿是傷痕的手嘆了嘆氣。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黃達能的精心呵護下,他嫁接的岑溪軟枝油茶系列優(yōu)良品種取得了成功,第3年順利掛果,第5年實現(xiàn)豐產。黃達能給我們算了對比賬說,以前他的油茶沒有進行低改,畝產才100多斤茶果,到了第二年碰上小年,產量只有70斤左右,產量差別大。低產改造,解決了油茶大小年產量差別大的問題,現(xiàn)在基本上年年都能畝產達1000斤左右茶果,可以產油80斤以上,按照40元一斤市場價計算,每畝收入就可達3200元。黃達能全家收入一下子就過了6萬元。他做夢都沒想到,還能靠著那片種了大半輩子、差點被砍了做柴火的油茶林發(fā)財。
“加上我在自己油茶地培植優(yōu)質穗條裁剪出售,每斤賣30元,去年就出售約2000多斤,光這項收入就有6萬余元。收入增加了,還幫兒子在百色買了房子和車子?!秉S達能高興地說。
如今,黃達能家實現(xiàn)了逆襲,大女兒在村里開了小賣部,二女兒在右江民族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做護士,小兒子在百色公司做工程監(jiān)理。他的嫁接技術也日益見長,成了利周鄉(xiāng)乃至田林縣油茶低產改造技術能手、土專家。
脫貧銘恩 抱團帶富
隨著黃達能低產改造高產油茶的消息傳開,前來學習油茶低產改造技術或者邀請出診幫助解決油茶低產改造疑難雜癥的群眾絡繹不絕,黃達能是有求必應,熱情相待,并將學到的技術毫不保留地傳授給大家。在他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對自家的油茶進行低產改造。
“就是看他干得好,我們才跟著一起干的,如今我也把我家的6畝多老油茶樹全都低改了?!焙推酱迤嚼ね拓毨繇f基森,一家6口,找不到脫貧致富門路,黃達能得知后,主動與他結對子,將油茶低產改造的技術無償傳授給他,并親自指導,幫助他掌握除雜修剪、深挖墾復、間密補稀、合理施肥、病蟲防治等油茶低產改造增收技術。在黃達能幫帶下,韋基森的6畝油茶實現(xiàn)低產改造,每年收入就達2萬多元。除此以外,他還加入黃達能的嫁接技術團隊,一年下來還有5~6萬元的收入。
“要是沒有黃達能幫助進行低產改造,我那片油茶林就全部丟荒了,真的非常感謝他?!贝謇锏慕n立卡貧困戶黃玉來說。他的妻子因身體殘疾,無法從事體力勞動,還有2個老人需要贍養(yǎng),全家靠低保金生活,5畝油茶林老化、灌木叢生,沒有人去管理,幾乎荒棄。2016年,黃達能親自指導他對油茶進行低產改造,他悉心剪枝防病、翻耕清腳,到2019年油茶產量大幅提升,收入達到1萬多元。
幾年來,經黃達能幫扶的農戶都成了油茶改造能手,并且都已脫貧致富。
2016年,隨著“田林縣油茶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2016~2020年)”“田林縣油茶產業(yè)扶持辦法”“田林縣油茶產業(yè)發(fā)展實施方案”“田林縣村集體經濟林業(yè)項目實施方案”等一系列產業(yè)扶持政策出臺,各類投資主體發(fā)展油茶產業(yè)的熱度不斷升溫,全縣低產改造規(guī)模不斷擴大,前來學習或者邀請他的人越來越多。他覺得不定時、不同時前來學習這種小打小鬧的傳幫帶,既不規(guī)范,也不高效,而且耗費太多個人時間和精力。
“我就尋思著能不能把跟我學技術的這些人聚在一起,組建成一支專門的技術隊伍,到季節(jié)時,去開展技術指導或者承接嫁接工作,既可以傳授技術,也可以增加收入?!秉S達能把想法一說出來,得到大伙的一致同意。說干就干,由黃達能牽頭成立的隊伍就這樣組建起來了,剛開始時只有不到10個人,主要是給本鄉(xiāng)周邊村屯需要油茶低改的群眾做嫁接工作,按天收取工費,由于團隊技術過硬,肯吃苦,嫁接的油茶成活率高,很受農民群眾的歡迎,連田陽縣、樂業(yè)縣、那坡縣、六隆、浪平等外縣(鄉(xiāng))也邀請他們去進行油茶低改,最遠的他們還受邀到四川、貴州等地進行技術指導。
隊伍也逐漸壯大,人最多時有60余人,現(xiàn)在穩(wěn)定的在25人左右,都是嫁接技術高手的中堅力量。利周鄉(xiāng)和平村農民嫁接技術團隊的名聲已經享譽在外了。
和平村平坤屯李愛妮,身材嬌小,給人印象是和善、平易近人的農家婦女。油茶嫁接不易,女人去做嫁接更不易。當初她覺得這是一條致富門路,便不顧家人反對,去學習油茶低產改造技術,憑著自己的勤勞能干和一股子韌勁,硬是把技術學到了家,現(xiàn)在已是隊伍的中堅力量,跟著隊伍輾轉多地。這給她帶來超過8萬元的收入?,F(xiàn)在團隊中有5個像李愛妮一樣的女將,個個技術一流。
平布村包屯的李度去年才加入黃達能的技術團隊,個子瘦瘦高高的,樣子很靦腆,他是聽說和平村農民嫁接技術團隊的故事后加入的。李度勤勞肯干,吃苦耐勞,悟性好,嫁接技術很快就能上手。今年,他跟隨黃達能一起到那坡縣、田陽縣、四川等地開展嫁接,這給他帶來了3萬多元的收入。
他們最近接的最大一筆生意就是承接利周瑤族鄉(xiāng)平布村包屯1000畝油茶低產改造嫁接工作,黃達能和他的25人技術團隊去年已完成了700畝的嫁接任務,今年還有300畝要進行低改,按照合同價每畝1600元嫁接費計算,1000畝就是160萬元,平均每人就有6萬多元的收入。
利周瑤族鄉(xiāng)平布村是自治區(qū)深度貧困村,全村425戶1781人,建檔立卡貧困戶186戶759人。油茶產業(yè)是平布村的特色產業(yè)之一,是群眾收入的重要來源,但由于油茶林品種混雜、老殘林多,導致油茶單產低、效益小。為增加群眾收入,提升產業(yè)造血能力,平布村幫扶聯(lián)系單位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2019年5月投入資金383萬元,應用高位嫁接換冠技術對平布村1000畝油茶低產林進行改造。
資金落實了,但要請什么人來進行低產改造呢?“黃達能的團隊我們早就聽說了,但原來的方案不是請他們做的?!逼讲即妩h支部書記龔仁偉笑著說,“我們原來本著‘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想法,村‘兩委首先組織本村群眾培訓后自主進行油茶林低產改造,既能增加當?shù)厝罕娛杖?,又能培植本村的技術團隊?!?/p>
理想很豐滿,但現(xiàn)實很殘酷,平布村團隊技術參差不齊,嫁接的幾十畝成活率不足10%,初次的低改失敗導致低改計劃被迫暫停下來。因為涉及廣大群眾利益問題,經過商議,最終決定聘請黃達能的和平村農民嫁接技術團隊來完成低改。
“黃達能的技術團隊確實厲害,去年到現(xiàn)在完成的700畝低改,目前長勢都很好,成活率達90%?!闭f到黃達能和他的技術團隊,龔仁偉由衷豎起大姆指用佩服的口氣說到。
“按這長勢,預計第三年開始結果、第五年豐產,每畝產油量80斤以上,每畝收入達3200元以上,整個項目年產值就能達320萬元!”黃達能指著眼前一大片油茶說道。
“是啊,按照‘村集體+專業(yè)合作社+農戶的運營模式,到那時參與低產林改造的117戶農戶年均收入將提高1.5萬元,村集體經濟每年也能增收50萬元,實現(xiàn)農戶、村集體經濟雙增收。”龔仁偉接著說道。
近年來,田林縣從機制保障、規(guī)劃引領、示范帶動等方面促進低產油茶林的改造,與自治區(qū)林科院合作實施油茶低產林綜合改造示范基地2000畝。通過示范帶動,14個鄉(xiāng)(鎮(zhèn))實施油茶低產林改造10380畝,其中高位嫁接換冠示范點38個共850畝,綜合撫育改造551片共9530畝,讓老樹發(fā)出新芽,讓貧困戶增收。
多年來,黃達能深知,自己的成功關鍵靠的還是黨和國家的好政策以及本縣優(yōu)良的產業(yè)發(fā)展環(huán)境。所以在他的心里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帶動更多的群眾發(fā)展油茶產業(yè)創(chuàng)富,實現(xiàn)由產品到產業(yè)的飛躍。在向外大力推廣油茶產業(yè)致富的同時,以實際行動參與油茶低改工程、油茶文化傳播等工作。因此,他入選了2019年全國本木油料一線工匠人才庫,廣西僅有13人入選其中。
“貧困的滋味我嘗了大半輩子,是政府給了我致富的信心,貧困不可怕,怕的是政府在幫扶的時候,我們自己卻不努力。我現(xiàn)在翻身了,也要讓其他貧困群眾一起致富?!秉S達能說。他將繼續(xù)帶領技術團隊走出田林,做大做強油茶低產改造項目,幫助更多貧困群眾走向脫貧致富之路。
“目前我已收到邀請,在完成平布村的工作后就轉到田陽開展低改工作,他們的規(guī)模比平布村的還要大,將近1萬畝,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做好,也將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收入。”黃達能自信滿滿地說。
黃達能的低產改造技術不僅讓油茶產業(yè)活了過來,還帶動了一大批貧困戶脫貧致富,充分發(fā)揮了能人帶動效應,用自己勤勞的雙手鋪就了致富路,也為周圍的群眾點亮了一盞照亮致富路的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