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麗君
(霍州煤電集團呂梁山煤電有限公司方山大武木瓜煤礦,山西 呂梁 033100)
隨著開采深度的增加,伴隨著地應力升高,深部煤層中的瓦斯含量也不斷增大,因此需要探索更加高效、低成本的瓦斯治理方法。當前瓦斯治理主要采用通風和抽采兩種方式,均可以達到消除井下瓦斯安全隱患,提高瓦斯清潔能源利用率的目的,但是,巷道通風措施僅能對已開拓巷道內(nèi)部的含瓦斯空氣進行流通置換,而瓦斯抽采技術則可以對當前煤層、鄰近層和采空區(qū)等處的瓦斯進行集中收集和輸送,因此應重點研究和發(fā)展先進瓦斯抽采技術[1-2]。
常用瓦斯抽采技術包括當前煤層順層鉆孔抽采、臨近層高低位鉆孔抽采、頂板大直徑鉆孔等,傳統(tǒng)的高位鉆孔受仰角等影響,鉆孔深入裂隙帶中的長度較短,對實際抽采效果產(chǎn)生不利影響。而頂板千米定向鉆孔技術,孔的定位導向性較好,在裂隙帶中的鉆孔長度也較大,因此瓦斯抽采效果更好[3]。本文將結合三元煤礦實際情況,對頂板千米定向鉆孔相關技術和工程實踐進行研究。
山西三元煤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所開采2305綜放工作面,主采山西組3號煤層。工作面傾向長140 m,走向長2 060 m,工作面東側為實體煤,西側為相鄰工作面保護煤柱及采空區(qū)。2305綜放工作面內(nèi)布置1條運輸順槽及2條回風順槽。3號煤層厚度6.3~8.4 m,平均厚度7.2 m,煤種為貧瘦煤、貧煤,煤質(zhì)硬度2°~3°,煤層結構簡單,可穩(wěn)定開采。直接頂為厚度2.2~7.8 m的泥巖,基本頂為厚度3.2~10.2 m的中粒砂巖,距3號煤層頂部約25 m位置有厚度僅為0.5 m的不可采2號煤層。工作面底板厚度2.2~6.7 m,材質(zhì)為砂巖、泥質(zhì)砂巖或炭質(zhì)泥巖,在距3號煤層底部約56 m位置分布著厚度3.1~4.9 m的9號煤層。
礦井瓦斯涌出量測定表明,礦井絕對瓦斯涌出量為12.66 m3/min,相對瓦斯涌出量為2.86 m3/t,屬于高瓦斯礦井,因此需注意井下瓦斯的綜合治理。3號煤層瓦斯含量10.6~13 m3/t,瓦斯壓力0.39~0.57 MPa,煤層透氣性系數(shù)1.641~3.157 m2MPa-2/d,自燃等級為III級,屬不易自燃煤層。礦井通風采用機械式抽出法,進風井為主、副立井,回風井為中央風機和南翼風井。經(jīng)計算,礦井需風量為10 346 m3/min,實際供風量10 647 m3/min,回風量10 860 m3/min,主通風機負壓2 770 Pa,有效風量率93%。
2305綜放工作面采用U型通風方式,配風量2 400 m3/min;另外,工作面內(nèi)布置高、低負壓抽出系統(tǒng),通過回風順槽內(nèi)直徑426 mm的螺焊管對本煤層和鄰近層進行高負壓抽采,通過直徑325 mm的螺焊管對采空區(qū)內(nèi)瓦斯進行低負壓抽采。
利用分源預測法,對三元煤礦3號煤層的瓦斯涌出量進行分析和預測,可知2305工作面的瓦斯來源主要包括本煤層瓦斯涌出(17.9 m3/min)和鄰近層瓦斯涌出(18.9 m3/min)2部分。工作面回采后,采空區(qū)內(nèi)部分頂板垮落,頂板內(nèi)裂隙進一步發(fā)育擴展,導致9號煤層瓦斯順裂隙通道大量涌入采空區(qū),從而對工作面回采安全造成較大影響,因此對采空區(qū)進行瓦斯抽采是工作面瓦斯治理的重要手段。采空區(qū)瓦斯抽采有以下幾種方法:
1)采空區(qū)埋管抽采,是指通過在采空區(qū)內(nèi)預埋抽采管路,對采空區(qū)淺部區(qū)域內(nèi)的瓦斯進行抽采,該方法施工量小,但抽采范圍有局限。
2)頂板走向高抽巷瓦斯抽采,是指在回風順槽一側的上部頂板裂隙區(qū)域內(nèi),水平掘進一條瓦斯抽采巷道,由于巷道斷面大,因此上鄰近層內(nèi)瓦斯可充分泄壓,抽采效果較好,但成本較高;
3)頂板走向穿層鉆孔,是指在回風順槽內(nèi)向頂板裂隙區(qū)內(nèi)施工斜巷,然后開挖鉆場,再向采空區(qū)上部頂板裂隙區(qū)內(nèi)鉆孔,該方法抽采效果較好,但鉆孔較多,持續(xù)性較差。
4)頂板千米定向鉆孔,是指在回風順槽內(nèi)施工鉆場,然后利用千米定向鉆孔技術,向頂板裂隙帶內(nèi)鉆孔,該方法兼具頂板走向高抽巷抽采和頂板走向穿層鉆孔抽采的優(yōu)點,具有抽采效率高、施工量小,在煤層回采后仍可持續(xù)對采空區(qū)進行瓦斯抽采等優(yōu)點[4]。
隨著回采工作面推進,采空區(qū)懸頂面積不斷增大,在上覆巖體重力作用下,巖層結構發(fā)生彎曲、變形、垮落等變化,相關研究將其總結為“橫三區(qū),豎三帶”,如圖1所示,沿水平逆回采方向,上覆巖層變化分為煤體支護影響區(qū)、離層區(qū)和重新壓實區(qū),沿垂直方向自下而上,分為頂板冒落帶、裂隙帶和彎曲下沉帶。
圖1 采空區(qū)上覆巖體結構變化區(qū)域劃分
另外,上覆巖層的結構變化可分為2個階段,第一階段,采空區(qū)懸頂面積不斷增大,由于懸頂四邊有煤體固定支撐,因此變形較小,而懸頂中部在巖層自重作用下發(fā)生較大程度彎曲,由于不同巖層抗彎程度差異,因此中部巖層間逐漸發(fā)生離層。此時,頂板離層率呈現(xiàn)“中部高,四周低”的分布趨勢;第二階段,隨回采推進,懸頂中部離層率進一步增大,最終發(fā)生垮落,由于垮落部分可起到支撐作用,因此中部區(qū)域的離層裂隙被逐漸壓實,但采空區(qū)邊部四周的離層裂隙仍在發(fā)展,此時,頂板離層率呈現(xiàn)“四周高,中部低”規(guī)律。如圖2所示,在第二階段中,采空區(qū)四周的離層裂隙帶相互連通,形成裂隙“O”型圈。實踐表明,在采動影響下,周邊煤巖體中的瓦斯不斷滲透和擴散至上述裂隙“O”型圈區(qū)域,并在其中匯聚、儲存和流動,“O”型圈近工作面區(qū)域的瓦斯將對回采工作面的瓦斯?jié)舛犬a(chǎn)生較大影響[5-6];因此,為保證頂板千米定向鉆孔的瓦斯抽采效率和抽采范圍,需將鉆孔布置于“O”型圈層中,以下將對鉆孔的垂直和水平位置進行計算[7-9]。
對于鉆孔的垂直方向層位,為保證瓦斯抽采效果,應盡量位于裂隙帶內(nèi),即大于冒落帶最大高度,小于裂隙帶最大高度。目前,對于“豎三帶”高度的計算,仍無成熟的理論公式,需結合經(jīng)驗公式進行計算。地質(zhì)勘測表明,2305工作面直接頂為泥巖、粉砂巖,屬中硬巖層,因此其冒落帶高度計算如下:
式中:ΣM為累計采厚,h。
2305工作面基本頂為中粒砂巖,也屬中硬巖層,因此其裂隙帶高度計算公式如下:
2305工作面ΣM取為7.45 m,分別代入式(1)、(2)可得,Hm=11.59~15.99 m,Hli=42.4~53.6 m,綜上可知,千米定向鉆孔層位高度應在16~53 m之間。
為保證終孔位置較高的瓦斯?jié)舛?,鉆孔水平終孔位置應盡量位于“O”型圈范圍內(nèi),具體表示為終孔點到回風順槽的投影水平距離,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H為抽放孔的垂直層位高度,h;B為鉆孔與“O”型圈外邊界的距離,一般取B=0~34m;θ為裂隙帶邊界斜面與煤層的夾角,°;α為煤層傾角,°。
對于2305工作面,取H=25 m、B=0~34 m、θ=65°、α=5°,代入式(3)計算可得S=0~48 m。
在對頂板千米定向鉆孔相關理論及參數(shù)計算方法研究基礎上,制定了2305工作面的頂板鉆孔抽采方案:在工作面回風順槽靠近回采面一側,依次開拓13、17、21號鉆場,每處鉆場施工5個定向孔,孔徑113 mm,主孔鉆孔長度1 000 m,投影長度600 m,每個孔鉆1處支孔,支孔投影長度400 m,各鉆場間定向鉆孔搭接長度為30 m。工作面定向鉆孔水平和垂直布置如圖2所示,垂直鉆孔高度為23~27m,位于裂隙帶內(nèi),與回風順槽的最大水平距離為40 m。
圖2 頂板千米定向鉆孔布置圖
為考察千米定向鉆孔的瓦斯抽采效果,在工作面回采期間,對13號鉆場5處鉆孔的瓦斯抽采量進行了監(jiān)測和分析,如圖3所示,可見在瓦斯抽采初期,由于裂隙帶內(nèi)的裂隙通道尚未完全發(fā)育,因此瓦斯抽采濃度較小,但隨著工作面不斷回采推進,上覆巖層“O”型圈結構逐漸形成,采空區(qū)內(nèi)瓦斯通道建立,因此監(jiān)測到的瓦斯?jié)舛戎饾u上升,并最終在一定范圍內(nèi)穩(wěn)定波動,平均抽采純量約為25 m3/min,整體抽采效果良好。另外,瓦斯持續(xù)抽采1個月后,工作面回風側及上隅角瓦斯?jié)舛让黠@降低,濃度由0.85降低至0.48,基本消除了采空區(qū)瓦斯對上隅角影響導致的濃度超限和停機問題,提高了生產(chǎn)安全性。
圖3 定向鉆孔瓦斯抽采純量變化
1)三元煤礦2305工作面的瓦斯來源主要包括本煤層瓦斯涌出和鄰近層瓦斯涌出,為防止鄰近層瓦斯對工作面瓦斯?jié)舛鹊挠绊懀瑧獙Σ煽諈^(qū)瓦斯進行抽采治理。對比發(fā)現(xiàn),頂板千米定向鉆孔技術兼具抽采效率高、施工量小、維持時間長等優(yōu)點,適宜采用。
2)為保證頂板千米定向鉆孔的瓦斯抽采效率和抽采范圍,需將鉆孔布置于采空區(qū)上覆巖層變化形成的“O”型圈層中,計算可知,2305工作面千米定向鉆孔垂直層位高度應在16~53 m之間,水平位置應在距回風順槽投影距離0~48 m之間。
3)現(xiàn)場千米定向鉆孔瓦斯抽采監(jiān)測表明,抽采初期,瓦斯?jié)舛容^小,隨工作面回采推進,裂隙帶發(fā)育,抽采瓦斯?jié)舛戎饾u升高并趨于穩(wěn)定,抽采效果良好,同時,解決了上隅角瓦斯?jié)舛瘸迒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