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賈 偉
今天,無論是實體產品還是互聯網產品,打動用戶都變得越來越難。好產品不是閉門造車,要想做爆品,最根本的就是要抓住用戶的心。打造產品的過程一定要有用戶的參與,企業(yè)、創(chuàng)新、渠道、設計等一切因素統(tǒng)統(tǒng)要圍繞著用戶。
由此,供需關系自然就由過去的“我”(企業(yè))和“你”(用戶)變成了“我們”。所以,打造產品的思維也需要相應發(fā)生改變。好的產品經理要做大“我”,就要能夠把“我”和“你”連在一起變成“我們”,這是產品的用戶觀。建立用戶觀的前提是我們需要擁有用戶思維。構建產品思維,才能打造出用戶買賬的爆品。
作為洛可可集團創(chuàng)始人,賈偉在其新書《產品三觀》中具體地把用戶思維的核心解構為以下五個法則,稱為“用戶五法”。
用戶視角下,企業(yè)的經營范圍已經從有形實體慢慢擴展到無形的操作與服務層面,因此產品的打造也應該從產品終端延伸至整個產業(yè)鏈,從產品到服務,從包裝到商業(yè)策略。轉換為用戶視角,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充分理解用戶,準確洞察用戶需求。至少要從以下三個維度對用戶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要想準確探索用戶需求,我們必須明確自己的用戶群體,知道我們的用戶群體是誰,主要集中在什么地方。曾經有人找到洛可可,希望設計一款女性用品,溝通過程中,我發(fā)現他對于用戶并沒有一個明確的定位,他希望用戶群體年齡在16~64歲,月收入2000~200000元。簡單來說,他希望全國所有女性朋友都成為他的用戶。
你需要了解用戶的喜好。用戶的喜好有一個完整的體系,比如他喜歡穿什么樣的牛仔褲、什么樣的T恤,喜歡聽什么樣的音樂、開什么樣的車等,相互間是有一定關系的?!坝脩粝埠谩焙汀坝脩粼谀摹北仨毊a生交集才能創(chuàng)造價值。
你要知道有多少用戶喜歡你的產品并會在場景中使用,很多時候數據比用戶更懂用戶,所以用戶數據決定了最后會不會圍繞痛點產生共鳴。在知道用戶在哪、了解用戶喜好和掌握用戶數據的基礎上,你才能鎖定你的用戶。
用戶場景,簡而言之,就是用戶在什么場景下使用你的產品、產生特定的需求。用公式表達就是:場景+用戶的故事=用戶場景。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用戶的終極訴求并沒有發(fā)生本質變化,需求的本質沒有發(fā)生變化,變化的只是用戶的行為,而用戶場景的流動性極大。企業(yè)必須要建立起一個新的邏輯,學會挖掘和創(chuàng)造新的場景。
場景被分得越細,就越容易從中挖掘出新的用戶場景。我們需要針對不同用戶群體和不同的消費場景,搭建不一樣的用戶場景,然后圍繞場景對商業(yè)模式進行延展。
例如,傳統(tǒng)紙尿褲用戶場景比較單一,產品的差異化打造也大多圍繞材質、舒適性、吸水性等方面進行。但是伴隨消費的不斷升級,一些滿足更多元細分場景的紙尿褲開始出現在市場上。
比如嬰兒游泳紙尿褲,就將產品的使用場景具體到了嬰兒游泳的時候。針對這一特殊場景,在產品研發(fā)上,功能和材質都有了新的要求,由此才能更好地滿足用戶的使用需求。
數據可以對用戶行為、用戶需求進行準確的呈現和預測,因此數據的運營很大程度上就是用戶的經營?;趫鼍暗臄祿诰?,可以幫助我們更加準確地觸達目標用戶群體,并快速了解每個用戶的特點、愛好和習慣,為其提供最符合需求的解決方案,實現真正的私人定制。
以外賣軟件為例,這些軟件使用場景的構建基本上都是以用戶、商家所處區(qū)域的數據為基礎。通過用戶所在地點,為其匹配合適的外賣商家,還可以根據用戶以往的點餐記錄,推測其飲食喜好,從而為其推薦最為合適的商家。當用戶登錄軟件時,上面的商家可以根據用戶記錄為其進行合適的套餐推薦,這樣的推薦方式不會引發(fā)用戶反感。
吸引用戶付費的往往不是產品本身,而是產品所處的場景能夠給用戶帶來的體驗,這使得場景化消費開始成為主流,體驗至上的時代來臨。
洛可可曾經打造過一款可以直播的烤箱,在烤箱內部安裝了一個攝像頭,這樣用戶就可以把美食的全部烘焙過程記錄下來,再通過數據傳到手機上,自動剪輯成一個視頻進行分享?;尤?chuàng)造超出用戶想象的愉悅感,從而成功激發(fā)了用戶的消費欲望,引發(fā)了用戶的消費行為。
利用場景內容,引導用戶直接下單;構建簡單快捷的場景入口。比如一些育兒平臺,在推廣過程中為了引導用戶下載,常常會推出一些比如“一歲寶寶輔食添加與營養(yǎng)配餐”“新生兒喂養(yǎng)與護理”等場景,并告訴大家要了解更多的寶寶護理知識或結交更多的寶媽,找到自己的育兒圈子,通過鏈接下載登錄APP就可以。
數據的真正價值一定來自具體場景?;谶@些數據的量化分析,我們可以對場景價值進行可視化的展現,從而更精準地掌握用戶的需求,使反饋更加及時,幫助產品迅速迭代。
在新消費浪潮來臨的今天,產品創(chuàng)造是一個用戶需求逆向回溯的過程。借助移動互聯網等傳播力量,人人都可以參與到產品的創(chuàng)造中來。在這個過程中,用戶是消費者也是創(chuàng)造者。真正的好產品一定不是企業(yè)獨自打造的,而是和用戶一起打造的,實現路徑有五條:
用戶需求共創(chuàng)可以貫穿整款產品生命線,從產品研究、設計、測評、推廣到銷售,產品打造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可以由設計師和用戶共同完成。
用戶產品共創(chuàng),就是讓用戶直接參與到產品的設計中,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做的是協(xié)同產品部和設計部,挖掘用戶需求和外觀喜好,征集用戶創(chuàng)意,驗證產品設計方案。
北汽新能源曾聯合洛可可成立眾創(chuàng)實驗室,希望通過“互聯網+社群化”的眾創(chuàng)平臺降低參與者門檻,改變傳統(tǒng)造車模式,實現打造零庫存管理計劃,成為城市綠色出行、眾創(chuàng)生態(tài)的定義者。在此基礎上,我們在洛客平臺上搭建了C11的專題頁,通過智能外設、內外飾和表情眾創(chuàng)大賽,讓3000多名用戶參與到眾創(chuàng)中來。共征集到479個設計作品,其中有效用戶提案288份,共計11萬用戶參與點贊,這就是用戶共創(chuàng)的力量。
用戶評測共創(chuàng),顧名思義,就是招募用戶進行產品評測,幫助產品進行迭代,輸出用戶評測報告,為產品做口碑營銷和背書。
通過用戶眾創(chuàng),在產品眾籌、營銷階段為產品定制個性化推廣內容,間接培養(yǎng)首批用戶。這一階段的關鍵在于要能夠激發(fā)用戶自主參與傳播的欲望,具體可以借鑒以下兩種方式:構建群體創(chuàng)造場景激發(fā)用戶參與欲望;用故事增加用戶代入感。
用戶營銷共創(chuàng),就是指經過長期眾創(chuàng)任務,利用用戶自己生產的營銷內容或品牌活動的互動內容為產品養(yǎng)成首批用戶,從而提高銷售轉化率。
在用戶服務角度,洛可可提出了服務設計的三條路徑:
對于一個企業(yè)來說,提供良好的用戶服務需要主動出擊,從用戶的角度出發(fā),將產品服務劃分為不同的階段,探索用戶在這些階段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找到服務的方向。
在用戶服務設計過程中,梳理用戶接觸點是一項非常必要且關鍵的工作。企業(yè)提供的產品、服務和用戶之間可能存在很多觸點,企業(yè)要找到其中的核心觸點,通過核心觸點來增強用戶和產品之間的黏性。
用戶提出的關于產品的情況反饋值得任何企業(yè)加以重視。企業(yè)能夠從用戶反饋中清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實現產品和服務的自我提升,這是任何產品、服務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因此在梳理用戶歷程、設計用戶觸點之后,真正實現服務設計還需要注重用戶反饋,根據用戶反饋來實現服務的迭代。
體驗是消費行為的催化劑。三重體驗法可以讓我們從感官上迎合用戶,從情感上打動用戶,從行為上滿足用戶。
亞里士多德把人的感官分為五種: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和味覺。我們對世界做出的許多體驗回應也是如此,直接通過感官而不需要通過大腦分析,就能做出體驗回應。
怎么滿足用戶的精神需求,讓用戶得到情感上的滿足?我認為企業(yè)必須以用戶為本,從用戶精神需求的根源出發(fā),貼合用戶需求,注重產品細節(jié),打造一款人性化的、有溫度的產品。
良好的行為體驗,就是要讓用戶覺得這款產品簡單、好用,能夠滿足用戶的需求,這才是用戶購買商品的根本驅動力。體驗是消費行為的催化劑,只有為用戶帶來讓其滿意的體驗,才能增加用戶對于產品的認可度和忠誠度,從而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好產品。
三重體驗法要求我們從三個方面的體驗出發(fā),提升產品的用戶體驗:在感官上迎合用戶,在情感上打動用戶,在行為上滿足用戶。
如果產品能夠在這些方面同時兼顧,那么這款產品將更容易獲得用戶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