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三
孟啟予曾工作過的陜北新華廣播電臺發(fā)射機房舊址
中國共產(chǎn)黨人民廣播事業(yè),誕生于1940年12月30日。在延安以西19公里的小山村王皮灣的兩孔石窯洞和幾孔土窯洞里,延安新華廣播電臺當天正式播音。
1945年8月15日抗日勝利,寶塔山下一片沸騰。一度停播的延安新華廣播電臺準備復播,急需一名女播音員。當時的孟啟予還是延安魯迅藝術(shù)學院的學生,有著清亮的歌喉。她順利通過了面試,在半山上的一孔土窯洞里開始了廣播生涯。
一
孟啟予原名陳元,祖籍福建長樂。祖父陳蘭溪,原在前清北洋艦隊任職,因在杭州灣駐扎,遂率一家老少定居浙江杭州,后遷居北平。祖母林氏,是當?shù)亓旨颐T閨秀,喜養(yǎng)花弄草,善刺繡。
孟啟予的父親陳穉蘭,曾經(jīng)是吳稚暉的學生,由吳稚暉介紹認識了江蘇無錫人周家的女兒周佩珍,結(jié)為連理。周佩珍曾是上海務本女校學生,后在蘇州景海女校畢業(yè)。
1920年元旦,周佩珍生下女兒陳元,即后來投身革命改名換姓的孟啟予。陳元之上還有哥哥陳鯤,姐姐陳鳳。
自祖父去世后,陳家家道中落。至1921年,父親陳穉蘭也患傷寒去世。生活艱難中,周佩珍受聘江蘇省立蘇州女子師范學校當英語教員,并帶全家遷往蘇州。
1932年,孟啟予考上了該校初中部。在初中,她的音樂天賦得到了充分發(fā)揮?!熬乓话恕笔伦兒?,全國各地愛國學生掀起了抗日救亡、追求革命理想的運動,孟啟予也參加了抗戰(zhàn)宣傳。
1935年,學校解聘了思想先進的幾位教員,引起學生們罷課罷試。學潮被平定時,積極分子孟啟予被學校記了大過。
1936年,孟啟予隨哥哥來到南京,考入南京匯文女子中學高中。
隨著戰(zhàn)事越來越嚴峻,平津失陷,大批平津?qū)W生流亡到了南京,組織了平津流亡同學會。當時中共地下黨決定組成救亡宣傳團,沿長江而上,到內(nèi)地宣傳抗戰(zhàn)。讀高二的孟啟予也投身其中。
學生救亡宣傳團出發(fā)前,復旦大學中共黨員方璞德告訴她,希望她留在南京江寧佘建村小學當教員,承擔當?shù)氐目谷站韧龉ぷ?,并決定發(fā)展她為中共黨員。孟啟予認定這是黨對她的第一次考驗,同時自己也可以自立,減輕母親的負擔,于是服從組織安排。
1937年,孟啟予來到了佘建村小學,一邊當教員,一邊從事救亡宣傳。她在破敗的小學里辦了一個婦女識字班,每天吃過晚飯,村里不少姐妹和大娘們提著馬燈來到學校學習。從最簡單的識字開始,隨后孟啟予教唱了《新女性》《義勇軍進行曲》《大刀進行曲》《結(jié)成一座鐵的長城》等革命歌曲,歌聲長久地回蕩在學校的夜空里,成為孟啟予一段永恒的回憶。
隨著上海淪陷,蘇州也淪陷了。形勢越來越壞,到年底,學校校長告訴她,日本軍隊已兵臨城下,要她去武漢。他們逃過了12月發(fā)生的南京大屠殺。
在漢口,孟啟予遇到了救亡宣傳團的同學,也正是在這段宣傳隊的日子里,孟啟予向方璞德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1938年元旦,在武漢研子崗的一處麥田,黨組織代表董凌云和方璞德,以及發(fā)展對象孟啟予,激動矗立著。他們把自己畫著鐮刀、斧頭的黨旗插在一杈樹枝上,孟啟予舉起了右手,在耳邊緊握拳頭,莊嚴地向黨旗宣誓。董、方就是她的入黨介紹人。從這天起,她在心底發(fā)誓為黨赴湯蹈火,奮斗終生。
由于斗爭需要,在國共合作中孟啟予被交換到國民黨軍委會政治部三廳下屬的劇團——抗敵劇團。
1938年4月,中國軍隊全線反擊日軍進攻臺兒莊,并收復了臺兒莊。這次大捷,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振奮了全國人民的抗戰(zhàn)斗志,掃除了國民黨內(nèi)的悲觀妥協(xié)氣氛,也爭取了國際輿論對中國的同情。孟啟予隨劇團前往臺兒莊演出慰問。她的獨唱《松花江上》《長城謠》等,讓戰(zhàn)士們熱血沸騰……
皖南事變后,蔣介石在全國發(fā)起反共高潮,孟啟予按照中央“蔭蔽精干、長期埋伏、積蓄力量、以待時機”白區(qū)工作方針,撤離抗敵劇團,前往重慶。
二
1941年,在重慶新華日報社,孟啟予受到周恩來的接見。聽到她希望前往延安的心聲,周總理允諾:“那你就先搬到辦事處來等等看。最近還有一部送軍屬的軍車去延安,你就去延安魯藝吧。”這一句話,決定了她往后的命運。
差不多同一時期,陳元改名為孟啟予,為了銘記當時孫其敏老師的啟蒙和幫助——當時她從抗敵演劇一隊的桂林到重慶,就是孫其敏老師寄來的路費。
在延安期間,孟啟予進入魯迅藝術(shù)學院?!饵S河大合唱》《到敵人的后方去》等抗戰(zhàn)歌曲唱遍大江南北,作曲者冼星海原是魯藝音樂系主任,此時卻已赴蘇聯(lián)學習工作。孟啟予很崇拜冼星海,為不能向他請教而遺憾。
延安生活條件艱苦,土炕上有蚊蟲、跳蚤,吃的小米粥全是碴子,如果吐掉,就剩下水一樣的米湯。到了冬天,只有炭盆,冰涼的土炕一夜也暖不過來。但困難阻不住她求學的熱情。因為對于愛好音樂、喜歡唱歌的她來說,這里是夢寐以求的向往地。
在魯藝,她向聲樂老師唐榮玫學習西洋發(fā)聲,主攻美聲唱法。每天太陽剛剛升起,山巒的白霧還未散盡,她便來到山上練聲。
在這里,她認識了當時的音樂老師張貞黻。當時孟啟予希望學習器樂,于是請教擁有吉他的張貞黻。一來二去,這位男老師開始撥動這位小輩女生的心弦。1942年9月,兩人舉行了簡單的婚禮。但婚后感情不洽,三年后婚姻關(guān)系結(jié)束。孟啟予后與張紀明結(jié)合。
三
1945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中央決定讓中央軍委三局和新華社恢復播出延安新華廣播電臺。開設于1940年的延安臺,當時的發(fā)射電力只有200瓦,發(fā)動機是用舊汽車頭改裝的,電壓不穩(wěn),廣播聲音也忽高忽低。1943年,發(fā)射機器出現(xiàn)故障無法修復,廣播電臺不得不停辦。
重辦廣播電臺,急需一名女播音員。在征詢孟啟予意見后,她隨即答應去試音,并順利通過。
延安西北鹽店子村是廣播電臺的工作地,電臺就設立在山坡上一間窯洞里。屋里,一張木桌上放置一個話筒,外加一條木板凳,四壁釘滿了陜北土產(chǎn)的、用來隔音的羊毛氈,這些簡陋設備構(gòu)成了當時的播音室。
在屋里,盡管門窗緊閉,放羊人路過時,免不了會把羊的叫聲傳進來。上一層是一間四面透風的小平房,作為發(fā)射機房,發(fā)射機是周恩來從蘇聯(lián)帶回來的。軍委三局王諍局長召集無線電技術(shù)人員開會,作了緊急動員,突擊改裝發(fā)射機,為電臺播音做準備。
1945年9月,延安新華廣播電臺恢復播音。沒有開始曲,就由孟啟予連續(xù)呼臺號兩三分鐘:“延安新華廣播電臺,XNCR?!边@也算是共產(chǎn)黨在艱難時期開展工作的一個特色吧。
開頭,延安臺每天播音兩小時,分兩次:一次在中午十一點半到十二點半,一次在下午六點到七點。節(jié)目有新聞、通訊、評論、解放區(qū)介紹、解放區(qū)政策講話、故事等。在全面內(nèi)戰(zhàn)爆發(fā)后,每次播音增加了半小時的《對國民黨軍廣播》節(jié)目。
據(jù)溫濟澤(曾任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副總編輯,中央廣播事業(yè)局副局長)回憶:“延安臺的廣播曾經(jīng)發(fā)生過很大的影響。我們曾經(jīng)接到過從北平、南京、昆明、重慶等地突破重重封鎖帶到延安的信。聽眾在信里熱情地告訴我們,他們怎樣冒著生命危險,秘密地收聽延安廣播。有個學生說,他常常是關(guān)起宿舍的門,躲在被窩里收聽。有一封信里說:‘聽到延安的聲音,就像在茫茫的黑夜里見到了光明?!?/p>
“國民黨軍的軍官也有很多人十分注意收聽延安廣播,許多起義和放下武器的軍官都說過,他們是聽了延安的廣播,明白了內(nèi)戰(zhàn)的起因、形勢和前途,了解了中國共產(chǎn)黨和人民解放軍的政策,才下決心走到人民一方來的。
“1946年6月26日,原國民黨空軍上尉劉善本駕機起義,飛到延安。他告訴我們,他就是收聽了幾個月延安臺的廣播,看清了國家民族的前途,又聽了延安權(quán)威人士關(guān)于反對美國國務院提出軍事援蔣法案的聲明以后,下決心離開內(nèi)戰(zhàn)的漩渦,投奔延安的?!?/p>
延安臺的發(fā)射功率比較小,但是由于有功率較強的張家口、邯鄲和齊齊哈爾等地的新華廣播電臺轉(zhuǎn)播,因此,延安臺的聲音傳播得比較遠。對孟啟予,聽眾的評價是“播音獨樹一幟”“使人深思,催人奮發(fā)”。
1947年3月,孟啟予隨電臺一起突破敵人封鎖,先后轉(zhuǎn)移到陜北山溝、太行山麓。呼號更名為陜北新華廣播電臺。這時開播的對國民黨軍廣播急需雄健遒勁的男播音員擔綱播音,齊越參加試音被選中。在孟啟予的指導下,齊越從記錄新聞開始播音練習,提高了個人播音業(yè)務水平。日后,兩人連續(xù)六天播送毛主席九千字的報告全文。
1948年,晉察冀、邯鄲新華廣播電臺先后并入陜北新華廣播電臺。播音組組長為孟啟予,副組長丁一嵐,播音員有齊越、錢家楣、李惠一、柏立、秋原、楊潔、柏培思、智世民等。
四
新中國成立后,孟啟予隨團參訪蘇聯(lián),學習三個月?;貒螅I(lǐng)導要她領(lǐng)頭組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少兒廣播部,擔任部主任職務。少兒廣播部推出的“小喇叭”節(jié)目讓講故事的孫敬修爺爺成為一代人童年的美好記憶。
1955年,孟啟予被派往蘇聯(lián)莫斯科廣播電臺華語廣播部工作。兩年后,時任廣播事業(yè)局局長在莫斯科看望孟啟予時表示,中國準備開啟電視事業(yè),讓她了解下蘇聯(lián)的電視現(xiàn)狀,增加電視的認知。1958年5月1日,中國第一座電視臺——北京電視臺試播,沈力成為第一位電視播音員。
當時,北京臺尚未有專職男播音員,為了解決困境,選拔了一批中學生來電視臺試鏡。上千名學生中,孟啟予和幾位專家從監(jiān)視器注意到一位小伙子,他就是后來的電視播音員趙忠祥。
孟啟予還倡導創(chuàng)辦了廣播電視大學,為廣大在職人員繼續(xù)深造創(chuàng)造了條件。
1978年5月1日,北京電視臺更名為中央電視臺。年屆花甲的孟啟予擔任副臺長。1982年退休后,她繼續(xù)為國家廣播電視事業(yè)貢獻余熱。
她曾自言身后之事,表示自己哪一天走了,希望將遺體捐獻給醫(yī)學事業(yè),培養(yǎng)醫(yī)學人才,當作自己最后的一點奉獻:“只希望大家當我還活著,活在大家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