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西
這天,小雨,相約在有著淡淡木香的“武夷姑娘”茶室里采訪周冬梅女士。她是高級工藝美術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浦城剪紙”省級傳承人,福建省剪紙協會副會長,曾獲“全國三八紅旗手”“南平市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大師級的人物給我第一印象居然還有點害羞,她著一襲繡花的藍色旗袍,披一件短外套,優(yōu)雅而簡潔。
周冬梅把剪紙藝術的元素、靈魂注入到諸多跨界美物、文創(chuàng)作品中,給古老的剪紙藝術帶來一種耳目一新的年輕風尚,可鹽可甜。同時,作為“非遺”傳承人,她與自己的團隊主動向“鄉(xiāng)村振興”等主旋律靠攏,并有所作為,難能可貴。
中國剪紙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我看來,剪紙作為一種傳統民間藝術,無聲地影響了國人的審美情趣。它是一種更“輕”的美學,是“剪”(減)去繁瑣,是做減法。對當下的我們而言,更有治愈之美。
中國剪紙有很多流派,有南北差別,福建剪紙占有一席之地。福建剪紙又分出三大流派,浦城剪紙是其中之一。
周冬梅是浦城剪紙的杰出代表。她曾在浦城縣文化系統工作,后擔任了浦城縣圖書館館長。期間,她參與了全縣剪紙普查和資料整理,有機會接觸到各式各樣的剪紙作品。
2008年,浦城縣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剪紙)之鄉(xiāng)”;同年,周冬梅帶著幾名剪花手工業(yè)者,成立了“剪花嫂剪紙坊”,從事剪紙產品創(chuàng)作、生產、教學、推廣……有業(yè)內人士這樣評價:她把浦城剪紙帶到一個新高度。
2014年,“浦城剪紙”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周冬梅入選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周冬梅作品的影響力,是“浦城剪紙”毋庸諱言的加分項。
浦城剪紙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晉,到清朝時期,達到了鼎盛時期。經過上千年的融合演變,浦城剪紙既保留了中原文明印跡,又融入吳越源流遺風,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特征。
“浦城剪紙禮品花,在題材內容上非常豐富,每種花樣背后都有不同的含義,寄托對生活的美好祝福?!敝芏氛f,浦城剪紙最大的特點是“字中有畫、畫中有字”,剪紙的圖形和裝飾對象形狀相似。
在農耕社會,浦城是一個土地肥沃、森林茂密的地方,有“閩北糧倉”的美譽,百姓生活比較富裕,因此民俗活動比較多。每當喜慶的日子,人們都會剪上剪紙裝點生活,所以村村寨寨都有專司剪紙的剪花嫂、剪花婆。
“我村子里就有好幾位剪紙能手,閑暇時刻就坐在堂前剪紙。從小就生活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可以說是耳濡目染,伴著剪紙長大?!敝芏氛f。
1967年出生的周冬梅,其剪紙生涯將逾四十載。
天賦異稟的她10歲時就拿起了剪刀,跟著外婆和民間老藝人學剪紙。從最簡單的雙喜字開始剪,再到一朵花、一只動物等越來越復雜的花樣。
剪紙與其他藝術門類一樣,需要彰顯個性,突出主題,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在作品中,剪法、表達手法、習慣往往因人而異。周冬梅的作品就有鮮明的風格與個性。在她的作品里,我讀到自在的情懷,東方的意境,細膩的表達,還有生活的溫度……
她的作品曾獲首屆中國剪紙藝術節(jié)暨第十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全國剪紙大展典藏獎(一等獎),福建省工藝美術精品“爭艷杯”金獎等,并赴多個國家展出。
周冬梅創(chuàng)作題材豐富,生活就是周冬梅的稿紙與底色。
她認識到,浦城剪紙技藝要代代相傳,在保持傳統剪紙韻味的同時,也需要有當代氣息的創(chuàng)新,與真實生活緊密相連,與時俱進。
這需要膽識與魄力。首先周冬梅對剪紙傳統手工技法進行了改良,使用了眼科手術剪,讓剪紙圖案花紋更細膩;還采用了刀刻的方法,一次可刻出幾十件,剪紙速度更快;對剪紙進行裝裱、包裝也是創(chuàng)作的一部分,她獨具匠心地推出了卷軸類、禮盒類、畫框類等產品,為推廣剪紙藝術打開很多新思路。
同時,周冬梅不斷豐富剪紙創(chuàng)作題材,既有傳統剪紙的花樣又體現出時代特征。比如獲得中國民間藝術最高獎項“山花獎”的作品《新嫁娘》,以老式的雕花“月洞子”大床為背景,描繪一個新嫁娘在洞房里等待的時刻。
“生活是創(chuàng)作的一大源泉?!痹谥芏房磥恚艏堊髌穭?chuàng)作不光要有藝術的靈感,而且更是生活閱歷、文化底蘊、剪紙技法等多個因素的融合。
疫情期間,全國上下眾志成城抗疫,這讓她感動不已,激發(fā)了她創(chuàng)作的熱情。周冬梅和團隊利用手中的剪刀創(chuàng)作了30多幅剪紙作品,宣傳疫情防控,禮贊醫(yī)護人員。
這幾年,周冬梅一直探索推動浦城剪紙產業(yè)化發(fā)展道路,助力鄉(xiāng)村振興,成果斐然。
她積極地嘗試剪紙的跨界合作與拓展,并研發(fā)系列剪紙文創(chuàng)產品,通過與知名餐飲、茶葉等企業(yè)合作,打造藝術與人文交融體驗的現代餐飲、茶空間等新模式,開拓了剪紙創(chuàng)新發(fā)展之路。
我特別欣賞她的“務實”與“跨界”,實實在在,又富有創(chuàng)新性,把“傳承”兩個字用“文創(chuàng)”這一最新的手段,把浦城剪紙的美學精髓與視覺效果應用到極致。
“剪紙過去用在民俗活動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結合到生活用品上,才具有實用性,讓非遺走進更多人的生活。”周冬梅從各類藝術、設計中汲取養(yǎng)分,開發(fā)出了十多種含有剪紙紋樣的衍生系列產品,讓這個傳統技藝獲得了新的生命力。
目前,他們正籌拍一部網絡電影,是關于浦城剪紙主題的,也是今年即將召開的第44屆世界非遺大會的獻禮之作。
周冬梅的“剪花嫂剪紙坊”是個很好的平臺,她經常帶著“剪花嫂”們開辦公益性質的剪紙培訓班,并走進校園、單位、企業(yè)等場所,組織體驗活動,讓更多人認識到剪紙技藝的魅力。疫情期間還制作教學視頻在網上傳播。
不久前,在上海召開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進博會)上,全國各地的非遺項目閃耀亮相,讓來自全球的展商領略了中國傳統技藝的文化魅力。作為福建的非遺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周冬梅帶去了形式各異的浦城剪紙,既有傳統花樣,也有現代作品。她還拿起剪刀進行現場創(chuàng)作,贏得了國內外嘉賓的高度贊賞。
在進博會的福建中華老字號展區(qū),周冬梅的展位前,手機殼、手袋、水杯、茶墊、絲巾、文化衫等各種剪紙元素的文創(chuàng)品琳瑯滿目。
去年,福建提出打造“全福游、有全?!逼放?。周冬梅以此為主題創(chuàng)作出了剪紙作品,用高鐵把永定土樓、武夷山、廈門日光巖、福州三坊七巷、莆田媽祖等串聯起來。今年剪紙作品圖案應用到了絲巾上,取名《剪紙與絲綢之路》,獲得了2020福建文創(chuàng)大賽的銅獎。接下來該圖案還將應用到領帶、瓷器等物件上。
“周麻婆”是福建一家知名的餐飲企業(yè),創(chuàng)始人周紅霞也是浦城人。幾年前,周紅霞和周冬梅在一次交談中,提到如何把家鄉(xiāng)的傳統文化向外傳播,進一步提升周麻婆的文化內涵。雙方多次溝通,構思出了非遺剪紙主題餐廳,讓顧客在吃飯的同時去了解剪紙文化,既喜慶,又有韻味,還能營造家的感覺。
在周麻婆的餐廳里,不同的剪紙圖案印貼在餐具、杯具、餐廳墻壁、窗戶、桌椅、柜臺、燈罩等地方,將傳統之美融合在現代設計中。目前該餐企已經在廣西、武漢、福州、廈門等地開設了40多家剪紙主題餐廳。
最近,周冬梅還把剪紙與南平的茶文化進行結合,在福州、南京等地開設了十多家剪紙主題茶文化體驗館,借助茶文化平臺展銷剪紙產品,進一步擴大浦城剪紙的影響力。
作為“非遺”傳承人,對剪紙藝術的“傳”幫帶、“傳”播,周冬梅做得可圈可點,富有成效。
愛以致用。我深信,讓剪紙藝術對現代生活“有用”,其美學價值必然得以長久體現,并煥發(fā)出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