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世遠
“復盛居”小吃
1958年,蓋叫天先生以70高齡到杭州、南昌、長沙、武漢、九江等地巡回演出,并在各地做藝術報告,介紹表演經(jīng)驗,幾個月后回到上海東湖路住所。
一天下午,何慢、龔義江和我去看望蓋老,他興致特好:“咱們先聊天,回頭上復盛居吃火燒去。”
復盛居在什么地方?我們有點兒納悶。蓋老告訴我們復盛居開設在上海石路(今福建中路)西邊,近九江路的一家小吃店,老板是天津人,抗戰(zhàn)前就在這里營業(yè),店并不大,可名氣不小。
黃昏時分,我們一行四人坐三輪車出發(fā),復盛居的胖伙計一見蓋老到來,笑臉相迎:“蓋老先生,好久不見了?!薄芭艽a頭去了。”“您辛苦,里邊請……今兒個用點什么?”“老規(guī)矩?!薄昂脝嫛薄w老一行被安排方桌坐定,這時候其他顧客,有的向蓋老敬禮,有的親切問候,蓋老頻頻起身向周圍的顧客致意。蓋老坐定后顯然心里激動:“這里的顧客有知音,有行家,我一來是感情交流,二來是品嘗菜點,體驗生活?!?/p>
忽然從廚房傳來一股撲鼻香味,蓋老憑經(jīng)驗說:“火燒出爐了,這餅得現(xiàn)烤現(xiàn)吃才覺香脆?!惫灰淮蟊P火燒上桌,接著端來鹵肉、涼拌雞絲和酸辣湯。蓋老給我們示范,先將火燒剖開,夾幾片鹵肉,一口口咬著吃,蓋老笑著說:“這風味,這場合,最適合普通老百姓享受生活的地方,瞧,這里文明,祥和,食品可靠,服務周到,吃過一回,下次請早?!?/p>
據(jù)說,1956年作家曹聚仁從香港來上海,專程趕到復盛居,只見風貌依舊,當年小伙計如今成了胖師傅,曹老如見親人。吃完小吃,買了一大包火燒和鹵肉帶回家和親人共享。曹老還托人帶口信給在臺灣的于右任先生:“復盛居依舊,火燒餅香脆?!边z憾的是,就在這一年,于右任先生病逝于寶島。
20世紀50年代后期,復盛居改了主,面貌換了,后來店名也改了,一切都大變,復盛居終于在廣大老顧客眼前消失。
蓋老為什么是復盛居的老顧客?他為什么對火燒夾鹵肉情有獨鐘?
在苦難的歲月里,外國列強入侵,晚清政府無能,割地賠款,以?;饰?,戰(zhàn)亂之后,老百姓的日子更難過了。蓋叫天一家老小八九口人起早摸黑像牛馬似的干活,還常鬧饑荒。蓋叫天父子商量,不能老待在家里,得出去找活路,想來想去還是去天津,學的是唱戲,還得上天津的隆慶和戲班,在唱戲上打主意。于是蓋叫天兄弟四人告別父親登程。
蓋叫天活到12歲還從沒吃過大米飯,他吃的是“三黑”與“三黃”?!叭凇笔歉吡幻孀龅暮诟泶瘛⒑谑蛎骘?,黑黍面粥,顏色都是黑乎乎的?!叭S”是棒子面做的窩窩頭、黃豆芽,小米粥?!叭S”吃口比“三黑”好,但一年只能吃上幾回。
蓋叫天兄弟四人到了天津,這時候天津還被八國聯(lián)軍占領著,街市一片蕭條,戲院關門戲班散伙。幾個同行說,這年頭哪有戲唱,每天靠街頭賣藝過日子。
蓋老每次上復盛居小吃,他總會回想起當年街頭賣藝的弟兄四人所經(jīng)歷的窮困生活。撫今思苦,蓋老難忘在舊社會啃咽“三黑”“三黃”流落街頭的苦,銘記新中國成立后,在復盛居與普通老百姓共享火燒夾鹵肉美好生活的甜。
“默”的作用
蓋叫天從小就在饑寒交迫的日子里學藝,他深知學藝的艱難,幾十年來幾乎沒有一天停止練功。
但是蓋老并不是只用身體演戲的演員,他懂得演戲更重要的是用腦、用心、用眼,更需要隨時隨地觀察生活,創(chuàng)新,留心一切事物的變動。他從公雞的漫步,從國畫的神韻,從香煙的裊繞中苦思揣摩,但更主要的是對于人和社會的深刻感受和認識,使他認知作為“靈魂工程師”演員的本能。
上海解放后,全國不少劇團帶了好戲來上海公演。許多戲劇名家都樂意去拜訪蓋老,同蓋老交流深談。每次聽蓋老說戲談藝,那正是藝術享受。我最贊賞的是,蓋老用淺顯的事例引發(fā)出深刻的道理,給人以啟迪,闡明生活的哲理,提高審美的觀念。
藝術的創(chuàng)造是一種特殊的勞動,戲曲的表演藝術有其特有的藝術規(guī)律和特性。蓋老總結自己的經(jīng)驗,認為平時練功、登臺演戲、塑造人物等等,離不開“默”的作用。他說,人們讀書,看完了把書合上,閉眼思考,讀后有什么體會。練功、學戲也同樣,也會閉上眼睛默想一下,俗話叫“背戲”。但是“背戲”與“默”有同又有不同,背是記憶,默是在記的基礎上,進一步弄清事兒,默是要默戲里頭的生活,戲中人在戲里所作所為的事兒?!端压戮裙隆分谐虌霝槭裁匆嵊H生子救下孤兒?程妻為什么不愿舍子,說“虎毒不食子”,罵程嬰比虎還狠?這就是“默”的內(nèi)容。不默戲,演不好。原來,戲中屠岸賈因為尋覓不著趙氏孤兒,下令三日內(nèi)搜不到孤兒,便將全城嬰兒殺死,以除后患。程嬰考慮的是全城兒童的性命,寧愿一家悲,不愿全城哭,所以才忍痛舍子搭救孤兒。程嬰的境界比他妻子只顧自己的思想要高,理正了,對人物理解深了,戲就活了。
蓋老在演出之前一定要把戲通體默一遍,哪怕以前默過一百回,也不能少了這一回,他說:“這一默有好多作用:回憶形體動作,喚起感情,情緒記憶,檢查整個表演過程,防止意外差錯,消除情緒緊張,增強表演信心。”
劇作家吳祖光在他談蓋叫天表演藝術一文中引述程硯秋先生贊賞蓋老的話說:“他的動作都是圓的?!?/p>
什么是“圓”呢?這當然不只是說蓋老的動作的線條是圓的,更主要是指他的藝術精神是圓渾完整的,表演的內(nèi)容是豐富飽滿的,是“圓”的?!皥A”就是蓋老“武戲文唱”精神的體現(xiàn),就是反對脫離劇情、人物,單純技術賣弄那種低俗習氣,而是愛護藝術甚于生命,對待藝術工作始終采取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不敢有一點疏忽和輕視,是以最恰當最好看不多不少的身段表達出最復雜的內(nèi)容,蓋老不愧稱得上中國民族戲曲現(xiàn)實主義的表演大師。
我想,說“蓋老的動作都是圓的”,正是贊賞蓋老堅守的“默”的理念,用心“默”,戲能演得圓渾完整,不“默”,戲就演得沒有光彩,正是“默”在藝術實踐中起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