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不是高考機器,他們只是一群窮人家的孩子,想要成為父母的驕傲。”近日,河北衡水中學高三學生張錫峰在節(jié)目《超級演說家》中的一段勵志演講備受關注。張錫峰演講主題為《小小的世界大大的你》,演講時長為10分鐘。高考臨近的張錫峰,講述了一個怎樣“絕地反擊”的故事。
但張錫峰這段演講內容引發(fā)不少網(wǎng)友討論,有網(wǎng)友認為這是一碗“毒雞湯”,也有一些網(wǎng)友表示感同身受,認為高考是目前最值得的選擇。
對此,該檔節(jié)目嘉賓劉儀偉表示,整個世界上不可能只有一種聲音,內心是光明的,看到的就是光明;內心是陰暗的,看到的就是陰暗?!澳闼吹降呐泻吐牭降难哉?,就是你內心的一種反饋。”他稱,張錫峰應該用更廣闊的目光去看待周遭,用更磊落和坦蕩的心態(tài)去面對周遭。
6月2日,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稱,《小小的世界大大的你》體現(xiàn)了成功學在學生身上留下的深刻痕跡,那就是渲染對立,差距,并以此激勵“奮斗”,其基本價值觀,就是要做人上人。他稱,雖然現(xiàn)在有不少學校舉行的高考誓師大會,但這樣咬牙切齒的演講并不鮮見。他認為,在這樣的價值觀中,教育的價值已經(jīng)扭曲,不是發(fā)展個體,而是變?yōu)楦偁幍墓ぞ摺?/p>
熊丙奇還稱,這種成功觀,對人生的長遠發(fā)展是有害的,考進了大學,進入了城市,留在城里工作,成家立業(yè),是不是就實現(xiàn)了自己的目標?自己是不是又成為其他學生憤怒的對象?事實上,當前就算是考進大學,大部分學生都仍會是普通人,不可能就變?yōu)槿松先恕0凑杖松先说乃季S,成不了人上人的學生是不是就失敗了呢?
同日,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告訴記者,一方面大家需要用包容的態(tài)度看待學生的言論,在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認知有不成熟不完整之處。另一方面他也指出,“勵志”所追求的不應該只是狹隘的短期目標,教育需要涵養(yǎng)。“很多學校為了實現(xiàn)目標不擇手段,這種方式可能短期能見效,但是長期而言,(對學生)是一種傷害?!比绻麑W校僅以個人怎樣去實現(xiàn)他的生活目標作為他的勵志,這種教育方式有所不妥。教育需要涵養(yǎng),而不是簡單的激勵孩子去實現(xiàn)一個可能并不長久的目標,教育本身要優(yōu)雅一點。
(據(jù)澎湃新聞6.3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