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慧學
新課程改革以來,我們一直在向課堂要質量、要效益,在提高學生課堂教學質量上下功夫。于是,各種課堂教學模式層出不窮、花樣繁多 ,有的只追求形式上的創(chuàng)新與熱鬧,忽略了本質與實效。我校根據新課程理念,思考和研究出適合本校學情的“三學、兩展、一整理”的課堂教學模式,實現了從理念滲透到課堂實踐的重大突破,提高了課堂的效率和效益,提升了教育教學質量。
一、“三學、兩展、一整理”課堂教學模式的解釋
我?!叭龑W、兩展、一整理”的教學模式,有著深刻的內涵。
“三學”即“獨學”,明確已會的知識并找出不會的問題,“對學”或“群學”分享收獲并嘗試解決問題;
“兩展”即一是以小組為單位,學生自主展示學習成果的小展示,二是在教師“點撥”下,全班性解決生成問題的大展示;
“一整理”即學生對本節(jié)課學習收獲進行整理和總結。
二、“三學、兩展、一整理”課堂教學模式的課堂實踐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主體的地位和作用,讓學生在課堂中綻放生命的精彩。
(一)“獨學”促進學生個性思考
在探究問題時,教師根據教材情境內容及教學要求,設計不同的數學問題,學生根據教學要求自主探索,張揚學生的個性化思維。
在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快樂的動物——倍的認識》一課的教學時,教師設計了以下教學情境。
在美麗的大森林里,小動物們正在快樂地玩耍。請同學們仔細看圖,誰來說說圖中你都看到了什么?各有多少只?
在這個問題情境下,先讓學生獨立思考,思考自己解決問題的策略。學生根據情境圖捕捉數學信息,并提出數學問題。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能了解到學生捕捉到的數學信息有哪些,學生在提出問題環(huán)節(jié),有的提出了加法、減法、乘法、除法問題。
其中一名學生是用一一對應的方法,小猴的數量用3個○來表示,小鴨的數量用6個△來表示,鴨的數量比小猴的數量多3只。
學生用畫圖的方法表示兩種小動物之間的關系,作為教師了解到學生對于“一一對應”的思想及利用“比多、比少”解決問題應用得很好。
另一名學生表示的是一共有多少的畫圖方法,并解釋自己的圖意:2個3加起來是6,就是6里可以分出兩個3了。
對于“誰是誰的幾倍”的問題,學生能夠提出,但是不能真正理解其“倍”的意義。
通過“獨學”,教師了解到學生已經掌握了哪些知識,還存在哪些盲點,便于我們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有針對性地教學。
(二)“對學(群學)”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
在課堂教學時,獨立思考體現的是個性化思維,是獨立的個體想法。這時,需要教師組織學生通過同伴或小組內進行交流、分享,產生思維碰撞,優(yōu)化思維方法,提升思維水平,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在《快樂的動物——倍的認識》一課,根據學生對于“倍”的意義沒有真理解的學情,教師設計“圈一圈,認一認”的活動,讓學生自己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然后在小組內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方法。
學生出現了:小猴有3只,我把這3只圈成一圈,鴨子的數量也3只一圈,就能圈成2圈。學生的思維里有“倍”的概念,但是在表述上不能用規(guī)范的數學語言去說清,這時就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一個“腳手架”,給學生一個支點。
教師邊說邊示范:把小鴨3只一組、3只一組地圈在一起,這樣6只小鴨被平均分成2組,每組小鴨的只數與小猴一樣多。小鴨的只數是2個3,小猴的只數是1個3,小鴨數有小猴數2個那么多,我們就可以說成:小鴨數是小猴數的2倍。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出現了下面的方法:2只小鴨一組,每組小鴨里都有1只小猴。
在形象思維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繼續(xù)引導學生的思維向抽象發(fā)展,讓學生用算式表示小猴和小鴨的數量關系。
學生出現以下思考:
(1)6-3=3(只)小鴨比小猴多3只。
(2)6÷3=2就是把6只小鴨平均分,3只小鴨一份,可以分出兩份。
(3)就是6里面有2個3。
此時,教師引導學生:6÷3=2我們就說小鴨的數量是小猴數量的2倍。再對學生出現的這兩個算式6-3=3(只)6÷3=2 結合情境加以分析。減法算式的計算方法6比3多3,其實也是把6里分出去一個跟小猴一樣數量的3,就是1個3,還剩3只,是又一個3,也可以說是6里面有2個3。除法算式也是6里面有2個3。6里面有2個3可以說成6是3的2倍。以3為準,看6里面有幾個3,6就是3的幾倍。
在探究知識的過程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的“對學(群學)”,使學生的思維向縱深方向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水平有時候是處在表層水平,需要教師及時地給學生搭建一個“腳手架”,促進學生追求數學的本質問題,使學生達到思維水平提高的跳躍。
(三)“兩展”展示團隊的集體智慧
新課程一直倡導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展示學生集體的智慧,使得學校效益最大化、最優(yōu)化。
在教學 “搭配中的學問”一課時,在探索2頂帽子和3條褲子,一共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時,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全班展示的學習方式,探索出很多搭配的方法。學生最初自己的思考是零散的、單一的,在小組交流和全班匯報后學生最終形成了以下方法:
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從小組巡視中找到具有代表性的方法,擺實物、畫圖、寫字母、寫數字和字母結合、有畫圖像、計算等多種方法。在小組匯報時,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將這幾個學生的作品進行重新排序,按照畫圖像、畫圖形、寫文字、寫字母與數字組合、寫數字的順序、計算等方法進行匯報,雖然學生的個體的方法可能是無序的,但在匯報過程中,可以使全班學生的思維經歷從直觀到抽象的過程,促進學生對搭配交叉對應這一本質思想的認識。在匯報時,教師要重點引導學生理解字母與數字組合及寫數字這兩個方法的實際含義。
小組或團隊為了完成一個共同的學習任務,經歷思考、操作、表達等一些列學習活動,能將零散的內容進行梳理,使之具有條理性、有序性、可操作性,加強學生的團隊意識,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
(四)“一整理”盤點研究成果
“一整理”,指學生對本節(jié)課學習收獲進行整理和總結。一般情況下,可以通過回顧本節(jié)課的學習過程進行盤點總結,可以通過研究的問題串進行盤點總結,可以通過談重點收獲進行盤點總結。在總結收獲時,一定要注意除了盤點知識內容外,還要注重思想方法、活動經驗的整理與總結。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匯報,按照思維過程或學習過程,整理到板書上。
“搭配中的學問”一課為例,教師讓學生總結時,可以提取關鍵字進行板書,突出重點收獲。
板書的設計,與課程內容的展開過程與學生學習的過程、教師教的過程與課程目標的達成過程一致。突出了教學重點,再次強調了思維有序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編輯/魏繼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