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慧
(商丘職業(yè)技術學院,河南 商丘 476100)
微帶天線最初于20世紀50年代被提出,當時受介質材料和機械加工精度等限制,未能得到快速發(fā)展。隨著介質材料和光刻敷銅等相關技術的發(fā)展,70年代微帶線天線技術得到快速發(fā)展。微帶線天線相對于其他形式的天線具有制作成本低和結構簡單等優(yōu)點,同時微帶天線可以直接加工在印制電路板上,方便和其他電路連接,同時也適合設計陣列天線[1]。現(xiàn)如今,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發(fā)展和人們對電路設計小型化及低功耗等特點的追求,微帶線天線在移動通信設備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2]。同時,在衛(wèi)星通信領域,微帶線天線也有著廣泛的應用,特別是在低剖面和全向性等方面有著顯著優(yōu)勢。
微帶天線小型化技術主要通過兩種方法來縮小天線的尺寸。一種是通過不同的拓撲結構來降低尺寸,主要通過在輻射單元上開槽,采用特殊形狀的輻射單元和不同的加載技術等[3-5]。另一種是通過改變介質材料來縮小天線尺寸。使用高介電系數的介質材料可以減少傳輸線和輻射單元的尺寸,也可以通過新型材料等來縮小天線尺寸[6]。
常用的微帶天線主要有振子天線、縫隙天線、行波天線以及貼片天線4種。這4種天線類型中,除了行波天線外,其他3種天線屬于諧振類天線,通常只能工作在諧振頻率附件。行波天線屬于非諧振型天線,需要通過負載匹配來保證行波的傳輸。微帶貼片天線主要在基板上實現(xiàn)其結構,基板一面通過敷銅板構成接地板,另一面通過刻蝕和不同形狀實現(xiàn)天線對外輻射能量。天線可以設計成不一樣的形狀,本文重點研究矩形貼片天線。
常見的微帶貼片天線結構主要由介質、參考地以及輻射單元組成。參考地與輻射單元位于介質的兩面。貼片天線的參數主要包括輻射單元的長度和寬度、介質層的介電系數、損耗正切角以及介質層的厚度等,上述的參數都會影響天線的輻射性能。
本文設計一款諧振頻率在5.2 GHz的矩形天線,使用Roger 5880介質板。根據天線的工作頻率和介質的介電系數,矩形天線的長寬分別為23.7 mm和18.4 mm[7]。為了降低輻射單元邊緣的輻射泄漏,接地板的尺寸設計為40 mm×40 mm。基本微帶矩形天線的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矩形微帶天線
矩形微帶天線激勵端口的S參數如圖2所示,可以看出S參數的最小值位于5.3 GHz的位置,取值為-3.75 dB。雖然天線頻率和設計要求基本一致,但-3.75 dB的S參數難以滿足工程需要。為了提高天線的輻射效率,降低5.2 GHz附近S參數的值,本文在天線饋電端加入縫隙,通過優(yōu)化縫隙參數提高天線輻射效率[8,9]。
圖2 矩形微帶天線激勵端口的S參數
在圖1的結構上,饋線和天線相連的位置開一個縫隙??p隙寬度為1 mm,長度為2~6 mm。新的結構如圖3所示。后續(xù)在仿真計算過程中,將縫隙長度設置為變量,根據不同縫隙長度分別計算天線激勵端口的S參數[10]。
圖3 加縫隙矩形微帶天線
根據圖3的尺寸和結構,通過HFSS軟件進行仿真計算。以縫隙長度為自變量,得到的激勵段S參數如圖4所示。由圖4可以看出隨著縫隙的長度變長,在5.3 GHz附近處激勵端口的反射能量變小。當縫隙長度為6 mm時,反射能量<-17.5 dB,此時能量輻射效率最高。
圖4 縫隙長度與S參數的關系
將縫隙設置為寬度1 mm,長度6 mm時,天線總增益的三維圖如圖5所示。根據圖5可以看出,在天線輻射單元一邊增益分布均勻。在垂直天線輻射單元方向,天線增益最大,最大增益為8 dB。
圖5 矩形天線3D方向圖
通過圖5可以看出增益分布呈旋轉對稱狀態(tài)。為了清晰看某一切面的增益分布,選擇PHI值為0和90°兩個切面。圖6為兩個切面的增益分布圖,可以看出兩個切面的增益圖幾乎一致,即天線的三維分布呈旋轉對稱關系。在地平面上方,天線幾乎沒有方向性,近似全向天線[11]。
圖6 矩形天線2D方向圖
本文通過對原始的矩形微帶天線改進,在饋電端加入縫隙,使天線的反射能量大為減少,能夠滿足工程中對天線的使用要求。本天線近似全向天線,可以滿足小型設備和手持設備基本的使用要求。
通過前面的描述,本文所設計的天線可以實現(xiàn)全向能量傳輸,同時在設計頻率范圍內輸入端的反射能量<-17.5 dB。相較于普通的矩形微帶天線,在饋電端引入縫隙可以調整天線的S參數,即調整了天線的輸入阻抗。此外,本文所描述的方法可以用在一般矩形天線設計上,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