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剛 陳光勇 楊虎 唐余成 張世洪 李文品 許紅霞 王璐
摘要 鄖單21是用自交系WD03作母本、自交系N75作父本組配的普通玉米雜交種。2020年通過湖北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品種審定編號鄂審玉20200008。在2018—2019年湖北省區(qū)域試驗中,2年平均產量9 680.1 kg/hm2,比對照(宜單629)增產4.89%。 介紹了鄖單21的選育進程、綜合特性、栽培技術、制種技術等。
關鍵詞 鄖單21;選育進程;綜合特性;栽培技術;制種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1)11-0053-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11.014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Breeding of Maize Variety Yundan 21
ZHOU Gang1,2,CHEN Guang-yong1,YANG Hu1 et al
(1.Shiy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Shiyan, Hubei 442000;2. Hubei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Grain Industry, 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Hubei 424025)
Abstract Yundan 21 is a common maize hybrid with inbred line WD03 as female parent, inbred line N75 as male parent. In 2020,? Yundan 21 passed through Hubei Province variety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committee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the variety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number was Eshenyu 20200008.? In the regional trial of maize variety in Hubei Province from 2018 to 2019, the average yield within two years was 9 680.1 kg/hm2, which enhanced by 4.89%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Yidan 629. In this research, we introduced Yundan 21 from the aspects of breeding process, comprehensive characteristics, cultivation techniques and seed production techniques.
Key words Yundan 21;Breeding process;Comprehensive characteristics;Cultivation techniques;Seed production techniques
玉米是重要的糧食和飼料作物,其產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國家糧食安全 [1]。2012年我國玉米播種面積為3 494.9萬hm2,總產量為20 812萬t,玉米產量首次超過了稻谷產量,成為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2-3]。 玉米品種更新是保證其產量不斷提高的基礎,也是推動玉米產業(yè)長足發(fā)展的重要保障。在玉米單產增長的諸因素中,遺傳改良的作用占35%~40%[4]。因此,提高糧食總產的主要措施在于持續(xù)提高單產水平,而提高單產水平必須依靠研發(fā)與推廣優(yōu)良新品種以及配套栽培技術。一般情況下,新品種對產量的貢獻率≥30%,居各種增產因素的首位[5]。因此,選育并開發(fā)推廣符合市場需求的優(yōu)良玉米品種對穩(wěn)定玉米面積、確保糧食安全、實現糧食生產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6]。
十堰市農業(yè)科學院長期致力于熱帶種質的創(chuàng)新與改良。積極引進種質資源,對現有種質持續(xù)擴增、改良與創(chuàng)新,特別是利用熱帶群體對溫帶種質的持續(xù)改良,是不斷培育玉米品種的重要基礎[7-8]。鄖單21的母本WD03有熱帶血緣,用自交系WD03做母本,外引系N75做父本,組配成高產、優(yōu)質、多抗、適應性廣和制種產量的玉米新品種。2020年通過湖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審定(審定編號:鄂審玉20200008)。鑒于此,筆者介紹了鄖單21的選育進程、綜合特性、栽培技術、制種技術等。
1 選育目標及思路
1.1 選育目標
以“高產、優(yōu)質、多抗、廣適”為育種目標,選育適宜湖北省丘陵平原地區(qū)推廣種植的優(yōu)良玉米新品種,推動湖北省玉米產業(yè)發(fā)展。
1.2 選育思路
WD01是十堰市農業(yè)科學院的核心自交系,一般配合力高,先后組配出鄖單19、鄖單20,但隨著病害生理小種的演化,該自交系抗病性變差。熱帶群體H13抗病性非常好,把H13導入WD01后,其雜交后代表現出優(yōu)良的抗病性,從早代開始大群體選育和開展南繁北育、異地多點鑒定試驗,結合配合力測定選育優(yōu)良單株。在低世代開始配合力測驗,該材料就表現出較高的一般配合力,與N75雜交表現出較強雜種優(yōu)勢,從而參加一系列試驗,直到通過湖北省品種審定。
2 選育進程
2.1 母本WD03的選育
WD03的系譜為:(WD01×H13)-15-1-1-2-2-3-1-1-1-1-1,是十堰市農業(yè)科學院自主選育,主育人周剛。2013年冬將外引群體H13導入自育系WD01,然后開始大群體選育。從2014年開始進行選擇自交,通過連續(xù)南繁北育穿梭式的選育,多代自交育成。2019年將配合力高、農藝性狀優(yōu)、果穗性狀優(yōu)的穩(wěn)定穗行B0037命名為WD03。該自交系株型半緊湊,生育期120 d左右;葉片較寬,葉色淡綠,葉片綠葉期長,成株高約240 cm,穗位高120 cm;穗位葉寬約12 cm,全株葉片約20.2片,穗上葉6.6片,雄穗分枝4~7個,主枝、側枝勻長,花粉量大,花期長,雄花外穎殼綠色,花殼米黃色,黃花,葉腋內吐絲,雌雄同步。果穗錐形,粒型馬齒型,籽粒黃色,穗軸白色。果穗長14.2 cm,穗粗4.6 cm,穗行16行,行粒數31粒??剐苑矫妫瑢τ衩状蟀卟?、小斑病、穗粒腐等高抗,莖稈堅韌,抗倒性好。
2.2 父本N75的選育
N75系譜為N97922-1-1-1-1-1-1-1,是宜昌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自育,主育人田甫煥、許貴明等。N75源自美國雜交種N97922,含有一定熱帶比例種質,從1997年開始進行擇優(yōu)自交,通過連續(xù)南繁北育穿梭式的選育,多代自交育成。該自交系株型半緊湊,生育期適中;葉片較寬,葉色淡綠,葉片綠葉期長,成株高220 cm,穗位高110 cm;雄花分支7~9個,主枝、側枝勻長,雄花分枝多,花粉量大,花期長,吐絲量大、集中,雌雄同步,雄花外穎殼紫色,花殼紅色,紅花;果穗長錐型,果穗長18.1 cm,穗行數16行左右,行粒數36粒左右,穗籽率高,籽粒黃色、偏硬,容重高,外觀品質好,白軸。抗性方面,對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灰斑病、穗粒腐等高抗,莖稈堅韌,根系多,抗倒性好。
2.3 玉米新品種鄖單21選育
2014年冬季在海南組配,2015年參加十堰市農業(yè)科學院組合鑒定試驗,2016年參加十堰市農業(yè)科學院組合品比試驗,2017年參加湖北省丘陵平原組品比試驗,2018年參加湖北省春播丘陵平原組A組區(qū)試,2019年參加湖北省春播丘陵平原B組區(qū)試,并同步開展生產試驗。
3 綜合特性
3.1 產量表現
2015年參加十堰市農業(yè)科學院玉米新組合鑒定試驗,產量10 855.2 kg/hm2,比對照宜單629增產138%。2016年參加十堰市農業(yè)科學院品比試驗,產量10 339.5 kg/hm2,比對照宜單629增產10.4%。2017年參加湖北省玉米春播丘陵
平原組品比試驗,產量10 133.7 kg/hm2,比對照(宜單629)增產8.5%,增產點率100%;2018年參加湖照北省玉米春播丘陵平原A組區(qū)試,平均產量9 486.9 kg/hm2,居第4位,較對照增產7.94%,9點全增,增產點率100%;2019年參加湖北省玉米春播丘陵平原B組區(qū)試,平均產量9 891.45 kg/hm2,較對照增產2.12%,增產點率89%。2019年在武漢、黃岡、襄陽、宜昌、荊州、恩施、十堰等地開展生產試驗,鄖單21平均產量9 862.2 kg/hm2,比對照(宜單629)增產813%,10個點全增,增產點率100%(表1)。
鄖單21豐產性、穩(wěn)產性好,適應性強。鄖單21果穗粗大,穗行多,籽粒牙口深,出籽率高,均優(yōu)于對照宜單629(表2)。
3.2 抗性
鄖單21根系發(fā)達、莖稈粗壯,抗倒伏、倒折能力強,與對照宜單629相當;鄖單21抗病性強,抗大小斑病,灰斑病,與對照宜單629相當(表3)。經省區(qū)試鑒定,其倒伏率0.6%,折斷率2.2%,大斑病3級,小斑病3級,紋枯病9級,病株率0.1%,莖腐病2.4,,銹病3級,穗腐病1級,灰斑病1級。
3.3 品質
農業(yè)農村部谷物品質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顯示,鄖單21容重738 g/L,粗蛋白質(干基)10.16%,粗脂肪(干基)447%,粗淀粉(干基)73.27%,賴氨酸(干基)0.34%。
3.4 形態(tài)特征
該品種春播生育期為110 d。株型半緊湊,株高288.4 cm,穗位高125.3 cm,空稈率1.3%,莖稈挺立,“之”字型程度低;全株葉片數約20.5片,穗上葉約6.4片,穗上葉夾角較小,穗位葉葉寬約11.1 cm;雄穗分枝數8.6枝,最下分枝長約42 cm,主雄穗分枝和一級分枝勻長,約28 cm,雄穗較挺立、彎曲程度小。果穗錐型,穗柄長度約121 cm,穗長20.3 cm,穗粗5.1 cm,禿尖長0.6 cm,每穗183行,行粒38.1粒,出籽率87.7%,千粒重313.4 g,籽粒黃色,半馬齒型,白軸。
3.5 優(yōu)點
(1)玉米新品種鄖單21豐產、穩(wěn)產性好,在2018年省區(qū)試中增產率100%,2019年區(qū)試中增產率89%。果穗粗大,穗行數多,出籽率高。
(2)氣生根粗壯,支持力強,莖稈韌性好,具有極強的抗倒能力。
(3)果穗結實性好,結實滿尖,苞葉覆蓋較好。
(4)抗性強,根據種植實踐和接種鑒定來看,鄖單21高抗大小斑病、銹病、絲黑穗病等多種病害,抗玉米螟,抗旱、耐澇,持綠度高,活桿成熟[9]。
4 栽培技術要點
4.1 選地整地
選擇土壤肥力中上等、地勢平坦、光照充足、四周無隱蔽、排水及灌溉良好的地塊種植。整地要做到2犁2粑,耕作深度20~30 cm為宜。
4.2 適時播種
鄖單21適宜湖北省丘陵平原地區(qū)春播種植,露地直播于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育苗移栽和地膜覆蓋栽培可提前7~10 d播種。
4.3 合理密植
江漢平原及鄂東南丘陵區(qū)種植密度宜大些,一般種植52 500~60 000株/hm2,靠近鄂西北山區(qū)種植密度宜小些,一般種植45 000~52 500株/hm2。
4.4 科學用肥
用肥原則是施足底肥,合理追肥。底肥以有機肥料為主,化學肥料為輔。一般施優(yōu)質農家肥15 000 kg/hm2。若無有機肥,一般施高含量復合肥600~750 kg/hm2。追肥主要以速效N為主,一般采用輕施肥和重追穗肥的二次追肥法。苗肥一般在定苗后追施,3~5葉時追施為宜,一般追施尿素110~150 kg/hm2。穗肥大喇叭口期追施,10~12片葉時追施為宜,一般追施尿素225~300 kg/hm2。
4.5 規(guī)范播種、及時田管
露地直播播種前要精細整地,播種時注意播種溝深淺一致,覆土深度一致,及時鎮(zhèn)壓保墑,做到一次播種保全苗。
出苗后及時查苗,視情況及時補種、補苗,早定苗,培育壯苗。
4.6 病蟲草害防治
播種后使用異丙草胺、銹去津、禾耐斯等封閉田間雜草。出苗后及時用土蠶一只凈、地克虎-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藥防治地老虎等地下害蟲。大喇叭口期用03%辛硫磷顆粒、90%晶體敵百蟲800~1 000倍液等防治玉米螟。在苗期和大喇叭口期用甲氨基阿維菌素笨甲酸鹽等藥防治草地貪夜娥。
4.7 適時收獲
適時搶收、搶曬,防止可能出現的穗腐病發(fā)生,保證豐產豐收。
5 制種技術要點
5.1 隔離區(qū)的選擇
要求選擇地力中上等、排灌方便、光照好、安全隔離的地塊作制種區(qū)??臻g隔離要求500 m以上,時間隔離15 d以上。
5.2 種植密度及行比
合理的種植密度為75 000~82 500株/hm2,父母本行比為1∶4。
5.3 播差期
父母本同期播種,可預留10%的父本,等母本出苗后播種在預留采粉區(qū)。
5.4 去雜去劣
應在苗期、抽雄開花前重點進行去雜去劣工作,割除不符合親本自交系典型性狀的植株[10]。
5.5 嚴格去雄
母本去雄工作做到風雨無阻、干凈、徹底,在散粉前要將其雄穗全部摘出,不留殘枝,要求每天1次。去除后的雄穗要帶出制種田并在安全地帶處理。
5.6 人工輔助授粉
為了提高制種產量,應采取人工輔助授粉。花期相遇、花粉充足、氣候條件好的情況下可人工輔助授粉1次,如遇高溫干旱或陰雨天氣時人工輔助授粉2~3次[11]。
5.7 收獲
成熟后及時收獲,收獲時可進行1次果穗去雜去劣。
參考文獻
[1] 劉和平,劉培勛,羅仁革,等.山區(qū)玉米品種種植密度和施肥量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4,30(24):52-55.
[2] 葛丹.玉米成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EB/OL].(2012-12-03)[2020-04-25].http://news.foodmate.net/2012/12/219386.html.
[3] 鄭明理.玉米變性淀粉在造紙中的應用[J].糧食與食品工業(yè),2013,20(2):15-17.
[4] 安國民,趙化春,徐世艷.世界玉米產業(yè)現狀及發(fā)展前景[J].世界農業(yè),2004(7):38-40.
[5] 劉紀麟.玉米育種學[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1.
[6] 程宏,史海萍,馮瑞云.玉米品種德育豐568及栽培技術[J].中國種業(yè),2020(5):78-79.
[7] 周剛,李永學,吳承國,等.高產·多抗·優(yōu)質玉米雜交種鄖單20的選育及栽培技術[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6,44(26):34-36.
[8] 周剛,劉永忠,吳承國,等.玉米新品種鄖單19的選育[J].農業(yè)科技通訊,2014(1):150-152.
[9] 孫增宏,劉巖.稀植大穗型玉米新品種鐵南8號的選育及栽培技術[J].農業(yè)科技通訊,2009(10):140-143.
[10] 薛林,陳國清,黃小蘭,等.高產優(yōu)質早熟大穗型玉米新品種蘇玉19選育研究[J].金陵科技學院學報,2005,21(1):55-57.
[11] 周剛,張世洪,秦光明,等.高配合力自交系WD01的選育·應用及生產技術[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8,46(31):29-3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