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學萍 劉伊明 王九明 蘭印超 檀海斌
摘要 為準確掌握限水條件下冬小麥高產高效的灌溉制度,分析比較了2019—2020年(枯水年)冬小麥不同灌溉量處理(127、172、217、262、315 mm)對土壤水分含量、作物產量構成因素指標及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標的影響。結果表明,隨著灌溉量的增加,冬小麥產量構成因素千粒重、穗粒數、穗數變化趨勢較一致,均為先增加后減少。當灌水量為127~217 mm時,隨著灌水量的增加,千粒重、穗粒數、穗數顯著增加;當灌水量為217~315 mm時,隨著灌水量的增加,千粒重、穗粒數、穗數呈緩慢減少的趨勢,但差異不顯著。當小麥生育期灌水量217 mm、春季關鍵期3次灌水、每次灌水60 mm時,冬小麥產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達到最高,分別為8 396.72 kg/hm2和19.19 kg/(hm2·mm)。
關鍵詞 冬小麥;灌水量;產量;水分利用效率
中圖分類號 S-512.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1)11-0051-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11.013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Effects of Irrigation Amount on the Yield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Winter Wheat
SHI Xue-ping, LIU Yi-ming, WANG Jiu-ming et al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Semi-Arid Agriculture, Shijiazhuang, Hebei 050011)
Abstract To accurately find out high-yield and high-efficiency irrigation system under water-limited condition in winter wheat, we compared the effects of five different irrigation amounts (127, 172, 217, 262, 315 mm)in 2019-2020 year on soil moisture content, crop yield component factors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irrigation amount, yield component factors of 1 000-grain weight,grains per spike and ear number all increased firstly and then decreased. When irrigation amount was 127-217 mm, the 1 000-grain weight,grains per spike and ear number enhanced significantly. When irrigation amount was 217-315 mm, the 1 000-grain weight,grains per spike and ear number decreased slowly, bu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217 mm irrigation amount? at growth period, 3 irrigation times at spring key period and 60 mm for each irrigation, the yield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winter wheat reached the maximum values, which were 8 396.72 kg/hm2 and 19.19 kg/(hm2·mm), respectively.
Key words Winter wheat;Irrigation amount;Yield;Water use efficiency
河北省屬于資源匱乏、地下水超采嚴重省份。地下水超采量和超采面積均為全國的1/3,是全國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區(qū)。水資源總量從1980年的236億m3下降到2018年的157億m3[1]。河北省是小麥主產省份之一,小麥種植面積占河北省的40%以上[2]。但由于自然降雨分布不均,高耗水作物小麥生產主要依靠地下水灌溉。水資源缺乏是限制該區(qū)域小麥生產的重要因素??蒲泄ぷ髡咴谌绾魏侠砝糜邢薜霓r業(yè)水資源來實現小麥生產節(jié)水、穩(wěn)產,提高小麥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方面上做了大量的研究[3-7]。鑒于此,通過土壤水分和作物生長發(fā)育狀況的原位觀測,筆者分析比較了小麥在不同限水量下的產量構成因素、作物產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標,揭示不同限水量對小麥產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規(guī)律,旨在為河北省制定冬小麥節(jié)水高產的灌
溉制度提供試驗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在河北省石家莊市國家半干旱農業(y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鹿泉綜合試驗基地進行。試驗田土壤類型為砂壤土。播種前試驗田0~20 cm土層土壤含有機質104 g/kg,堿解氮76.48 mg/kg,速效磷8.67 mg/kg,速效鉀10550 mg/kg。
1.2 試驗材料
試驗采用小麥品種為邢麥13號,適宜在冀中南高水肥地塊種植。
1.3 試驗設計
地面全塑軟帶快接噴灌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工作壓力在0.2~0.3 MPa,噴射距離8 m,適用于各種地塊形式,而且操作簡單方便、便于拆卸,噴帶之間的間距大,不影響耕作。通過地面全塑軟帶快接噴灌進行試驗,漫灌為對照。試驗共設5個處理,具體試驗方案見表1。
1.4 測定項目與方法
1.4.1
土壤含水量的測定。沿全塑軟帶在噴頭正下方布設采樣點,各測點距離2 m。用土鉆取 0~200 cm土層的土,每20 cm 為1層,樣品取后立即裝入鋁盒,110 ℃烘干至恒重,計算土壤含水量。計算公式為SWC=(M1-M2)/M2×100%。
1.4.2 農田耗水量的計算。采用測定土壤含水量來計算作物耗水量的方法,耗水量的計算公式為ET1-2=10ΣγiHi(θi1-θi2)+M+P0+K,(i=1,2,……,n)。式中,ET1-2為階段耗水量;i為土層編號;n為總土層數;γi為第i層土壤干容重;Hi為第i層土壤厚度;θi1和θi2分別為第i層土壤時段初和時段末的含水量,以占干土重的百分數計;M為該時段內的灌水量;P0為該有效降水量;K為該時段內的地下水補給量,由于試驗地區(qū)地下水埋深大于15 m,因此計算中K值可以不計。
1.4.3 水分利用率的計算。水分利用率的計算公式為WUE=Y/ETα。式中,WUE 為水分利用率,Y為籽粒產量,ETα為小麥生育期間耗水量。
1.5 數據分析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方差分析和顯著性測驗;采用LSD法進行多重比較。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對冬小麥及產量構成因素的影響
由表2可知,隨著灌水量的增加,千粒重呈先增加再減少的趨勢,各處理千粒重由大到小的順序依次為T3處理>T4處理>CK>T2處理>T1處理。其中,T3、T4處理的千粒重比對照漫灌處理分別提高3.19%、0.92%。方差分析顯示,當灌水量在127~217 mm時,千粒重隨著灌水量的增加有顯著差異;當灌水量在217~315 mm時,千粒重隨灌水量增加而減少,但無顯著差異。
穗數整體上隨著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各處理穗數由高到低依次為CK>T4處理>T3處理>T2處理>T1處理。其中,對照漫灌處理穗數最高。穗數是由生育前期的分蘗數目及后期水肥、密度等原因決定,在冬小麥生育期保證一定灌水量增加有利于小麥分蘗的增加[8]。隨著灌水量的增加,T1、T2、T3處理的穗數變化顯著;但隨著灌水量的繼續(xù)增加,T3、T4、CK處理的穗數雖然增加但差異不顯著。
穗粒數隨著灌水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減少的趨勢,各處理穗粒數由高到低依次為T3處理>T4處理>CK>T2處理>T1處理。其中,T3處理的穗粒數高于漫灌處理6.59%,兩者差異不顯著。與T1處理相比,T3處理的每穗粒數增加3962%,兩者差異顯著,說明隨著灌水量的增加,冬小麥穗粒數先增加,至平緩后又呈降低的趨勢。
2.2 不同處理對冬小麥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
由表3可知,冬小麥整個生育期各處理耗水總量從大到小依次為CK>T4處理>T3處理>T2處理>T1處理。其中,T3處理總耗水量達到437.45 mm,比對照漫灌處理低73.70 mm;T1、T2、T4處理總耗水量分別為379.64、404.92、474.33 mm,比對照分別低131.51、106.23、36.82 mm。這說明隨著灌溉量的增加,土壤淺層含水量較高,促進小麥根系生長,作物整個生育期總消耗水增加。
從表3可以看出,隨著灌水量的增加,T1、T2、T3處理的產量依次提高,其中T3處理產量達到最高。T1、T2、T3處理的冬小麥產量分別為5 641.54、7 433.54、8 396.72 kg/hm2。之后隨著灌水量的增加,T3處理、T4處理和CK冬小麥產量反而減少。方差分析顯示,T3處理的產量顯著高于CK,這與張喜英等[9]的研究結果一致,他們指出在一定范圍內增加冬小麥的灌水量具有增產作用,但灌水量過多會導致籽粒產量顯著降低。
各處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從大到小依次為T3處理>T2處理>T4處理>CK>T1處理,因此4種節(jié)水處理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對照漫灌處理。其中,T3處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高于對照28.88%,T2、T4處理分別高于對照20.01%、15.51%。
3 結論與討論
該研究在河北省山前平原進行,該地區(qū)冬小麥全生育期耗水量為450 mm左右[10-11],冬小麥生育期降水量為 60~150 mm[12],不能滿足生長發(fā)育需求,大水漫灌不僅造成水資源浪費,而且降低產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調控冬小麥生育關
鍵期灌水量并不斷促進或抑制小麥的生長發(fā)育,是降低小麥生育期耗水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有效方法。冬小麥生育期間(2019年10月—2020月6月)降雨87.58 mm,為枯水年[13]。隨著灌溉量增加,冬小麥產量構成因素千粒重、穗粒數、穗數變化影響趨勢較一致,均先增加后減少。當灌水量為127~217 mm時,隨著灌水量的增加,千粒重、穗粒數、穗數增加且差異顯著,但灌水量為217~315 mm時,隨著灌水量的增加,千粒重、穗粒數、穗數緩慢減少,但差異不顯著。從產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來看,整個生育期灌水量在217 mm時,產量最高,達到8 396.72 kg/hm2;水分利用效率也達到最高,為1919 kg/(hm2·mm),相比其他處理實現了冬小麥的高產和高效生產。因此,該試驗結果主要反映了該地區(qū)干旱年份小麥產量、水分利用效率隨灌水量的變化規(guī)律。水分作為小麥高產的基本保證之一,大量的水分進入田間如不能被小麥充分吸收利用,反而會增大水分蒸發(fā),從而降低灌溉水分的利用效率。
參考文獻
[1] 河北省水利廳.2018年河北省水資源公報[R].石家莊,2018.
[2] 馬俊永,李科江,曹彩云,等.河北低平原春季不同灌溉量對小麥產量的影響趨勢研究[J].河北農業(yè)科學,2008,12(3):13-15,18.
[3] 余四平,馮偉森,袁靈紅,等.灌水次數對旱地小麥產量及品質的影響[J].山西農業(yè)科學,2015,43(3):283-286,292.
[4] 馮誠,代俊峰,方小宇,等.不同水分處理條件下小麥需水規(guī)律研究[J].節(jié)水灌溉,2017(3):18-20.
[5] 杜娟娟,李粉嬋,王仰仁.限水灌溉下冬小麥最佳灌溉施肥制度研究[J].節(jié)水灌溉,2017(12):17-21.
[6] ZHANG X Y,CHEN S Y,SUN H Y,et al.Dry matter,harvest index,grain yield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as affected by water supply in winter wheat[J].Irrigation science,2008,27(1):1-10.
[7] 熱合木·亞合亞,馬合木江·艾合買提,葉爾寶拉提·阿帕克,等.不同灌溉定額對滴灌小麥產量的影響[J].安徽農業(yè)科學,2020,48(23):241-243,262.
[8] 郭增江,于振文,石玉,等.不同土層測墑補灌對小麥旗葉光合特性和干物質積累與分配的影響[J].作物學報,2014,40(4):731-738.
[9] ZHANG X Y,PEI D,HU C S.Conserving groundwater for irrigation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J].Irrigation science,2003,21(4):159-166.
[10] 王淑芬,張喜英,裴冬.不同供水條件對冬小麥根系分布、產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J].農業(yè)工程學報,2006,22(2):27-32.
[11] LIU C M,ZHANG X Y,ZHANG Y Q.Determination of daily evaporation and evapotranspiration of winter wheat and maize by large-scale weighing lysimeter? and micro-lysimeter[J].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2002,111(2):109-120.
[12] 董志強,張麗華,李謙,等.微噴灌模式下冬小麥產量和水分利用特性[J].作物學報,2016,42(5):725-733.
[13] 閆鵬,陳源泉,張學鵬,等.河北低平原區(qū)春玉米一熟替代麥玉兩熟制的水生態(tài)與糧食安全分析[J].中國生態(tài)農業(yè)學報,2016,24(11):1491-1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