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濤
摘要:積極心理學從關注人類的疾病和弱點轉向關注人類的優(yōu)秀品質。主觀體驗上,關注人的積極主觀體驗,探討人類的幸福感、滿意感、快樂感,建構樂觀主義態(tài)度和對生活的忠誠;于個人成長而言,積極心理學主要提供積極心理特征。作為工作在一線的初中教師,我始終不斷探索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課前預習、課堂設計、課后輔導等三方面著手。
本文著重介紹課前預習方面之探索。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 學生發(fā)展?jié)撃? 課前預習? 陪伴閱讀? 自我作業(yè)設計
積極心理學認為,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應以人的積極力量,以人類自身擁有的美德與善作為基本點,從積極的層面深刻理解人生,激發(fā)人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優(yōu)秀品質,以幫助每個人獲得自己的幸福生活。積極心理學不僅開辟了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的新視野,也為學校教育的研究和實踐開了一片新天地。
積極心理學——成長中的重要基石
教育,包括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甚至包括社會教育,就是要教育人追求真、善、美。儒家一直有“人性善于惡”的爭論。我們不論性本善或性本惡,向真、善、美的方向引導總是沒錯。小孩子的三觀還沒有成型,就像一張白紙,家長老師在這張白紙上寫什么很重要。就家庭教育來說,家長總是批評的孩子一般缺少自信;在暴力家庭里長大的孩子長大以后也喜歡用暴力解決問題;經常受到鼓勵的孩子自信心就比較強,成年后成功的可能性大。從學校教育來說,經常被老師批評的學生只能越來越差,甚至真的成為問題學生;而經常被老師表揚的學生會變得越來越好,甚至從排名靠后逐漸向前沖,成為優(yōu)秀的學生,這樣的例子是不少的。
積極心理學就是發(fā)現(xiàn)、發(fā)掘人性中真、善、美的一面,從而使我們的教育對象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作為老師不能僅僅是一個教書匠,還要育人。立德樹人,首先德行為先,甚至更為重要。所以,我們稱呼老師是“人類靈魂工程師”,是有道理的。但是老師也不是萬能的,因為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如何充分發(fā)揮學校和老師的作用,引導家庭、影響孩子,將學校教育的影響力最大化,甚至大于家庭教育的影響力,積極教育心理學就是教師用先進的教育理念對教育對象實施積極的影響,從而使教育對象發(fā)生向“好”的改變。我們可以依此通過課題研究來積極探索與實踐。
有效認知學生——落實積極心理學之根本
不同家庭環(huán)境成長的兒童是有差別的,優(yōu)缺點也不相同,有的小孩子自覺自律誠實守信,有的小孩子自控能力差,幾乎完全是被動學習。小孩子是可塑的,既然壞習慣可以養(yǎng)成,那么好習慣也可以養(yǎng)成,就看老師怎么引導。積極教育心理學就是發(fā)現(xiàn)學生的長處優(yōu)點,發(fā)掘學生身上以前不被注意到的優(yōu)點和長處,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自律,自覺,從而形成完美人格,最終這些美好品質促進學生在學習上的進步。
課題研究過程中,接觸了任同學。爸爸是出租車司機,很忙,白天開車晚上回來又比較晚,有時候晚上開車白天睡覺,對兒子幾乎不管。媽媽上班,文化程度低,不會管教孩子。任同學比較聽姐姐的,可是姐姐在外地上大學,只有寒暑假回來。所以平時小家伙屬于散養(yǎng)式,自己管理自己。學習能力比較強,但學習成績不穩(wěn)定,始終處于中游,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針對以上,結合積極心理學研究特質,我經常與其家長溝通。當著家長和孩子的面,我一方面敲打孩子,指出他貪玩不踏實的毛病,另一方面又表揚孩子的優(yōu)點,鼓勵他好好學習,前途不可限量。家長也表示今后盡量抽出時間督促孩子的學習。此后一段時間任同學進步不小,我也趁熱打鐵與家長保持溝通,同時繼續(xù)鼓勵任同學。積極心理學在研究過程充分彰顯了其巨大的潛力,外界的肯定、認可、夸贊,不斷地予以該同學以心理暗示,對自己的重新認識,讓該同學更自信、進步更大了,各學科均有發(fā)展。
以上種種,呈現(xiàn)了暗示的鼓勵作用,凸顯了積極心理學的巨大功效,事半而功倍。
切入課前預習——巧用積極心理學之策略
在我們的教學活動中,怎么發(fā)揮積極教育心理學的鼓舞之效呢?我首先切入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讓積極心理學在此環(huán)節(jié)生根發(fā)芽。
課前預習,顧名思義就是讓學生在上新課前對課文進行預備學習,主要方式就是閱讀。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自己看書閱讀卻名存實亡。分析原因主要有:教材內容抽象刻板十分乏味。另外,教材中專業(yè)名詞專有名詞初中生較多,學生讀起來費勁;學生閱讀時間少。如果教師布置學生回家提前閱讀課文,就算是預習了??蓪嶋H上這樣的安排大有問題。學生和家長一般比較重視書面作業(yè),而看書作為一項作業(yè)既沒法由家長監(jiān)督也沒辦法評價。因此家長對這項工作也頗為頭疼,最后不了了之。如果讓學生在課堂時間預習,也有不少困難?,F(xiàn)在初中歷史每周課時很少。在課堂上預習時間不允許。另外課堂預習必有所準備,無論是導學案或預習提綱不僅教師要提前做大量工作,而且學生也必須全身心投入,甚至學生在課前也必須閱讀課文。至于效果嘛,這里有很多因素制約。
如何把預習課文由“虛”落到“實”處,一直是我努力探索的。不僅要讓學生預習工作有跡可循,家長和老師都能看得見,而且要讓學生能把這個工作堅持下去而不厭倦。下面是我的具體做法。
(一)朗讀新課——課前預習第一關
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中,請孩子們在家長的陪伴下朗讀新課,是我常常布置的一項口頭作業(yè),并且之后憑記憶向家人講述課文內容。家長對于孩子的讀書和講述表現(xiàn)適當評價。為了讓同學們有信心有興趣,我設置了導學單和家長回執(zhí)單。其中,引導家長們給予孩子表揚鼓勵。此舉既保障了學生可以及時預習、了解新知,同時因其預習,對于文本有所涉足,會增加學習自信與樂趣;更有父母的參與與評價,激發(fā)其積極的心理感受。
當然,實施過程中,這項作業(yè)也有不可掌控的地方。有的家長不檢查孩子作業(yè),也有學生不讓家長檢查作業(yè),或者應付家長應付老師了事。我與家長保持經常性交流,贊賞往往會產生超出預料的效果。給孩子時間,給孩子耐心,給孩子鼓勵,剛開始也許不理想,慢慢來不要急,一點點地提高要求。一段時間實施下來,更多家長對此項作業(yè)地參與度不斷增高。因為親子合作,讓家長們找到久違的感覺,增加了與孩子交流的機會,關系更趨融洽。
(二)自問自答——課前預習第二關
作為補充和深入我又布置一項書面作業(yè):讓學生針對新課自己設計問題和自己回答問題,數(shù)量在10-15個。這項作業(yè)可以看出學生的水平、態(tài)度以及對新課的了解情況。讀書講述和自問自答這些作業(yè)都是讓學生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也是挖掘他們的潛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能獲得一些成就感和滿足感。認真的學生會精心設計問題回答問題,即使平時學習興趣不大的學生也會設計一些簡單的問題。不怕他做不好,只要他常常做時間久了也會有收獲。此舉對于課堂講授是一個有效的銜接與貫通,對于提升學習效能、提高聽課質量大有裨益。同時,進一步增強其積極的心理暗示。
(三)方法導讀——課前預習第三關
朗讀課文和自問自答:這兩項作業(yè)是要可以考量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水平,以及教師最想達到的預習目的。但是如果僅僅放由學生去做,做久了學生也會生厭,設計問題的水平也很驗證有提高。怎么辦呢?我開設了“閱讀方法指導課”。加強導讀,具體做法是介紹學習歷史的基本理論武器,即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和觀點,并指導學生運用理論武器去觀察、思考、解決歷史問題。
教師作為學生人生道路上的知識傳授者和人生導師,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依托積極心理學原理,充分了解學生,借助課前預習和導讀,增強學習效果,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心態(tài),是我們歷史教學值得探究與嘗試的有效途徑。未來將不斷更深層級的探究,助力學生的課業(yè)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