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保國
漢口學院
新聞工作者在進行采訪和拍攝時,面對變化萬千的世界,既要重現大自然風光,更要結合社會實時動態(tài)事件,從而創(chuàng)造出綜合代表性的新聞片。對此電視新聞片的采訪與拍攝要把握工作技巧,明確工作的基本特點,不斷完善自身的工作素質和技巧,滿足靈活挑、等、搶三個基本要求。然而在實際的工作中,新聞片的采訪和拍攝作為信息獲取的重要形式,要保證信息的真實和及時性,就需要從專業(yè)、快速、有效的層面提升新聞工作者的專業(yè)能力和素養(yǎng)。
新聞工作者是借助攝像機對整個社會動態(tài)事件和實際生活進行再創(chuàng)造,間接傳遞事件發(fā)展的過程和熱潮。其中“等、挑、搶”作為新聞采訪的重要法寶,需要工作人員通過不斷磨練而形成。首先“等”體現的是攝像人員在現場拍著中的耐心素養(yǎng),拍攝過程是一個不可控的動態(tài)發(fā)展過程,在事件發(fā)展的全過程都要耐心等待拍攝。并且拍攝過程要體現拍攝的核心思想,工作人員要根據事情的發(fā)展變化進行適當調整,將整個事件的本質和重點情節(jié)展現出來。“挑”在這里主要體現挑選的意思,新聞事件是一個發(fā)展變化的過程,而新聞作為及時性的節(jié)目內容,必須快速高效的傳遞,對此就需要對新聞事件的核心內容挑選,將具有價值和感染力的部分予以收集和傳遞。此外,挑選還包括新聞工作者對現場的環(huán)境和對象選擇,以達到最佳的工作狀態(tài)?!皳尅敝饕求w現攝像人員的抓拍能力,以獲取完美的構圖。其構圖的完美不限于整個事件的完整性,而是對事件的關鍵部分進行真實的展現,從而為有效的新聞片制作奠定基礎。
為保證采訪的真實有效性,必須到達現場深入采訪,這就必須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首先做好采訪路線的規(guī)劃,一般選擇與新聞攝影采風路線相一致,具體的路線進展要根據新聞事件的變化情況進行靈活調整,其次深入實際事件的特征,做好必要的調查、研究和對比分析,最后在深入采訪完成后,再進入新聞事件的現場,通過親眼所見、親耳所聽進行總結。最終的新聞主題和對事件內容的闡述,需在不違背新聞常理的基礎上進行編輯,新聞事件的形象內容以準確、清晰的新聞圖像展示。
針對新聞事件要做好形象分析和立意,從而實現高效獲取新聞進展線索,這就需要工作者通過判斷和推理的形象思維進行獲取新聞報道形象的典型。而判斷和推理技巧則是需要通過日常的形象分析學習和積累形成的,體現對新聞事件的靈活觀察和信息選擇,抓住典型瞬間形象。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學習相關的新聞攝影作品,分析優(yōu)秀作品的造型藝術特點,并積極參與作品交流研討會,從而熟練掌握新聞事件形象觀察,保證在新聞片的拍攝中抓住觀點的人物和事件。
形象觀察的特點是善于把人和事作為形象來觀察、研究,即運用形象思維方法,看至任何事物的圖像涵義和圖像特點。在制作新聞片時,要從新聞事件的群居和具體人物著眼分析,特別是重視典型細節(jié)的觀察分析?,F場實際觀察中要采取對比的形式,包括對人物的神態(tài)、情感高潮等,以及新聞事件發(fā)展的情況,都要做到觀察到位,分析深入,總結全面。
新聞攝影中最關鍵的部分就是現場抓拍,這也是新聞攝影中較為難把控的部分?,F場抓拍是新聞片制作素材的重要獲取方式之一,對此要明確抓拍的特點和規(guī)律,選擇合適的角度和時機進行堪地攝影。早在一戰(zhàn)后堪地攝影派就產生了,這種攝影形式尊重攝影自身的特性,追求自然、真實、可觀的創(chuàng)作風格。而現階段堪地攝影形式廣泛應用到新聞片的攝影工作中,對新聞事件發(fā)展的瞬間過程進行了真實的記錄。抓拍的瞬間需要新聞工作者高強度的專業(yè)素養(yǎng),在不失時機中抓住典型瞬間,同時可進行偷拍或隱蔽拍攝新聞事件高潮或典型瞬間形象。
新聞拍攝工作者要抓緊局部特寫鏡頭,清楚被采訪者的動作、表情和環(huán)境,對此類無聲的語言進行記錄傳達,間接傳達新聞的信息,從而制作出具有價值的新聞片。在新聞采訪中,往往點題畫面會被事物所隱藏,這就需要新聞工作者深入細節(jié)進行觀察和采訪,對于采訪過程中的所有重要的情節(jié)都要拍攝記錄,已完整的創(chuàng)達人物本質的事實。
新聞片的制作不是單一的闡述新聞事件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結果,而是要重點抓中新聞事件的典型和高潮情節(jié),并盡可能的真實表達,這就要求新聞拍攝內容豐富且鮮明個性。對于任何類型的新聞題材,現場拍攝時都要明確自身的立意和構思,在進入現場前做好準備工作,然后對新聞事件的完整性、準確性和簡明性展開工作。對于新聞事件現場的發(fā)展采用敘述性的形式進行戰(zhàn)象,其中主題思想作為報道的主要表現部分。實際的采訪和拍攝過程靈活性較高,新聞工作者要隨機應變,這就要求工作人員數量掌握日常基礎知識,提升個人文化素養(yǎng),對各個行業(yè)學科和民俗文化都要有所涉及了解,才能更準確的把控新聞采訪的要點。另外深入采訪前的工作準備,是保證新聞工作順利進展的重要保障。
一方面,新聞工作者在現場中,其觀察能力不限于視覺觀察,還需要搭配其他感官的參與,同時自我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也是重要的觀察組成部分,對現場所有重點內容進行觀察。另一方面,在新聞采訪中,問答形式較為普遍,這就需要采訪人員掌握一定的采訪技巧,如采訪簡單的問題要簡潔明了,開門見山的形式獲取即可,既能保證采訪時間,也能夠保證舒適的溝通;而當面對復雜或含蓄的問題,就需要采訪者用心靈活提問,采用旁敲側擊的形式進行提問,避免采訪矛盾和錯誤的信息輸出。
新聞片的制作需要主要無剪輯拍攝的應用,而對于新聞拍攝工作者而言,需要長期的拍攝實踐經驗積累才能完成。新聞工作者需要有目的有意思的去培養(yǎng)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觀察能力,當遇到特殊情況下,如脫機攝像機時,現場事件畫面也能夠及時做出判別,并思考和總結事件的典型信息,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斷完善自我。
新聞片的制作和發(fā)布是一項較為嚴謹的工作,對此新聞工作者必須嚴格做好保密工作,當獲取的新聞素材圖片被刊載或發(fā)表后,將相關的出版物樣刊或網址嚴格保留,作為資深的資歷經驗積累,這不僅是對個人勞動成果的匯集,在后期的新聞片制作中也會再次進行回顧學習。對于高熱度和感興趣的新聞片內容,要盡快收集更多的相關素材信息,可進行題材的制作和發(fā)表。
新聞片的采訪與拍攝是一項專業(yè)、嚴謹的工作內容,首先采訪不僅限于語言的溝通,更多是在進入新聞事件現場中的自我觀察和推理。再者對于拍攝,要掌握基本的拍攝技巧,與藝術攝影不同的是,新聞片的拍攝更注重自然、真實、瞬間,抓住新聞事件的熱點和關鍵內容。要做好一部完美的新聞片,需要新聞工作者不斷積累經驗,提高專業(yè)水平,在學習與拓展中增強自我新聞采訪和拍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