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鋒
長期作為英國海上巡邏機主力的“獵迷”
英國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自2010年陷入困境的“獵迷”MRA4新型海上巡邏機項目被徹底取消以來,老牌海上強國英國在海上巡邏機這一領域就完全處于“真空”狀態(tài)。在服役長達40年的“獵迷”機隊全部退役后,英國自研的海上巡邏機便后繼無“機”了。
40億英鎊研發(fā)經費打了水漂,同時還讓??辗烙_“天窗”的局面,自然令英國的“有識之士”痛心疾首。2014年的《金融時報》就曾援引一名保守黨議員的話稱,“失去‘獵迷給我們的國防軍械庫制造了一個可能致命的缺口,就連國防部的部長級官員們也承認這一點。”這篇報道以諷刺性的筆調總結道:“英國已加入一小群國家之列,這些國家擁有漫長的海岸線,卻沒有專門的海上巡邏機。在全球35個擁有最長海岸線的國家中,英國是沒有這種能力的少數幾個國家之一,另外幾個國家是冰島、密克羅尼西亞、所羅門群島、馬達加斯加、愛沙尼亞和巴哈馬?!?/p>
而英國在“痛定思痛”之后做出的亡羊補牢之舉,則又成為英國國力衰退和本土軍機研發(fā)不力現(xiàn)狀的一個縮影:英國政府于2015年決定從美國波音公司購買9架P-8A“波塞冬”海上巡邏機。
英國皇家空軍所接收的第一架P-8A“波塞冬”海上巡邏機
按照既往的傳統(tǒng),P-8A的使用者是英國皇家空軍而非皇家海軍,“波塞冬”將全部入駐蘇格蘭東北部的洛西茅斯空軍基地,波音公司還將在當地建立一座P-8維修中心,具體的使用單位則是第120和第201中隊。
就海上巡邏機的一般任務范圍而言,以及“波塞冬”將要擔負的保障英國海軍“前衛(wèi)”級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這一特殊使命來看,由英國空軍而不是海軍掌握海上巡邏機確實有些怪異。英國海軍也曾經提出過組建自己的海上巡邏機單位,不過畢竟空軍在這一領域擁有富于經驗的機組人員和保障體系,而且此前英國空軍還算有遠見地派遣機組人員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同類機型上服役數年,這一“種子玉米”交換計劃使得相關人員已經在P-8A上積累了超過1000小時的飛行時間。
交付給英國空軍的P-8A配有內置彈艙、翼下掛架和額外的燃料箱,在惡劣的海上高空條件下,機身壽命仍可達25年或25000飛行小時,并且能夠在冰凍等極端天氣條件下飛行。波音公司聲稱P-8A飛機具有世界最強大的聲吶浮標數據處理能力,并且比任何其它海上巡邏機都擁有更大的空間裝載更多聲吶浮標,機上的各種航電設備、傳感器和天線,也確實體現(xiàn)著這種飛機高達3.5億英鎊的身價。
荷蘭Do-228-212兼具多部門的多項職能
根據總價高達38.7億美元的軍購合同,波音應在2019~2022年交付9架P-8A,組成一個海上巡邏機中隊。目前,頭兩架“波塞冬”已在2020年初春分別抵達英國,并在幾個月后宣稱具備初始作戰(zhàn)能力,“獵迷”MR2退役以來所形成的漫長空白期,終于被打上了第一塊補丁。不過,就算一切順利,英軍的“波塞冬”也要在2021年秋天才能全部具備初始作戰(zhàn)能力,而整個中隊完全進入部署狀態(tài)則不會早于2024年4月。
愛爾蘭的CN-235-100MPA海上巡邏機
愛爾蘭
與英國毗鄰的島國愛爾蘭在1994年構建了自己的海上巡邏機力量。當年12月,2架由CN-235運輸機改成的CN-235-100MPA海上巡邏機開始在愛爾蘭空軍第1聯(lián)隊的第101中隊服役,這個常駐都柏林西南郊凱斯門特機場的中隊,用一個蓋爾語詞組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海上之眼。
在加入“海上之眼”后漫長的服役期中,愛爾蘭CN-235-100MPA的年均出勤數超過300架次,它們活躍于海上搜救、長途補給和空運,甚至還有空投傘兵等多項任務領域中。不過這兩架飛機最重要的職責,是在愛爾蘭專屬經濟區(qū)上空的巡邏——愛爾蘭的海上經濟區(qū)面積達到約13.2萬平方海里,其產能占到歐盟海洋漁業(yè)總產量的16%。愛爾蘭空軍宣稱,他們的2架海上巡邏機很可能是全球所有CN-235飛機中工作最努力的。
2007~2008年,愛爾蘭空軍為這2架CN-235-100MPA升級了空中客車防務及航天公司的全集成戰(zhàn)術系統(tǒng)(FITS)。此次改進涉及多種機載系統(tǒng)的更新,包括APS-143C(V)3“海洋眼”雷達、緊湊型光電/紅外轉塔、柯林斯HF-9000高頻無線電、霍尼韋爾慣導/GPS和衛(wèi)星通信數據鏈等。
飛機在海上專屬經濟區(qū)的典型巡邏任務通常持續(xù)約6個小時,自基地出發(fā)后先從高空飛往指定海域,然后下降到較低的高度展開巡邏。CN-235-100MPA的機組由6名人員組成,包括2名飛行員,2名雷達和傳感器操作員、1名無線電操作員和1名攝影師。
在愛爾蘭專屬經濟區(qū)內,CN-235-100MPA可以同所有配備了船舶監(jiān)控系統(tǒng)(VMS)的本國船只進行聯(lián)絡,同時對未識別和可疑的艦船實施監(jiān)視。機載雷達用于遠程識別目標,而光電/紅外轉塔提供的影像,可供機組人員展開識別,各類目標信息可通過數據鏈傳遞給在附近地區(qū)巡邏的愛爾蘭海軍艦艇,以實現(xiàn)任務協(xié)同。
荷蘭
荷蘭曾經擁有數量可觀的海上巡邏機,如今碩果僅存的就只有荷蘭皇家空軍的2架德國道尼爾Do-228-212了。2005年1月,當荷蘭皇家海軍的13架P-3C“獵戶座”因為國防預算削減而全部退役后,荷蘭海軍失去了自己的海上巡邏能力。
有意思的是,荷蘭人把一批“獵戶座”賣給了德國,而自德國購買了2架二手道尼爾。這些飛機于2007年7月和10月交付之前,在德國工廠進行了翻新和改裝,配備了更新后的傳感器套件,其中包括側視機載雷達和光電/紅外傳感器轉塔等,原來的5葉螺旋槳也換成了4葉,以降低飛行中的噪音。
這兩架道尼爾盡管屬于荷蘭空軍,但卻是以民用飛機登記的,另外它們在日常使用中被分配到阿姆斯特丹的荷蘭海岸警衛(wèi)隊第334中隊的飛行小隊,等于是集空軍、海軍和海岸警衛(wèi)隊的職能于一身。
Do-228由空軍和海軍飛行員共同操控,在執(zhí)行標準的海岸警衛(wèi)隊任務時包括2名飛行員和2名空中觀察員,在執(zhí)行其它任務時的登機人員則五花八門,有公共工程和水管理總局的官員,有警察和憲兵,也有海關執(zhí)法人員,因此2架飛機每年2000多個飛行小時中的至少20%是用于各色機組人員培訓的。
Do-228海上巡邏機日常承擔著多項任務:海上和航空援助、搜救、執(zhí)法、漁業(yè)巡邏、石油和化學污染控制以及邊境巡邏等。自2011年以來,Do-228還定期部署到地中海地區(qū),以執(zhí)行歐盟分配給荷蘭的歐洲邊境海岸線監(jiān)視任務。
西班牙CN-235M VIGMA 海上巡邏機
西班牙
西班牙長期保持著一支規(guī)模不大但高效的海上巡邏機隊伍,用于保衛(wèi)西班牙的大西洋(加那利群島)和地中海(巴利阿里群島)海岸線及島嶼,它們同樣隸屬于西班牙空軍而不是海軍。
專門從事遠程海上巡邏的單位是空軍第22大隊的第221中隊,這是位于塞維利亞的西班牙空軍第11航空基地的一個組成部分。第221中隊在上世紀70年代接收了7架P-3A“獵戶座”,這批古董級飛機中的最后一架已經于2017年11月14日退役。
為取代P-3A而從挪威皇家空軍購入的5架二手P-3B,在經過改進后于90年代開始服役。這些飛機在2003~2012年間經歷了漫長的升級與延壽,目前尚有3架活躍于一線,被稱作“超級勇士”,仍是當前西班牙海上巡邏機部隊的骨干力量。
在經過歐洲宇航防務集團(EADS)的現(xiàn)代化改造之后,西班牙的二手“獵戶座”獲得了P-3M的新型號名,飛機的使用壽命也延長了5000小時——預計在2025年前后退役。
此番改進的主要內容是采用了全集成戰(zhàn)術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包含多達5個雷達和數據操作臺,所涉及的新設備包括加密的11號數據鏈、以色列埃爾塔公司的ELM-2022A/CIT-20機載海洋監(jiān)視雷達,以及紅外/電子對抗系統(tǒng)等。
P-3M可以選用多種武器,包括Mk46魚雷、Mk80系列通用炸彈、Mk36和Mk52水雷以及裝在LAU-19發(fā)射巢中的70毫米火箭彈?!矮C戶座”還可以攜帶不同類型的聲吶浮標、煙霧和染料標記物容器罐,以及用于海上搜救的救生筏。加裝的SPAS-16聲學系統(tǒng)能夠同時監(jiān)控多達32個聲吶浮標。
葡萄牙空軍的C-295MPA
在提升“獵戶座”實用性的同時,西班牙空軍通過將8架CN-235M戰(zhàn)術運輸機轉為海上監(jiān)視機(VIGMA),來填補海上巡邏領域的空缺。
第一架CN-235MVIGMA于2008年2月加入第48航空基地的第803中隊,該機具備在海上和陸上執(zhí)行晝夜監(jiān)視和搜救任務的能力,最大續(xù)航時間9小時,作戰(zhàn)半徑650海里,其機載設備和P-3M的相近。
全部交付后的8架CN-235MVIGMA分別隸屬3個空軍飛行隊——駐馬德里的第803中隊,駐馬略卡島的第801中隊,和以大加那利島為基地的第802中隊。近年來,西班牙空軍的P-3M和CN-235MVIGMA都積極參與了國際任務,包括在索馬里附近海域打擊海盜。
除了空軍,西班牙國民警衛(wèi)隊在2008年獲得了2架CN-235MVIGMA;而自2007年起,西班牙海上安全與救援協(xié)會使用了3架類似的飛機。這兩個機構的海上巡邏機執(zhí)行的任務包括海域污染控制、防止非法移民、反走私和禁毒行動等。
意大利的P-72A 多用途監(jiān)視和巡邏機
葡萄牙
葡萄牙地處歐洲西南端和大西洋沿岸的戰(zhàn)略要地,和西班牙一樣,其遠程海上巡邏機也隸屬空軍。葡萄牙空軍的海上巡邏機有兩個單位:第601“狼”中隊,裝備5架P-3C;第502“象”中隊,裝備5架C-295MPA。
“狼”中隊駐葡萄牙南部城市貝亞近郊的第11航空基地,其5架“獵戶座”系2005年從荷蘭購入的二手機,入役前分別在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南卡羅來納州格林維爾工廠以及葡萄牙本土的工廠進行了現(xiàn)代化改造。
除巡航葡萄牙海岸之外,“獵戶座”還定期飛行在馬德拉島和亞速爾群島上空。亞速爾群島距葡萄牙本土約1600千米,P-3C在執(zhí)行該任務時通常在亞速爾群島的拉耶斯航空基地補充燃料,其實這種飛機的航程很遠,是可以不用中途加油的。
在2003~2016年之間,葡萄牙“獵戶座”還參加了北約在地中海的“積極奮進”行動,其間共完成267架次飛行,總飛行時間達到1897小時。2017年初,在打擊地中海人口販賣的“海上衛(wèi)士”行動中,一架P-3C不間斷飛行8小時,搜索了約40萬平方千米的水域。
里斯本附近的第6航空基地是“象”中隊的所在地,該中隊的12架C-295M原本是清一色的戰(zhàn)術運輸機,不過后來有5架在加裝了海上監(jiān)視傳感器后成為C-295MPA海上巡邏機。這些飛機配備了ELM-2022A/CIT-20機載海洋監(jiān)視雷達,以及多種傳感器和攝像頭,其中的3架還配有歐洲宇航防務集團提供的全集成戰(zhàn)術系統(tǒng)。
意大利
傳統(tǒng)上,意大利空軍和海軍共同執(zhí)行海上巡邏任務。意大利空軍擁有海上巡邏機并在其任務框架內使用這些飛機,而意大利海軍則負責更加廣泛的任務領域,兩個軍種共同提供海上巡邏機的機組人員。
在此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意大利執(zhí)行海上巡邏和反潛戰(zhàn)的主力機型是老舊的“大西洋”ATL1海上巡邏機(意軍稱為P-1150A),這種飛機早在1968年便投入使用,當時意大利向法國購買了18架,用于替換S-2F反潛機。
馬耳他武裝部隊的比奇B200“空中國王”
起先有兩個飛行隊使用“大西洋”,分別是駐撒丁島卡利亞里的第30聯(lián)隊和西西里島西貢內拉的第41聯(lián)隊,前者在2002年解散后,所有的“大西洋”都集中到了第41聯(lián)隊的第88大隊。
盡管意大利陸續(xù)對這批“大西洋”進行了多次升級,但基于該機10000飛行小時的使用壽命,本該在1995~1998年間就逐步淘汰,但是其“退休”時間卻一推再推。到了2003年,又通過延壽工程將“大西洋”ATL1的使用壽命延長了5000飛行小時,直到2017年,這些購自法國的古董飛機才全部退役。
為了保持適度的海上巡邏能力,意大利空軍在2007年開始認真考慮將ATR-72支線客機改為海上巡邏機的可能性,并在第二年同ATR公司簽署了改裝4架的合同。意空軍稱該機為P-72A多用途監(jiān)視和巡邏機,它以ATR-72-600為基礎改裝而成,任務套件以萊昂納多公司的機載戰(zhàn)術觀察與監(jiān)視(ATOS)系統(tǒng)為核心,該系統(tǒng)集成了高清晰度傳感器、有源相控陣雷達以及電子情報和自衛(wèi)套件。該型機兼容11號和16號數據鏈,但尚不具備投放武器的功能。目前,只有兩架P-72A列裝,意大利填補“大西洋”ATL1所遺留的空缺仍然任重道遠。
負責海上搜救和海洋污染監(jiān)測的意大利海岸警衛(wèi)隊有自己的海上巡邏機,其使用的第一種此類飛機是意大利國產的比亞喬P.166-DL3生態(tài)和海上監(jiān)視機,任務套件包括雷達和前視紅外/電視攝像機。這種飛機自1988年8月起服役,高峰時有8架,目前只保留了3架。
海岸警衛(wèi)隊的另一種飛機是ATR-42海上巡邏機,在2001年、2004年和2010年各獲得了一架。到了2011年3月,海岸警衛(wèi)隊又接收了一架新的比亞喬P.180,盡管這架飛機主要用于運輸和聯(lián)絡任務,但它還配備了一些傳感器,也可以執(zhí)行海上巡邏任務。
希臘
希臘的海上巡邏機是常見于歐洲多個國家的“獵戶座”。1990年,希臘政府經過反復衡量,決定購買美國海軍庫存的6架P-3B和4架P-3A,后者僅用于訓練飛行和作為零備件用機。
庫存的P-3B自美國航空航天維護與再生中心(AMARC)移出后,恢復了飛行狀態(tài),然后被運往德克薩斯州的韋科市,由雷錫恩公司進行大修、維護、內部翻新和重新涂裝。1995年5月,第一架P-3A交付希臘海軍,而第一架P-3B在1996年6月加入了駐埃萊夫西斯的第353海軍合作中隊。
“合作中隊”這樣一個名號表明了P-3B在希臘軍隊中獨特的位置,這些海上巡邏機歸希臘海軍所有,不過包括飛行員、飛行工程師和領航員在內的機組人員來自空軍,保障維護人員則由海軍和空軍人員共同組成。
希臘“獵戶座”的駕駛艙內景
入役后的“獵戶座”在1997年2月就進行了首次海外部署,當時前出西西里島的西貢內拉基地,以參與北約的“狗魚”反潛演習。到了2009年,在P-3B的使用壽命行將結束之際,海軍提出的升級和延壽計劃最終因為希臘政府糟糕的財政狀況而被否決,意味著這些“獵戶座”只能退役。第353中隊于當年9月參與了北約的一次演習后,在次月宣告解散,P-3B則被擱置到了塔納格拉和埃萊夫西斯的露天停放場。
七年后的2016年2月,苦于缺乏海上巡邏能力的希臘政府決定授權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對5架P-3B進行現(xiàn)代化改造。這項升級工程預計到2023年全部完成,總價高達5億歐元,為每架飛機延壽15000個飛行小時,并將向希臘海軍提供程序化倉庫維護(PDM)體系和后勤技術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希臘為升級款“獵戶座”選擇了本國公司的海上任務整合與管理系統(tǒng)(M2IMS)作為新的戰(zhàn)術任務套件。該系統(tǒng)專為海上巡邏機設計,采用模塊化布局,可與多種傳感器兼容以增強態(tài)勢感知能力,來自各傳感器的信息可被整合到一起,為機組人員、戰(zhàn)術協(xié)調員和任務指揮官提供通用操作畫面,從而提高行動效能。
隨著P-3B升級項目的正式啟動,第353海軍合作中隊也已在埃萊夫西斯獲得重生。配備了M2IMS系統(tǒng)的P-3B將用于海上監(jiān)視、反潛戰(zhàn)、反艦戰(zhàn)、邊境管制、搜救、漁業(yè)管理和反走私等多項任務,尤其是在來自敘利亞、伊拉克和阿富汗的難民不斷涌入希臘的情況下,重新入列的P-3B將用于監(jiān)控土耳其和希臘愛琴海諸島嶼之間的狹窄過境點。希臘海軍預計升級后的海上巡邏機隊至少可以再服役15年。
馬耳他
頗有些出人意料的是,彈丸之地的微型島國馬耳他,也有一支海上巡邏機飛行隊,在總人數只有2000余人的馬耳他武裝部隊中,就有2架比奇B200“空中國王”和1架B200GT“空中國王”。
“空中國王”系列雙發(fā)渦槳公務機性能優(yōu)異,穩(wěn)定可靠,馬耳他在2011~2012年,以及2017年分別購入B200和B200GT之后,委托德國公司專門進行了海上巡邏機改裝,為其配備了多種監(jiān)視設備,包括RDR-1700B海上監(jiān)視雷達和搜索/救援定向儀等,從而使“空中國王”的任務范圍得以涵蓋海上監(jiān)視、邊境控制、漁業(yè)保護和搜救等多個領域。
馬耳他購置海上巡邏機的經費部分得益于歐盟的援助基金。其“空中國王”曾參與過在西班牙和意大利海域舉行的聯(lián)合海上行動,重點是打擊走私和非法移民。或許馬耳他海上巡邏機最獨特的行動發(fā)生在2011年,有2名利比亞空軍的“幻影”F1飛行員因拒絕向反政府示威者投彈而駕機叛逃到了馬耳他,此后一架“空中國王”便負責將他們送歸故國,兩名飛行員和馬耳他飛機在那里受到了熱烈的歡迎。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