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卓玲,桑錦春
(1.臨潭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甘肅 臨潭 747500;2.臨潭縣中醫(yī)院,甘肅 臨潭 747500)
哮喘為兒童高發(fā)的一種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以反復發(fā)作的喘息、咳嗽為主要癥狀,并伴有呼吸困難。該疾病如未得到有效控制,可對肺功能造成不可逆性損傷,從而會極大地影響患兒生活質量,甚至給其帶來致命性威脅。因哮喘不易根治,需長期用藥治療及開展自我管理來實現對病情的控制。家庭護理是針對出院患者所實施的一種護理模式,可使患者在居家休養(yǎng)過程中獲得專業(yè)的健康指導及照護,對于提高患者對疾病的管理水平、促進病情康復具有重要意義[1]。本研究將此護理模式應用于哮喘患兒中,效果較好,現報道如下。
研究對象為某院2018 年10 月-2020 年2 月收治的124 例哮喘患兒,納入標準:(1)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制定的有關哮喘的診斷標準[2];(2)年齡不超過14 歲;(3)病情處于緩解期;(4)患兒家長均同意參與本研究,并于知情同意書上簽字。排除標準:(1)合并肺炎等其他呼吸系統(tǒng)疾?。唬?)合并嚴重軀體疾?。唬?)缺少家長陪伴;(4)家長認知、溝通障礙;(5)患兒智力缺陷。隨機將患兒劃分成對照組、護理組,各62 例。對照組男38例,女24 例;年齡2~13(7.71±2.46)歲;病程0.3~5(2.68±0.79)年;患兒家長文化程度:小學17 例,初、高中24 例,大專及以上21 例。護理組男39 例,女23 例;年齡3~13(7.96±2.61)歲;病程0.5~5(2.84±0.86)年;患兒家長文化程度:小學16 例,初、高中27 例,大專及以上19 例。對兩組基線資料做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住院期間按照疾病護理常規(guī)進行護理,且于出院時向患兒家長發(fā)放哮喘宣教手冊,并為其解答疑問。
護理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家庭護理,為期6個月,具體內容如下:(1)制定護理計劃:在患兒出院時,醫(yī)護人員為其建立個人健康檔案。由經過系統(tǒng)培訓的護理人員對每例患兒病況及家庭等個體情況進行了解,并針對健康需求及潛在的問題擬定護理計劃。通過利用多媒體課件向患兒家長講解哮喘基礎知識及防治知識,并使其掌握正確用藥方法及急性發(fā)病的處置方法。出院后,前2 個月每2 周進行1 次電話或微信隨訪,之后隨訪頻次改為4 周1 次。隨訪中除詢問患者病情控制情況外,還了解其用藥、生活等方面的情況,并給予針對性指導;(2)環(huán)境護理:護理人員告知患兒家長給患兒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室內勤通風,勤換洗床單、被褥等,盡量避免患兒與粉塵、花粉等致敏物質接觸,禁養(yǎng)寵物。此外,室內注意清潔,以隔絕毛發(fā)等。做好保暖工作,以防感冒誘發(fā)哮喘;(3)生活護理:飲食上宜清淡,同時注意營養(yǎng)均衡,禁食牛奶、雞蛋、海鮮等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適當做一些有氧運動,如呼吸操、慢跑、游泳等,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強免疫力。指導患兒家長寫哮喘日記,記錄內容包括每日癥狀、用藥、早晚呼氣流速值等,以供護理人員了解患兒情況;(4)用藥護理:哮喘患兒需長期吸入糖皮質激素來控制病情,故患兒家長應將藥物隨身攜帶在身邊。告知患兒家長注意觀察用藥效果及是否存在不良反應,并做好反饋,以便及時調整用藥方案。對于無法回避的過敏原可進行脫敏治療。
(1)對兩組出院6 個月內的疾病管理依從性進行評價。評價內容包括生活方式健康、規(guī)范用藥、按時復診等;(2)應用兒童哮喘控制測試量表(ACT)[3]對兩組出院時、出院6 個月的哮喘控制情況進行評價。ACT 包含4 個以0~3 分評分與3 個以0~5 分的題目,共27 分。分值愈高,患兒哮喘控制情況愈好;(3)應用兒童哮喘生活質量調查表(PAQLQ)[4]并從活動、哮喘癥狀、情感等3 個維度入手對兩組出院時、出院6 個月生活質量進行評價。上述維度評分范圍分別為0~35 分、0~70 分、0~56 分。分值愈高,生活質量愈好。
護理組生活方式健康、規(guī)范用藥、按時復診等方面的管理依從性均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疾病管理情況比較例(%)
兩組出院時ACT 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出院6 個月兩組ACT 評分均增高(P<0.05),且護理組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ACT 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ACT 評分比較(,分)
兩組出院時PAQLA 各維度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出院6 個月PAQLA 各維度評分均增高(P<0.05),且護理組均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PAQLA 各維度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PAQLA 各維度評分比較(,分)
注:與出院時相比,aP<0.05。
哮喘是一種由肥大細胞、嗜酸性粒細胞等多種細胞參與的慢性氣道疾病,呈反復發(fā)作性。該疾病現階段尚無法徹底治愈,主要使用糖皮質激素吸入劑治療,且需要調整生活方式,以使疾病得到有效控制。但患兒自控能力弱,加上其家長防護意識及知識水平不足,常無法很好地進行疾病管理,易導致哮喘頻繁發(fā)作[5]。因此,需為哮喘患兒提供有效護理。
家庭護理是將護理服務由院內拓展到院外的一種形式,其旨在通過向居家患者提供專業(yè)的醫(yī)學指導及幫助,使患者院外面臨的康復問題得到解決,以加快其康復進程。本研究將此護理模式應用于哮喘患兒中,結果顯示,護理組管理依從性與對照組相比較高。原因是居家護理過程中要求醫(yī)護、患兒、家長三方共同參與,注重對患兒家長的哮喘知識教育,并通過定期隨訪督促、幫助患兒及其家長改正不良行為,從而有利于提高管理依從性。護理組出院6 個月ACT 評分與出院時相比增高,且高于同期對照組。提示家庭護理可使患兒病情得到良好控制。分析其原因是:實施家庭護理后,護理人員結合患兒個體情況制定科學的護理方案,并使患兒家長知曉日常注意事項,可減少患兒和致敏物質的接觸。告知患兒家長對患兒飲食進行科學管理,并引導患兒適當做一些有益身心的運動,則可增強患兒身體素質;指導患兒家長寫哮喘日記,不僅有利于醫(yī)護獲取患兒病情信息,同時可提高患兒家長對哮喘防控的重視度[6]。此外,指導患兒家長為患兒規(guī)范用藥,并結合其反饋及時調整用藥方案,可使患兒治療有效性得到保證,從而可提高病情控制效果[7]。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護理組出院6 個月PAQLA 各維度評分與出院時相比均增高,且均高于同期對照組。提示家庭護理可提高患兒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家庭護理在哮喘患兒中應用,可使疾病管理依從性提高,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且有助于提升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