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富
(林州市中醫(yī)院消化內科,河南 林州 456000)
消化性潰瘍是常見消化系統(tǒng)疾病,與幽門螺桿菌(Hp)感染有較大關系,早期癥狀不明顯,以腹灼痛、惡心嘔吐、消化不良為主,嚴重可引發(fā)各種并發(fā)癥,若不及時治療可導致終身患病[1]。臨床常用三聯(lián)藥物治療,但常規(guī)治療方式效果不佳,且西藥使用過量不良反應明顯,停藥后復發(fā)率較高。中醫(yī)認為該病屬“胃脘痛”范疇,以肝胃郁熱型較為常見,因胃脾升降失常、肝失疏泄所致,故治療遵循調和脾胃、宣泄肝火原則,清濁安中湯可胃疏肝、理氣健脾、清熱瀉火,還具有抗病毒、抗菌等作用,可有效控制Hp感染及復發(fā)率[2,3]。因此,本研究探討清濁安中湯對Hp陽性消化性潰瘍患者Hp清除率的影響?,F(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林州市中醫(yī)院消化內科2019-02~2020-02收治的肝胃郁熱型Hp陽性消化性潰瘍患者80例,本研究經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根據雙盲法分為對照組40例和觀察組40例。觀察組中男19例,女21例;年齡23~60歲,平均(46.58±2.07)歲;病程6~28個月,平均(17.11±1.32)個月;其中胃潰瘍21例,十二指腸潰瘍19例。對照組中男17例,女23例;年齡23~60歲,平均(46.54±2.10)歲;其中胃潰瘍19例,十二指腸潰瘍21例。納入標準:西醫(yī)符合《實用內科學》中關于消化性潰瘍診斷標準;中醫(yī)符合《中藥新藥臨床指導原則》中肝胃郁熱型診斷標準,主癥為入上腹灼熱疼痛、入食疼痛加劇、舌紅苔黃;次癥為泛酸、口干、便秘、脈弦數等;Hp均為陽性。排除標準:既往有胃十二指腸手術史;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其他器臟嚴重疾病;對研究藥物過敏。兩組基線資料對比(P>0.05),具有可對比性。患者知情且自愿簽署同意書。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guī)西藥治療,于飯后服用克拉霉素分散片(宜昌東陽光長江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71222,規(guī)格:0.25g)0.5g,2次/d;口服阿莫西林膠囊(石家莊市華新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生產批號:20171224,規(guī)格:0.5g),1.0g/次,2次/d;飯前服用奧美拉唑腸溶膠囊(四川科倫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81224/20191116,規(guī)格:20mg)20mg/次,2次/d。連續(xù)治療2周。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服用清濁安中湯,藥方包括:梔子10g、陳皮10g、藿香10g、木香10g、法半夏10g、厚樸12g、延胡索15g、郁金15g、蘇梗15g、茯苓20g、蒲公英30g。由我院中藥師煎制,200mL/劑,1劑/次,1次/d,連續(xù)服用2周。
(1)臨床療效:治療2周后,觀察兩組治療效果,顯效:臨床主要癥狀基本消失,經內窺鏡顯示,潰瘍及炎癥基本消失,經檢測Hp呈陰性;有效:臨床癥狀明顯好轉,經內窺鏡顯示,潰瘍及炎癥明顯好轉,經檢測Hp呈陰性;無效:臨床癥狀無好轉或癥狀加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總有效率。(2)Hp清除率:治療后,連續(xù)隨訪2個月,觀察兩組Hp清除率及復發(fā)率。(3)中醫(yī)證候積分:根據《中藥新藥臨床指導原則》中療效評定標準,比較兩組治療前、治療1個月后中醫(yī)證候積分,主要從胃部疼痛、口干口苦、泛酸、便秘4個癥狀觀察,滿分10分,分值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
治療后,觀察組顯效27例、有效12例,對照組顯效19例、有效13例,觀察組總有效率97.50%高于對照組8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507,P=0.013)。
治療后,觀察組Hp清除率95.00高于對照組77.50%,復發(fā)率5.00%低于對照組2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Hp清除率、復發(fā)率對比 [n=40,n(%)]
治療后,較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胃部疼痛、口干口苦、泛酸、便秘評分均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中醫(yī)證候積分對比分)
消化性潰瘍是指發(fā)生于胃與十二指腸的慢性潰瘍,多因胃酸分泌過量、細菌感染、胃腸黏膜損傷所致,有一定復發(fā)性,常見癥狀為上腹疼痛、惡心嘔吐、消化不良等,早期癥狀不明顯,嚴重可引發(fā)出血、穿孔等并發(fā)癥,或致終身患病,對患者身體健康造成極大影響。臨床認為Hp感染與消化性潰瘍有直接關系,其分泌的尿素酶可水解尿素使胃竇部pH值增高,導致胃液素大量分泌,從而使胃酸分泌增加,破壞黏膜細胞,對胃腸黏膜造成損傷,故臨床治療應以抗Hp感染為主[4,5]。西醫(yī)通常采用三聯(lián)療法治療,以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奧美拉唑為常用藥物,其中奧美拉唑是質子泵抑制劑,可抑制胃酸反流,預防微粘膜損傷;克拉霉素為大環(huán)內脂抗生素,有較強殺菌作用;阿莫西林為口服類青霉素,可有效抑制桿菌活性,三者合用可緩解臨床癥狀,但長期使用抗生素不良反應明顯,影響療效[6]。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中醫(yī)證候積分及復發(fā)率均低于對照組,臨床療效、Hp清除率較對照組高,分析原因在于,中醫(yī)認為消化性潰瘍屬“胃脘痛”范疇,以肝胃郁熱型為常見證型,因胃脾虧虛、氣機失調節(jié)、肝氣郁結致胃脾升降失常、肝失疏泄所致,故治療應遵循健脾養(yǎng)胃、疏肝解郁、清熱瀉火原則[7]。清濁安中湯方中藿香為君藥;法半夏、厚樸為臣藥,三者共用可清熱燥濕、理氣健脾;蘇梗、陳皮有化痰開胃、寬胸理氣功效;延胡索、郁金、木香有行氣解郁、止痛鎮(zhèn)痛之功效;梔子可清肝瀉火;蒲公英可清熱解毒;茯苓可健脾除濕,諸藥共用起清胃疏肝、理氣健脾、清熱瀉火之功效[8]?,F(xiàn)代藥理認為,藿香可抗細菌、真菌,調節(jié)腸胃;厚樸有廣譜抗菌作用,還可抗病毒、焦慮,改善心肌功能;蒲公英可消炎抗菌、抗氧化、抗腫瘤,與西藥聯(lián)合使用,可發(fā)揮協(xié)同機制,進一步緩解臨床癥狀,提升治療效果,降低復發(fā)率。綜上所述,清濁安中湯治療Hp陽性消化性潰瘍療效顯著,可提高Hp清除率,降低復發(f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