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悅,黃櫻菲,梁永明,曾明亮
(陽江市人民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廣東 陽江 529500)
膿毒癥是指人體由于對于感染反應失調所導致的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患者臨床多表現(xiàn)為體溫異常、寒戰(zhàn)、心慌氣促、精神狀態(tài)異常等情況[1]。此類疾病嚴重情況下患者會逐漸向嚴重膿毒癥與膿毒性休克情況發(fā)展,進而導致患者出現(xiàn)嚴重器官功能不全與循環(huán)障礙,最終導致患者死亡,是一種極為危險的情況[2]。其中嚴重膿毒癥是由于患者的膿毒癥出現(xiàn)導致其器官功能出現(xiàn)了一定障礙或者組織低灌注的情況,而膿毒癥休克則是膿毒癥患者經由充分容量復蘇后,仍然處于持續(xù)性的低血壓狀態(tài),進而導致患者死亡[3]。此類患者的臨床血流動力學情況極為復雜,往往在液體復蘇過程中會存在較多的矛盾,通常簡單液體復蘇治療在使得患者的血壓與尿量恢復后依舊無法減少患者出現(xiàn)器官功能障礙的情況,故而此類疾病的死亡率往往居高不下。國內有研究指出[4],通過對于患者的SV與ScVO2聯(lián)合乳酸清除率指標進行判斷,能夠有效的對于患者的預后情況與治療情況進行有效的判斷。基于此,我院特選取我院收治的125例膿毒性休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研究分析膿毒性休克患者SV、ScVO2、乳酸清除率與患者預后情況的相關性,現(xiàn)報道如下。
2014-01~2015-06選取我院收治的125例膿毒性休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患者預后情況的差別分為存活組與死亡組,存活組中共計患者75例,死亡組中共計患者50例。存活組75例患者中,男37例,女38例,年齡均值為(45.28±8.23)歲,死亡組50例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均值為(46.23±7.92)歲。患者均經臨床確診為膿毒性休克患者,并伴有低灌注、器官功能障礙、低血壓、乳酸性酸中毒、寒戰(zhàn)、體溫異常、精神狀態(tài)異常等膿毒性休克癥狀的嚴重,并經測量其收縮壓<90mmHg,或者較基礎值下降幅度在40mmHg以上[5]?;颊哌x入標準:①排除非膿毒癥導致的休克或者感染疾病患者;②排除30d出現(xiàn)心力衰竭患者;③排除合并病毒性心肌炎患者;④病歷資料完整;患者排除標準:①患者或患者家屬不同意參與本次研究;②30d內性心胸外科手術患者;③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
均在進入ICU進行膿毒癥進行規(guī)范治療,治療包含不限于采用:①液體復蘇,采用30mL/kg的晶體液在3h內進行快速給予;②采用廣譜抗生素進行抗生素抗感染治療;③在患者進行初始液體復蘇后依舊出現(xiàn)持續(xù)性低血壓,則要采用血管升壓藥進行及時給藥,通常采用甲腎上腺素進行升壓,若是患者出現(xiàn)快速性心律失常低風險與心動過緩的情況,則采用多巴胺進行替代,從而保障患者的平均動脈壓在65mmHg以上[6];④應激性潰瘍預防,若是患者存在消化道出血危險因素,則要及時進行應激性潰瘍預防,采用H2受體拮抗劑與質子泵抑制劑對患者患者可能出現(xiàn)的應激性潰瘍進行預防;⑤為患者進行深靜脈血栓情況預防,為無藥物禁忌證與凝血障礙的患者需使用肝素進行預防;⑥若是患者在經液體復蘇與血管升壓后依然出現(xiàn)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定的情況,則經由靜脈進行糖皮質激素的給藥,藥物選擇氫化可的松,單日給藥劑量不超過200mg。
本次研究中所選取的125例膿毒性休克患者在進入ICU后立即進行SV、ScVO2數(shù)據(jù)的采集,并記錄患者的血清乳酸濃度;進入ICU 6h再次對于患者的SV、ScVO2數(shù)據(jù)與血清乳酸濃度進行采集,并計算患者的6h乳酸清除率。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段的SV、ScVO2水平、血清乳酸濃度與6h內乳酸清除率對比,兩組患者進入ICU接受治療時的SV、ScVO2數(shù)據(jù)均無明顯差異(P>0.05),存活組患者的血清乳酸濃度明顯低于死亡組,組間差異明顯(P<0.05);在進入ICU治療6h后,死亡組患者的SV與ScVO2改善均不明顯(P>0.05),6h內乳酸清除率為(14.69±3.27)%,存活組患者的SV與ScVO2明顯改善(P<0.05),6h內乳酸清除率為(31.76±8.26)%,6h內乳酸清除率數(shù)值明顯高于死亡組,組間差異明顯(P<0.05),見表1~2。
表1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段的SV、ScVO2對比
表2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段的血清乳酸濃度對比(mmol/L、%)
通常出現(xiàn)膿毒癥的患者往往是由于自身受到多種危重疾病影響后導致內毒素與外毒素引發(fā)炎癥反應,進而導致身體內部炎癥介質大量釋放,進而引發(fā)嚴重膿毒癥與膿毒性休克的出現(xiàn),最終引發(fā)患者出現(xiàn)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導致患者死亡[7]。在臨床醫(yī)學中,SV代表患者的每搏出量變化,通常基于患者此指標的變化能夠對于患者的血管容積進行實時判斷,同時也能夠對于患者的心臟對于容量負荷反應能力進行有效的判斷。本次研究中發(fā)現(xiàn),存活組與死亡組的患者在進入ICU進行治療時,兩組的SV并無明顯差別(P>0.05),而在進入ICU治療6h后,存活組患者的SV水平明顯提升(P<0.05),而死亡組則基本無改善(P>0.05),這提示了SV與患者預后的關聯(lián)性。而ScVO2則主要是對于患者的上半身器官氧平衡情況進行反映,本次研究中我們發(fā)現(xiàn),進入ICU進行治療時,兩組的ScVO2并無明顯差別(P>0.05),而在進入ICU治療6h后,存活組患者的ScVO2水平明顯提升(P<0.05),而死亡組則基本無改善(P>0.05),這提示ScVO2水平與患者預后有明顯的關聯(lián)性,綜合以上兩個指標,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患者治療6h后的血管容積與氧供應改善情況往往能夠對于患者的預后進行有效的預測[8]。而在治療前存活組患者的血清乳酸濃度與治療后6h乳酸清除率數(shù)據(jù)均明顯優(yōu)于死亡組,組間差異明顯(P<0.05),血清乳酸濃度是目前臨床判定心肌損害程度的重要指標,在此類疾病中,血清乳酸濃度越高往往代表著患者的心臟損傷更為嚴重,而乳酸清除率則代表著相關治療對于患者心臟損傷的緩解情況,緩解情況越差,患者的預后情況也就越差。綜上所述,膿毒性休克患者的預后情況往往與患者治療前血清乳酸濃度、治療后6h內乳酸清除率有著較大的關聯(lián)性,同時治療后患者的SV、ScVO2改善情況也會對于患者的預后造成較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