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興成,李鵬程,武林楠,趙本舟,陶亞文,于 坤
(特色果蔬栽培生理與種質資源利用兵團重點實驗室/石河子大學農學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
農業(yè)技術的創(chuàng)新是影響現(xiàn)代農業(yè)的主要因素,在最新的技術創(chuàng)新路線中,納米技術在農業(yè)和糧食生產轉型中占有突出地位。納米材料因其獨特的理化性質和生物學特性而備受人們的關注,如今已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醫(yī)療、電子傳感器等領域[1-2]。多壁碳納米管(MWCNTs)是尺寸小于100nm的碳質納米材料,它是由幾層到幾十層不等的石墨烯片卷曲而成的管狀物,管最內層直徑可達0.4nm,管徑約為2~100nm,長度一般為微米級,又稱富勒管。MWCNTs 具有獨特的理化性質,包括高的表面積、體積比及反應活性等,其獨特的機械、電氣、熱力和化學特性使它們在許多領域具有潛在的用途[3-5]。近年來,MWCNTs 也被廣泛應用于農業(yè)領域。研究表明,MWCNTs對植物的生長有顯著影響,能夠發(fā)揮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的作用[6]。MWCNTs 對作物生長的利弊可能取決于其大小、施加濃度以及被施植物種類[7]。直徑20~30nm的MWCNTs能夠促進蘆薈的光合和呼吸作用,其中濃度為10mg·L-1時促進效果最為明顯[8]。Khodakovskaya M V 等研究表明MWCNTs 能穿透種皮并刺激番茄種子,可影響番茄植株的表型,其花和果實的數(shù)量是常規(guī)土壤和植株的兩倍[9]。Tiwari等研究,20mg·L-1MWCNTs顯著提高玉米根系的生長和含水量,并增加幼苗的鮮重,較高濃度的MWCNTs 對其促進作用較差,低濃度MWCNTs 可促進植株對水分和必需微量元素的吸收[10]。
在果樹生長管理過程中,葉面噴施是一種高效經濟的根外施肥技術,具有吸收快、效果好、利用率高等優(yōu)點。光合作用是植物吸收能量的重要生理過程,光合參數(shù)的高低是評價植物對環(huán)境適應度的重要指標,是植物生長過程中的重要參考依據(jù),直接影響作物產量及品質的高低。葉綠素含量及葉綠素熒光參數(shù)是反映植物光合能力的重要參數(shù),因此通過研究植物光合作用和葉綠素熒光來評價MWCNTs 對植物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關于MWCNTs 在農業(yè)上的應用有諸多報道,但MW?CNTs在果樹栽培管理中的應用報道較少。
本試驗以“夏黑”葡萄為試材,通過葉面噴施不同濃度MWCNTs,研究MWCNTs 對葡萄光合特性日變化和葉綠素熒光參數(shù)的影響,為MWCNTs在農業(yè)上的應用提供理論依據(jù)。
試驗地位于新疆石河子農業(yè)科學研究院葡萄標準示范園(45°19′N,86°03′E),該區(qū)多年平均氣溫7℃,無霜期170d 左右,年日照時數(shù)2721~2818h。供試材料為9 年生“夏黑”葡萄?!癡”型架,架長8m,架高1.5m,株行距為3m×1m,南北走向。灌溉方式為滴灌,田間管理水平一致,植株生長良好,根系健壯且生長量基本一致。MWCNTs相關指標如表1所列(購自中國科學院成都有機化學有限公司)。
表1 MWCNTs表征Table 1 Characteristic of MWCNTs
試驗于2020 年5—9 月進行,采用單因素完全隨機試驗設計。共設4 個處理,分別為噴施清水(CK)和濃度為4mg·L-1(M1)、8mg·L-1(M2)、12mg·L-1(M3)的MWCNTs。處理前對葡萄新梢進行修剪(留兩片功能葉),將MWCNTs溶解于蒸餾水中充分搖勻后,在果穗期(花后15d)、果實膨大期(花后40d)、果實著色期(花后60d)對夏黑葡萄葉面進行噴施處理,葉片正反兩面噴施,噴施時間為晴天傍晚19:00。選取從新梢基部開始的第3 片功能葉進行SPOD值、光合日變化和葉綠素熒光參數(shù)的測定。
1.3.1 葉綠素含量
葉綠素含量采用SPAD-502 Plus便攜式葉綠素儀進行測定,最后一次噴施后的第7、14、21d,于葉片主脈間的位置進行測定。每處理隨機選取4 株,每個葉片選擇5個不同的位置測定5次SPAD值,取平均值。
1.3.2 光合日變化
使用LI-6800便攜式光合儀于最后一次噴施后的第7d 測定葉片凈光合速率(Pn)、蒸騰速率(Tr)、氣孔導度(Gs)、胞間CO2濃度(Ci)日變化,測定時間為 9:00—17:00,每 2h 進行一次,共測定 5 個時間點,每次測定時間約為1h。每個處理隨機選取4株,每株重復測定三次,取平均值。
1.3.3 葉綠素熒光含量
采用FMS-2型便攜脈沖調制式熒光儀(Hansat?ech 公司)于最后一次噴施后的第7d 測定葉綠素熒光參數(shù)。測定前葉片暗適應30min后測定初始熒光(F0)、最大熒光(Fm)、最大光化學效率(Fv/Fm)、穩(wěn)態(tài)熒光(Fs)和光系統(tǒng)Ⅱ(PS Ⅱ)實際光化學效率(ΦPSⅡ)。
試驗數(shù)據(jù)采用Excel 2010進行整理,用SPSS 23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并作差異顯著性檢驗(P<0.05),用Origan 2019進行圖像處理。
如圖1所示可知,隨處理天數(shù)的增加,各處理葉片SPAD 值也逐漸升高。各處理三個時期葉片SPAD平均值大小依次為M2(31.98)>M1(30.39)>M3(29.90)>CK(28.00)。在同一測定日期內,噴施不同濃度MWCNTs 的葡萄葉片SAPD 值明顯高于CK,隨MWCNTs 濃度的增加SPAD 值先增加后減小。M2 在三個測定時期內分別比CK 顯著高17.31%、10.74%和14.68%(P<0.05);M1在第7d和14d時與CK間差異不顯著(P>0.05),在第21d時顯著高于CK(P<0.05);M3 在三個時期與CK 間均無顯著差異(P>0.05)。
圖1 MWCNTs對葡萄葉片SPAD值的影響Figure 1 Effects of MWCNTs on SPAD value of grape leaves
如圖2-A 所示可知,噴施不同濃度MWCNTs后葡萄葉片的Pn 值較CK 變化明顯,各處理Pn日變化趨勢基本一致,M2 的Pn 曲線在其他各處理之上。 13:00 時 M2 的 Pn 值出現(xiàn)峰值為20.69μmol·m-2·s-1,分別比CK、M1和M3高11.90%、6.00%和16.76%。CK、M1、M2和M3的Pn日平均值依次為 15.05μmol·m-2·s-1、16.35μmol·m-2·s-1、18.01μmol·m-2·s-1和16.14μmol·m-2·s-1。
圖2 MWCNTs對葡萄葉片光合特性的影響Figure 2 Effects of multi walled carbon nanotubes on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grape leaves
如圖2-B所示可知,Tr與Pn日變化趨勢基本一致。M2 和M3 處理升高幅度較大。13:00 時各處理Tr 值達到最大,M2 和 M3 分別比 CK 提升 47.97%和39.23%。Tr 大小依次為:M2(3.97mmol·m-2·s-1)>M3(3.60mmol·m-2·s-1)>CK(2.91mmol·m-2·s-1)>M1(2.55mmol·m-2·s-1)。
如圖2-C 所示可知,9:00 時各處理Ci 值最高,M2 和 M3 分別比 CK 高 7.43%和 7.71%,M1 與 CK 相比Ci值下降。
如圖2-D所示可知,各處理葉片Gs的變化與葉片Pn和Tr的變化規(guī)律相似,13:00時出現(xiàn)峰值,該時間點隨 MWCNTs 濃度的增加,Gs 也逐漸增大,M1、M2和M3分別比CK高28.29%、79.43%和99.60%。
F0為充分暗適應的光合機構的初始熒光強度,是PSⅡ處于完全開放時的熒光產量,代表不參與PSⅡ光化學反應的光能輻射部分。如表2 所列可知,各時間點M1和M2的F0值較CK有所降低,其中M2在第 7d、14d 和 21d 時相比 CK 分別降低 16.54%、12.21%和1.87%,M3 與CK 相比有所升高,但各處理間均無顯著差異。
Fv/Fm是指PSⅡ最大光化學量子產量,反映PSⅡ最大光能轉換效率,是植物光合表現(xiàn)的一個敏感指標;PSⅡ潛在光化學效率(Fv/F0)是指PSⅡ潛在光化學量子產量。如表2 所列可知,MWCNTs 噴施處理后葡萄葉片的Fv/Fm和Fv/F0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M2提升幅度較大,在第7d、14d和21d相比CK,其Fv/Fm分別提升5.15%、3.88%和1.19%;Fv/F0分別提升29.01%、14.48%和7.53%。
表2 MWCNTs對葡萄葉片葉綠素熒光的影響Table 2 Effects of MWCNTs on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of grape leaves
ΦPSⅡ是指光化學能量轉換的有效量子產量。M1、M2和M3較CK在第7d分別增加1.04%、4.01%和2.35%,第14d分別增加2.80%、6.90%和3.17%,在第21d 分別增加2.23%、2.57%和1.74%。M2 在各時期均顯著高于CK。
MWCNTs 作為植物種子萌發(fā)和生長促進劑、農藥載體、抗菌劑等被廣泛應用于農業(yè)生產中[11]。李應軍等研究表明中低濃度(0.1~10mg·L-1)MWCNTs能夠促進光合色素合成,刺激銅綠微囊藻的生長,而高濃度的MWCNTs 嚴重抑制葉綠素a 含量,對藍藻生長產生抑制[12]。劉玲等將水稻幼苗培養(yǎng)于含有羥基化的MWCNTs 培養(yǎng)液中發(fā)現(xiàn)低濃度的羥基化MWCNTs與混合鹽能夠提高水稻幼苗葉綠素a和類胡蘿卜素的含量[13]。本試驗結果顯示,MWCNTs 各處理SPAD值都高于CK,說明噴施MWCNTs有利于提高葡萄葉片中葉綠素含量,其中M2顯著高于CK,與前人研究結果一致。
光合作用在植物生命活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是植物吸收能量的重要途徑和賴以生存的基礎。研究表明,低濃度的納米顆粒能夠加速植物的生理過程,低濃度的TiO2納米顆??梢酝ㄟ^促進光合作用來促進菠菜植株的生長。王雪嬌等研究表明直徑20~30nm,長度10~30μm 的MWCNTs 能夠促進蘆薈和蜈蚣草的光合作用,且隨處理時間的增加促進效果越顯著[8]。也有研究顯示,隨MWCNTs 濃度的增加水稻幼苗Pn、Tr和Gs值呈降低趨勢[14]。本研究中,噴施不同濃度的MWCNTs可提高葡萄植株的光合速率,且隨MWCNTs 濃度的增加葡萄植株Pn、Gs 呈先增大后減小的趨勢,說明噴施適宜濃度的MWCNTs 有利于葡萄進行光合作用。不同學者的研究得出不同結論可能是因為所研究作物不同以及施用MWCNTs種類、直徑、長度不同等原因。
葉綠素熒光參數(shù)可實時反映光合結構狀態(tài),而PSII光化學活性的變化可以積極反映環(huán)境因素對植物體光合作用內在過程造成的影響[15]。Sai Nao W Q等在不同種類的MWCNTs 對水稻幼苗生理學效應研究中得出,直徑<8nm 的MWCNTs 抑制水稻幼苗的生長及葉片PSII 光化學活性和葉綠素含量,而直徑>50nm 的MWCNTs 則起到促進作用,MWCNTs對作物生長利弊與其外徑密切相關[16]。本研究得出,MWCNTs 噴施處理后,葡萄葉片 Fv/Fm、Fv/F0及ΦPSⅡ均有所提升,提升效果依次為M2>M1>M3,而M3 的F0高于CK,可能是因為較高濃度的MWCNTs對葡萄葉片具有毒害作用,具體原因有待進一步研究。
本研究結果表明,不同濃度的MWCNTs均會不同程度地提高葡萄葉片 SPAD 值,包括 Pn、Gs、Ci 和Tr 在內的光合參數(shù),以及包括 Fv/F0、Fv/Fm和 ΦPSⅡ在內的熒光參數(shù),其中以8mg·L-1的MWCNTs 效果最為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