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忠云
中鐵上海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 200000
現(xiàn)階段,在我國建筑行業(yè)發(fā)展中,信息化、智能化已經(jīng)成為發(fā)展的主要方向,也是當前建筑企業(yè)創(chuàng)新能力、競爭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徑。所以,在建筑工程中,如何將BIM技術的應用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出來,推動我國建筑行業(yè)高質高效發(fā)展,是當前建筑企業(yè)面臨的主要問題。
以某大型綜合體工程項目為例,工程包含辦公樓、公寓、商業(yè)及地下室等建筑,其中辦公樓2棟、公寓2棟,地下室共四層,集合了商業(yè)、辦公及公寓為一體。工程建筑總面積為36.9萬m2,地下建筑面積11.7萬m2。1號公寓樓高度106m,2號公寓樓高度136m。建筑基礎采用樁筏基礎,平均深度19.9m,最深處24.9m,屬于超深基坑,開挖難度較大;地下結構施工采用半逆作法。工程特點如下:地下2、3層采用逆作法施工,通過結構兼具水平支撐作用,施工中對技術要求比較高;工程體量較大,施工中各專業(yè)穿插施工,工期較緊,管理難度大;地下室機電設備密集,安裝難度較大。
城市綜合體工程智能建造中,整個項目實施全過程中均需貫穿BIM技術的應用。從BIM技術的實際應用來看,同一項目中BIM應用主要涉及三個方面:不同項目參與方、不同項目階段、不同應用層次,而每個方面在項目實施中并非處于獨立的狀態(tài),三者之間是相互影響的,因此在信息方便具有共享與交互的特點。為確保BIM技術在大型城市綜合體工程智能建造中順利的實施,就需要對BIM實施的流程進行明確,如圖1所示。
圖1 BIM應用工作流程圖
(1)BIM應用準備。BIM技術在設計應用中,需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在施工管理方面需組建完善的管理架構,管理體系中需要對工作流程進行明確,對不同人員的責任及分工進行明確,在軟硬件設施方面配備完善。首先,在組織架構方面。根據(jù)實際工程特點及需求,組建BIM技術小組,分貝設置組長、組員,組長與副組長通常分別由項目總工程師、項目總工擔任,公司BIM專家擔任顧問。其次,工作流程。在BIM應用實施前,對項目參建各方進行組織,參與專題會討論,對BIM在項目中應用的具體流程進行確定,使項目參加各方都能明確自身的職責,以便在BIM實施過程中都能發(fā)揮自身的作用。最后,軟硬件配置。在BIM建模及應用過程中,用到的軟硬件設施主要由3D MAX、Revit、AE、Navisworks、MagiCAD、廣聯(lián)達BIM 5D等軟件。
(2)超深基坑土方開挖施工方案優(yōu)化。在進行超深基坑開挖時,為保證開挖施工的準確、順利實施,開挖前采用BIM虛擬技術,對開挖各個階段的實際工況進行模擬,對不同模擬方案進行對比,選擇最佳的出土路徑,在此基礎上對機械設備、人員的配置進行優(yōu)化。通過模擬分析,對基坑開挖過程中存在的風險點、危險源等進行識別與發(fā)現(xiàn),提前制定防護與應對的措施;對基坑開挖后的成品做好保護措施,將此作為整個基坑開挖施工中需重點把控的要點。最終,借助BIM虛擬技術,對超深基坑土方開挖方案進行優(yōu)化與確定。
(3)碰撞檢查。BIM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碰撞檢查是主要的應用階段,是借助BIM系列軟件,對工程中的機電、土建、幕墻等專業(yè)進行建模,模型建立完成后,進行合模,即對不同專業(yè)的模型進行集成。然后,借助BIM軟件中的碰撞檢查功能進行檢測,并出具檢查報告。再通過對報告中呈現(xiàn)出的碰撞點進行科學分析,對報告中合理的碰撞點進行排除,如填充墻砌體與電纜橋架的碰撞。組織參建各方對碰撞點進行討論,并提出修改建議,對建議的可行性提交設計院進行審核。設計院出具變更文件,對存在的碰撞點進行解決,之后才能開始施工,以便減少不必要的浪費,避免對工期產(chǎn)生影響。
(4)機電管線綜合布置。對機電管線進行布置時,首先要遵循的原則是保證機電系統(tǒng)基本使用需求及功能的實現(xiàn),結合吊頂高度,對合模進行深化設計。管線綜合布置中,對重點部位管線的密集程度要重點關注,如地下室、走道、管井等部位,需遵循“小管避讓大管、水管避讓風管、有壓避讓無壓、電纜位于水管上方”的原則進行布設,達到管線布設錯落有序、多而不亂、走向合理、層次分明、安裝美觀的目的。
(5)凈高分析。本工程在商業(yè)建筑方面,定位比較高端,由于商業(yè)建筑在投入使用后,計劃引入多個國際高端品牌,而國際品牌在入駐時,對樓層的凈高都有嚴格的要求,一旦樓層凈高達不到品牌在合同中約定的高度要求,則業(yè)主會面臨索賠的風險。為了規(guī)避此類風險的發(fā)生,就需要借助BIM軟件中的凈高檢查功能,結合機電管線布置城固,對各區(qū)域凈高分布圖提前進行繪制,為建設單位在招商過程中提供可靠依據(jù)。對于部分區(qū)域無法滿足品牌對凈高的要求時,則需進行二次深化設計,提升凈高。如圖2所示為機電管線布設中,部分管線高程低于標高控制線,通過二次深化設計后,凈高滿足實際需求。
圖2 二次深化設計
(6)砌體結構排磚深化設計。由于該工程的體量非常大,所以工程實施中涉及大量的砌體結構工程,如果在砌體結構排磚圖繪制中,采用傳統(tǒng)AutoCAD軟件繪制,則工作量非常大,在繁重的繪圖計算過程中也容易出錯。而BIM技術的應用,在砌體結構排磚圖繪制中,借助BIM 5D軟件中砌體結構排磚功能,按照設計總說明及相關要求,在BIM逆行基礎上,在軟件中輸入相關數(shù)據(jù),系統(tǒng)能夠自動向每面墻的拍磚圖繪制出來,并對砌體的需求量自動進行統(tǒng)計,同時對相關AutoCAD文件也能同步導出。從BIM軟件中該智能建造功能的實際應用效果來看,使砌體結構排磚設計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不僅節(jié)約了人力、物力,同時工作質量也得到提升。
(7)幕墻深化設計。在進行幕墻模型創(chuàng)建中,采用Revit軟件,該軟件的優(yōu)勢在于對幕墻里面模型創(chuàng)建過程中,同時幕墻的大樣、平面也同時做好,可直接調用節(jié)點,實現(xiàn)了幕墻設計的可視化,設計效率大幅提升。
(8)可視化技術交底。對于大型城市綜合體工程而言,施工中包含諸多重點及節(jié)點工程,如高大支模施工、爬模施工等,在技術交底過程中,可借助傳統(tǒng)圖紙配合BIM軟件生成的三維圖進行展示,這樣技術人員與施工人員在進行技術交底工作中,能夠直觀的通過圖紙、模型的觀察來完成技術交底工作,交底工作更加具體、形象,減少了以往單純依靠設計圖紙時容易產(chǎn)生歧義的問題的發(fā)生。
(9)實測實量二維碼。在對BIM應用的特點充分利用的基礎上,結合施工現(xiàn)場數(shù)據(jù)采集,在現(xiàn)場實測實量過程中生成二維碼,提升了實測實量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將二維碼張貼在墻、柱上,現(xiàn)場工程師只需要用手機掃滿,實測實量詳細數(shù)據(jù)就會顯示在手機上,包含構件3D示意圖、構件垂直度、構件截面尺寸、軸線位置、平整度、回彈強度值、混凝土強度等級、檢測人、責任人、班組長及檢測結果等,顯示出的文件可直接保存在手機中,方便工程師隨時查看。同時,數(shù)據(jù)還能同步到BIM 5D軟件云端,提升了信息、數(shù)據(jù)的電子化水平。
通過對BIM技術在大型綜合體工程智能建造中的實際應用情況進行分析,較傳統(tǒng)施工建造相比,BIM技術的應用保證了工程質量的提升、減少了返工情況的發(fā)生、節(jié)約了材料、提高了施工安全性,實現(xiàn)了建筑工程智能化建造與綠色施工的目標。同時,BIM技術在實際應用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指令執(zhí)行不徹底、模型準確性核準困難等,還需將此作為BIM技術在大型綜合體工程智能建造研究中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