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哲 楊敬研
吉林醫(yī)藥學院 吉林 吉林 132013
隨著各國經濟、政治、軍事摩擦時有發(fā)生,我國無論在經濟上還是在軍事上都面臨著較大的壓力,這就要求我們要不斷增強國家自身經濟與軍事能力,應對各種不確定因素。而近年來,國內適齡參軍人數(shù)在不斷減少,大學生入伍的數(shù)量更達不到征兵的需求。這就對我們國防后備建設、后備力量培養(yǎng)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強大學生國防教育是至關重要的。
高校為了更好向大學生開展國防教育,將軍事理論課作為一門必修課程,通過軍事理論課能夠促進大學生掌握一定的軍事理論知識,同時能夠增強大學生的國防意識、國家安全意識,培養(yǎng)其愛國主義精神,提高其政治素養(yǎng)。
(1)教材內容方面。目前高校軍事理論課教材均是以《大綱》為依據(jù)的。但是教學內容章與章之間內容相關性小,不系統(tǒng)、不連貫。對所有學生部分文理科一律相同,沒有針對性,學生也沒有選擇性。個別章節(jié)和思政內容是重復的。
(2)師資力量方面。較多的高校的軍事理論課程不得不由輔導員和思政理論課教師來承擔教學任務。這些教師沒有從軍入伍的經驗,軍事專業(yè)知識也相對匱乏,甚至有的教師不開展軍事理論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習或學習其他科目,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同時教師更多的采用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不能夠很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水平。
(3)課程地位方面。軍事理論課程在各高校存在均存在邊緣化的現(xiàn)象。存在依托外部團體進行階段性授課,沒有正規(guī)的教研,同時課程安排上以晚上或者周末居多,且為大班課,授課效果較差。
(4)學生方面。多數(shù)學生認為軍事理論課對他們未來的就業(yè)發(fā)展沒有多大用途,只要完成軍事理論課程學習,能夠拿到學分即可,并不需要耗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即可,這種觀念
(5)考核評價方面。大部分高校軍事理論課程均采用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以書面卷子以及小論文等作為學生最后成績的依據(jù),這種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對于這門特殊的課程效果較差。不能夠真正提高學生學習該門課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教材方面。由于《大綱》中部分內容與思政課部分內容重復,可適當進行修改。各高??筛鶕?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將教學內容重新設計后,對學生進行授課。先完成第一部分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的教育,然后再根據(jù)本校專職教師的數(shù)量、學生的專業(yè)和興趣等特點進行第二部分具有本校特色的軍事理論授課。
同時除了完成課本上教材方面的改革,還可以將教學更好的融入實踐教學,比如增加基地教學在實踐教學中的比例,一方面有利于通過紅色基地的文化氛圍感染學生,對中國國防事業(yè)的發(fā)展有進一步的深入了解;另一方面,基地教學能夠把學生從相對呆板的課堂中拉出來,使他們能夠將第一課堂所吸收到的知識自覺地貫穿融入進第二課堂的教學環(huán)境,從而達到在情景中學,在學習中感受的雙向互動效果,從而增加學習的實效性,切實地提高學習的效果。
(2)師資方面。軍事理論教師應該具備合格的政治思想素質,厚博的軍事素質,先進的科技素質和出色的教學水平??梢钥紤]從從增強教師隊伍的學術化水平和科學研究能力的培養(yǎng)入手。一方面,可以做到積極的“走出去”,鼓勵年輕教師多參加各式各類的培訓,提高自己的業(yè)務知識和業(yè)務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做到開放的“引進來”,通過招收高學歷的專業(yè)人才補充進入現(xiàn)有的教師隊伍,從架構上提升該門課程教師隊伍的學術化水平和科學研究能力。
(3)學生方面。軍事理論課教師應充分發(fā)揮課程優(yōu)勢,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發(fā)表自己的軍事觀點,對當前熱門軍事事件進行討論,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除此之外,支持對軍事感興趣的學生成立軍事社團,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利用各類線上平臺,開展軍事理論知識普及宣傳、發(fā)表對軍事知識的見解、分享對軍事事件的看法,讓學生成為軍事知識的建構者,從而影響更多學生參與軍事理論課的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教學資源方面。新時代盡可能增加信息化教學的投入上,要求高校必須重視。因為在大數(shù)據(jù)時代,學生很多的信息獲取都是來源于網絡,如果教師不去主動占領這一高地,那么學生就有可能從非正常渠道接收到不正確的教育信息。因此在軍事理論課程信息化教學設備的投入中,高校應該加以重視。
(5)考核評價方方面??梢圆捎枚嘣己朔绞?將過程考核、學生自評、課堂表現(xiàn)等評價均納入到學生的考核和評價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6)新時代教學方面。采用新時代教學資源、教學方法以及理念,可以利用網絡教學和課堂翻轉教學模式實現(xiàn)教學內容改革軍事理論課教學內容改革,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高素質的國防后備人才。同時根據(jù)時代特點,進一步挖掘更多的教學資源提高教學效果。
高校軍事理論課程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實一個系統(tǒng)的工程,要經過高校、軍事理論教師、學生等共同的努力,因此,要在不斷的軍事理論課程實踐中不斷總結,結合時代特點,逐步完善和提高軍事理論課程教學質量,激發(fā)大學生的愛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