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躍國
[內容提要]中國共產黨不是一種簡單的政黨類型。黨的歷史身份的本質規(guī)定是人民代表與領導工具。認清黨的歷史身份,自覺進行身份建構與身份強化,必須堅持代表觀與工具論的合一。代表觀強調黨和人民在主體身份上的歷史統(tǒng)一性和根本利益上的內在一致性,黨的代表選擇是基于理論清醒和主體自覺,黨代表人民是要充當領導工具,自覺擔負領導人民實現(xiàn)共產主義美好前景的歷史使命。代表觀不是要詮釋什么先驗意識的神秘感,而是要呈現(xiàn)作為歷史的“先知先覺”、人民的先進分子而自我超越的神圣感。工具論是代表觀的必然延伸,強調黨的價值功能和正當性。要堅持代表觀,必須保持高度的理論自覺和歷史自覺,牢牢占據(jù)共產主義真理和道義的制高點,完成偉大復興,追求世界大同。要強化工具論,必須尊重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和實踐邏輯,堅定推進偉大斗爭和自我革命。
中國共產黨是因使命而誕生的政黨,其歷史身份建基于歷史使命之上??疾熘袊伯a黨成立以來100 周年的歷史進程,可以清晰地判斷和驗證中國共產黨以高遠歷史使命為己任并且自覺擔當歷史使命的鮮明特點。黨的一大通過的黨的綱領是“‘以無產階級革命軍隊推翻資產階級’,‘采用無產階級專政,以達到階級斗爭的目的——消滅階級’,‘廢除資本私有制’……這表明,中國共產黨從建黨一開始就旗幟鮮明地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規(guī)定為自己的奮斗目標,并且堅持用革命的手段來實現(xiàn)這個目標”。①之后歷經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直到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②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以實現(xiàn)自身民族、國家的解放或發(fā)展為自覺使命,以推進世界大同、實現(xiàn)共產主義、實現(xiàn)每一個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為最終使命”,③并且付諸實踐,不懈奮斗。毫無疑問,正是對歷史使命的清醒認知與自覺擔當,鑄就了中國共產黨在中華民族發(fā)展史和人類社會發(fā)展史上的歷史地位與偉大形象,從而為破解黨的“歷史身份之謎”提供了經驗事實,也奠定了科學建構黨的歷史身份的實踐基礎。因此,就有不少人提出,要“明確馬克思主義使命型政黨這一概念”,“使中國共產黨作為一種政黨類型的特征更為凸顯”。④也有人意識到有意渲染“革命黨”與“執(zhí)政黨”的非兼容性,進而片面鼓吹“政黨轉型論”的嚴重危害,提出“革命黨”與“執(zhí)政黨”是中國共產黨的“一體兩面”。⑤還有人從中國共產黨和新中國政治文明實踐的特殊性出發(fā),認為“只有‘領導黨’的界定,才是準確的”。⑥
在表征意義上,明確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使命型政黨,包括對所謂“革命黨”“執(zhí)政黨”乃至“領導黨”概念的界定及辨析,對于全面立體地認識中國共產黨這個百年大黨、世界上最大的政黨是必要的,對黨塑造形象、教育黨員也有積極作用。但是,沿著劃分政黨類型的邏輯理路,并不能真正揭示中國共產黨的本質,也就是解決不了“我是誰”的身份問題。相反,這種明顯借用西方“政黨政治”話語體系的概念分類,容易陷入西方政治話語體系的漩渦,在國際上很難擺脫根深蒂固的政黨觀,講不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在國內也不符合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政治邏輯,不利于人民群眾對黨的身份認同。首先,從本質上說,對政黨進行類型劃分是西方“政黨政治”的思維邏輯,不論以什么標準、從什么角度劃分政黨類型,都是“以‘在野黨’的存在和‘政黨輪替’為預設前提的”⑦,“‘執(zhí)政黨’與‘在野黨’相對應”⑧,而中國共產黨一貫主張和不懈追求的政治發(fā)展道路,是“以人民當家作主為本質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⑨,也有學者稱為“人民政治”⑩?!叭嗣癞敿易髦魇巧鐣髁x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11國家是人民的,政權是人民的,中國共產黨本質上是人民的代表,這與國外以“三權分立”“多黨制”為基本特征的“政黨政治”存在本質區(qū)別,不具備邏輯類推的前提條件,因而不能把中國共產黨簡單作為“政黨”進行類型劃分。第二,從思想方法上看,即便對中國共產黨進行歸類,也要先弄清其身份,把握其本質,而不能拋開本體,僅僅從表現(xiàn)特點和外部形象上進行劃分。特點和形象構成了黨存在的“現(xiàn)象”或者說“事實”,但是現(xiàn)象和事實還不是本質和規(guī)律。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夠清醒認識歷史規(guī)律、自覺擔負歷史使命?這是由黨的身份決定的,是黨的本質的要求。在這個問題上,要特別防止偏離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倒退回“存在先于本質”,12“對存在的領會本身就是此在的存在的規(guī)定”13等思想泥潭。第三,從名實關系上分析,中國共產黨作為黨“名”,表面上看確實是一個“政黨”,但追根溯源,它早已超越西方語境下任何政黨理論的內涵以及政黨政治的實踐?!霸醋晕鞣降慕浀湔h理論通常把政黨視為連接國家與社會的工具”14,政黨的功能體現(xiàn)為國家與社會之間的中介。而中國共產黨和新中國的政治發(fā)展道路,在理論上不存在“中介”,在實際上不需要“中介”。從理論上說,“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15從實際運作看,“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支持和保證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16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共產黨當然發(fā)揮著領導核心作用,但是這種領導是“把尊重民意、匯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貫穿黨治國理政全部工作之中”17,“堅持黨的領導,歸根到底是為了實現(xiàn)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權利和根本利益”18,并沒有改變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的根本屬性。很顯然,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與“中介”無涉,而是典型的“國身通一之旨”19,這正構成了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獨特的表現(xiàn)形式和實現(xiàn)方式。由此,中國共產黨與世界上、歷史上其他政黨雖同名為“黨”,但是循名責實,名同而實異,不可不明辨。
綜上所述,盡管黨的組織形態(tài)和表現(xiàn)特點有力支撐著黨的歷史存在,堅定彰顯著黨“執(zhí)政”的現(xiàn)實合法性,但是對黨的歷史身份的認識和界定,還不能停留在政黨類型這類問題的考察和辨析上。必須進一步探究黨的本質,在本體意義上建構起黨“永遠在路上”的歷史身份。這不僅攸關黨的生死存亡,也關系著中國人民的命運和社會主義的前途。
馬克思、恩格斯運用社會基本矛盾推動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對未來社會發(fā)展作出了科學預見,提出了“兩個必然”的人類社會發(fā)展趨勢,這就是“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20“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lián)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1馬克思主義描繪的這種理想愿景,反映了人類社會的共同發(fā)展需求和美好生活追求,堅定站在了人類自由解放的道義制高點?!榜R克思主義博大精深,歸根到底就是一句話,為人類求解放”22。正是這種道義情懷,使其具有無與倫比的吸引力和經久不衰的感召力。馬克思沒有乞靈于上帝、人性、絕對精神等虛無縹緲的力量,沒有停留在空想社會主義者悲天憫人而又不知所措的困境中,也沒有重復中國傳統(tǒng)上帶有復古情調的“大同”不再的喟嘆,而是“滿腔熱情、堅韌不拔和卓有成效地進行斗爭”23,在參加現(xiàn)代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yè)中創(chuàng)建和形成了唯物史觀,“以科學的理論為最終建立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會指明了方向”。24“自由是人民爭來的,不是什么人恩賜的?!?5馬克思主義并沒有什么神秘性可言,它從未裝神弄鬼,也不強加于人,而是立足歷史規(guī)律和現(xiàn)實斗爭,指明了人間正道。“人一旦真正認識到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真諦,將會自覺地擔負起改造現(xiàn)實的使命,以革命的實踐力量,在順應歷史大勢中,以積極創(chuàng)造的主體自覺推進歷史與人類理想愿景的歸一,主體信仰也就油然而生?!?6在這個意義上說,馬克思主義信仰絕不會局限于共產黨人,實現(xiàn)共產主義也不只是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它是無產階級和全人類共同的事業(yè)和使命。
因此,從理論上說,任何人只要認清并相信馬克思主義真理,都會選擇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自覺擔負起推動人類進步事業(yè)的偉大使命。不管他們原本身份如何,他們的思想感情也一定會轉移到工人階級和勞動群眾上來,自覺成為人民的一分子。這是我們認識黨的身份的一個基本前提。從歷史事實看,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絕不是偶然的。論其社會背景,它是中國近代社會發(fā)展和革命發(fā)展的客觀要求;在實踐邏輯上,它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而在根本前提上,它顯然是自覺選擇馬克思主義的結果,“沒有馬克思主義信仰、共產主義理想,就沒有中國共產黨”。27正因為信仰馬克思主義,洞悉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和歷史前進方向,成為已經“覺悟”了的人,共產黨人必定自覺地站在歷史前端,是社會的先進分子和先導力量。正如《共產黨宣言》公開宣稱的,“在實踐方面,共產黨人是各國工人政黨中最堅決的、始終起推動作用的部分;在理論方面,他們勝過其余無產階級群眾的地方在于他們了解無產階級運動的條件、進程和一般結果”。28作為直接生成于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共產黨,從一開始就是當時中國最先進分子的集合,“它所接受的,是沒有被修正主義閹割的馬克思主義的完整的科學世界觀和社會革命論”29。惟其如此,中國共產黨才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定位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30?!吧鲜柯劦溃诙兄??!?1這是先進分子的自我覺悟,也是作為先進分子的本質要求。
歷史唯物主義強調,“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眾自己創(chuàng)造自己的歷史,是歷史活動的主體”32?!叭绾握J識人民群眾在歷史上的作用,是社會歷史觀的重大問題。同歷史唯心主義英雄史觀相對立,歷史唯物主義群眾史觀第一次徹底解決了這個重大問題,提出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3按照唯物史觀的理論邏輯,黨的身份定位只能是在人民主體地位的基礎上進行,而不能脫離或者超越這個基本坐標系?!拔覀兊狞h從它一開始,就是一個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為基礎的黨”34,黨的身份定位不能偏離甚至背離唯物史觀,否則就是自相矛盾。因此,盡管黨自我定位高遠,但這不是自命不凡,不是充當什么“救世主”,不能外在于人民本位,而要以人民主體地位為前提,正確審視自己的歷史位置。如果忽視甚至漠視這一點,過分突出“是其所是”35和自我高位,就很容易偏離歷史唯物主義群眾史觀,而蹈入變相的英雄史觀。個人英雄主義、本位主義、機會主義非但一事無成,還會使黨遭受嚴重損失、遭遇重大挫折乃至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這些教訓早已為黨成立以來的歷史事實所充分證明。毛澤東曾經痛心地指出:“我們黨吃所謂‘欽差大臣’的虧,是不可勝數(shù)的?!?6“蘇維埃運動后期的‘左’的政策使軍隊損失十分之九,蘇區(qū)損失不止十分之九,所剩只有陜北蘇區(qū)”。37“我們的黨,在北伐戰(zhàn)爭時期,不超過六萬黨員,后來大部分被當時的敵人打散了;在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不超過三十萬黨員,后來大部分也被當時的敵人打散了?!?8這些或“左”或右的政策以及頻繁出現(xiàn)的“欽差大臣”現(xiàn)象,表面上看是“沒有經過周密調查”,“不能將理論和實際相聯(lián)系”,實際上就是自命不凡和自以為是,思想根源上就是不相信人民主體地位。為此,毛澤東一再告誡全黨:“必須明白: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這一點,就不能得到起碼的知識?!?9也因此,習近平一再強調,“歷史反復證明,人民群眾是歷史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主體力量”,“人民是決定我們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如果自詡高明、脫離了人民,或者凌駕于人民之上,就必將被人民所拋棄”。40對于黨的歷史身份的理解,這又是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
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馬克思曾指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xiàn)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1遵循這樣的邏輯理路,對于歷史主體身份的本質,也應該在社會關系中去認識和把握,而不能是主體的主觀塑造,更不是隨心所欲地自主建構?!吧a力要在一定的生產關系中表現(xiàn)出來,政治力量要在一定的政治關系中表現(xiàn)出來,精神力量要在一定的精神關系中表現(xiàn)出來?!?2在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共產黨當然是現(xiàn)實政治力量,是“實體存在”,但在黨的歷史身份也就是本質上,決不能從固有的抽象物出發(fā)去界定,只能在“關系性存在”中來認識和把握。
從起源上說,黨來自人民,黨同人民的關系是它一切社會關系中最具本質意義的關系。因此,弄清楚黨同人民關系的本質,才能真正認清黨的本質,明確黨的歷史身份。在黨的本質和身份問題上,首先還不是比較它與其他政黨在形式和特點上的異同,而必須在其現(xiàn)實性上深入考察它同人民的關系的內在規(guī)定性。而無論是從理論邏輯、實踐邏輯還是歷史邏輯去分析,這種內在規(guī)定性都指向兩個方面:一是代表觀,二是工具論。
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首次比較明確地提出“代表觀”的是毛澤東。1943 年8 月,他在中央黨校第二部開學典禮上的講話中駁斥蔣介石《中國之命運》,指出國民黨不要老百姓起來,他們講“愛民”,是為了從老百姓身上榨取東西,“我們不同,我們自己就是人民的一部分,我們的黨是人民的代表”43。在《論聯(lián)合政府》中,他再次強調“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的最忠實的代言人”,并進一步指出:“誰要是不尊重中國共產黨,誰就是在實際上不尊重最廣大的中國人民,誰就一定要失敗。”44即使僅僅從字面上理解,也能清晰地判斷出這段論述的兩個確定性意思:第一,黨和人民是一體同構的,黨是人民的一部分;第二,黨是人民的代表,黨的言行是人民言行最忠實的反映。這就表明,認識和理解黨的身份,首先必須堅持代表觀,這是大本大源的問題。當然,這個“代表”不能與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樣本”等同,但是樣本一定要從總體中選取,必須是總體的一部分。對于代表觀,黨在理論上一直是十分清醒的,在實踐上也始終遵循代表觀來塑造自己的身份,現(xiàn)行黨章明確把“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寫入了總綱。中國共產黨首先是中國人民的代表。它不可能是外在于人民的獨立力量,更不能是站在人民之上的異體力量,也不可能是上天恩賜給人民的神秘力量,它只能從人民中產生。之所以成為“代表”,是因為它的“樣本統(tǒng)計值”要遠高于“總體參數(shù)”,是人民中的先進分子。這種代表身份不是通過選舉或者委托獲得的,而是后天“自我覺悟”成就的,是人民中掌握了馬克思主義,具有共產主義覺悟的那部分。
對照唯物史觀的理論邏輯和中國共產黨的實踐性規(guī)定,代表觀的內涵至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去歸納:其一,在黨的“代表”與人民“被代表”的關系上,強調兩者在主體身份上的歷史統(tǒng)一性和根本利益上的內在一致性。從理論淵源上看,“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shù)人的”,共產黨人“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45在中國的具體條件下,“共產黨是為民族、為人民謀利益的政黨,它本身決無私利可圖”,“不是一個只圖私利的小宗派、小團體”,46原因就在于,“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是因利益而結成的政黨,而是以共同理想信念而組織起來的政黨?!?7其二,黨的“代表”選擇是基于理論清醒和主體自覺,它的初心“不僅來自于對人民的樸素感情、對真理的執(zhí)著追求,更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之上”48,主動代表歷史前進方向和人間正道。因此,它在黨內強調思想建黨、理論強黨,突出思想教育和理論武裝;對“被代表”的人民群眾注重教育引導和宣傳發(fā)動,強調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而不是局限于調和現(xiàn)實利益,遷就人民群眾落后的一面。這與西方世界理解的“選舉”邏輯、“選任”身份,斤斤計較于任期目標和短期表現(xiàn),在思想自性和理論本性上不啻天壤之別。其三,黨代表人民不是要向“上天”請命,而是要為人民“立命”。代表觀不是要詮釋什么先驗意識的神秘感,而是要呈現(xiàn)作為歷史的“先知先覺”、人民的先進分子而自我超越的神圣感。中國共產黨既要抬頭遠望人類未來,充當人民的向導和領路人,又要低頭負重前行,承擔起改造現(xiàn)實世界的歷史使命。按照共產主義創(chuàng)始人的公開宣言,共產黨人通過革命使無產階級成為統(tǒng)治階級,是要以統(tǒng)治階級的資格消滅舊的生產關系,消滅階級對立的存在條件,在這個運動過程中,它只能是帶領人民實現(xiàn)理想目標的工具,而不是把無產階級的政治統(tǒng)治作為目的。它的價值體現(xiàn)為“始終代表整個運動的利益”,它的所作所為相對于理想愿景是工具性的,工具論是代表觀的必然延伸。
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也是毛澤東首先明確提出并深刻闡述了“工具論”。他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的選舉方針》的講話中,系統(tǒng)地討論了工具論,鮮明指出:“我們是馬克思主義者,我們相信工具論。”“黨是階級斗爭的工具,政府也是工具,黨的中央委員會、黨的領導機關,也是黨的工具,都是階級斗爭的工具。我們黨是階級的領袖,中央是全黨的領袖,我們都當作工具來看?!薄斑^去我們有許多同志不了解這個問題,認為自己是英雄,出來是干革命的,很有一番自豪。有一番自豪是對的,但應該是作為工具的一番自豪。”“被選的人,如果自以為了不得,不是自覺地作工具,而以為‘我是何等人物’!那就錯了?!薄拔覀凕h要使人民勝利,就要當工具,自覺地當工具?!?9他特別強調,“這是唯物主義的歷史觀”。這番論述意圖十分清楚,就是在承認代表觀的基礎上,強調黨作為“工具”的身份實質,單從“工具”一詞出現(xiàn)的頻次就一目了然?;仡欬h的歷史,工具論在黨的歷代領導集體中是有強烈共識的。鄧小平在黨的八大上作關于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專門用一個部分闡述黨的工作中的群眾路線問題,指出群眾路線具有極深刻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意義:“同資產階級的政黨相反,工人階級的政黨不是把人民群眾當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覺地認定自己是人民群眾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為完成特定的歷史任務的一種工具。”他還進一步指出:“確認這個關于黨的觀念,就是確認黨沒有超乎人民群眾之上的權力,就是確認黨沒有向人民群眾實行恩賜、包辦、強迫命令的權力,就是確認黨沒有在人民群眾頭上稱王稱霸的權力。”50無疑地,這里提出的關于黨的“觀念”,是對黨的本質和黨的身份的正確反映。
統(tǒng)合代表觀與工具論,黨就是人民代表與領導工具的統(tǒng)一體。人民代表是黨的本體身份,領導工具是黨的價值體現(xiàn),如此即體為用、體用合一,構成了黨在社會主義歷史階段完整的、鮮明的、獨特的身份。從更長遠的歷史發(fā)展來說,“當階級差別在發(fā)展進程中已經消失而全部生產集中在聯(lián)合起來的個人的手里的時候”51,也就是實現(xiàn)共產主義的時候,“就消滅了階級對立的存在條件,消滅了階級本身存在的條件,從而消滅了它自己這個階級的統(tǒng)治”52。“凡是歷史上發(fā)生的東西,都要在歷史上消滅。因此,共產黨總有一天要消滅”53。這是“向死而生”的偉大情懷,也是參透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的理論清醒。道理很簡單,共產主義的最終目標實現(xiàn)了,作為實現(xiàn)偉大目標的領導工具的歷史使命也就完成了,“功成而弗居”54,黨會自覺褪去領導工具的色彩,自然回歸到“自由人的聯(lián)合體”中。當然它并不會失去歷史身份,而是固有身份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得道升天”?!肮λ焐硗恕?5,暗合天地自然之道,這是真正的歷史唯物主義的大徹大悟。在這個意義上說,共產黨就是為共產主義而生的。“我們現(xiàn)在的努力以及將來多少代人的持續(xù)努力,都是朝著最終實現(xiàn)共產主義這個大目標前進的?!薄叭绻麃G失了我們共產黨人的遠大目標,就會迷失方向,變成功利主義、實用主義?!?6因此,界定黨的歷史身份,決不能離開這個根本前提。而只要認清了這個根本前提,就會得出一個必然結論:黨來自人民,它要領導人民實現(xiàn)共產主義,這個“領導”相對于共產主義目標而言就是實現(xiàn)“工具”。至于該不該對黨進行類型描述,怎么樣塑造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形象特點,那還是第二性問題。
唯物史觀的理論邏輯表明,作為一個政治組織,黨的人民代表身份是無可置疑的。但是,構成這個組織的一個個具體的人能否成為合格的“代表成員”,在現(xiàn)實性上是值得高度關注的。對于個體來說,這個代表資格既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不光是黨的集體和黨的組織,每名黨員也必須具有強烈的人民代表的身份意識,必須自覺塑造人民代表身份。這正是唯物主義者強調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主觀世界的精義所在。原因在于,雖然黨與人民同體共存,但在結構層次上又有相對獨立性,人民對黨的身份認同也不是與生俱來的,更不會一成不變。對于黨的生存發(fā)展以及黨領導的事業(yè)發(fā)展來說,人民群眾的身份認同具有決定性意義。“傳播的實踐表明,情感共振、關系認同的力量有時候遠大于事實與邏輯的力量”57,作為特定領域的經驗現(xiàn)象,這個結論不一定能夠簡單類比,但是對認識和理解人民群眾的接受心理具有參考價值。無論如何,身份認同帶來的情感共振、關系認同都有利于鞏固黨的階級基礎,厚植黨的群眾基礎。這是我們提出黨的人民代表身份需要強化和建構的現(xiàn)實理由。
更為根本的是,對于人民代表身份的“自覺”,還不能僅僅滿足于情感共振、關系認同等感性因素,必須保持理論自覺和理性認知?!袄硐胄拍畹拇_立,是一種理性的選擇,而不是一時的沖動,光有樸素的感情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有深厚的理論信仰作支撐,否則一有風吹草動就會發(fā)生動搖?!?8也就是說,要真正弄明白“代表什么”,“怎樣代表”,“必須建立在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對歷史規(guī)律的深刻把握之上”。59“人民”作為一個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國家和各個國家的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內容。”60也就是說,人民的構成是復雜的,范圍是變化的。“拿我國的情況來說,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一切抗日的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都屬于人民的范圍”,“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美帝國主義和它的走狗即官僚資產階級、地主階級以及代表這些階級的國民黨反動派,都是人民的敵人;一切反對這些敵人的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都屬于人民的范圍”,“在建設社會主義的時期,一切贊成、擁護和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都屬于人民的范圍”。61從現(xiàn)實來看,“改革開放以來,在傳統(tǒng)的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之外,出現(xiàn)了大量新的社會階層,他們都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力量”62,也屬于人民的范圍。很明顯,人民內部存在不同的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這些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之間也有矛盾,他們的思想覺悟參差不齊,價值觀多元多樣,利益訴求并不完全一致,甚至在某些條件下還會產生激烈沖突。特別是伴隨著經濟社會高速發(fā)展,“我國社會結構正在發(fā)生深刻變化,互聯(lián)網深刻改變人類交往方式,社會觀念、社會心理、社會行為發(fā)生深刻變化”63,矛盾風險問題之多是前所未有的,要求之高、需求訴求之多也是前所未有的?!澳⑦@種矛盾,抹殺這種不同要求,是虛偽的和錯誤的”。64這就提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不能抹殺、不容回避,應該如何處理?
從理論上說,作為人民內部矛盾,“這種矛盾和這種不同的要求,可以獲得調節(jié)”。65從實踐中看,只要制定實施正確的政策和策略,這種矛盾和這種不同的要求確實可以獲得調節(jié)。但是,調和階級關系、緩和社會矛盾,這是任何政黨、政權、政府的“本能”,可以說不足為奇,無法從根本上回答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相反,如果只是在現(xiàn)行生產關系和社會秩序下修修補補,神往“垂拱而治”,以“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66為能事,或者走向“除了自由民主制和資本主義,人類社會沒有別的進化可能”67,那就桎梏于不同程度的“歷史終結論”之中,黨的代表身份也就可有可無甚至岌岌可危了。因此,我們必須明白,調節(jié)人民群眾的現(xiàn)實利益和滿足當前訴求是重要的,“離開現(xiàn)實工作而空談遠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產黨員”。68同時更應該明白,“共產黨人為工人階級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爭,但是他們在當前的運動中同時代表運動的未來”。69如果沒有理論清醒和歷史自覺,不能把握全體人民的共同理想、共同利益和共同追求,放棄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對人類美好前景的追求,黨就會失去人類道義的制高點,失去與民共在謀大同的歷史感召力,很可能淪落為功利主義、實用主義的“執(zhí)政黨”,甚至“上演霸王別姬的悲劇”70。到那個時候,連歷史主體資格都不復存在了,更談不上人民代表的歷史身份了。
共產主義是人類文明大道,反映了全體人民和全人類的共同追求和最高利益?!爸袊伯a黨之所以叫共產黨,就是因為從成立之日起我們黨就把共產主義確立為遠大理想?!?1黨不僅要為人民群眾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奮斗,更要牢牢占據(jù)共產主義真理和道義的制高點,代表全體人民對美好未來的追求和全人類解放的美好前景。只有保持并不斷強化這種理論自覺和歷史自覺,只有自覺堅持“站在未來性問題討論的思想高度”72基礎上的“代表觀”,才能完整理解黨的身份“是基于歷史和現(xiàn)實且關注和預示未來”73的。同時,歷史唯物主義對未來性的觀照,是建基于歷史性和現(xiàn)實性之上的,否則就變成空想社會主義了。因此,“必須認識到,實現(xiàn)共產主義是一個非常漫長的歷史過程,我們必須立足黨在現(xiàn)階段的奮斗目標,腳踏實地推進我們的事業(yè)”。74在現(xiàn)階段,我們建設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它的基本綱領就是建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也就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斑@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愿,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75因此,在現(xiàn)階段,黨首先要代表這個整體利益和共同期盼,帶領全體中華兒女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中國共產黨不能是狹隘的民族主義者,它必須關懷全人類的前途命運,自覺擔當世界責任。從理論基礎上說,馬克思主義不只關心無產階級自身的解放,它更關心人類社會的美好前景,以解放全人類為己任?!豆伯a黨宣言》公開宣稱:“使無產階級形成為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由無產階級奪取政權”,這只是“共產黨人的最近目的”,它的未來性目的是“消滅舊的生產關系”,消滅“階級對立的存在條件”,“從而消滅了它自己這個階級的統(tǒng)治”。而無產階級的統(tǒng)治將使“各國人民之間的民族分隔和對立”更快地消失,因為“人對人的剝削一消滅,民族對民族的剝削就會隨之消滅”,“民族內部的階級對立一消失,民族之間的敵對關系就會隨之消失”。76馬克思所處的時代是資本席卷一切的時代,“資本的邏輯”主導著社會邏輯,階級矛盾、階級對立異常尖銳,階級斗爭、暴力革命成為時代熱潮;而今天中國共產黨“歷經革命、建設、改革,已經從領導人民奪取全國政權而奮斗的黨,成為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并長期執(zhí)政的黨;已經從受到外部封鎖和實行計劃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成為對外開放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77,所處的歷史方位和歷史條件發(fā)生了根本轉變。因此,《共產黨宣言》提出的“到處都支持一切反對現(xiàn)存的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運動”,“用暴力推翻全部現(xiàn)存的社會制度”等論斷78,在今天的歷史條件下已經不適用了。但是,它所闡述的一般原理是完全正確的,“對資本主義生產跨越國界、不斷開拓世界市場進行了深刻分析,科學預見了物質生產和精神文化生產的世界普遍性趨勢,進而指出共產主義不是一種狹隘的地域的運動,無產階級要獲得徹底解放必須解放全人類,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lián)合起來”79。這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內在邏輯,也就必然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本質要求和精神圖譜。正因如此,中國共產黨不僅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而且要為人類謀和平與發(fā)展,為人類進步事業(yè)而奮斗,反映和代表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80;不僅要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共產主義光明前景內在地統(tǒng)一起來,而且要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基于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斗爭、革命可以說是共產黨人的先天基因。在共產主義創(chuàng)始人那里,“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斗爭是他的生命要素”。81《共產黨宣言》向全世界的公開說明可謂石破天驚:“共產主義革命就是同傳統(tǒng)的所有制關系實行最徹底的決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發(fā)展進程中要同傳統(tǒng)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2再進一步說,馬克思主義選擇的就是一種批判現(xiàn)實的社會革新運動,是一種新的社會建設運動?!豆伯a黨宣言》就是“一部充滿斗爭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的經典著作”,“馬克思主義政黨必須由最徹底最堅定的先進分子組成,共產黨人應該是最不知疲倦、無所畏懼和可靠的先進戰(zhàn)士”。83中國共產黨堅持工具論,這個“工具”就是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工具,而人民群眾也是“從實踐中來選擇他們的領導工具、他們的領導者”。84“領導權不是向人能要來的,更不是強迫就能實現(xiàn)的,而是要在實際利益上、在群眾的政治經驗上,使群眾懂得哪一個黨好,跟哪一個黨走他們才有出路,這樣來實現(xiàn)的?!?5如果喪失了革命意志、斗爭精神,因迷惘遲疑而安于現(xiàn)狀,因無所作為而半途而廢,就失去了對“閱卷人”的說服力和選擇性,作為工具的基礎支撐就會搖搖欲墜。顯而易見,革命、斗爭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內在要求,也可以說是共產黨人的“先驗真理”,因此中國共產黨人就不能忘記“我們是共產黨人,我們是革命者,不要喪失了革命精神”。8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87黨要鍛造成實現(xiàn)偉大復興和世界大同的“利器”,必須保持斗爭精神和革命本色,“保持過去革命戰(zhàn)爭時期的那么一股勁、那么一股革命熱情、那么一種拼命精神”,88主動強化“能動的工具”色彩,同步推動“兩個偉大革命”,在領導新的社會建設運動中充分彰顯作為“工具”存在的價值和正當性。
從歷史事實看,共產黨人堅持斗爭精神是推動社會進步、實現(xiàn)美好理想的邏輯必然,客觀上也可以說是沒有選擇而迫不得已。共產主義創(chuàng)始人堅信:“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薄安还茈A級對立具有什么樣的形式,社會上一部分人對另一部分人的剝削卻是過去各個世紀所共有的事實。”“這些形式,這些意識形式,只有當階級對立完全消失的時候才會完全消失。”89“他們公開宣布:他們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現(xiàn)存的社會制度才能達到?!?0同時,共產主義的宣言和行動,對于形形色色的現(xiàn)存勢力和傳統(tǒng)觀念來說無異于洪水猛獸,共產主義的決絕態(tài)度超過了他們想象力的極限,不惜一切代價撲滅共產主義成為他們合法存在的救命稻草。因此,從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游蕩的那一刻起,“為了對這個幽靈進行神圣的圍剿,舊歐洲的一切勢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國的激進派和德國的警察,都聯(lián)合起來了”。91“馬克思是當代最遭嫉恨和最受污蔑的人”92,他終其一生都被驅逐、誹謗、詛咒。在中國,共產主義運動處于萌芽狀態(tài)時,即被斥為“過激主義”,被視為“洪水猛獸”,遭到中外反動派的聯(lián)合壓迫,一些文人墨客也宣稱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為反對中國人民接受馬克思主義而張目。中國共產黨面臨的極端嚴酷環(huán)境與共產主義在歐洲的遭遇驚人地相似,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以致中國共產黨剛剛成立,就不能不處于秘密狀態(tài),以后更長期受到嚴厲的迫害和血腥的鎮(zhèn)壓”。93時至今日,國內國際仍有種種不懷好意或明或暗的勢力,無視中國發(fā)展進步的鮮明事實和偉大成就,必欲顛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而后快。一個為了人類進步事業(yè)而奮斗的政黨,一個代表人民根本利益和人類美好未來的先進組織,不管是從道義制高點出發(fā)還是應對復雜形勢、敏感環(huán)境、艱巨任務的客觀需要,都必須“繼續(xù)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準備戰(zhàn)勝一切艱難險阻,朝著我們黨確立的偉大目標奮勇前進”。94當然,這個偉大斗爭“不是為了斗爭而斗爭,也不是為了一己私利而斗爭,而是為了實現(xiàn)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知重負重、苦干實干、攻堅克難”,95是為了實現(xiàn)共產主義遠大理想。
從黨自身發(fā)展歷程和發(fā)展規(guī)律看,黨內的理想要求與現(xiàn)實狀況始終存在著巨大張力,推進自我革命是理論邏輯的必然要求,更是歷史邏輯和實踐邏輯的現(xiàn)實觀照。循著理論邏輯分析,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行動”。96但是思想和理論不是先天生成的,不是黑格爾式絕對精神的展示,而是后天通過實踐加以辨別和訓練形成的。對于哪些人夠格成為共產黨人,我們當然不能相信“預定論”,虛構并不存在的所謂神的旨意,認為被上帝預先選定的人就一定能夠蒙恩受義97;也不能相信“良知之在人心,無間于圣愚,天下古今之所同”98,認為一種思想和精神是所有人都天然具備且凝定不動的。接受共產主義、成為共產黨人,都有一個從感性認識、理性思考到自覺追隨的思想發(fā)展過程,都要經過嚴格的思想訓練和實踐養(yǎng)成。因此,按照邏輯推論,只有具備共產主義信仰才能成為共產黨人。而在現(xiàn)實性上分析,人的思想動機隱藏于內心深處,甄別把關難能萬無一失,“有許多黨員,在組織上入了黨,思想上并沒有完全入黨,甚至完全沒有入黨”99的現(xiàn)象在所難免,持續(xù)不斷地進行思想教育和行為規(guī)制是必然的邏輯。更要看到,即便有些人一開始思想上入了黨,但“先進性和純潔性不是隨著時間推移而自然保持下去的,共產黨員的黨性不是隨著黨齡增長和職務提升而自然提高的。初心不會自然保質保鮮”100。道理也很簡單,認識會有反復,思想會生變化。很顯然,對于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先進組織來說,自我革命是個歷史性課題,是“循環(huán)往復以至無窮”而不斷強化的歷史過程?!懊總€黨員都要在思想政治上不斷進行檢視、剖析、反思,不斷去雜質、除病毒、防污染”,這“不是一陣子的事,而是一輩子的事”。101
深入考察黨的歷史,就會發(fā)現(xiàn),自我革命的現(xiàn)實合理性與歷史必然性更為明顯。為了保證黨的先進性,黨的一大就對接受黨員、申請入黨作出規(guī)定,提出要特別謹慎、嚴格審查。盡管如此,黨內從一開始還是夾雜了不堅定分子、變節(jié)分子、異己分子,黨的一大代表中,有的堅持革命到底,有的獻出了生命,“但像陳公博、周佛海這樣的人本來并不是真正的共產主義者,在黨成立后不久就被清除出黨;還有些人中途脫離黨,有的甚至背叛革命”。102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脫黨、變節(jié)、叛變的黨員層出不窮,黨在北伐戰(zhàn)爭時期不超過六萬黨員,土地革命時期不超過三十萬黨員,都被打散了。103值得注意的是,這其中還有相當數(shù)量的高級干部乃至黨的最高領導人。抗日戰(zhàn)爭時期,為了克服困難、戰(zhàn)勝敵人,毛澤東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提出糾正關門主義傾向,“使黨成為一個偉大的群眾性的黨”,確定了“大膽發(fā)展而又不讓一個壞分子侵入”的方針,104“但實際上是混進了許多投機分子和敵人的暗害分子”,105“到1942 年初,全國黨員有80 萬”,“大部分是抗戰(zhàn)以后在民族浪潮高漲時加入革命的”,“共產主義的許多道理不熟悉,階級斗爭是怎么回事不懂得”。106新中國成立前后,盡管毛澤東三令五申防止“糖衣炮彈”的攻擊,要求全黨繼續(xù)保持“兩個務必”,107但新中國成立之初還是出現(xiàn)了諸如劉青山、張子善貪污腐化的案件以及高崗、饒漱石分裂黨的嚴重事件,從1951 年下半年到1954 年春,“經過整黨,有41 萬人被開除出黨或被勸告退黨”108。改革開放以后,“四大考驗”“四種危險”異常尖銳地擺在了全黨面前,特別是腐敗問題滋生蔓延,“區(qū)域性腐敗、系統(tǒng)性腐敗、家族式腐敗、塌方式腐敗等不斷發(fā)生”,“區(qū)域性腐敗和領域性腐敗交織,用人腐敗和用權腐敗共存,體制外和體制內掛鉤,權錢交易、權色交易、權權交易同在,利益關系錯綜復雜、盤根錯節(jié)”,109大批黨員干部倒在了改革開放的路上。此外,從建黨之始就一直存在的宗派主義、山頭主義和主觀主義、官僚主義也始終沒有根絕。歷史事實一再證明:“我們黨作為百年大黨,如何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永葆青春活力,如何永遠得到人民擁護和支持,如何實現(xiàn)長期執(zhí)政,是我們必須回答好、解決好的一個根本性問題?!?10要解決好這個根本問題,只能從根本上去解決,也就是立足于自身進化能力,通過自我革命激發(fā)內生性動力。內因才是決定性因素,我們不能幻想依靠外部監(jiān)督解決主體性自覺問題,如果治標不治本,只會變成迎合“選票”、討好“名聲”的短期機會主義者,直接的后果就是功利主義、實用主義大行其道。“強大的政黨是在自我革命中鍛造出來的”111,這是必然的也是唯一的科學結論。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壯麗輝煌永載史冊。但是,“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著今后能夠永遠成功,過去的輝煌并不意味著未來可以永遠輝煌?!?12人類社會發(fā)展進步不會一帆風順,社會主義道路也不是筆直的,而共產主義的美好前景則需要在社會主義社會充分發(fā)展和高度發(fā)達的基礎上才能實現(xiàn)?!办柟毯桶l(fā)展社會主義制度,還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需要我們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斗,決不能掉以輕心。”113“在這個漫長歷史進程中,確保中國共產黨不垮、中國社會主義制度不倒,是一個極難極大的風險挑戰(zhàn)?!?14要保證拖不垮、打不倒,始終保持清醒的身份意識和強烈的身份自覺是基本前提。如果身份混亂、角色混同,很可能不戰(zhàn)自潰。因此,對黨的歷史身份作出徹底的理論說明就成為一個基本問題,理論說明不徹底,既難以認清自己,也難以令人信服。實際上,在共產黨人是什么、為什么、干什么等基本問題上,《共產黨宣言》已經向全世界公開說明了自己的觀點、目的、意圖,這是代表觀與工具論的理論源頭和直接依據(jù)。我們要保持理論自覺和歷史自覺,堅持唯物史觀指導下的身份建構和身份強化。但是在長期執(zhí)政的條件下,歷史唯物主義本身面臨著各種理論思潮的沖擊和侵蝕,諸如本位觀、天命觀、預定論、目的論、功利主義、實用主義、精神現(xiàn)象學、歷史終結論,等等。這些思想觀念和理論觀點經常有意無意地模糊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的界限,造成一部分人思想上的搖擺和理論上的混亂,進而誤解、曲解或者片面理解黨的歷史身份。認清黨的身份本質,這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要求,也正是我們鮮明標注代表觀與工具論的根本目的所在。
注釋:
①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6 年版,第36—37頁。
②關于黨史分期,見曲青山:《新時代在黨史、新中國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意義》,載《求是》2019 年第19 期。實際上,黨史分期標準體現(xiàn)了黨在一定歷史階段的主要歷史任務和實踐探索過程,是理論塑造和客觀事實的統(tǒng)一。要真正反映黨的歷史發(fā)展過程,除了把握大的分期和歷史脈絡,還要關注小的分期,關注跨越分期的重大歷史事件及其歷史影響。
③李海青:《為什么說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使命型政黨》,載《學習時報》2020 年9 月28 日,A2版。
④同上。馬克思主義使命型政黨的提法,在黨的文件和重要領導人的講話中也偶有涉及。一般地說,這個概念對于黨的特點的概括是恰當?shù)?,作為表征意義上的用詞,在特定語境下使用也并無不妥。
⑤李包庚、張婉:《論中國共產黨長期執(zhí)政歷史方位中的革命性》,載《馬克思主義研究》2018 年第6期。
⑥徐俊忠:《關于新中國政治文明與政治類型的思考——兼談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定位》,載《開放時代》2020年第4期。
⑦同上。
⑧李包庚、張婉:《論中國共產黨長期執(zhí)政歷史方位中的革命性》。
⑨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本問題》,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20年版,第223頁。
⑩徐俊忠:《關于新中國政治文明與政治類型的思考——兼談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定位》。
11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 年版,第54頁。
12 [法]讓-保羅·薩特:《存在與虛無》,陳宣良等譯,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8 年版,編者序第3頁。這是薩特在《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的著名講演中提出并論證的存在主義第一原理。在同書第28頁導言部分,薩特給“現(xiàn)象的存在”規(guī)定了三個特點:“存在存在。存在是自在的。存在是其所是?!?/p>
13 [德]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jié)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6年版,第14頁。
14 唐亞林:《“什么是中國共產黨”》,載《解放日報》2021年1月5日,第14版。
15 本書編寫組(編著):《〈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輔導讀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10頁。
16 同上,第11頁。
17 同上,第8頁。
18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本問題》,第230頁。
19 陳寅?。骸蹲x吳其昌撰梁啟超傳書后》,載《陳寅恪集·寒柳堂集》,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9 年版,第166頁。
20 《〈共產黨宣言〉黨員干部讀本》,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廣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59頁。
21 同上,第70頁。
22 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二百周年大會上的講話》,載《習近平關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重要論述選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9年版,第339頁。
23 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載《〈共產黨宣言〉黨員干部讀本》,第88頁。
24 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二百周年大會上的講話》,載《習近平關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重要論述選編》,第339—340頁。
25 毛澤東:《論聯(lián)合政府》,載《毛澤東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70頁。
26 楊玉強:《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偉力從何而來》,載《學習時報》2021年1月18日,A2版。
27 習近平:《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載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年版,第148頁。
28 《〈共產黨宣言〉黨員干部讀本》,第60頁。
29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第40頁。
30 《中國共產黨章程》,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頁。
31 [魏]王弼注、樓宇烈(校釋):《老子道德經注》,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版,第115頁。
32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本問題》,第105頁。
33 習近平:《推動全黨學習和掌握歷史唯物主義,更好認識規(guī)律,更加能動地推進工作》,載《習近平關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重要論述選編》,第105頁。
34 毛澤東:《論聯(lián)合政府》,載《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1093頁。
35 [法]讓-保羅·薩特:《存在與虛無》,第28頁。
36 毛澤東:《〈農村調查〉的序言和跋》,載《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791頁。
37 胡喬木:《胡喬木回憶毛澤東》,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90頁。
38 毛澤東:《論聯(lián)合政府》,載《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1097頁。
39 毛澤東:《〈農村調查〉的序言和跋》,載《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790頁。
40 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一百二十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載《習近平關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重要論述選編》,第119—121頁。
4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4—57頁。
42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本問題》,第121頁。
43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58頁。
44 《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1087頁。
45 《〈共產黨宣言〉黨員干部讀本》,第57、60頁。
46 毛澤東:《在陜甘寧邊區(qū)參議會的演說》,載《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809—810頁。
47 習近平:《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要一以貫之》,載《習近平關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重要論述選編》,第307頁。
48 習近平:《持續(xù)推動全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載《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 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539頁。
49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文集》第3卷,第373—374頁。
50 《鄧小平文選》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7—218頁。
51 《〈共產黨宣言〉黨員干部讀本》,第70頁。
52 同上。
53 毛澤東:《論十大關系》,載《毛澤東選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279頁。
54 [魏]王弼注、樓宇烈(校釋):《老子道德經注》,第7頁。
55 同上,第23頁。
56 習近平:《關于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幾個問題》,載《習近平關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重要論述選編》,第73頁。
57 喻國明:《理解未來傳播:生存法則與發(fā)展邏輯》,載《新聞與寫作》2020年第12期。
58 習近平:《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是共產黨人的必修課》,載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第312頁。
59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五周年大會上的講話》,載《習近平關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重要論述選編》,第230頁。
60 毛澤東:《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載《毛澤東選集》第5卷,第364頁。
61 同上。
62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本問題》,第241頁。
63 習近平:《正確認識和把握中長期經濟社會發(fā)展重大問題》,載《求是》2021年第2期。
64 毛澤東:《論聯(lián)合政府》,載《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1056頁。
65 同上。
66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版,第212頁。
67 游斌(編譯):《歷史終結論的新解釋及其批判》,載《國外理論動態(tài)》2002年第3期。
68 習近平:《關于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幾個問題》,載《習近平關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重要論述選編》,第73頁。
69 《〈共產黨宣言〉黨員干部讀本》,第84頁。
70 習近平:《在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節(jié)選)》,載《求是》2017年第1期。
71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五周年大會上的講話》,載《習近平關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重要論述選編》,第230頁。
72 曠三平:《歷史唯物主義的未來性向度》,載《中國社會科學》2020年第11期。
73 同上。
74 習近平:《關于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幾個問題》,載《習近平關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重要論述選編》,第73頁。
75 習近平:《中國夢,復興路》,載《習近平關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重要論述選編》,第65頁。
76 《〈共產黨宣言〉黨員干部讀本》,第60、67、70頁。
77 習近平:《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一以貫之》,載《習近平關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重要論述選編》,第299頁。
78 《〈共產黨宣言〉黨員干部讀本》,第85頁。
79 習近平:《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是共產黨人的必修課》,載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第309頁。
80 習近平:《把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成現(xiàn)實》,載《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 卷,第436—437頁。
81 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載《〈共產黨宣言〉黨員干部讀本》,第88頁。
82 《〈共產黨宣言〉黨員干部讀本》,第68頁。
83 習近平:《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是共產黨人的必修課》,載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第307—308頁。
84 毛澤東:《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的選舉方針》,載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文集》第3卷,第373頁。
85 毛澤東:《在中央黨校第二部開學典禮上的講話》,載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文集》第3卷,第59頁。
86 習近平:《繼續(xù)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載《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 卷,第70頁。
87 《論語·衛(wèi)靈公第十五》,載《四書五經》,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版,第34頁。
88 習近平:《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一以貫之》,載《習近平關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重要論述選編》,第300頁。
89 《〈共產黨宣言〉黨員干部讀本》,第44、68頁。
90 同上,第85頁。
91 同上,第43頁。
92 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載《〈共產黨宣言〉黨員干部讀本》,第89頁。
93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第41頁。
94 習近平:《繼續(xù)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載《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 卷,第73頁。
95 習近平:《持續(xù)推動全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載《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第538頁。
96 列寧:《俄國社會民主黨人的任務》,載《列寧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43頁。
97 [德]馬克斯·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康樂、簡惠美譯,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19 年版,第292—294 頁。從此出發(fā),韋伯認為資本主義精神與基督新教的禁欲性格具有天然的內在親和性,新教特別是加爾文教派的人生觀是資本主義發(fā)展最適合的精神動力。
98 [明]王守仁(撰),吳光、錢明、董平(編校):《王陽明全集》上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年版,第90頁。王陽明“心學”認為,心即理、心外無理,良知是心之本體。
99 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載《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875頁。
100 習近平:《持續(xù)推動全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載《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第538頁。
101 同上,第539頁。
102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第38頁。
103 毛澤東:《論聯(lián)合政府》,載《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1097頁。
104 毛澤東:《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zhàn)爭中的地位》,載《毛澤東選集》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524頁。
105 毛澤東:《〈共產黨人〉發(fā)刊詞》,載《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612頁。
106 胡喬木:《胡喬木回憶毛澤東》,第205頁。
107 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載《毛澤東選集》第4 卷,第1438—1439頁。
108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第451—452頁。
109 同上,第991頁。
110 習近平:《牢記初心使命,推進自我革命》,載《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第529頁。
111 習近平:《持續(xù)推動全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載《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第541頁。
112 習近平:《繼續(xù)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載《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 卷,第70頁。
113 鄧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談話要點》,載《鄧小平文選》第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9—380頁。
114 習近平:《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一以貫之》,載《習近平關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重要論述選編》,第30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