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亞強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進步,人們對人才的需求量隨之增多,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已經(jīng)跟不上時代發(fā)展的要求。所以,對高中語文課堂進行了改革和創(chuàng)新,體現(xiàn)在把應用型知識融入課堂教學內容中,同時在語文教材中也安排了一些閱讀欣賞,使學生能夠接受更多的知識內容,以此提升高中語文教學效率。以高中名著閱讀教學為例,簡單地介紹了如何進行名著閱讀教學。
目前,很多教師在語文教學期間依然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導致出現(xiàn)了教師自我地教、學生枯燥地聽的局面,而且?guī)熒g完全沒有互動。同時,師資條件也有限,使教師除了上課之外,根本沒有時間去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此外,一些教師缺乏必要的認識,認為和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相比,融入名著閱讀教學的教學方式過于復雜,這導致語文課程改革失去了意義,更為嚴重的是,高中語文教學也達不到理想的要求。
一、深入挖掘名著內容,滿足學生多方位需求
四大古典名著分別為《西游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這些書籍是需要學生進行慢慢閱讀的,如果學生閱讀這些名著只是去為了應付學校的考試,那么便失去了閱讀的意義。學生為什么要閱讀這些名著?因為這是長時間積累下來的知識,學生在閱讀中會學到為人處世、分析問題能力、生活技巧等一些知識,對學生的生活、學習都有很好的幫助。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經(jīng)過學習和研究就會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高中生在上歷史課時就會特別積極和好奇,他們對歷史的興趣是非常高的。但是一些學生不同,他們會覺得歷史課枯燥、乏味,沒有興趣,如有的女生比較喜歡讀《紅樓夢》。因為男生、女生之間的興趣不同,在各種名著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因人而異,根據(jù)男女生的審美、愛好不同去進行因材施教。如《紅樓夢》一書,本身就包蘊萬千,教師要首先對本書充分閱讀,了解其內涵,這樣教師在講解的時候才能更加詳細,對一些故事情節(jié)可以采用聯(lián)系生活的方式,這樣會更加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紅樓夢》中有大量的關于詩詞、飲食、醫(yī)藥、園林,甚至佛家、道家等內容,這些方面就可以滿足學生的多方位需求,教師可以根據(jù)班級的情況,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閱讀,這樣可以提高自身的表達能力,也可以增加知識儲備量,幫助學生整體閱讀能力的提高。
二、回歸讀書的原始形態(tài)——給足時間讓學生自由讀
教師的閱讀經(jīng)驗非常豐富,有很多教師在沒教書之前是一名讀者,然后才成為一名人民教師。他們很容易理解讀書的原始形態(tài)是一種無拘無束的自由翻書,可讀書任務一旦落在自己的學生頭上,教師又那么不淡定,總是想過早、過多地介入學生的閱讀,因而干預不成,反成干擾,如對《紅樓夢》的主題界定、敘事技巧、人物性格等的介紹,有時就是一種情節(jié)“劇透”,影響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快感。因此,回歸讀書的原始形態(tài),要求教師能夠控制自己的指導欲,尊重學生的閱讀主體身份,給他們充足的時間自由、自主、自在地閱讀。
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場景創(chuàng)設問題,事實上,我們生活中的表達都運用到了語文,研究語文也等同于對生活現(xiàn)象進行解釋,生活中的很多素材都可以運用于問題情景,讓學生感受到學語文的好處。因此,在語文教學期間,教師要激發(fā)學生自主思考的意識,并讓他們盡量自己去解決學習中的難題。教師可根據(jù)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來為學生建立教學主題,之后要求學生利用各種方式來深入分析這些主題,并將分析期間所遇到的問題在課堂上提出來,在自主分析、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對知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三、注重閱讀方法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內化知識
讓學生自由進行課外閱讀,不要強迫學生讀一些固定的書籍,有的學生對教師安排的書籍不感興趣,這樣閱讀起來是沒有效果的,反而更加浪費時間。當學生喜歡朗讀時,大部分也會喜歡上閱讀。對此,教師要認識到學生基礎不同,理解能力不同,要結合課文的具體內容采取多種多樣的閱讀模式,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不斷提升閱讀指導策略及時評價、及時指導,提高學生閱讀效率。
參考文獻:
[1]張艷紅.暢游名著 潤澤心靈:小學語文名著閱讀指導[J].名師在線,2021(2):24-25.
[2]時曉珍.在名著閱讀指導中應用思維導圖的策略初探:以《駱駝祥子》閱讀指導為例[J].教育界,2020(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