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慧
一直以來,由于不同年齡、性別的人對蛋白質的需求量不同,針對老年人的蛋白質推薦攝入量仍存在爭議。
男女各有“最佳推薦量”
《美國臨床營養(yǎng)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為老年群體的蛋白質攝入量提供了一個標準:男性每餐蛋白質攝入量達到30至35克,女性每餐蛋白質攝入量達到35至50 克時,有助于老年人維持更好的膝部骨骼肌力量及身體機能。
4個要點可補足
每天都要吃 建議每人每天應攝入富含優(yōu)質蛋白的畜禽肉類40至75克、水產品40至75克、蛋類40至50克,大豆和堅果類25至35克,奶及奶制品300克。
多吃優(yōu)質蛋白質 優(yōu)質蛋白質含有的必需氨基酸種類齊全,且比例跟人體相近,易被吸收利用。膳食中的優(yōu)質蛋白質占到30%至50%。“優(yōu)質蛋白質十佳食物”為:雞蛋、牛奶、魚肉、蝦肉、雞肉、鴨肉、瘦牛肉、瘦羊肉、瘦豬肉和大豆。
“混搭”更有效 動物蛋白(如禽肉、魚蝦等)、大豆蛋白和植物蛋白(如堅果、米面等)搭配食用,可充分發(fā)揮蛋白質的“互補”作用。建議在保證優(yōu)質蛋白攝入的基礎上,主食增加全谷物、薯類等粗糧的占比,蔬果要新鮮豐富。
不要依賴蛋白粉 保持均衡飲食的人群無需額外補充蛋白粉。蛋白質只是我們身體必需的營養(yǎng)成分之一,如果不好好吃飯,只依賴蛋白粉,免疫力反而會降低。
特殊人群有講究
體弱人群 成長發(fā)育期的兒童和青少年、孕婦或哺乳期婦女、消化能力減弱的老年人、免疫力差或虛弱的人、手術后康復期的病人,要尤其重視蛋白質補充。如日常飲食無法滿足,可遵醫(yī)囑服用蛋白質補充劑。
素食人群 素食者飲食中缺乏蛋、奶以及動物性蛋白等優(yōu)質蛋白質,建議多吃谷類加豆類,它們在蛋白質補充上堪比肉類。
腎病患者 腎功能不全者存在蛋白質代謝產物排泄障礙,應采取低蛋白飲食。
痛風患者 建議蛋白質攝入量按每千克體重0.8至1克計算,首選牛奶和雞蛋食用;同時限制肉、魚、禽、蝦及干豆類的攝入,以減少嘌呤。
糖尿病患者 成年患者可按每日每公斤體重0.8至1.2克的標準來攝入蛋白質。對營養(yǎng)不良、消瘦的糖友,可適當增加到每日每公斤體重1.2至1.5克。
(摘自《武漢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