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愛華
首先,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學生的作文片段:那天的天氣很好,也許是為了迎接我們的新學期,或是為了迎接我們班競選班干部這件大事吧。當時,我對每個崗位都不感興趣,對做好班干部也沒什么信心,因此并不打算參選。沒想到,在競選之前,施老師找到我,親切地問我想競選哪個崗位。我一時拿不定主意,只好回答說:“如果有生活委員這個崗位,我一定參加?!闭l知施老師很爽快地說:“好,那我們就增加這個崗位,你準備一下競選稿,好嗎?老師相信你一定能做到的。”……之后,我成了一名生活委員,并且一干就是兩年,這是我迄今為止最有成就感的一次經(jīng)歷……
那次班干部競選,這個女孩子原本因為沒有心儀的崗位,打算放棄,但是由于筆者臨時增加了她想要當?shù)纳钗瘑T這一崗位,她才如愿以償?shù)啬転榘嗉壨瑢W服務。這件事讓筆者想到,要激發(fā)每個孩子的自信心和為班級服務的熱情,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意識、擔當意識、服務意識和主人翁意識,就要改革班干部競聘制度,于是,有了為每個孩子量身訂制的“人人都有小崗位”班干部自主競聘機制,讓學生在競聘中得到培養(yǎng)。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一書中說過,幫助孩子在學校和人生中成功的三個信念是:第一,我能行;第二,我的貢獻有價值,大家確實需要我;第三,我能夠以自己的力量做出選擇,對發(fā)生在我自己身上和我的群體中的事產(chǎn)生積極影響。筆者在長期的班主任工作中發(fā)現(xiàn),為班級服務是最能體現(xiàn)學生自我價值,最能激發(fā)學生自信心、進取心、成功感,增強集體榮譽感的好方法。
班主任可以從一年級開始就努力把學生的認識統(tǒng)一到“班級是我家,我是小主人”上來,滲透“樂于為同學服務,為集體服務”的思想,培養(yǎng)學生熱愛集體的意識,鼓勵人人參加競選,人人爭當班干部,人人為班級做事,人人為集體服務,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參與。班主任盡可能多設一些服務崗位,讓每個學生都參與班級管理,開創(chuàng)“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的局面,做到“我為大家,大家為我”。具體操作是這樣的:
頭腦風暴,設立崗位
頭腦風暴是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學家簡·尼爾森《正面管教》這本書里“正面管教的工具”。書中說,社會責任感是一個人關(guān)心同伴,并且真誠地想為社會做貢獻。培養(yǎng)孩子的社會責任感是極其重要的。孩子如果不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那學習知識又有什么用?而班集體就是孩子們的小小社會。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魯?shù)婪颉さ吕赘袼拐f過,不要替孩子做任何他自己能做的事,如果我們替孩子做得太多,就剝奪了他們通過自己的體驗來發(fā)展信念的機會,他們會理所應當?shù)叵硎軇e人的服侍。所以,培養(yǎng)孩子社會責任感的第一步是教他們依靠自己,幫助他們認識到自己特別能干。
首先引導孩子進行頭腦風暴,讓他們自己動腦筋,在班級里尋找適合自己或同學的崗位。于是,孩子們興致勃勃,熱情參與,通過頭腦風暴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現(xiàn)很多崗位,自主設立管理崗位,并設計富有童趣的崗位名稱。例如,某學期筆者班級有51名學生,我們共設立了76個崗位,其中同學們自主設立的特色崗位有28個。具體崗位如下表:
簡單地說,這一步可以概括為:自主動腦—尋找崗位—智取名字—設立崗位。
民主選舉,競聘上崗
我們要放手,讓孩子多一點角色體驗,多一點被欣賞,在體驗中成長,在贊賞中獲得自信。
崗位設立后,我在班級里公示,給學生一周時間考慮和準備競選演講稿,一周后進行民主選舉。孩子們不論成績,關(guān)鍵要有一顆愿意為集體服務的心。競選學生演講后,其余學生舉手表決,當場宣布票數(shù)和結(jié)果。如有空缺崗位,班主任可以讓競聘失敗的同學選擇剩下的崗位,或者由老師或同學根據(jù)個人特點舉薦,至少一人一崗、能者一人多崗。
這樣,整個選舉過程大概持續(xù)了一個月,一般在開學的第一個月:準備周—競選周(演講—舉手投票—統(tǒng)計票數(shù))—調(diào)劑周—宣布周。
履行職責,定期評崗
一個人只有肩負責任時才能更好地發(fā)展自覺、自律、自制的品質(zhì),只有在辦事的過程中才能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明確職責
每個上崗的同學務必要明確自己的職責。低年級時,班主任對當選的班干部進行一次上崗培訓,讓孩子明確自己的職責,知道要做的事情。比如課桌船長主要負責檢查和督促同學們整理好課桌,保持桌面整潔,并做好記錄;雨傘守護者要在下雨天整理同學們的雨傘……高年級的孩子可以自主制訂崗位職責,有不明白的地方再向老干部或者班主任請教。這樣,人人都給自己制訂崗位職責,有的一人一崗,有的一人多崗。
(二)定期評崗
對于上崗的學生,應每月考評一次,以此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心和進取心??荚u時先由每個孩子陳述本月的崗位職責,給自己打分,再由老師和其他同學一起綜合評分,根據(jù)得分進行評定,分數(shù)高的給予獎勵。
考評的形式也可以是多樣的。除了老師的單向評價,還可以學生自評和互評。比如,在班會課上,學生口頭評價自己或他人,這個月誰管理得最好,誰的管理存在問題,需要改進等;或進行無記名打分。
通過考評,對做得好的班干部進行獎勵,能者繼續(xù)上崗;如被批評記錄3次以上,則要“下崗”,情況嚴重的立即“下崗”,空崗可由新的同學填補,也可等原人員改進,征得其他同學同意后再次上崗。
孩子們在處理事務中明白了什么崗位適合自己,自己能為班級做些什么。幾年下來,班級的孩子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不在乎職務大小,樂意為同學服務,為班集體出力”的意識,不怕臟、不怕累、不怕苦,只要能為班級做事就很開心。哪怕學習成績暫時落后的孩子,也不會因成績而缺乏自信,他們在為班級服務的過程中找到了自我,找到了成功感。
實踐證明,在班級管理中創(chuàng)造性地實行“人人都有小崗位”的班干部自主競聘機制,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全員參與班級管理,他們在自主設崗、選崗、競崗、任崗、評崗的過程中,為班級出力,為同學服務。孩子們不僅提升了管理技巧和能力,還變得進取、自信、有責任心、積極向上、陽光樂觀、熱愛集體,同時增強了班集體的向心力、凝聚力,形成了一股無形的正能量。
我們要善于捕捉每個孩子的閃光點,發(fā)揮他們的長處,在班干部的培養(yǎng)過程中,把愛灑向每個孩子,讓愛澆灌每一顆心靈,用真情和智慧去培育他們——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一顆希望的種子,都需要我們賦予力量。
(作者單位:浙江省湖州市愛山小學教育集團青陽校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