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楊
據(jù)記載,《王安石三難蘇學士》的故事出自明末馮夢龍編的《警世通言》。蘇軾是宋神宗時期的大才子,他天資聰明、出口成章,有李太白之風流、曹子建之敏捷。他一舉成名,官拜翰林學士,在當朝宰相王安石手下當值。菊花究竟何時落?如何辨別三峽之水?蹊蹺對聯(lián)誰能對?讓我們一起來看王安石“三難”蘇東坡的故事。
1 蘇東坡曾拜在宰相王安石先生門下。這年,蘇東坡在湖州做官三年任滿,想去看望恩師。騎上毛驢、帶上童兒,他就上路了。
2 蘇東坡進入相國府。丫鬟說王安石正在午睡,請他到書房稍息。
3 見桌上有王安石“詠菊”詩二句“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蘇東坡心想:菊花是深秋才盛開的,秋花怎會落瓣,這不合常情。于是,他提筆在后面續(xù)寫“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寫罷又有些后悔,于是對守門官說明日再來拜見,匆匆告辭。
4 王安石午睡起,看到蘇東坡的詩很是不滿,找理由將蘇東坡貶為黃州團練副史。
5 蘇東坡臨行前到王安石府上請安,王安石對他說:“你去黃州為官,閑暇時多看看書。我近日身體不適,太醫(yī)說需要用瞿塘中峽的水煎藥,你剛好從那里經(jīng)過,方便時給我取些水送過來。”
6 蘇東坡就在黃州住了近一年。九月重陽日,他和好友一起去后園賞菊,看到菊花遍地,才恍然大悟,也為自己的無知而嘲笑老師感到后悔。
7 后來,蘇東坡乘舟回京,準備取瞿塘中峽水送給王安石,但因連日鞍馬困倦,醒來時已過中峽,便問船家中峽與下峽水有何不同。船家說沒什么不同,蘇東坡便取了一甕下峽水。
8 王安石見到蘇東坡,笑著問:“在黃州呆了一年,有沒有看到黃州菊花?”蘇東坡很愧疚地說:“看到了。我才疏學淺,還望您海涵?!苯又?,王安石又問蘇東坡要中峽水來燒茶。王安石品茶之后,說:“瞿塘上峽水急,水煮茶味濃,下峽水緩、味淡,中峽不急不慢,在濃淡之間,所以用中峽水?!碧K東坡聽后,方知王安石已識破自己所取之水為下峽水,只得認錯。
9 王安石將蘇東坡帶入書房,出了一個上聯(lián):“一歲二春雙八月,人間兩度春秋。”蘇東坡雖是奇才,卻對不出下聯(lián)。王安石又連續(xù)出了兩聯(lián),蘇東坡思想多時,未能作答,只得謝罪而出。
10 經(jīng)過此番考驗,蘇東坡不得不佩服老師淵博的學識,寫下了“為人第一謙虛好,學問茫茫無盡期”的詩句。
11 因愛惜蘇東坡的才華,王安石次日奏過宋神宗,恢復了蘇東坡的翰林學士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