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是我國杰出的國畫家、篆刻家、美術史論家、美術教育家,與齊白石并稱為“南北二石”。
傅抱石自幼就表現(xiàn)出對字畫、刻印的酷愛。父親傅得貴所開的修傘鋪旁有裱畫鋪、刻字攤,都是他童年時流連忘返之地。小學時,由于家貧,傅抱石曾中途輟學一段時間,但即使是去瓷器店當學徒,他也堅持自學篆刻。談起自己的成長史,傅抱石總是和兒女們說:“不知饑寒,就不能成人?!?/p>
傅抱石有二子四女,由于家中藝術氛圍濃郁,孩子們從小就接觸繪畫,在耳濡目染下拿起了畫筆。長子傅小石回憶,童年時,每當爸爸作畫,他就站在一旁踮起腳尖看爸爸潑墨揮毫,這使他對畫畫產(chǎn)生濃厚興趣。家中墻上常常貼滿了小石的作品,仿佛在開“小畫展”。大女兒傅益珊原本學的是理工科,大一時因病退學,傅抱石便鼓勵益珊在家一邊療養(yǎng)一邊練習繪畫。他不僅親自給益珊當模特,還把在家的幾個女兒叫來,聽他評畫。他評價益珊的一幅速寫時說:“畫國畫十分需要這種灑脫的精神,以后你們都要學姐姐,千萬不要忘記這個原則?!?/p>
繪畫離不開中華傳統(tǒng)文化修養(yǎng)。傅抱石讓孩子們從小學習中華典籍,不是靠死記硬背,而是為他們生動講述《滕王閣序》《秋聲賦》等經(jīng)典名篇的故事。每每在晚飯后,他會對孩子們說:“快坐下來,我的故事已經(jīng)從胸口爬到喉嚨了?!彼诳蛷d里一邊講,一邊聲情并茂地演,讓孩子們覺得王勃、歐陽修不是陌生的古人,而是“沒有見過面的遠方親戚”。
傅抱石常對子女們說,做人要有品格,有人格然后才有畫格。一次,三女兒益瑤問父親:“‘和光同塵是什么意思?”傅抱石告訴她,這意味著混同塵俗,與世無爭。他認真地對益瑤說:“我不愿你做‘和光同塵的人,也許這容易得多。我希望你懂得什么叫‘日月同光,像屈原那樣,雖然很難,但人生的意義就大不相同了?!彼€說:“得一人之心,如水中撈月;得天下人之心,如隼鷹叼兔?!辈徽摦嫯嬤€是做人,如果只為取悅某一個人,便如水中撈月一般虛幻不可得;但如果心中裝著天下大眾,反而能夠坦蕩自如,就好比老鷹追逐兔子一樣,能夠精準實現(xiàn)目標。
傅抱石家女兒眾多,他卻從未有“女子是弱者”的觀念,十分注重培養(yǎng)女兒們的獨立自強精神。一次,傅抱石與益瑤在院子里的藤廊下散步,他指著開滿藤架的凌霄花對益瑤說:“你看,這凌霄花開得這么漂亮,開得這么顯眼,但是除了柔細的蔓以外,什么支撐都沒有,只能攀附在紫藤上。盡管站得比紫藤還高,但是只要紫藤一倒,最先倒的就是凌霄花?!备当逃畠?,作為女子更應自強不息,不能像凌霄花一樣依附他人。
在傅抱石的影響下,子女們都成為畫家,有的至今還活躍在國內(nèi)外畫壇上。三女兒傅益瑤在日本弘揚中國水墨畫藝術,并獲得日本最高美術評論獎“俗雅美術賞”。小女兒傅益玉則是第一位入選日本最高藝術畫展“全日藝術展”的中國籍畫家。傅抱石關于作畫和做人的見解,不僅讓子女們受益匪淺,在今天讀來,依然對我們啟發(fā)良多。
素材解讀
1.家風的代代相傳。傅抱石從小就喜歡畫畫,并且在他的感染下,自己的子女們也開始畫畫。他很支持孩子們的愛好,并給予指導。
2.作畫與做人是相通的。傅抱石告訴孩子們,做人要有品格,有人格然后才有畫格。他經(jīng)常耐心地給孩子們講做人的道理,并且將做人和作畫結(jié)合起來,使孩子們受益匪淺。
3.女子要自強。傅抱石不會重男輕女,女兒和兒子一樣接受教育,而且他教育女兒要自強不息,不要攀附別人,他的女兒們都很優(yōu)秀。
適用話題
家風傳承 做人與作畫 男女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