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希熙,劉 瑤,周柳曉,蔣璟峰
(麗水市中心醫(yī)院·浙江 麗水 323000)
膝關節(jié)置換術是臨床常用的膝關節(jié)功能重建手術,能夠有效緩解膝關節(jié)疼痛,改善膝關節(jié)畸形,但是該手術所造成的創(chuàng)傷較大,患者術后疼痛感較強,會對睡眠質量產(chǎn)生明顯影響,圍術期患者常合并程度不同的睡眠障礙,后者又會對膝關節(jié)功能的康復進程產(chǎn)生影響[1]。睡眠障礙又與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常共存,相互影響。因此,通過積極干預改善患者睡眠質量對術后康復有重要意義[2]。穴位按摩、針灸在改善睡眠質量、調節(jié)負性情緒方面具有明顯優(yōu)勢。筆者分別給予2組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患者單一穴位按摩治療及與撳針聯(lián)合治療,并對其改善睡眠質量的效果進行了比較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64例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為觀察對象,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2組,每組32例。觀察組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齡42~77歲,平均(57.62±4.19)歲;12例骨關節(jié)炎,8例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7例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5例痛風性關節(jié)炎;平均病程(10.38±3.29)年。對照組中男性16例、女性16例;年齡44~78歲,平均(58.21±3.98)歲;11例骨關節(jié)炎,9例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8例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4例痛風性關節(jié)炎;平均病程(11.06±3.16)年。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1)于本院順利完成初次單側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者;2)年齡≥18周歲者;3)對本臨床觀察內容知情同意并自愿參加。
1.3 排除標準 原有睡眠障礙者;入組前1個月內使用過鎮(zhèn)靜藥或助眠藥者;長期臥床、極度衰弱而無法進行穴位按摩治療者;伴有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伴有情感障礙、認知功能障礙者;伴有精神疾病及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者;不能配合治療者;存在溝通障礙者;正在進行其他藥物臨床試驗者。
2.1 治療方法 2組患者均給予術后常規(guī)引流、合理鎮(zhèn)痛、預防深靜脈血栓、預防感染及對癥等治療。對照組同時給予穴位按摩治療,具體操作:拇指推按印堂穴,右手拇指點按百會穴、四神聰穴,拇指端按揉神門穴,拇指腹按揉雙側內關穴,用力均勻、持久、柔和;早、中、晚各1次,每個穴位按摩2~3 min。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撳針治療。取體穴(三陰交、足三里、安眠)和耳穴(神門、交感、皮質下、心、腎、肝),囑患者取坐位,75%酒精消毒,將清鈴撳針垂直刺入皮膚埋針,每天按壓穴位埋針處 3~5 次,以局部有脹痛感而患者耐受為度。留針48 h,埋針3次/周。2組療程均為2周。
2.2 觀察指標 1)患者睡眠質量評估: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PSQI),該量表分為7個部分,按照0~3級計分,總分0~21分,分數(shù)越高睡眠質量越差;用Epworth嗜睡量表(ESS)評價白天嗜睡情況,其包含8個問題,總分0~24分,分數(shù)越高白天嗜睡越嚴重。2)便攜式移動睡眠記錄儀監(jiān)測情況:采用加拿大Jawbone公司生產(chǎn)UP3便攜式移動睡眠記錄儀監(jiān)測2組患者治療前后睡眠情況,包括總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潛伏期、覺醒時間、覺醒次數(shù)。3)患者負性情緒評估:采用焦慮自評量表 (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分別對2組患者治療前后焦慮和抑郁程度進行評分[3], 兩個量表均包含20個條目,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焦慮、抑郁的程度越嚴重。
2.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比較,比較采用秩和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率比較,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1 2組患者治療前后PSQI、ESS評分比較 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PSQI、ESS評分比較分)
3.2 2 組患者治療前后睡眠監(jiān)測情況比較 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睡眠監(jiān)測情況比較
3.3 2組患者治療前后焦慮、抑郁情緒評分比較 見表3。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SDS和SAS評分比較分)
睡眠障礙屬中醫(yī)學“不寐”范疇,《景岳全書·不寐》曰:“蓋寐本乎陰,神其主也,神安則寐,神不安則不寐”,心主神明,腦為元神之府,本病病位在心,與腦、肝、脾、腎關系密切,病機為陰陽失調,陽不入陰,心腎不交。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患者氣血不足,腦、心失養(yǎng),神不守舍,故而不寐;再者,患者由于術后體虛,腎陰虧虛,腎水不足不能上濟心火,心腎不交?!夺t(yī)學衷中參西錄》云:“心與腦,原徹上徹下,共為神明之府”心腦共主神明,調控睡眠[4]。督脈“入屬于腦”,故治療上筆者取督脈之百會、四神聰、印堂穴,按摩百會穴可安神定志,治療失眠;按摩四神聰穴有止痛、寧神之功;按摩印堂穴有寧心安神之功;并配以神門穴為手少陰心經(jīng)原穴,按摩該穴可補益心氣、安定心神,有助睡眠;內關穴為手厥陰心包經(jīng)之絡穴,按摩該穴有寧心安神、理氣止痛之功。
觀察組在對照組穴位按摩基礎上聯(lián)合撳針療法,該療法又稱“皮內針療法”“埋針法”,是將特定針具固定于腧穴且長時間留針,產(chǎn)生持續(xù)刺激作用,較普通針刺能夠延長針刺的效果,可調節(jié)臟腑、平衡陰陽,從根本上解決了睡眠障礙的問題[5-6]。筆者所取穴位三陰交穴為足太陰脾經(jīng)、足厥陰肝經(jīng)、足少陰腎經(jīng)交會之處,刺激該穴可調肝補腎、安神、助眠,又可健脾益氣血;足三里穴燥濕健脾和胃,助氣血運化,氣血充足則心有所養(yǎng),心神得安;安眠穴為經(jīng)外奇穴,刺激該穴可安神寧心;耳穴神門、交感為治療失眠常用穴,刺激其有鎮(zhèn)靜安神之功;耳穴皮質下有益心安神、緩急止痛之功;刺激耳穴心、肝、腎穴有平肝滋腎、育陰潛陽、養(yǎng)心安神之功。本文結果顯示,從PSQI評分、ESS評分看,觀察組患者治療后兩項評分均低于同期對照組(P<0.05);與療前相比治療后2組患者總睡眠時間延長,睡眠效率提高,睡眠潛伏期和覺醒時間縮短,覺醒次數(shù)減少,觀察組較對照組改善更為顯著(P<0.05);與療前相比治療后2組患者SDS評分、SAS評分均明顯減低(P<0.05),且觀察組患者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該結果提示撳針聯(lián)合穴位按摩較單純穴位按摩能夠更有效地改善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患者睡眠質量,更好地減輕患者焦慮、抑郁情緒,有利于患者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