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廣欣
( 阜新市第二人民醫(yī)院—阜新市婦產醫(yī)院手術室 , 遼寧 阜新 123000 )
下肢骨折是一種常見的骨折類型,在下肢骨與骨骺板等位置出現,會引發(fā)患者產生嚴重運動功能障礙[1]。臨床通常采用及早復位固定法治療,促使患者的預后充分改善[2-3]。下肢骨折在臨床上一般選擇內固定手術治療,手術方法比較成熟,但依然離不開有效的手術室護理配合[4-5]。為了探究優(yōu)質手術室護理在下肢骨折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本研究選取本院于2017年11月-2019年5月這一期間收治的96例下肢骨折患者,分為2組分別予以常規(guī)手術室護理、優(yōu)質手術室護理,并比較不同手術室護理方法的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于2017年11月-2019年5月這一期間,隨機選取本院收治的96例下肢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都由于外傷引發(fā),通過X線或核磁共振檢查確診,患者或家屬自愿簽訂知情同意書,獲得倫理委員會批準;并將嚴重神經損傷、伴隨感染性疾病以及心肝腎功能異?;颊叩瘸浞峙懦2凑针p盲法分為2組,對照組48例患者中,有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齡在22-62歲之間,平均年齡(42.25±20.45)歲;致傷原因:交通意外傷、墜落傷、暴力損傷、其他分別有20例、16例、10例、2例;骨折位置:股骨頸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股骨干骨折、脛腓骨骨干骨折、髕骨骨折、踝部骨折分別有14例、10例、6例、7例、6例、5例。觀察組48例患者中,有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齡在23-63歲之間,平均年齡(43.35±20.52)歲;致傷原因:交通意外傷、墜落傷、暴力損傷、其他分別有20例、15例、9例、4例;骨折位置:股骨頸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股骨干骨折、脛腓骨骨干骨折、髕骨骨折、踝部骨折分別有15例、11例、7例、6例、5例、4例。2組患者致傷原因以及骨折位置等資料經處理發(fā)現差異不明顯(P>0.05)。
2 方法: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手術室護理,如常規(guī)術前準備與健康教育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前提下加用優(yōu)質手術室護理,方法如下:(1)術前準備。做好手術室消毒滅菌工作,術前清理藥品以及器械等,做好急救設備與藥品的準備工作?;颊哌M到手術室后熱情接待,幫助其選擇適宜體位,局部消毒,將手術基本流程向其介紹,強調醫(yī)護人員對患者密切關注,并對突發(fā)情況及時處理,告知患者手術的安全性,使其依從性顯著提高;幫助麻醉師做好麻醉處理工作,幫助患者合理調整體位,根據醫(yī)囑要求對患肢進行固定處理,按照手術要求予以軟組織以及創(chuàng)面等的沖洗與消毒工作,控制創(chuàng)面出血,營造清晰的手術視野;(2)手術配合。護理人員術中密切配合醫(yī)生,使骨折處充分暴露,對骨折端有效清理,對骨折端進行牽拉與固定,做好對齊復位準備工作;配合醫(yī)生合理選擇與傳遞器械,根據醫(yī)生指導對鋼板進行處理,幫助醫(yī)生進行鉆孔與上螺絲固定鋼板處理,對復位效果有效觀察,對創(chuàng)面有效清理,手術結束后幫助縫合傷口;(3)術后干預。術后對創(chuàng)面血跡有效清理,對切口與包扎情況認真檢查,有效固定引流管,和病房護理人員做好交接工作。護理人員在患者麻醉蘇醒后告知其手術情況,并指導其術后相關注意事項,加強人文關懷,指導其有效進行康復訓練。
3 觀察指標[6-7]:記錄與評定2組患者手術時間、切口愈合時間、骨折愈合時間、住院天數、焦慮評分(根據焦慮自評量表對2組患者手術前與手術后焦慮程度予以評定,評分越高,說明焦慮越嚴重)、抑郁評分(根據抑郁自評量表對2組患者手術前與手術后抑郁程度予以評定,評分越高,說明抑郁越嚴重)、并發(fā)癥(包括患肢腫脹、切口感染、深靜脈血栓形成、畸形愈合、切口延遲愈合以及神經或血管損傷)以及護理滿意度(根據自擬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評定2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總分100分,非常滿意為評分>80分,基本滿意為評分>60分,不滿意為評分低于59分)。
5 結果
5.1 2組患者手術前與手術后焦慮評分與抑郁評分對比:2組患者手術前焦慮評分與抑郁評分的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手術后2組患者焦慮評分與抑郁評分均低于手術前,并且觀察組患者手術后焦慮評分與抑郁評分比對照組低(P<0.05)。
表1 2組患者手術前與手術后焦慮評分與抑郁評分對比分)
5.2 2組手術時間、切口愈合時間、骨折愈合時間與住院天數對比: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切口愈合時間、骨折愈合時間與住院天數均比對照組少(P<0.05)。見表2。
表2 2組手術時間、切口愈合時間、骨折愈合時間與住院天數對比
5.3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5.83%,比對照組患者的77.08%高(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n,%)
5.4 2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觀察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6.25%,比對照組患者的20.83%低(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n,%)
下肢骨折是一種常見的骨科疾病,主要是因為骨骼疾病病變、間接或直接暴力作用以及長時間積累性勞損等導致的[8-9]。下肢骨折還分為開放性骨折、不完全骨折以及閉合性骨折等類型,在股骨頸、脛骨干以及股骨干等位置十分常見。下肢骨折的癥狀表現為患處疼痛、行走畸形以及不能站立行走等[10-11]。另外,患者還容易出現煩躁以及焦慮等不良情緒,對骨折治療方法與疾病有關知識不夠了解,擔心為家庭帶來經濟負擔[12-13]。臨床上通常采用內固定手術的方式治療,但手術的順利開展和有效的手術室護理離不開。手術前護理人員需對手術物品與器械的操作方法充分掌握,做好術前物品與器械的準備工作[14-16]。為了保證手術取得理想效果,術中需采用科學的護理方法配合手術操作,對手術進程與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密切觀察,對手術人員無菌操作嚴格監(jiān)督;術后做好引流管固定工作,檢查切口和包扎情況,和患者有效交流,指導患者合理訓練[17-18]。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切口愈合時間、骨折愈合時間與住院天數均比對照組少;觀察組患者手術后焦慮評分與抑郁評分比對照組低;觀察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6.25%,比對照組患者的20.83%低;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5.83%,比對照組患者的77.08%高,與相關研究結果一致。
總而言之,優(yōu)質手術室護理在下肢骨折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可使患者的手術時間、切口愈合時間、愈合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明顯縮短,減輕焦慮與抑郁情緒,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促使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