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艷,耿雅麗,段鵬,康彥
(華北制藥集團動物保健品有限責任公司 石家莊 050041)
馬針顆粒是由三顆針、馬齒莧兩味藥物組成的純中藥制劑。為保障畜牧養(yǎng)殖業(yè)健康發(fā)展,同時也為減少臨床耐藥性的發(fā)生,使用純天然、無殘留的中獸藥來防治動物疾病已成為一種發(fā)展趨勢,馬針顆粒是由華北制藥集團動物保健品有限責任公司研發(fā)的三類新獸藥,用于仔豬黃、白痢的防治。本文就馬齒莧、三顆針的藥理作用以及其在獸醫(yī)臨床中的使用情況進行綜述,以期為該藥物的進一步開發(fā)應用提供依據(jù)。
馬齒莧為馬齒莧科植物馬齒莧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殘根和雜質(zhì),洗凈,略蒸或燙后曬干。馬齒莧又名長命草、五行草、瓜子菜、酸味草、地馬菜、長壽菜等。馬齒莧所含主要成分有α -亞麻酸等多種不飽和脂肪酸,槲皮素、木犀草素等多種黃酮類,3-乙酰油酮酸等萜類,胡蘿卜苷、β -谷甾醇等甾體類,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等生物堿類,東莨菪亭、6,7-二羥基香豆素等香豆素類,馬齒莧素Ⅰ、Ⅱ等花色苷類,還含有礦物元素、蛋白質(zhì)與氨基酸等成分。馬齒莧的功用南北朝時期就有記載,《本草綱目》記載馬齒莧可“立腸滑胎,解毒通淋,散血消腫”,《中國獸藥典》2015 年版二部中收載,馬齒莧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的功效,在獸醫(yī)臨床上得到了廣泛應用?,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馬齒莧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消腫鎮(zhèn)痛、抗氧化、抗腫瘤、抗衰老、抗驚厥、止咳、平喘、提高機體免疫能力等功能。
馬齒莧具有廣譜抗菌作用,乙醇提取物在體內(nèi)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及傷寒桿菌等均有顯著抗菌作用。孫燕杰[1]以馬齒莧對產(chǎn)ESBLs 大腸桿菌和非產(chǎn)ESBLs 大腸桿菌的抑菌效果最好,MIC 值分別為125 和62.5mg/mL。田光輝[2]等測定了馬齒莧多糖對腸炎沙門菌50040 株和大腸桿菌ATCC25922 株的MIC 為16.62 和16.84mg/mL,MBC 分別為19.02 和18.36mg/mL。陳萬平[3]觀察了馬齒莧提取液對臨床分離的大腸桿菌、志賀菌、腸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體外抑菌效果,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馬齒莧對志賀菌和大腸桿菌具有較強的抑菌效果。馬齒莧還具有抗病毒作用,王學兵等[4]研究發(fā)現(xiàn)馬齒莧水提取物對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具有明顯的阻斷和抑制效果。劉建國[5]發(fā)現(xiàn)馬齒莧水提液在Hep-2、PRK 細胞和Vero細胞上均有明顯的抗單純皰疹病毒2 型(HSV-2)作用。
金英子等[6]使用二甲苯、巴豆油致小鼠耳廓炎癥的方法,觀察馬齒莧提取物對小鼠耳廓腫脹度的影響;采用扭體法和熱板法,觀察對小鼠鎮(zhèn)痛作用的影響。結(jié)果顯示馬齒莧提取物具有明顯的抗炎消腫及鎮(zhèn)痛作用。
馬齒莧多糖通過調(diào)節(jié)雛雞胸腺內(nèi)T 淋巴細胞水平變化,增強雛雞細胞免疫功能,促進免疫系統(tǒng)發(fā)育。楊志敏等[7]研究發(fā)現(xiàn)馬齒莧多糖可提高雛雞外周血CD4+T 淋巴細胞數(shù)量及CD4+/CD8+比值,顯著提高雛雞法氏囊指數(shù)及法氏囊淋巴細胞增殖指數(shù),通過改變法氏囊免疫系統(tǒng)的動態(tài)變化,促進免疫器官發(fā)育,直接作用于免疫細胞,提高雛雞免疫力。
馬齒莧多糖可明顯促進淋巴細胞的轉(zhuǎn)化、小鼠腹腔巨噬細胞吞噬能力以及白介素-1(IL-1)和白介素-2(IL-2)的分泌,激活免疫細胞,提高機體免疫能力,且對宿主細胞無直接的毒副作用[8]。
馬齒莧對S180 荷瘤小鼠有抑瘤作用,對肝癌細胞(HepG-2)和肺癌細胞A549 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9,10]。馬齒莧還具有防止淋巴細胞發(fā)炎和纖維化,防止吞噬細胞變性和壞死并延長小鼠缺氧的存活時間等作用[11]。
馬齒莧水提物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為1,040mg/kg[12]。
馬齒莧還具有降血脂、降血糖、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勞、抗驚厥、止咳、平喘的作用[13]。
三顆針為小檗科小檗屬植物擬豪豬刺、小黃連刺、細葉小檗或匙葉小檗等同屬植物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和須根,曬干或切片曬干。三顆針民間又稱為木黃連、土黃檗、老鼠子刺、狗奶子、刺黃芩、刺黃連等,三顆針所含主要成分為生物堿類,主要有小檗堿、巴馬亭、藥根堿、古倫胺堿、木蘭花堿、小檗胺、尖刺堿、異粉防己堿等?!侗静菥V目》載:去心腹中熱氣,殺諸蟲,治血崩。《中國獸藥典》2015 版二部中收載,主要功能為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常用于治療熱痢便血等?,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三顆針具有廣泛的抗菌、抗氧化、抗真菌、降低血糖、血壓、清肝、利膽、降脂調(diào)脂,增加心收縮力、抗心律失常和防止心力衰竭、抗腫瘤、免疫增強、促進動物生長等作用。
三顆針甲醇提取物對革蘭陽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顯抗菌活性,MIC 值范圍為12.5~50.0μg/mL[14]。三顆針乙醇提取物MIC 值在781~3,125μg/mL 時抗MRSA 和銅綠假單胞菌耐藥菌顯示出較強的抗菌活性,且MIC 值在3,125μg/mL 時對白色念珠菌耐藥菌株也有一定抑制作用[15]。三顆針煎劑在試管中能抑制出血性黃疸型鉤端螺旋體的生長,最低有效濃度為1:800[16]。
三顆針提取物中的主要成分小檗堿具有保護動物大腦、神經(jīng)及心臟等組織器官,延長動物缺氧時的生存時間,增加細胞中GSH的含量和SOD 的活性,減少細胞中MAD 含量的作用,可以顯著提高仔豬的抗氧化功能[17]。三顆針提取物能顯著增強肉仔雞機體抗氧化功能,降低血液甘油三酯和總膽固醇含量,促進機體脂類代謝[18]。
三顆針提取物能增強脂肪細胞葡萄糖的轉(zhuǎn)運和消耗,有助于降低血糖的濃度,使動物體內(nèi)血糖保持穩(wěn)定。血糖濃度的降低可能有利于提高仔豬的抗熱應激能力。仔豬、雞日糧中添加適量三顆針提取物能通過增強體內(nèi)蛋白質(zhì)代謝促進其生長。同時三顆針提取物有提高仔豬和雞的特異性免疫能力的作用[16-19]。
三顆針顆粒的半數(shù)致死量為149.9g 生藥/kg;在亞慢性毒性試驗期間,各給藥組小鼠在體重、血常規(guī)、血液生化指標及臟器指數(shù)方面無顯著差異,臟器組織病理學觀察也無異常。研究表明三顆針顆粒無急性毒性,臨床口服給藥安全[20]。
三顆針還具有抗真菌、降低血糖、血壓、清肝、利膽、降脂調(diào)脂,增加心收縮力、抗心律失常和防止心力衰竭等的作用[21,22]。
馬齒莧在獸醫(yī)臨床上主要用于治療黃白痢、副傷寒、胃腸炎、尿道炎、子宮內(nèi)膜炎、乳房炎及化膿性創(chuàng)傷等。研究報道治療仔豬副傷寒與鮮楓葉、鮮松針配合使用治愈率超過80%;治療豬胃腸炎與車前草、地錦草、仙鶴草、茜草配合使用,有效率達90%;治療僵豬與神曲配合使用;治療仔豬白痢將鮮馬齒莧全草500~1,000g拋入豬欄內(nèi),讓母豬和患病仔豬自由采食,每日投喂,投喂5d 后,防治有效率達96%,效果相當顯著;治療豬痢疾與生甘草配合使用;治療豬肺疫配合大青葉、紫花地丁、半邊蓮使用。治療雞球蟲病與地錦草、車前草、鳳尾草、鐵莧菜配合療效在85%以上。治療羊兔痢疾與大蔥配合使用;鮮馬齒莧可治療??谘?、牛泄瀉,牛便血、牛血痢等。治療動物外傷腫爛,配合陳石灰使用。
馬齒莧還廣泛應用于養(yǎng)殖業(yè)的其他各個領域,如在養(yǎng)雞業(yè)中能夠提高蛋雞的生產(chǎn)性能,促進肉仔雞生長等;在養(yǎng)兔業(yè)方面,能夠提高肉兔養(yǎng)殖的飼料利用率,提高肉兔日增重,肉兔表現(xiàn)喜食、排糞正常等。
這些臨床應用研究與現(xiàn)代藥理研究結(jié)果基本一致,即主要用于畜禽的大腸桿菌病、沙門氏桿菌病、葡萄球菌、綠膿桿菌等細菌感染。同時,馬齒莧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對畜禽有著促進生長的作用[23-25]。
三顆針常用于治療痢疾、消化不良等,全株用于治療跌打損傷、目赤腫痛等。治療雞白痢與黃芩、白頭翁等配成“三黃白”,治愈率達95%;治療豬丹毒與十大功勞、金銀花、一枝黃花、海金沙配合使用治愈率達85%以上。在現(xiàn)代的獸醫(yī)臨床應用中,三顆針常作為飼料添加劑應用于畜禽的日糧中,可提高存活率、控制腸道菌群、防止腹瀉,同時可用于大腸桿菌引起的腹瀉等,也有報道將三顆針添加在畜禽日糧中促進脂類代謝和提高機體免疫力,三顆針提取物作為斷奶仔豬飼料添加劑,豬飼料中500mg/kg 的添加量的促生長效果最好,能夠提高仔豬的日增重,降低料重比和改善飼料養(yǎng)分利用效率。
這些臨床應用研究與現(xiàn)代藥理研究結(jié)果基本一致,即主要用于畜禽的大腸桿菌病、沙門氏桿菌病等細菌感染。同時,三顆針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對畜禽有著促進生長的作用[16-19,26]。
馬針顆粒具有清熱解毒、止痢作用,對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抑菌效果明顯,在治療仔豬黃、白痢中表現(xiàn)出較好的治療效果。1.0g顆粒相當于原生藥1.5g(含馬齒莧1.0g,三顆針0.5g),由華北制藥集團動物保健品有限責任公司提供,其中每lg 含鹽酸小檗堿(C20H17NO4·HCL)不得低于1.6mg。筆者在河北省辛集市養(yǎng)殖場進行臨床試驗,選擇90 頭仔豬黃、白痢(大腸桿菌?。┐_診病例,將選擇的病例按1.0g/(kg·bw)(臨床推薦劑量)灌服馬針顆粒,連續(xù)用藥3d,1 次/d。試驗結(jié)果表明,三馬顆粒對臨床自然感染的仔豬黃、白痢的治愈率為90%。
馬針顆粒可用于治療仔豬黃、白痢。中獸醫(yī)認為,仔豬黃白痢多是由畜體感受濕熱之邪,傷及脾胃,疫毒內(nèi)侵,致使腸道清濁不分,水濕下注而生泄瀉;西醫(yī)認為是由大腸桿菌感染引起。結(jié)合中、西獸醫(yī)理論,首選清熱解毒、燥濕止痢,在體外具有明顯的抗炎、抑制大腸桿菌的中藥進行組方。馬齒莧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的功效,主治熱毒下痢,獸醫(yī)臨床主要用于治療家畜的各類細菌性腹瀉;三顆針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功效,主要用于濕熱瀉痢、熱痢便血、濕熱黃疸等,同時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也表明,馬齒莧、三顆針對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常見病菌均有抑菌作用。馬針顆粒是將馬齒莧和三顆針兩味中藥進行深入研究所研制的國家三類新獸藥,在動物疾病的防治中主要應用于由大腸桿菌引起的仔豬黃白痢,療效確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