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紫涵
這是一幅漫畫,畫中有一只展動翅膀、渴望飛上藍天的小鳥,一只長手腳、頭腦聰明的猴子,還有游泳能力超群的企鵝、魚、海豹和善跑的狗,以及陸地上負重王大象。它們正要參加一次考試。它們面前的考官說:為了保證公平,每個人都必須接受統(tǒng)一的考試:請爬上那棵樹。
一聽到這樣的考題,只有猴子咧開嘴巴,暗暗竊喜。其他動物,全都傻了眼。可是,考官和考試好像都沒錯???考試不是要公平嗎?只有同樣的考題,才算公平??!
這幅漫畫的作者,顯然是要告訴讀者:不同的動物各有所長,用一個標準去衡量,才是最大的不公平。漫畫的主題就是諷刺我們的教育考試制度,用同一把尺子測量我們的個性,是不對的。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擁有擅長的技能,不應該用一個標準衡量人才,也不應該都把大家往一條路上趕。
愛因斯坦說:“每個人都是天才,但是,如果你以爬樹的本領來判斷一條魚的能力,那它終其一生都會以為自己是個笨蛋?!泵總€人與生俱來的本領各不相同,有人擅長寫作,有人擅長計算,有人擅長運動,有人擅長唱歌跳舞……只要發(fā)揮他們的特長,他們就都是天才。
我認識一個朋友——小劉。小劉喜歡畫畫,雖然學習不好,但繪畫能力超強。任何體系的畫,他都能掌握,如簡筆畫、素描、水粉……可他的數學就糟糕了,老師用盡方法,他自己也非常努力,成績絲毫沒有起色。要知道,在學校里,只有這些主課好,才算是“優(yōu)秀學生”。最終,他經不住老師的批評、家長的責罵,放棄了美術,專心學習文化課。然而小劉的文化課成績依然沒有上升,仍舊是一個“差生”。一個具有美術天賦的孩子,就這樣被扼殺了。
我也不禁弱弱地問:老師們評價我們學生的標準,能否不要這么單一?
【朱老師的話】
這篇文章的題材,不是書本上的漫畫,而是另外選的。在寫法上同樣需要先寫漫畫的內容,再揭示其主題,然后聯(lián)系生活實際,形象地詮釋這個主題。由于是關于考試的話題,小作者有很多切身的感受,所以例子能夠信手拈來。文中的一些議論,也是自己的肺腑之言,很有真情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