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彥文 范永剛 姚國良
胰腺癌是消化道系統(tǒng)中1種常見的惡性腫瘤,在臨床上有較高的發(fā)病率,根據(jù)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為食管癌的高發(fā)區(qū)域,每年的發(fā)病率約占所有癌癥的2%,在患者人群中有著較高的死亡率,嚴重威脅了廣大人群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1-2]。近些年隨著社會工作生活壓力的增加,不良生活方式、習慣的增多,胰腺癌的發(fā)生呈進一步增長的趨勢,對廣大人群的生命健康的危害性進一步增加。胰腺癌在發(fā)病早期無明顯臨床癥狀,僅表現(xiàn)為隱約的腹痛、黃疸、消瘦乏力、腹部包塊,難以引起臨床重視,而當患者確診時多處于中晚期[3-4]。因此,胰腺癌患者若能盡早的確診、分期和開展治療,對于挽救患者的生命和延長患者的生存周期有著重要作用。而目前胰腺癌的早期診療中仍然缺乏簡便、準確、高效的檢測手段[5]。而既往臨床報道中的一些腫瘤標志物在子胰腺癌診斷、預后評估中雖有差異性,但多數(shù)均存在著特異性不足等問題[6]。環(huán)氧化酶-2(COX-2)是1種機體內普遍存在的前列腺素內氧化酶還原酶,是前列腺素合成的重要功能酶,也有報道稱COX-2參與多種癌癥腫瘤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7]。離子結合蛋白(Ion binding protein,CBL)是1種存在于細胞內的轉運蛋白,在各種腫瘤的侵襲轉移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8]。為此,在本研究中對胰腺癌患者的COX-2、CBL水平進行檢測,并探討與患者預后指標的相關性。
選取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間我院收治的90例胰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胰腺癌組,其中男性49例、女性41例,年齡42~78歲,平均年齡(58.87±12.32)歲,體質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18~26 kg/m2,平均BMI(22.79±2.12) kg/m2,腫瘤分期:Ⅰ期21例、Ⅱ期38例、Ⅲ期31例,納入標準:① 患者經(jīng)CT、MRI、組織病理學檢查確診為胰腺癌;② 患者均為首次確診;③ 患者入組前未接受相應的治療干預;④ 患者自愿參與本項研究,研究方案無倫理學爭議。排除標準:① 患者并發(fā)其他全身性疾病、炎性疾病等;② 基礎資料不完善的患者;③ 隨訪期間失訪的患者。選取同期在我院進行治療的胰腺炎患者50例為胰腺炎組,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齡38~76歲,平均年齡(56.17±11.09)歲,BMI18~26 kg/m2,平均BMI(22.28±2.72) kg/m2,另選同期在我院進行健康檢查的健康受試者50例為對照組,各項生命體征指標正常,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齡39~75歲,平均年齡(55.27±10.39)歲,BMI18~26kg/m2,平均BMI(22.97±2.83) kg/m2。
胰腺癌組、胰腺炎組患者和健康對照組受試者入院后采集晨起空腹靜脈血約3 ml,加入到含有乙二胺四乙酸二鈉抗凝管中,采用DD5K-II臺式多功能高速離心機(長沙東旺實驗儀器有限公司)對血液進行離心分離,轉速5000 rpm、離心半徑5 cm、離心10 min分離得到血清樣本。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檢測血清樣本中的COX-2、CBL水平,檢測儀器為FM-PC放射免疫分析儀(法國瓦里安公司),檢測試劑盒購置于天津丹娜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操作步驟嚴格按儀器操作規(guī)程、試劑盒說明書要求進行。
對胰腺癌組、胰腺炎組患者和健康對照組受試者的COX-2、CBL水平進行統(tǒng)計對比,并將胰腺癌組患者按腫瘤分期分為Ⅰ期組(21例)、Ⅱ期組(38例)、Ⅲ期組(31例),對三組患者的COX-2、CBL水平進行統(tǒng)計對比。對胰腺癌組患者經(jīng)手術統(tǒng)一的規(guī)范化治療,根據(jù)患者的預后情況將患者分為預后良好組(術后6個月未復發(fā))31例和預后不良組(術后6個月患者復發(fā))59例,對兩組患者的COX-2、CBL水平和無進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總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進行統(tǒng)計對比,并對胰腺癌患者的COX-2、CBL水平與患者預后指標PFS、OS相關性進行分析探討。
胰腺癌組患者的COX-2、CBL水平均高于胰腺炎組且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胰腺癌組患者COX-2、CBL水平對比
胰腺癌組患者中隨著腫瘤分期的增加,COX-2、CBL水平呈顯著性升高的趨勢(P<0.05),見表2。
表2 胰腺癌組不同分期COX-2、CBL水平對比
預后良好組患者的COX-2、CBL水平低于預后不良組,PFS、OS水平高于預后不良組(P<0.05),見表3。
表3 不同預后患者COX-2、CBL、PFS、OS水平對比
經(jīng)Pearson檢驗分析,胰腺癌患者COX-2、CBL水平與預后指標PFS、OS呈負相關性(P<0.05),見表4。
表4 相關性分析
近些年由于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不良生活習慣的形成等各種因素的影響,使得胰腺癌的發(fā)病率逐年升高,胰腺癌在臨床診治中的關注度不斷提高。胰腺癌患者的早期確診和進行準確的分期,對于后續(xù)治療方案的制定及延緩患者的生存周期有著重要義[9-10]。但目前對于胰腺癌的早期確診仍然缺乏簡便、準確、有效的檢測手段,既往采用的CT、MRI影像學檢查在早期診斷中靈敏度不夠,而組織病理學檢查手段雖然為金標準但可操作性欠佳。目前,對于胰腺癌的診斷、治療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斷的開展,如何盡早的確診和開展早期的治療是延長患者生命周期的主要手段。探索尋找1種新型的血清腫瘤標志物對于胰腺癌的早期診療、預后效果評估有著重要義[11]。
COX-2、CBL是近些年臨床報道中研究較多的兩種新型的與腫瘤疾病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密切相關的標記蛋白,在各種癌癥腫瘤疾病診斷中有著較高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對于疾病的診斷、療效評估和預后效果判斷有著重要義[12]。本研究中,胰腺癌組患者的COX-2、CBL水平均高于胰腺炎組且高于對照組,且胰腺癌組患者中隨著腫瘤分期的增加,COX-2、CBL水平呈顯著性升高的趨勢,表明COX-2、CBL水平的改變能夠參與到胰腺癌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這是因為COX-2是前列腺素合成的關鍵限速酶,廣泛分布于患者的機體各組織中,在機體細胞受到各種刺激如炎癥因子、生長因子及促癌劑等的誘導下迅速合成,參與炎癥過程和腫瘤的發(fā)生[13]。并且COX-2的高表達還可調控機體相關的信號通路,致使細胞內產(chǎn)生一系列的磷酸化級聯(lián)反應,催化生成大量的前列腺素,進而促使癌癥腫瘤細胞的增殖分化。CBL屬于轉移相關蛋白,既往的臨床研究表達此類蛋白可參與細胞增殖、分化、信號傳導、細胞粘附、胞外基質重建、細胞運動及血管生成等多種生命活動。隨著研究的深入,臨床還發(fā)現(xiàn)CBL可增加腫瘤細胞的活力,降低腫瘤細胞間的粘附性,并且還可抑制腫瘤細胞的凋亡,促進腫瘤細胞的異常增生,進而導致患者的腫瘤增殖和分化[14]。在不同預后效果各項指標對比中,經(jīng)隨訪觀察顯示,預后良好組患者的COX-2、CBL水平低于預后不良組,PFS、OS高于預后不良組。進一步經(jīng)相關性分析顯示,胰腺癌患者COX-2、CBL水平與預后指標PFS、OS呈負相關性。初步表明胰腺癌患者術后的COX-2、CBL表達水平的高低可以有效預測患者預后效果,與患者的術后的生存期存在著量化相關性[15-16]。這是因為胰腺癌患者在規(guī)范化治療后COX-2、CBL水平較高的患者,在手術切除時對于病灶的切除不夠徹底,殘留的癌細胞和病灶組織較多,患者在術后更易復發(fā)。因此,對于胰腺癌患者在術后進行COX-2、CBL水平的檢測,可以為患者的預后情況做出預測,并指導臨床進行相應的治療方案的調整。
綜上所述,COX-2、CBL在胰腺癌患者中呈現(xiàn)高表達,并且隨胰腺癌患者的分期增加,COX-2、CBL表達水平有顯著升高,表明COX-2、CBL可能參與胰腺癌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COX-2、CBL與患者的預后呈現(xiàn)明顯的相關性。因此,可通過對胰腺癌患者COX-2、CBL水平的檢查,為患者的預后效果評估提供參考性建議,有重要的臨床價值。